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中修鍊

第二章 山中修鍊

...........

在山間走了兩日,眼前依舊是林立茂盛,彷彿無邊無際。陳凡不由搖頭無語,「這寺廟建在這與世隔絕之處,竟還能被人發現。不過看來此寶物也必然不凡,所圖之人應該也大有來頭。

索性現在關於此寶已然失去了所有蹤跡,尋寶之人斷然想不到這寶物會在我手上吧。」現在唯一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反而是僧人提及的師父,也就是將自己從小帶入寺中養育之人,萬一此人歸來定會瞭然一切,之後是否會被人利用追尋到自己。

想到這些陳凡又有些擔憂。直到現在,他仍是無法想起絲毫往日之事。既然在深山中一時無法走出,且此處看來十分偏僻,除了針對那寺廟,應該不會有人找到自己,畢竟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何處。不如就此找一處好好休息一下,還有就是好好看看那些從寺廟中帶出的東西。

陳凡來到一處山間清泉旁,喝了幾口泉水,用泉水洗了洗臉,此刻在泉水的印照下他在失憶后第一次看清楚了自己的容貌:十五六歲的樣子,面容清秀但不算俊郎,不過和那些廟裏的和尚相比,應該算是整個寺廟的顏值擔當了吧。怪不得老和尚捨不得把我剃度。一陣自戀后,陳凡收拾心神,在泉水邊盤膝坐下,他決定首先翻看那些練功房裏找到的功法秘籍。

就他目前為止已有的意識形態和那昏迷中見到的對戰場景來看,這個世界絕對是要拼武力的,料想自己應該也是個從小習武之人,畢竟寺廟之中那些僧人也都有習武,況且就憑自己中了聽上去不一般的毒卻能自行恢復來看,自己必是習武之人,只是不知道層次如何。

帶着好奇又期待的心情,陳凡翻開第一本名為「初級武道論」的功法,此書與其說功法不如說是一本武道初學者的指南,不過對於目前的陳凡來說,除了還能識字外,其他的都是從頭開始。此書篇幅不長,短短半日時光他翻看完畢。

看完后他大感神奇,書中提及:在這個世界中,自幼習武者比比皆是,然初學者稱為習武,而修行至相對高深處,就稱為了論道,習武論道?也就是武道。為何自己對這個說法竟然毫無違和之感,難道因為是第二遍學習了嗎?書中說武道分為三大類九大境:內氣,外勢,扶搖三大類每大類又分一至九重境界。

所謂內氣很容易理解就是修鍊內功,呼吸吐納,將天地元氣與自身以某種形式融合,修鍊出內氣,將元氣存於體內,修鍊的境界越高,體內元氣越是充盈,內力越是深厚。

外勢就是外招功法,如劍法,刀法,棍法,而外勢需要以內力催動,故而沒有內力支持的外勢是無用的,而空有內力而無相應的外勢也發揮不出實力,兩者可謂相扶相襯。而第三類扶搖,則是御空之術,也就是一般習武者口中的輕功。

扶搖之術也須內功支持,也需要有相應的扶搖功法修鍊,修鍊到高深可以御空飛行幾個時辰而不落地,且飛行高度,速度隨着修鍊境界提升而提升。

三大類功法各有九重境界,乃是古往今來,前人們不斷摸索總結,按功法能使修鍊之人達到的施法效果而區分:

內氣前三重為納氣期,此階段修鍊者按內功功法修鍊后已可吸收小量天地元氣入體,並存於丹田,對敵時可通過外勢功法釋放功敵。內氣存於體內可提升修鍊之人的體質,延延益壽,可以靠天地元氣存活多日而不進食水,也更不容易得病。

第四至六重為通脈,此境界的修鍊者已可將吸納的天地元氣貫通經脈,打通人體所有脈絡,將人體機能發揮到極致,此時修鍊者可以辟穀,已完全不必進食,壽元也將提高二百歲以上。釋放外勢時也更自如,威力也更大,但也需要同等境界的外勢用以釋放其內功全部威能。

第七至九重為神遊,到達此境界,修鍊者壽元通常可達幾百歲至上千歲,可以將天地元氣直接使用,可以不加外勢直接攻擊,但威力視修鍊功法而定,也可以直接利用內力操縱天地元氣隔空取物,隔空傳音,以及具有超遠的感知力等。並且據說修鍊至第九重能如同仙人一般永生不會衰老,更能隨心所欲控制周圍的一切。

再說外勢也分九重,前三重為批山,此階段修鍊者只是施展出較常人更高的力量效果,配合同等境界的內氣,可以利用武器,批開山石。中三重為斬浪,此境界的修鍊者已可以操縱天地元氣配合同境界的內功,在海中斬開一道空間,氣勢磅礴。后三重為崩天,這一階段顧名思義已有崩天滅地之勢,一招便可毀去一方天地,但是修鍊到此境界的人寥寥無幾,因為外勢必須要相同的內功境界方能施展。

而這大千世界中,功法層出不窮,以功法可修鍊至的最高境界分為三等,低階功法只能修鍊一至三重,中階功法可修鍊至四至六重不等,高階功法才可以讓修鍊者修鍊至七至九重。想修鍊至崩天境就意味着此修鍊者必須同時修鍊高階的外勢和內氣功法,且外勢修鍊至第七重以上方能達到崩天境。而高階功法少之又少,不是掌握在一些名門大派或是一方大勢力手中,就是存在於傳說之中,各處尋覓不得,偶有高階功法流落,必將引起一翻腥風血雨。

看到此處陳凡不禁聯想到了他背包中的那本佛腳中挖出的書,那會不會就是一本高階功法?不過,他沒有急於去看。這本給初學者的書中提到,修鍊任何高階功法雖沒有規定一定不能直接修鍊,但是大部分高階功法需要有足夠的基礎,或是只能從較高的境界開始修鍊,很少有高階功法可以從第一重修鍊至第七重以上。所以一般人都是從低階功法開始修鍊。而且他那本書就算是高階功法也只是內氣,外勢或扶搖的一類,光有一類功法也不能對此刻的他帶來太大的好處。

關於扶搖,也分九小境三大境,但是區分的方式就相對比較模糊,這是由於扶搖雖然也有現成的功法但是真正在修鍊中,修鍊者可通過對天地元氣的把控,以內氣轉化修鍊出符合自身的扶搖功法,有很多大體相同也有很多完全超乎尋常。比如御空之術就有:憑自己功法直接御空飛行,或者御器飛行如御劍,御盾,更有甚者御扇御琴等,但此類都屬於御器飛行,還有類修鍊者乃是御獸飛行,總之這世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功法,都是以自身對掌控元氣的感悟創造而出。但是無一不是以內氣為基礎而來。

扶搖一至九重完全以御空的飛行高度和時間來衡量,前三重為踏波,意為只能在水上行走而不落,聽上去並沒有稀奇之處,而大部分習武者都停留在此境界,因為修鍊扶搖功很耗費內力及時間,相同的時間如果用來練外勢取得的效果顯而易見,況且扶搖要修鍊到第四重十分困難,既然多數人都只停留在踏波境界,那不如將其他時間用來修鍊外勢和內氣,那樣對敵時才能有一戰之力,想想也挺有道理,誰會放棄外勢的修鍊專門修鍊個扶搖,難道就為了逃命?

不過陳凡倒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扶搖不僅逃命一流,使用出來又很酷炫,特別瀟灑。不過主要還是可以保命,畢竟保命比什麼都重要。扶搖四至六重為登山,此境界的修鍊者只施展功法便可輕鬆的登上一座山山頂,當然也可從山間縱躍而下。就比如他此刻若有這本事便可直接跳下山去,而不會在這裏茫茫然的尋找出路。最後扶搖七至九重為騰雲,修鍊者可以在空中翱翔只要內力不竭便可持續飛行,這就相當玄幻了,傳聞能修鍊至騰雲的修鍊者比崩天還要少,因為不僅扶搖高階功法更為稀少,若自創扶搖術又須以自己的內氣功法領悟,花費時間太長,且扶搖也須以同等內氣境界支持施展,故而很少有人願意放棄外勢的修行去修鍊扶搖,更不用說練成高境界的難度遠大於外勢。

陳凡拿出另外兩本書,乃是寺廟內僧人修習的功法,一本名為「金輪經」是一本內氣功法,另一本則是「金輪棍法」。看來都是這金輪寺中祖傳的功法。眼見天色漸漸變暗,陳凡也不猶豫直接拿起金輪經研習起來,此處沒有燈火,晚上時間他可不想浪費,先看看能不能學點內氣修鍊法門,說不定還能趁夜間時光好好修鍊感悟一番,等到明天白天再來揭開那佛腳里的秘密吧。

這本金輪經乃是一本低階內氣功法但可以修鍊至第三重頂峰,如果再能得一本中階功法便可相對容易的轉修且能順利進入第四重,不過不要想那麼遠。陳凡對着這本金輪經慢慢將功法口訣念誦,感悟並開始修鍊,當他按照金輪經中的功法將天地元氣引入自身並運轉自身循環時,他發覺此過程格外的順暢且毫無滯澀之感,看來這應該是他長期修鍊的內氣功法無疑了,只是他的記憶仍沒有恢復,暫時也無法探究出自己修鍊到何境界了。

不管了,他發覺按金輪經前幾篇功法運轉自身幾個小周天後,精氣神明顯有所好轉,此前受中毒還有所影響的不適感已基本去除,既然有用那便繼續修鍊一夜看看吧,說不定記憶也能有所恢復。打定主意,陳凡拿出包里存量不多的乾糧往嘴裏塞了一口,心想看來自己離辟穀禁食境界還差很遠呢。

隨後他便打坐入定,隨着夜漸漸入深,他將剛領會的金輪經功法運轉起來,修鍊內功可以在夜間進行,入定后可代替睡眠,一般受傷后修鍊者會以此來修復傷勢,恢復內力。縱然沒有受傷,以此修鍊也是提升內氣修為的途徑,只要無人從中干擾引起走火入魔,便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山中眼下寂靜無人,陳凡便安心修鍊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毒綱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萬毒綱目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山中修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