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潁川名士

第14章 潁川名士

秦王贏政17年(前230年),始置潁川郡,兩漢沿襲。

說到漢末三國,潁川郡肯定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大郡,因為潁川郡有太多世家,也湧現出了太多青史留名的大軍師。

說到潁川世家,首推旬家,荀氏八龍可以說天下聞名。

然後陳家、鍾家以及韓家,相比起荀家也是不遑多讓。

潁川籍的名士則首推荀攸、荀彧以及郭嘉,此外還有陳群、徐庶、戲志才、司馬徽、陳泰及石韜等等,皆飽學之士。

不過徐庶顯然是其中的異類。

因為徐庶不僅習文,而且嗜武。

讀書之餘,徐庶還喜歡舞刀弄棒。

從十五歲開始,徐庶便打服了鄉里的潑皮,成了潑皮的頭。

到了十八歲上,徐庶儼然成了陽翟縣一霸,縣裏邊的讀書人和潑皮都怕他,讀書人怕徐庶是因為徐庶學識豐富,經常在清談辯難中駁得他們啞口無言,而潑皮怕徐庶,則是因為徐庶的拳腳厲害,一言不合就經常打得他們鼻青臉腫。

這天下午,徐庶跟同縣的幾個年輕士子正聚集在名士司馬徽的山莊里辯經,這些年輕士子之中有石韜、郭嘉、陳群以及戲斗。

年輕人思維跳脫,喜歡指謫事弊。

所以辯經辯著辯著就又變成討論天下大勢。

這跟劉和前世水群時情形差不多,原本說的妹子,可是說着說着就變成討論國內國際局勢,而且一個個都是義憤填贗。

年方十八歲的郭嘉率先拋出論點,大漢天下不久之後必亂!

陳郡則持反對意見:「今上頗敏毅,廢除黨錮之後天下賢才群聚洛陽都畿,因黨錮而崩壞之時局亦在緩和復甦,汝為何反說大漢天下不久后必然生亂?」

郭嘉說道:「黨錮雖廢,然而禍亂之源仍在,大漢焉能不亂?」

坐對面的戲斗問難道:「汝方才言禍亂之源,何為禍亂之源?」

「無他,橫徵暴斂耳。」郭嘉說道,「今上雖頗敏毅,亦有奮發中興之志向,奈何只信任閹宦,放任閹宦及族人親友賣官鬻爵漁肉鄉里,而士人也諧價買官成風,至地方任上之後皆是橫徵暴斂以斂財彌補中饋,似此等行徑天下焉能不亂?」

郭嘉甚至給出了期限:「多則五年,少則三載,天下必亂!」

聽到這,在場的年輕士子們便都有些心情沉重,天下若亂,潁川郡作為天下有名的人口大郡,而且離洛陽又只有不到三百里路,那肯必是首當其衝。

到時候無論世家高門還是庶族寒門,恐怕都難逃這場浩劫。

好半晌后石韜才說道:「難道就沒人能力挽狂瀾,匡扶漢室?」

「難矣。」郭嘉搖頭道,「方今之大漢譬如一病人,已然藥石難愈。」

眾士子正在討論天下大勢之際,一個年輕人氣喘吁吁的跑進了涼亭之中。

「阿福。」年輕人跑到徐庶面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道,「有人從洛陽來尋你,帶了好多的隨。」

「尋我?還是從洛陽來?」徐庶說道,「吾在洛陽並無友人。」

「還有十數輛牛車隨行。」年輕人又道,「車上似有錢穀布帛。」

「牛車?載有鐵谷布帛?此事真是奇哉。」徐庶聞言越發困惑。

「元直可速回。」主持辯難的司馬徽說道,「或許是公車徵召亦未可知也。」

公車徵召和三府徵辟是當時兩種不同的選官方式,公車是一個政府部門,專門負責替皇帝徵召擬用的官員。

「元直還不速回。」

石韜和陳郡等人投來艷羨之色。

徐庶這才將信將疑的起身回家。

……

劉和此時已經到了徐庶的家裏。

徐庶家並不富裕,就三間茅屋。

「敢問公子,尋我兒阿福何事?」

徐母在草堂中接待了劉和,戰戰兢兢的問道。

徐母年紀頂多也就不到四十歲,但是看上去卻已經像個六十多歲的老嫗,這顯然是因為多年的勞累所導致的,這個年月寡婦不易呀。

「老夫人別擔心,我是專程來拜訪你兒子的。」

「專程拜訪我兒?我兒阿福並無賢名,而只有潑皮之罵名……」

說到這裏,徐母忽然嚇了一跳,急道:「公子可是公門中人?奉命前來緝拿我兒?好叫公子知道,我兒雖然頑劣,卻未曾犯大惡。」

「老夫人誤會了,我不是什麼公門中人。」

劉和連忙解釋道:「我真的是來拜訪你兒子的。」

說完,劉和便回頭一招手說道:「把禮物都呈上來。」

劉渙便立刻帶着韓九等十幾個豪奴將事先備好的禮物呈上來。

到陽翟后,劉和便在集市採購了不少的糧食及布帛,準備用來招攬名士,徐庶則是劉和的第一個目標。

劉和原本以為徐庶這會在坐牢。

這樣的話招攬徐庶會比較容易。

結果到了陽翟后才發現徐庶還沒有犯事。

所以就只能準備厚禮前來請人,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看到堆滿草堂的糧食以及布帛,徐母急得手足無措。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公子如此饋贈民婦真受不起。」

「夫人儘管收下便是,當然了,如果呆會能夠勸說令郎幾句就再好不過。」

然而徐母聽了之後卻更加擔心,再問道:「敢問公子,在洛陽擔任何職使?」

侍立在側的劉渙便道:「家兄乃當今侍中,天子近臣,其父乃當今宗正卿,而且不久之後便要前往幽州出任刺史。」

「原來是劉使君公子,請受民婦一拜。」

徐母聞言頓時肅然起敬,然後雙手平措左胸前要向劉和行大禮。

劉和如何敢受徐母大禮,趕緊伸手攙住,再接着問道:「老夫人知道家父?」

「何止知道,劉使君乃我徐家之大恩人。」徐母以衣袖抹著淚道,「我徐家原本世居右北平郡無終縣,有一年鮮卑胡騎入寇,拙夫以及鄉里青壯盡皆戰死,若不是劉使君來救,民婦及阿福早已身死多時,活命大恩,民婦不敢忘。」

「還有這事。」劉和大喜。

有了這一節,招攬徐庶恐怕就容易多了。

因為據史載,徐庶事母至孝,只要徐母發話他肯定聽。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徐庶回家后聽母親說起劉和是劉虞公子,而劉虞又是他們徐家的恩人,便毫不猶豫的拜在了劉虞的門下。

劉和用的老爹的名義,肯定是劉虞門下。

劉和又問起潁川名士,徐庶也如實相告。

「潁川名士,首推水鏡先生司馬徽,不過此公只怕是不會應徵,去歲大將軍府及太尉府徵辟,水鏡先生都未應徵。」

「此外戲斗、陳群、荀彧盡皆名士。」

聽到荀彧這個名字,劉和頓時眼前一亮。

荀彧可是曹操麾下的頭號謀臣,關鍵時刻的定海神針,好幾次,連曹操自己都扛不住壓力打算要放棄了,最後是荀彧把曹操勸回來。

荀彧諸葛亮,是漢末最頂級的內政人才。

如果能把荀彧招攬到麾下,內政就穩了。

當下劉和道:「元直,你能不能幫我引薦一下荀彧?」

徐庶點頭道:「替公子引薦當然可以,不過公子別抱太大期望,除非主公親至,否則以荀彧之才怕是不會應徵的。」

事實也正如徐庶所言,劉和連荀彧的面都沒有見着。

這其實也跟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有關,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是察舉以及徵辟制,就是地方官察舉加公車三府徵辟。

地方官察舉和皇帝三府徵辟的最主要的依據是聲望。

聲望這東西怎麼來的?口口相傳來的,但既便是有人願意相傳,也得有東西傳,學富五車這種東西很難進行量化。

辯經也經常變成詭辯。

那就只能通過其他方式展示卓爾不群。

所以這個時代的名士高人普通很矜持。

你越是徵辟我去當官,我越是不肯去。

幾番推辭后,名望不就水漲船高了么?

荀彧雖是真正的名士,卻也未能免俗。

劉和連去了五次荀府,都未能見着荀彧。

不光是荀彧,荀氏八龍也是一個沒見着。

潁川旬家,根本沒把劉和這公子哥放眼裏。

【新書期,推薦收藏追讀關乎生死】

【跪求推薦票、月票,請盡量追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漢太祖求我匡扶漢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漢太祖求我匡扶漢室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潁川名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