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暗力子

第435章 暗力子

長久以來,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存在始終困擾著人們。

早在二十世紀,人們便察覺到,某些星系外側星體的旋轉速度太快了。而很顯然,在星系外側星體旋轉速度如此之快的前提之下,仍舊將它們束縛到星系之中而不至於脫離,需要星系自身具備更高的質量。

但後續觀測卻表明,該星系根本不具備足以束縛住外側高速星體的質量。

外側星體運行速度如此之高,已經毫無疑問的,實打實的證明了該星系質量就是這麼高。但觀測之中卻看不到這麼高的質量,那便只能證明一點,必定存在一部份質量無法被觀測看到。

由此,暗物質理論的雛形誕生。

後續,在對於河外星系與河外星系團,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之中,人們發現了更多暗物質確實存在的證據。於是,人們便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幾乎無法被探測到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進行了持之以恆的研究。

只是很可惜,直到此刻,人類文明的科技實力幾乎已經提升到了四級文明巔峰,都未能真正搞清楚它們是什麼東西。

當然,在這過程之中並不是沒有收穫。

人們確定,暗物質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且基本上確定了暗物質在河系之中的分佈,並在後續對於宇宙膨脹的研究之中,進一步發現了暗能量的存在。

暗能量具備一種十分神奇的特質,那便是,它是不守恆的。

此刻,已經達到四級文明巔峰階段,具備了充足科技實力向暗力理論展開衝鋒的人類文明,毫無疑問對暗物質和暗能量具備了更多的理解和猜想。

這便是人類文明處於早期階段之時,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理解。

因為暗能量具備一種「負壓力」。它就像是氣球之中的空氣一樣,相互排斥,越來越多,最終推動着宇宙這顆氣球越來越大。

那麼,暗物質這種玻色子傳遞的是哪些物質或者能量之間的力?

人類科學家們認為,它所傳遞的力,便是暗力理論之中的暗力。

結合起人們對於六級文明的一些了解,六級文明極有可能掌握著空間相關的技術這一事實,人們認為,這一猜測大概率是正確的。

科技的發展總是遵循着一定的規律。不可能連化學能都未掌握,便直接掌握核能。也不可能未掌握核能,卻掌握了夸克能。

據測算,當前可觀測宇宙的所有物質與能量之中,暗物質佔比達到了26.8%,暗能量佔比達到了68.3%,構成我們可見宇宙之中億萬星辰,浩瀚星河的所有顯物質,僅僅佔比4.9%而已。

譬如中子、質子等是費米子,它們組成了地球。引力子是玻色子,它用來傳遞引力,令地球之上的物質受到引力的束縛。

人們認為,暗能量在宇宙之中是均勻分佈的,且密度不變。這就會面臨一個問題:既然宇宙在加速膨脹,整個宇宙的體積不斷變大,那麼,暗能量既然均勻分佈,密度就該隨着宇宙的膨脹減小才對。

粒子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可以簡單理解為,費米子組成物質,玻色子在物體之間傳遞作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家們並不認為常規意義下的空間扭曲、大質量星體周邊的空間彎曲等,是由暗力子所導致。他們仍舊認為那是因為引力子所導致。

但事實卻是,暗能量的密度並不會隨着宇宙的膨脹減小。不管宇宙如何膨脹,它的密度始終維持如一。

不僅如此,人們還認為,其實暗能量才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真正原因所在。

這便引申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伴隨着宇宙的膨脹,新的暗能量源源不斷的憑空誕生,填補著那些宇宙膨脹出來的空間。

現有理論猜測,這是一種主導了空間與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力。

暗能量是空間的固有屬性,暗物質是暗力子。兩者結合,塑造出了空間與物質之間各種神奇的現象。

這看似很荒謬,但經過詳細研究,人們卻認為這才是正確的。

基於這個方向,人類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理論性研究,最終又提出了另一個猜想:或許,所謂的暗物質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一種物質,而是一種廣義上的,質量不為零的玻色子。

那麼,六級文明所掌握的空間相關科技,與四級文明所掌握的萬有力之間,存在着哪種理論體系來承前啟後?

如果真的像是人們所猜測的那樣,暗能量是空間自身的某種固有屬性的話,那麼一切就嚴絲合縫了——它前承萬有力,后啟空間相關科技,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在前期建立的理論體系之中,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猜想。他們認為,暗能量或許並不是一種單純的能量,而是空間自身的某種固有屬性。

這便也解釋了暗物質總是匯聚在顯物質周邊的現象。

暗力子所主導的空間與物質之間的力,是更高維度的,是「脫離」了當前宇宙的。

那麼,擺在人類科學家們面前的問題,便變成了,如何確認這種力真的存在?

只要準確測量了這種力,證實了暗力子的存在,便基本可以確認之前理論體系之中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猜測是正確的,並可以研究它們的性質,最終將其統一起來。

在理論推導之中,人們認為,超距通訊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對於暗力子的利用。只不過在五級文明之前,人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而暗力子具備一種十分奇特的性質,它永遠以超光速運行,其速度永遠不可能降低到光速以下。由此,想要真正探測到暗力子不具備理論可行性。

不過,通過一些間接手段來探測到暗力子還是具備可行性的。

在科學家的猜想之中,暗力子的傳遞路程越遠,其速度便越快,傳遞路程越近,其速度便越慢,最慢甚至可以達到等於光速。

當傳遞路程為0的時候,暗力子的速度等於光速。傳遞路程為負數的時候,暗力子的速度小於光速。

但很顯然,傳遞路程不可能為0,且不可能為負數,所以暗力子的速度永遠無法慢到與光速等同,或者比光速更慢,就像是常規物質粒子的運動速度也不可能達到光速或者超光速一樣。

在這種模式之下,分別位於宇宙兩端進行超距通訊——不考慮暗物質分佈影響——所需要的時間,和緊挨着的兩台超距通訊儀器之間所進行的超距通訊,耗時一樣,都在普朗克時間之下。

而比普朗克時間更短的時間,不具備物理意義。

這就帶來了又一個問題:不具備物理意義的時間如何探測?不能探測的話,如何確認暗力子是否存在?

無數名優秀且傑出的人類科學家,在韓陽的幫助之下,最終找到了一種可能性。

在空間被引力扭曲的環境之下,應該會存在超距通訊所需時間大於普朗克時間的現象。

簡單來說便是,就像是一張中間放了重物的彈床,重物兩側直線距離為一米,沿着彈床篷布的曲面計算的話,兩側的距離卻能達到1.5米。

暗力子的傳遞速度由路程決定。因為直線距離為一米的緣故,暗力子的傳遞速度便是路程為一米的速度。

但因為空間被扭曲了,實際上暗力子所需要傳遞的路程,卻是1.5米。

如此,速度慢了,路程卻延長了,便能將超距通訊的傳遞時間延長到普朗克時間之上,令其具備被觀測到的可能性。

此刻,人類科學家們所設計的實驗,便基於這種原理。

中子星周邊的空間,就類似於篷布。中子星本身便是那個重物。

人們便打算在中子星兩側,真正的進行一次超距通訊實驗,並藉助精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程度的時鐘,來確認超距通訊究竟是否存在具備物理意義的延時。

這種實驗,只能在中子星周邊進行。因為黑洞引力太過強大,可以類比於彈床的「篷布」被直接撕裂了,無法獲取到有意義的試驗數據。

而如果不在中子星周邊,實驗距離太大的話,又會因為暗力子傳遞速度太快,導致觀測難度直線上升,直接超出人類的觀測極限。

實驗原理雖然簡單,但真正要進行起來,卻並不容易。

中子星的強大輻射暫且不說,關鍵是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影響之下,仍舊確保精度足夠高,還需要時刻掌握空間被引力所扭曲的數據,進行加權計算,才能確保數據不被污染。

前期準備工作,人們進行了足足數年時間。終於等到一切條件成熟,在韓陽的親自關注之下,位於中子星一側的超距通訊設備莊重的向另一台設備發送了一段簡短的信息。

在發送信息的同時,超高精度時鐘記錄下了此刻的精準時間。

下一刻,這信息來到了另一台超距通訊設備之中。在接收到信息的同一時間,另一台超高精度時鐘也記錄下了此刻的時間。

相關數據立刻傳送到了位於數億公里之外的大本營。這一刻,通過放置在中子星周邊的數萬台探測設備所提供的數據,超級計算機對兩個時間進行了空間扭曲修正,將最終的結果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最終的結果,讓人們失望了。

就算精度如此之高的時鐘,都沒能觀測到信息發送與信息接收之間的延時。

要知道,此刻這兩台時鐘的探測精度,已經達到了阿秒級。

一阿秒約為一百億億分之一秒。

這實在是已經達到了人類文明的技術極限。

可是……精度如此之高的時鐘,都仍舊探測不到延時的存在么?

在韓陽的指示之下,第二次實驗隨之開始。

人們必須要儘可能排除誤差的影響。說不定第一次實驗無法探測到延時,只是因為某些未知誤差的存在呢?

說不定多次試驗之後,就能得到有價值的數據。

但,一連進行了上百次試驗,耗去了三年多的時間,最終結果仍舊讓人們失望了。

上百次試驗,全部未能探測到延時存在。僅有的一次探測到的約為2阿秒的延時,經過進一步檢查之後也最終確認,是因為某一台設備介面接觸不良的緣故,並不是真的延時。

實驗進行到這一步,科學家們束手無策。

再度提升時鐘精度,不太可行。

或許通過某種工程上的優化,耗費巨大資源和人力,能再度將時鐘的精度向上提一提,但提升個1%差不多就是極限。而1%的精度提升,根本沒有意義。

想辦法提升理論之中暗力子傳遞所需要的時間?

也不可能做到。擴大兩座實驗基地直線距離的話,基於現有理論,距離遠了,暗力子的傳遞速度會更快。縮短距離的話,穩定性和精度在中子星那狂暴的輻射之下又無法保證。

綜合測算,各自距離中子星一千萬公里是最佳的距離。

位於中子星周邊的一線科學家們束手無策,位於一千多光年之外人類主艦隊之中的龐大科學家團隊,便開始在現有試驗數據之下,進一步修正理論體系,並尋找其餘的驗證暗力子的可能性。

在這其中,韓陽做了許多許多的工作。甚至於可以說,向暗力理論發起衝鋒的過程之中,高達四分之三的工作都是由韓陽獨立完成的。

但同時,韓陽也清楚的看到,除了常規性的,人力性的工作,也即沒什麼技術含量,隨便交給一群博士生都能完成,主要考驗一個文明組織力和科學基礎的工作是大多數由自己完成的之外,最關鍵的創造性的工作,自己完成的卻只佔比約10%左右。

高達90%的創造性工作由人類科學家完成。甚至於,此刻有關暗力子的猜測,相關數學論述和模型搭建等,最初也是由人類科學家提出。

這讓韓陽不得不再次感嘆,單單依靠自己,想要讓人類文明提升到五級文明層次,恐怕還真的不行。

便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名人類科學家再度提出了一個有些驚人的猜測。

暗力子的傳遞速度或許不僅會受到空間彎曲的影響,也會受到物質密度的影響!(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從手搓CPU開始橫掃宇宙
上一章下一章

第435章 暗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