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話說皇帝封禪,志得意滿,本是一片歌舞昇平,然而隔壁的事又找上門來。

在貞觀朝時,高句麗王室衰微,國家大權由權臣淵蓋蘇文把持,昔日太宗伐高句麗,打的就是淵蓋蘇文。而在蘇定方平壤城下攻而不克之後,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淵)男生繼掌國事。

泉男生初知國政,出巡諸城,他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兵敗出逃,退守遼東,派遣其子泉獻誠入唐求援。

泉獻誠入唐後起初並未得到重視,等他到了長安后才知道皇帝去了泰山,於是又一路從長安追到了山東,意欲獻上位於遼東的高句麗城池以求皇帝李治出兵相助。

頗有當年百濟的扶余太子率兒子開城向蘇定方投降的風範,兩者還都是因為弟弟的威脅。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年頭難不成兄友弟恭變成了時代潮流?

起初,不論是皇帝還是群臣都是不信的,畢竟高句麗人在信譽上的歷史評價並不算高,否則也不會任由泉男生的使者從長安一路追着聖駕直到泰山了。當年李世民親征遼東,有的城池前腳投降喜迎王師,得了賞賜后一有機會就又變回了高句麗忠臣,因此,甚至還有不少人懷疑高句麗詐降的。

直到遼東之地傳來更多更詳實的消息,大唐君臣們才反應過來,他們握有一個極佳的滅亡高句麗的機會。

那麼,究竟是打呢?打呢?還是打呢?

打是肯定要打的,不說其中的戰略價值和發展潛力,單就說其中的政治意義——對於李治來說,高句麗是李世民未盡的事業,是他功績的最好證明!

朝堂上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錢糧,兵源……以及不可忽視的來自吐蕃的日漸增長的威脅。

就李弘看來,按照李唐現行制度,錢糧的問題看似沒那麼大,但也只是暫時將雷埋到後面罷了。

就府兵制來說,根據位置遠近和每年服役時間的長短,在一定期限內的糧草是需要自備的。而為了某次戰爭特意開展的募兵,同樣要求兵員自備一定的糧草和特定武器。

比如當初蘇定方滅亡百濟前,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萬四千餘人,這些人在之後基本就駐守在了百濟舊地,以熊津都督府為主。不過,這些人成了後來百濟動亂的導火索——遠渡重洋不過為了名利二字,名離得遠,利可就在眼前。

即便是一直嚴於治軍的蘇定方,等到自帶的糧食耗盡了,海運的後勤不穩定,旁邊的新羅靠不住,只能就地取糧了。

軍紀的口子一旦放開,即便是蘇定方這樣的名將也止不住人的惡行。這才有了黑齒常之等人的降而復叛,進而有了由劉仁軌主導的唐軍把倭國吊起來錘的白江口海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我不是孝敬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我不是孝敬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