第242章 視察

第242章 視察

第242章視察

劉志成在京城待了一個星期,就出發前往上滬市,只不過他並沒有登上私人飛機,而是所上了內地的綠皮火車,咔哧咔哧的前往了上滬市。

這個時代的火車,遠比不了後世的高鐵,平均時速只有60公里每小時,還比不了一輛普通轎車的一腳油門。

但火車卻是所有老百姓出行的首要選擇,飛機自不用說,價格太貴,而汽車,也不現實。

在全國公路網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汽車出行的成本會更高。

而且也沒那麼多大巴來做城市之間的運輸,因為大部分城市,內部公交數量都不一定足夠。

當然,以劉志成的身份,必然會帶來一定的特權,他所乘坐的是一節單獨封閉的豪華車廂,掛在了火車的尾端。

一路上,既可以體會祖國的大好風光,又不用體會擁擠的車廂。

次日。

火車到達上滬時,已經下午四點。

得知劉志成一行人從京城趕來,上滬市政府派遣了市高官秘書長為首的迎接團隊。

高官說道:「具體的設計方案還沒有確定,不過市委的意思是在高度上一定不要輸給其他城市!」

而目前,整個內地,建築最高的,應該是自己在鵬城市興建的黃埔大廈,高度為218米。

不過,劉志成每一天的行程都很緊張,按照計劃,今天晚上還需要與高官交談一些重要的合作事情。

有高官在,自然真的不可能讓這群人真的把貴客給灌醉了。

「高官真是太客氣了。」劉志成點頭笑道。

高官說道:「上滬國際飯店總高83.3米,和平飯店高77米,一般人不故意比較的話的確難以分清。

畢竟,大部分人聽說某一處的大廈,第一個問題八成就是它有多高。

宴會之後,劉志成與高官及上滬市的幾位最高層來到了一間會議室內。

劉志成問道:「高官請說?」

高官說道:「劉先生,可知道這目前上滬市最高的建築是什麼?」

此刻的站台,顯然已經被清空了一片,隔壁左右,皆是人群擁擠。

建一座大廈,也能夠滿足外商的需要,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增加改革開放的成就。

在華人的地盤,這種酒席化就不可避免,談生意也好、增加友誼也罷,總離不開這酒桌。

這次來上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視察汽車工廠,這是馬克卡車公司與內地合資興建的一間卡車生產工廠。

原本是打算等到明年的預算出來再準備興建,不過如果劉先生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討論這一次合作的機會?」

高官笑道:「所以這一點希望得到劉先生的進一步支持。」

高官說道:「劉先生,上個月,我們市委通過了一個議案,決定在上滬市浦西興建一座地標性的建築。

劉志成擺擺手笑道:「沒事,一點酒而已。」

這已經跟不上目前上滬市的發展速度,所以興建一座新的地標建築勢在必行。

入宴之後,不少官員熱情起來,連番的跑過來給劉志成敬酒。

但這一塊,卻只有張秘書長等人,周邊皆被鐵路警察所封鎖,其他人等不得進來。

「最高的建築?」劉志成仔細回憶起來,這一路上來和平飯店,似乎也沒看到什麼明顯的高樓,於是試探著說:「不會是和平飯店吧?」

「這兩棟的高度好像差不多,我倒分不出來誰高誰低了。」劉志成笑了笑說道。

高官笑道:「劉先生,抱歉,大家今天比較開心,可能太熱情了一點!」

「哦。」劉志成也明白過來,地標性建築,在目前的國內,都是以高度來定位的。

高官點頭道:「好,劉先生,這次請你來上滬,希望劉先生能夠與我們上滬市再一次合作?」

現在劉志成也明白了,整個上滬市,最高的大廈還不足一百米。

「經濟特區?」劉志成笑道:「這可要恭喜高官,鵬城市目前的成功舉國皆知,以上滬市目前的底蘊,一旦開放,經濟必然能夠進一步的騰飛。」

「那不知道這棟大廈建在什麼位置?」劉志成接着問道。

「張秘書長,你好,好久不見!」劉志成也笑着伸出手,和他緊緊相握。

「不知道準備興建什麼樣的的地標性建築?」劉志成問道。

高官搖頭說道:「不是,是上滬國際飯店。」

不少經過的百姓很是好奇,不過在巡警的眼光注視下,看了片刻便離開了。

「什麼樣的合作?」劉志成問道。

而且這幾年,不少海外公司來上滬投資或者設立辦事處,對寫字樓的需要也非常高。

「劉先生,您好,歡迎再次來到上滬市。」劉志成一行人剛剛下車,張秘書長便第一個上前說道。

張秘書長笑道:「劉先生,現在已經快天黑了,高官已經在和平飯店準備好了宴席,特意讓我來車站迎接您。」

很快,眾人來到了和平飯店,上滬市高官以及商務部的一群官員早已在這裏等待。

高官說道:「劉先生,中央已經傳來了消息,已經確定上滬市即將成為下一批的經濟特區城市,而且馬上就會公佈。」

這些都是上滬市各個片區的招商負責人,他們都知道這幾年來,劉志成旗下資本在上滬的投資,自然也希望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如果劉先生願意投資的話,放在新華路步行街附近如何?

這樣一來新華步行街可以滿足大廈之內工作人員的娛樂及生活需求。

同時也可以增加新華路步行街的商業消費,可謂一舉兩得!

「這倒是個不錯的位置。」劉志成也同意道。

新華路步行街,就是三年前,劉志成安排黃埔集團在上滬市所投資的一條步行街道,全長960米,擁有47棟建築樓。

包含了電影院、百貨超市、服裝公司、食品超市、煙酒、中藥、電器等商鋪,規模齊全,限於目前政策的需要。

所有的商鋪都租給了國營單位,只有上方的寫字樓、酒店、公寓等等為黃埔集團所經營,專門租給一些外商或者海外華人。

新華路在生意方面一直競爭不過南京路,但也說的過去。

畢竟南京路以及成立數十年,名氣也非常大,同時面積、商鋪規模、資源方面都要強得多。

這次如果能在新華路附近興建一座大型寫字樓,內部至少能夠擁有數千名收入可觀的消費人群,這多少也會增加新華路步行街的生意。

而上滬市第一高樓的位置,必然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及行人,同時也會增加附近地理位置的逼格,增加附近土地的潛在商業價值。

高官接着說道:「好,既然劉先生同意了,我會立刻安排人去新華路附近尋找合適的位置,等到資料更詳細后我們再進一步詳談。」

「那多謝高官了,我也會安排香江的專業人士前來查看與貴方一起合作。」劉志成笑着說道:「不過這棟大樓是合資建設還是由我一方單獨建設?」

高官笑道:「上滬成為新的經濟特區之後,只要不是涉及國家規定的一些特殊行業,其他項目皆可外商獨資,不過劉先生如果想要合資的話,我們也可以商量。」

劉志成擺擺手笑道:「這就不必了,上滬市的財政應該用在更重要的民生投資上,這棟大廈就由我單獨建設吧!!」

「劉先生就是爽快,如果你還看中什麼上滬的項目,可以直接告訴市委,我們非常希望能夠與香江資本進行全方位的合作。」高官聲說道。

雙方交談很是愉快,寒暄幾句后,劉志成又提到了港口建設問題。

「劉先生,港口關係到重大決策,我現在無法回答你,需要報取領導批准。」高官笑着拒絕了劉志成的提議。

當然,劉志成不可能現在就在上滬取得碼頭泊位建設權,而且只是在高官耳邊吹吹風。

期待今後上滬市需要資金建議港口時,有機會取得幾個泊位的建設權。

……

次日。

劉志成來到馬克卡車工業園,看到一片巨大的廠房,科學的規劃和嶄新的設施,讓劉志成彷彿回到了前世的汽車工廠。

馬克卡車連同變速器的工廠內一派熱火朝天景象,隨着馬克卡車的上市,讓這裏24小時都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

在這裏,劉志成看到廠房和設施許多都採用了美麗國標準,生產管理也學習了美麗國模式。

「劉先生,這裏可能是中國最好的卡車生產線。」

來到馬克卡車全新的6萬台整車生產線車間參觀時,喬治指著各大設備說道。

舒勒大型衝壓機、庫卡焊接機械人、杜爾自動噴塗、申克公司總裝線,幾乎是馬克卡本土同樣的機械設備。

馬克卡車全新的生產線讓劉志成大吃一驚。這條造價高達5個億人民幣的生產線,既然還有焊接機械人手臂,足以媲美馬克卡車本土工廠的水準。

「這條生產線是全球最先進的嗎?」

「當然是的。」

在劉志成得到了肯定回答后,想了想便指示道:「你們一定要深入市場調研,加大研發適合內地市場的車型,堅持省油小排量,大載貨量的原則…」

「請劉先生放心,我們一定會加大研發投入。」

不過劉志成來到工廠里發現,這裏一派生機勃勃,工人們年輕有活力,充滿了自信和禮貌,這是他走訪許多國企大廠無法見到的景象。

內地汽車的潛在文化獨一無二,也許正因為年輕,沒有國企們過多的羈絆,打造出獨具一格的企業文化。

第三天一早,張秘書便親自驅車前來,劉志成一行人跟在其後,前往了黃浦大橋參觀。

整個大橋的橋體呈鮮紅色,上下一共兩層,雙向四車道,上層為汽車專用,而下層則是行人與自行車的天下。

以現在上滬市的汽車佔有率,想出現汽車堵車,還是有些困難的,倒是自行車車隊在上下班的時候經常出現堵車。

若干年後,等到汽車保有量過高時,黃浦大橋可以將下層也改為汽車通道,這樣也可以緩解一下未來的堵車。

劉志成與市委一群人觀看了一會,就回到了酒店,一起享用一頓午餐后,不少官員告辭離開。

劉志成又前往了新華路步行街,觀看了這內地歷史上,第一條屬於個人的步行街街道。

目前,這條街的主要設計師為香江人,當初設計之時,除了考慮到內地商業的需要,也充分考慮了在滬外商及遊客的需求。

地面的第一層皆是正常的商鋪,但二層以上,則有很多桌球室、酒吧、健身房、瑜伽會所、西方伙食的飯店等等。

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取老外手中的外匯、或者一些擁有外匯券的華人,不管是上滬市,還是黃埔公司,每個月都可以獲得上百萬美刀的外匯券。

劉志成到不是在乎賺多少錢,而是當時與上滬市的約定,到時候要進行物業分割。

在上滬市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以後將是黃埔集團的一座金山。

又在上滬市待了幾天,劉志成便回到了香江。

香江。

劉志成來到帆船大廈的辦公室。

其實他上周六的下午便已經回到了香江,不過他對自己的高管們很自信,所以理所當然的和家人度過了一個周末。

上次去美麗國和楓葉國公幹,他旗下的高管們便將公司打理的井井有序,所以此次去內地待了半個月,他並沒有覺得不放心。

而且這種情況將是出現常態,以後劉志成會經常全球飛來飛去的。

現在的他好比是個精神象徵,只要活着公司就不會亂,會按照他已經制定的策略發展。

來到辦公室后,劉志成並沒有急着工作,而是一邊看報一邊喝茶。手下們也知道他的習慣,沒有急事也不會太早來彙報工作。

他讀報的速度很快,並不是他在囫圇吞棗,而是他的記憶力、腦力優秀。

正因為如此,他每天要看差不多十份報紙左右。

最喜歡看的報紙,當然是自家的財經報紙天天經濟報,同類型的報紙信報他也是每天必看。

一則普普通通的新聞,讓劉志成注意力停下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港島新豪門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港島新豪門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2章 視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