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二更】

第44章【二更】

聽到要簽三千本書的時候,江檸對比前世簽過的五千本,居然還挺淡定的。

她和王詠配合默契,她每簽一本,王詠就負責的在她名字旁邊蓋上她新刻的私章,印泥還是刻章的老師送給他的。

兩人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簽完了一千本書,之後江檸還有時間去了趟網吧,又拍了一萬字回來,才回了學校。

門衛大爺看看天色,又看看她,慢悠悠地說了句:「回來了啊?」他都已經記住江檸了,讓她在出入登記本上簽字。

江檸今天簽了一天的名字,條件反射就在出入登記本上寫下了龍飛鳳舞的『檸萌』二字,然後離開了。

宿舍里只剩下何小芳一人。

何小芳在宿舍等了江檸一整天,可算是把江檸等回來了,整個人都從床上跳了起來,沒掌握好力度,頭碰地一聲撞到天花板上,痛的她哀叫一聲,捂著頭高興地喊:「檸檸你回來了!」

「吃晚飯了嗎?一起去吃飯?」江檸來掌她的飯缸。

何小芳哧溜一下就從上鋪滑了下來,粗馬尾一甩:「水我已經給你打好了,去打飯就行了。」江檸注意到,她原本放在床鋪下面的鞋子,也被何小芳刷了曬在了陽台的窗戶上。

「謝謝你啊小芳,下次不用這樣,我自己會刷的。」

「沒事,我刷自己鞋子,順手就幫你刷了,又不費什麼事。」何小芳很開心自己能幫江檸做點什麼,如果什麼都不讓她做,她反而不開心。

可惜江檸每天換的衣服,洗完澡就順手洗了,一點都不給她發揮的餘地,不然她連江檸的衣服都可以一起洗了呢。

江檸依然是打紅燒肉吃,打菜的小姐姐並不是每次都在打肉的窗口,江檸也從不特意去看她在哪個窗口,都是想吃哪個菜,才去哪個窗口,倒是那小姐姐,每次見到是她,都會和她打招呼,還會給她多打些。

今天江檸回來的晚,食堂又沒人了,打菜的小姐姐乾脆將剩下的菜一股腦兒的都給了江檸,一個飯缸裝不下,小姐姐還問她:「還有沒有飯缸了?剛好一起給你,我也下班了。「

/>

看的何小芳羨慕的要命,她已經不止一次的看到打菜阿姨對江檸的偏愛了,每次看到是江檸來打菜,都會給她比給別人多,今天她算是沾了江檸的光,才也被多打了些菜。

江檸又去給江柏飯缸里打了些飯,小姐姐就直接關上了打菜的窗口下班了。

江檸分了一半的紅燒肉給何小芳,「你幫我打水,飯票我就不給你了,但肉不許拒絕。」

一瓶水是一兩糧票,紅燒肉是八兩一份,她如果每次都給何小芳肉,何小芳也不會接受,再說朋友間也不是這麼交的,現在她幫她打水,她分給她一些肉,反而讓何小芳更容易接受些。

可自覺佔了便宜的何小芳還是很不好意思,「我……我就是見你沒回來,怕你回來沒熱水了,就順手打了。"

江檸笑着點頭:「我知道,謝謝你啊。」

打開水的地方一般七點鐘就沒人了,江檸周末有時候會踩着學校七點多門禁回來,等跑到打開水的地方,運氣好,打開水的人還沒走,運氣不好,那裏已經關門了。

比如今天食堂旁邊打開水的地方就關門了。

江檸吃完飯,把打好的飯菜給江柏送去。

江檸一到五樓的高三八班後門,童金剛就激動的推著江柏:「江柏,江柏,咱妹子來了,她是不是又給咱們送吃的來了?"

原本在專心刷題的江柏轉頭,還真看到了江檸手中的白色搪瓷飯缸。

「你怎麼又來送飯?不用給我送飯,我自己回去打。」江柏說是這樣說,可胸腔中莫名的泛起他自己都不懂的暖意。

江檸將飯缸塞到他手中:「打菜的小姐姐把最後的一些菜全給我了,我一個人也吃不完,就給你打了些飯在上面,給你當個夜宵。」

他們兄妹三人中,只有江柏最像江媽。

不是像她的脾氣暴躁,而是像極了江媽的省錢和摳門,一直到十幾二十年後,江柏都還保留着一直存錢的習慣。

他對別的事情的物慾很低,只有兩個愛好,一是下棋,一是賺錢。

江檸覺得,他即使多了一百斤飯票,他也捨不得打肉吃。

她可不想二十年後,再聽他說他高中經常餓的晚上睡不着,睡著了又被生長痛疼醒的事了。

出版社的稿費

全部到賬后,江檸的小金庫再次豐厚起來,便想着找個周末再去趟滬市,把房子裝修的事情敲定,而且還得請一天假,把房產證辦下來。

就是這請假的事情,除非是病假,不然在一中,想請假,非常難。

江爺爺回到江家村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村口的大槐樹下早已沒了人,大家都各自回家看《包青天》去了,家家戶戶的電視機都傳出『開封有個包青天』的歌。

江爺爺快步的往山上趕。

江大伯已經在山上住了兩天,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山上到處都是蚊子,江大伯覺得,江

爺爺再不回來,他就要被蚊子抬走了。

看到江爺爺回來,他是一秒鐘都沒有多停留,立刻就扔下手中的大蒲扇,摸黑就下了山,還沒到家就扯著嗓子喊:「桂香!桂香!」待見到江大伯娘的身影從家中出來,他才總算舒坦起來,喊:「桂香,快給我下碗面吃。」

旁邊鄰居聽到江大伯的叫喊聲,還出來取笑江大伯:「我的天啊,都這麼多年老夫老妻了,還一天都離不得啊?"

江大伯才不承認他離不得江大伯娘,說:「我哪是離不得她?我是離不得她燒的菜,你嫂子做菜有多好吃你是知道的,嘖嘖。"

說着說着,他就忍不住炫耀起來,聽得鄰居一陣牙酸。

江大伯還補刀了一句:「你不懂。」

江媽看到江大伯下山,就知道江爺爺回來了,臉陰沉的能滴出水來。

她已經知道江檸回來過,並將江爺爺接走的事了,見江大伯回來,冷著臉問了句:「老爺子回來了?"

因為找不到江松的事,她這段時間憔悴了很多。

「回來了,再不回來我也待不住了。」江大伯回屋端了一壺茶出來,一口牛飲了大半杯,才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舒坦的長吁了一口氣。

「他有沒有講檸檸什麼時候回來?他們去哪兒了?做什麼去了?」

「這我哪曉得?」江大伯滿臉莫名:「這事你不如去問老爺子去,我還管這些事?老爺子一回來我就趕緊下來了,好幾天沒吃到桂香燒的飯了,這兩天都把我餓瘦了。」江大伯摸了摸自己並不突出的小肚腩。

江大伯突然想到什麼:「估計跟檸

檸一起去撿破爛了吧?你沒給錢給檸檸念書,他們不去撿破爛還能去做什麼?」江大伯理所當然的說。

他倒並不是讓江媽給江檸讀書的意思,而是一句純粹的陳述句。

江媽想想也是,想到江爺爺撿破爛和打獵的錢,全都給了江檸,她心裏又不舒服起來,松子都不念書了,她一個姑娘倒是去念書了,她念那麼多書有什麼用?

松子不願意復讀,搞不好就是心疼家裏供他們兄妹三個人讀書,怕他們沒錢,這才不願回來複讀,一定要去深市打工掙錢的。

想到長子如此懂事孝順,知道心疼她這個媽,江檸卻一點都不曉得心疼兄長和她這個媽,越發心疼大兒子不容易,恨江檸不懂事不貼心不孝順。

想到江松,江媽心裏又是一陣不得勁,回去問江爸:「還沒找到松子嗎?」

江爸也鬱悶:「沒有,他在省城還好找一些,他跑到深市去了,我去哪兒找?一點消息都沒有,他也沒打電話回來。"

這段時間,江爸真是頭髮都急白了許多,都是為江松。

可江松早已被他們慣的只以他自己為中心,又哪裏會想到他不聯繫家裏,他父母會不會擔心?估計知道他們會擔心也不會在意,不然也不會連地址和聯繫方式都不和他們說一聲,這麼久都不給他們打電話,一聲不吭就跑到深市去了。

江媽忍不住說:「要不是江檸天天吵著要念書,松子哪裏會不回來複讀,要去工作掙錢?現在好了,她去讀書了,松子打工去了,你這下開心快活了。」

江爸這段時間也着急上火,聞言忍不住和她吵了起來:「你能不能別每天說這些有的沒的?檸檸讀書和松子不願意復讀有什麼關係?松子高考結束就去了省城,之前叫他回來去補習班都不願意去,一定要去打工。"

江媽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可她就覺得是江檸吵著要念書,江松是怕家裏困難才不願意讀書的,如果不是江檸,江松一定會回來複讀,考大學,將來吃公家飯,光宗耀祖。

江媽氣的在一旁抹淚。

江爸一看江媽哭,就沒辦法了,也坐在旁邊嘆氣:「他怎麼就不曉得往大隊部打個電話,至少要告訴我們他到哪兒了,在做什麼呀?"

家裏三個孩子現在都不在家,家裡冷冷清清,江爸連做飯的慾望都沒了,只簡單的炒了個飯,

夫妻倆隨便吃了點,就睡下了。

江爺爺連着在山上巡了幾天山,才終於有人牽着老水牛來山上放牛。

他們這裏的人放牛,一般有兩個去處,一個是山上,一個是大河兩岸的河堤兩側,他們都是兩處輪著放牛,今天在山上吃幾天,明天到河堤兩側吃幾天。

放牛的人都是一群一群的,老人和孩子們一起,牽着小牛老牛,小孩們還會騎着大水牛,將牛趕到山坳處,牛們在吃草,他們自己就找個大石頭,一邊看着牛,一邊吹牛打屁。

小孩子們不耐煩聽他們講這些,就自己跑山坳處,挖一種會結手指頭大小宛若瘤子吃起來口感清甜的東西吃。

江爺爺早上巡山回來,便看到了他們,忙喜氣洋洋的下去,和他們說起前些天他去滬市兩日游的事:「我大孫女作文比賽得了一等獎,去領獎的時候,還特意把我帶過去玩了兩天,路上所有車票、住賓館、吃飯全都主辦方報銷。」他誇張地說:「乖乖龍地咚,那滬市,遍地都是高樓大廈和小汽車,我這回跟着去滬市,還坐了小汽車呢,一點聲音都沒有,穩的就跟沒坐車似的。"

「大城市的燈,晚上都是不關的,我們到滬市都晚上十二點了,外面的燈還是亮着的,燈都是彩色的,一閃一閃。"

「我們晚上睡的還是招待所,那馬桶乾淨的就像被舌頭舔過,上完廁所水一衝,什麼都乾淨了!"

周圍挖那野地瓜的孩子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也都圍了過來,聽江爺爺講他去滬市的見聞,聽的如痴如醉,心嚮往之:「大爺爺,城市裏真有你講的那麼大,那麼好啊?」

江爺爺說:「要不怎麼說知青們一個個都想回城呢?你看我們大隊,除了小安老師,還有沒有知青了?"

這一代新出生的孩子們,連知青是什麼都不知道了,都搖搖頭,放牛的老人們說到知青,也忍不

住回憶起他們年輕時候,一聽到他們講古,小孩子們又一窩蜂跑開玩遊戲去了。

江爺爺炫耀完了孫女,吹完了牛,心滿意足的回了小屋,又坐回到他的搖椅上,泡著一壺他自己炒的野茶,慢慢悠悠的晃着。

時間不緊不慢的過着,在江檸又簽完了兩千本簽名書寄出去后,江檸的《大宋》也終於出版上市,因為是出版社和雜誌社聯合推廣,李主任還特意在《武俠》上面打了很大

的廣告,專門用了一頁宣傳《大宋》的出版作品。

南市、滬市這邊的讀者看《大宋》居然出了書,都趕緊跑去買,有些是純粹的喜歡《大宋》,想要收藏,有些是以為有後面的情節,想搶先看。

結果,書的第一冊,只有十六萬字,只有前面四個案子,《武俠》這一期連載的新案子兇手是誰,書里並沒有寫。

可他們還是買了,打算從頭到尾重新看一遍。

這種在雜誌上一周一期的追連載,和直接買了書,一次性看完一本書的感覺,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武俠》雜誌尚未輻射到北方,但他們合作的出版社在北方的渠道卻很好,書一上市,就迅速的在北方大大小小的書店裏都鋪上了貨,還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重點推送。

很多喜歡在圖書館、書店看書的人,看到書店門口最顯眼位置張貼的海報和書,都會不由自主的過去翻看一下,有沒有什麼新到的好看的書。

在看到《我在大宋當捕頭的那些年》時,首先是被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名字給吸引。

畢竟這年頭書的名字大多取的都很板正,尤其是武俠類,大多叫某某傳某某錄某某記比較多,在這一群板正的名字中間,突然冒出一本這麼通俗的,他們都不由掌起這本書,就地翻看起來。

他們都是沒有看過《武俠》的,更沒有看過《大宋》。

看着看着就不由看進去了,一直看到末尾發現,沒了?

頓時被這結尾處下的鈎子給鈎的抓心撓肺似的難受。

他們再看這本書的名字《我在大宋當捕頭的那些年之初到大宋》。

初到大宋?那這後面還有啊?不由都紛紛問書店老闆或是管理員:「老闆?這本書後面好像沒寫完啊?後面的書在哪裏看?」

書店老闆就指著雜誌區豎着推薦的《武俠》說:「那本書上就有連載,每期都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卷王的九零年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卷王的九零年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章【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