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驚動4座

第10章 驚動4座

領導們進來的時候,氣氛就變得更凝重了。

古總師坐在上面正中間,會議正式開始了。

只見古總師面色凝重地道:「同志們,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專門開會討論殲八II型號進氣道設計方案,目前我們做的幾個設計方案,必須要儘快的選定下來,再進行詳細的設計,根據上級要求,我們必須要在明年中之前,完成殲八II型號的詳細設計工作,並且發出全部圖紙,任務有多重,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所以為了不浪費大家的時間,今天的會議議程只有半天,下面就請動力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王明同志,做一個簡要介紹,大家充分的進行討論吧!」

進氣道系統是一架戰鬥機各大系統裏面,屬於動力系統下面的一個子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子系統,因為進氣道與發動機的匹配非常重要,關係到整個飛機的飛行性能,如果進氣道設計不好,那麼很多性能就達不到,甚至有的進氣道存在問題,會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的。

王明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現在是動力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並負責進氣道子系統設計工作。

王明開始介紹幾個設計方案了,與此同時李曙光也在思考,殲八II戰鬥機的進氣道設計,是否能夠優化一下呢?

在他前世的時候,殲八II戰鬥機採用的進氣道,主要借鑒米格二十三和F4鬼怪戰鬥機的進氣道設計,的確是滿足了二點二馬赫的飛行速度需要。

不過在進氣道的選定過程中,其實總體室以及總師都還是偏向保守的,倒是進氣道設計組的年輕設計員們,更偏向於搞先進的。

畢竟對於總師和總體組來說,要是失敗了,或者進度拖后了,這算誰的責任呢?

畢竟兩馬赫的超音速進氣道設計,是非常複雜的,還要做風洞試驗的,並不是畫出來就完事。

雖然說強五攻擊機,在國內是最早就搞了兩側進氣道的,也是超音速進氣道,但是強五的最大飛行速度才多少,一點二馬赫都不到,只有殲八II的一半。

因為到了一點五馬赫以上,進氣道的設計就複雜了,這個時候超音速激波就來了,所以設計師必須要很好的利用激波,兩側進氣道中二元進氣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波系設計就難了。

要讓氣流產生兩道斜激波,還要讓兩道激波恰好在進氣道外側唇口相交,所以進氣道入口處的斜板是需要隨時進行調整的,這個調整的參數,只能是用風洞試驗出來,沒有辦法直接抄,要是能抄的話,那直接把米格二十三的進氣道外形抄過來就完了,但事實上這樣不行。

這些參數都是高度機密,國外不可能泄露出來。

雖然說中國在六十年代就得到了一架入侵的美製F4戰鬥機的殘骸,得到了其進氣道的外形參數,但是進氣調節機構的參數卻不可能得到。

要不然的話,殲八I都不可能用機頭進氣設計了。

幾年前得到的米格二十三戰鬥機,也是一樣的,只能測繪它的進氣道外形。

進氣道的風洞試驗很複雜,而且這次殲八II最大的改變就是進氣道了,氣動外形倒是變化不大,發動機變化也不大,還是渦噴十三系列,只是增推了一些。

如果,有一套可靠的計算機進氣道設計軟件就好了,李曙光不由得在想。

可是這會兒,到哪去弄這種軟件呢?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飛機方面,中國航空工業也是非常的落後,在李曙光的記憶中,

第一個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型號是殲轟七,1986年底,六零三所研製成功7760CAD/CAMM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及管理系統。

當然這套系統與法國達索的CATIA系統相比,還是有很多不足的。

真正實現計算機數字化設計和製造的項目,還是殲10戰鬥機,不過現在殲十戰鬥機還沒有選型成功呢,一切都還早。

如果現在沈飛能夠引進達索的CATIA系統,那不就可以用來優化設計殲八II的進氣道嗎。

當然如果能夠針對性的在CATIA系統基礎上,做出國產的設計軟件就更好了。

沈飛為什麼會逐漸的不如成飛,其中有一點很關鍵,那就是成飛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方面,走在了前面,引進達索系統。

而沈飛雖然也沒少找國外的合作關係,比如說殲八IIACT電傳飛控試驗機,沈飛便找到了德國MBB公司合作。

要知道電傳飛控系統,那可是比殲八II使用的機械傳動系統要先進太多了。

二代機使用的機械控制系統,就是拉鋼絲繩控制舵面轉動,可是電傳操縱系統就不一樣了,直接發信號給舵面上的每一個電機進行精確操控,省掉了從操控桿到舵面電機之間複雜的機械結構,所以飛行品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就好比是汽車上使用的電子檔把加上自動變速箱,與手動機械變速箱的差別。

在電傳飛控系統方面,成飛選擇了達索公司合作,便很是順利。

而沈飛殲八ACT試驗機,因為控制律軟件存在嚴重而致命的邏輯缺陷,俯仰姿態控制缺乏迎角和過載反饋,便在一次試飛中,發生了嚴重的墜機事故,這甚至也影響了殲八III這款大改型號的命運。

李曙光想了很多,這時候討論已經熱烈的開始了,不少的設計人員,都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見時機差不多了,李曙光也趁機站起來道:「我想說一說我的看法!」

古總師點了點頭道:「好,你說!」

李曙光滿懷信心地道:「古總師,各位領導,同志們,我想咱們是不是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引進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系統,為殲八II戰鬥機進氣道設計乃至全機的設計製造,保駕護航呢?」

李曙光這番話說出來,頓時全場都雅雀無聲了,大家都看着他,就像看着一個外星人。

這怎麼可能,引進國外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就算是能行,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吧,趕不上的。

明年就要發圖呢。

更重要的是,人家會給賣咱們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航空大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航空大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章 驚動4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