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三十五帳

35第三十五帳

「安平,你說何大娘是不是出事了?」張珍珍一邊紡線,一邊對沈安平說道,不能怪張珍珍有此一問,當初何大娘走之前就說好了,來回應該是二十五天,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了,何大娘沒有半點消息傳來。

越接近五月,這大城市的形式就越緊張,何大娘去了京城,又是那樣被人看不起的身份,弄不好就可能出事。

「凡事往好處想,何大娘推遲了幾天回來,也許是有事情給耽誤了,或者是有兒子的消息了吧。」沈安平心裏也有些擔心,這要是真出事了,可不是小事,可能是關乎性命。

沈安平掬起水洗臉,他剛把後院的果樹苗種上,渾身上下都粘了泥點子,之前兩人商量好了,也不用到山上挖樹苗做掩護,要是有人問起,就說這樹苗是安平從山上挖回來的,誰還能跑到山上求證去。他們把空間里的水果種類各栽種了兩顆,後院還剩下幾個挖好的坑,他們打算從山上挖幾顆核桃樹、板栗樹回來。

「你把臟衣服先泡上,等會我再洗。」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已經脫了厚厚的棉衣,換上了單薄的春裝,沈安平之前的也就兩身換洗衣服,都是中山裝,一套已經洗的發白,袖口領口都打着補丁,在張珍珍看來已經破的該扔掉的衣服,對很多人而言確實好衣服,另外一套就是結婚時置辦的,冬天當外套穿在外面,春秋就當長衣穿。

內衣秋衣這些穿在裏頭的衣服,已經成了妞妞的尿布,被空間里的衣服代替,這中山裝,空間里確實沒有的,張珍珍打算織出布來就給沈安平做一身中山裝,之前那一身衣服也該退休了。

「我這幾天瞧著,陳老爺子擔心的不得了,臉上已經沒有笑模樣。」陳家住在學校,張珍珍見到的時候多,這幾天陳老爺子心事重重的。

「這沒個信,確實擔心,這幾天你多照顧陳晨陳曦那兩個孩子。」沈安平嘆了一口氣,這人在千里之外,通訊不方便,擔心也夠不著。

何大娘晚歸這件事,不只是他們兩口子擔心,村幹部也擔心,好在何大娘在離開了三十五天天的時候回來了,是被村裏去縣裏鎮上拉肥料的車給帶回來的,但是何大娘狀態可不太好,像是有幾天都沒有吃飯似的,何大娘到底出了什麼事,在何大娘回來第二天休息夠了大家才知道。

何大娘出發,他們這邊沒有直達京城的火車,中途需要幾次中轉,排隊買票,這都是要花時間的,到了京城,這日子就過了七八天了,回去之後,發現自家的大宅子被收為共有,現在裏頭已經住進去了好幾家人,裏面陳家傳下來的東西都不見了,只留下一些傢具也被這些人佔為己有,行事比人強,何大娘也沒指望能把這些東西和房子要回來,她這次回來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兒子的消息。

幸虧當年陳家家大業大,為了以防外一,在京郊還有一套不起眼的小院子,何大娘總算有了落腳的地方,何大娘之所以還到自家老宅去,即便是被人奚落嘲弄看不起,就是希望從哪裏能夠找到兒子寫的信件,在老宅中住的眾人,在聽說是原主人之後,就各種冷漠看不起,甚至是辱罵的,沒人願意和何大娘好好說話。

就這樣耗了好幾天,最後還是以前的鄰居看不下去,看在陳老爺子過去給他們瞧病的份上,才把何大娘拉倒一遍,偷偷的告訴何大娘,一剛開始的時候,郵遞員還送過信給他們一家,自從宅子歸了公家分給其他人住之後,寄給他們的信件就再也沒有送過來,讓何大娘別再這裏等了,不如去郵局看看,也許還能有希望。

也許是天意,何大娘去了郵局,幾番打聽之後,有個老郵遞員,告訴何大娘,他的兒子確實是每年都有會寫信回來,剛開始的時候,是每月一封,後來就少了,但是每個季度也會寫一封回來,這些年不曾中斷過,後來這個地址不是他們家之後,這些信件都退回,只有剛開始的信件他還一直好好的保留在家裏,就是想着日後有人來找。

這個老郵遞員之所以如此,就是記得陳老爺子的恩德,當年就是陳老爺子治好了老郵遞員的兒子。

何大娘從老郵遞員手裏接到信,擦點眼淚,急急的打開,看着兒子的信,得到兒子的消息,陳蕭當年也是被下放到農場勞動,何大娘看到信里的內容淚如雨下,在郵局急忙按照地址拍了一封電報過去,就是想確定兒子是不是還在那裏。

他們就曾經換過地方,也有人不堪受辱自殺的,每個月都有信寄來,說明自己的孩子還活着,這給何大娘心裏添了希望,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

何大娘抱着兒子寫的信,待在郵局不離開,希望能夠第一時間得到兒子的消息,最後在郵局關門的時候,被老郵遞員給勸了回去,第二天一大早,郵局還沒有開門的時候,就又等在了門前,任何人勸說也不管事,足足等了七八天,也沒有個消息,何大娘的心就一天天的往下沉。

後來還是另外一個郵遞員在分揀信件的時候,嘟囔了一句,說到:「這個人可真是沒事幹了,這信都不知道被退了多少回了,還不停的寫信,每年都些,連着老幾年,也不怕花錢。」順手就把這封信丟到一邊,打算退回去。

這句話正好被等的心沉大海的何大娘聽到,一把把信搶過去,一看正是兒子的信,信中寫到對家人的思念,還有對父母的擔心,何大娘一看地址,果然與原來的不一樣了,急忙又花錢照着地址拍了一個電報過去,又等了兩天,才接到陳蕭發過來的電報,得到陳蕭的消息。

何大娘抱着電報喜極而泣,這都七年了,她有了兒子的消息,哭夠了,擦乾眼淚,擔心兒子受苦,這些年堅持寫信回來,怕是日子也不好過,就留下夠吃飯錢和路費,把身上的錢和糧票,都給兒子寄過去,並寫了一封信,告訴兒子他們現在的情況,還有新地址。

有了兒子的消息,何大娘放心不少,她怕陳蕭在農場里受苦,趕回家裏,把以防外一,藏在院子的首飾盒,拿出來一條金項鏈還有兩個戒指賣到金店,換的錢,也被她托鄰居換成了布票,給陳蕭做了一套衣服,在郵寄的時候,看了看手裏剩下的糧票,咬牙又寄了出去。

何大娘在京都待了幾天,就察覺到氣氛的緊張,處理完兒子的事情,就踏上旅途,怕又出什麼變故,小院裏的東西保不住,就把首飾盒裏的東西都包進衣服裏頭,收進一個到處都打着補丁的包袱里,帶着自己做的乾糧踏上了火車。

何大娘把錢和糧票都寄給了兒子,手裏頭的乾糧也就只夠吃三天的,這路上又走了五六天,下了火車,何大娘的把最後一塊乾糧吃完,撐著走到了林縣,遇到到王村鎮的馬車,坐着車到了王村,有碰上村裏人,這才被拉了回來。

何大娘這次在家裏足足躺了三天,才緩過精神頭,陳老爺子聽老婆子說了兒子的消息,心情也十分激動,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把病人家屬給的謝禮,挑出那些保存時間長的,例如咸雞蛋、栗子、核桃、甚至在老伴的指揮下,把正好的玉米窩窩頭烤乾,製成麻將大小干饃饃,包成一包,一併給兒子寄過去。

到了快中棉花的季節,村裏終於給新添人口分自留地,不出沈安平他們所料,妞妞的自留地被劃在了陳家自留地旁邊,另一邊就是分給村裏去年出生的嬰兒分的地,他們兩家已經說話了,等收了麥子,到了種冬小麥的時候,兩家的地就換過來。

韓成、孫年俊兩人和陳家相處了很多年,相互熟悉,又在一起搭夥過日子,韓成父母都不在國內,孫年俊的父母都不在了,乾脆陳老爺子就收兩個孩子當義子,一家子分到了一畝二分地,一家人商量著用一畝地種玉米,剩下的二分地就種菜,張珍珍和沈安平得知這個消息,就從空間里拿出已經曬好的用於留種的玉米棒子給陳家送過去,空間里的玉米可是高產作物,畝產量在一千二百斤以上,要是經營的好,畝產量會更高,這可比外面那些玉米產量高多了。

沈安平不會厚此薄彼,也給自家爹娘、兄弟郵了種子回去,說是他偶然得到的新品種,產量高,讓家裏種夏玉米的時候,就種這種品種,至於種不種,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當張豐德和鄭月秀得知沈安平他們用分的地種棉花時,兩人被喊道家裏教訓了一通,這年月糧食金貴,誰有點地不中糧食,種棉花的,兩人被罵的狗血噴頭,後來經過兩人幾番辯解,老兩口才讓兩人憑心而為,心裏想着不行的話,到時候他們補貼。

張大伯和張大娘也曾勸過,不管事,知道兩人餓不著,也就放手不管,張明誠和張明信的房子格局和張珍珍家的完全一樣,只是手裏頭緊,新添的傢具沒有他家的多,後院同樣也被拾掇出來,只是他們兩家並沒有種果樹,而是打算一半種菜,一半種玉米。

劉麗在得知公婆勸說不管用的情況下,拉住要去勸說的明誠說道:「你別去了,叔叔嬸子都默認了,你去勸說哪會有用?安平是吃皇糧的,沒有都有糧票和工資發,他們餓不著的,再說了,咱們空口無憑的,就是說了他們也不會聽,等今年吃了虧之後就知道了,再說不是還有叔叔嬸子在呢。」劉麗分了家之後,能夠當家做主,這日子也過的舒坦,只是看着沈家搬回去的嶄新傢具,心裏還是十分的嫉妒,這次要是張珍珍吃虧,她心裏也是十分高興的,反正即便是沈家過不去,也不會煩到他們頭上,他們只是堂兄妹。

「不行,我得過去看看。」張明誠想想不對,還是堅持過去問問,他們兄弟從小就把珍珍當親妹妹看待,要是她過的不好,他心裏也難受。

張明誠去的時候,張明信夫妻也在,也是問此事,兩口子耐心給三位解釋了一番,把三人送走,至於這三個人接不接受,就不關他們夫妻的事情,只要把棉花種上就行了。

這幾天正是農忙的時候,村裏也開始種棉花,把要播種的棉花種子攤在場上晾曬,趁著中午大家回去吃飯的時候,還有泡種的時候,張珍珍把棉花種子用空間的種子換了一半,可以預見今年杜家村棉花豐收的景象。

王卓娘的病,終於治好了,只是留下了一些小毛病,有一隻手用不上力,腿走路也有一些瘸,這比癱瘓在床上的結果好的多,王卓娘心滿意足的離開,陳家六口人住進了進去,三間正房兩間廂房的院子足夠他們六口人住了。

陳家的院子很大,他們把院子三分之二開成了菜地,這樣分到的二分地就不用再種菜了,幾個人商量了一下,也像張珍珍他們一樣,這兩分地就種成棉花,他們家裏有七口人,這分下來的棉花根本就不夠用,至於吃的,有陳老爺子的手藝在,餓不着他們。

村裏人幾乎都等著看兩家的笑話,不過他們都毫不在意,該幹什麼幹什麼,這棉花還是按時種了下去。

沈家的後院,地里也沒有空着,都種上了蔬菜,家裏只有兩個人,吃不了多少,索性就中的種類多些,每樣都少種點,至於種水果的地方,由於樹苗還小,索性就點上了西瓜、南瓜、甜瓜種子,任其生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這地里的農活總算是告一段落,沈安平是城裏戶口,張珍珍是民辦教師,在孩子們上課的時候,不用上工,在外人看來,兩人是村裏最為悠閑的人。

空間裏頭進入了十月,正是收穫的季節,地里的玉米紅薯花生都成熟了,兩人整天晚上在地里勞作,把糧食收回家,至於成熟的蘋果大棗,兩人根本就顧不過來,像對待桃子一樣對待它們。

不過,空間里的那頭牛,兩頭小豬,還有一群雞,就得了好處,水果蔬菜隨便吃,就是他們家妞妞的口糧,那隻母羊,這伙食都比村裏人的伙食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於一九六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生於一九六五
上一章下一章

35第三十五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