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入主晉陽,掌控太原郡

第90章 入主晉陽,掌控太原郡

十二月底,太原郡晉陽迎來了它的新主人,那就是征北大將軍,冠軍侯趙准。至於原來的士人,男丁都已經被殺,女眷已經被收押起來,除了年老的,其餘女人盡皆被趙准賞賜給有功的將士。

剛到晉陽的趙准十分繁忙,他需要安頓好跟隨自己前來的將士家眷,那些將校軍官們的家眷住進了城裏那些士族的宅院裏,一些低級軍官的家眷則住在小院內。普通士卒的家眷分批安排在附近的城池內。

這些城池便是晉陽湖兩邊的城池,包括西岸的茲氏,平陶,大陵,東岸的界休,鄔縣,中都,京陵,祁縣共計八座縣城。

這八座城內各有代表性士人,但如今死的死,逃的逃,十不存一,一些豪族也被迫逃亡,或死於戰亂,只有聊聊數家小豪族因為沒有參與抵抗趙準的戰事,只是被迫提供了錢糧,而且在當地名望很好,這才得以留存下來。

這些逃跑的人里就有王凌,王允之侄,曹魏名將。還有尚為年幼的郭淮被老僕抱着逃離。

不論是晉陽,還是這八座縣城,官吏逃散或是戰死,至於其他十座城邑也基本處於無官府狀態。

趙準將手中幕僚分散出去,分別擔任縣令或縣長,縣丞等,第一批學員和第二批學員都被趙准分給各地作為見習官吏進行實習。

縣尉由受傷退下來的軍官擔任,而第一期里的武官學員作為副手參與實習。趙准沒有將自己的精銳軍隊分給他們,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徵召,一縣駐兵大約在八百到一千二,人口少的縣可能只有四百到八百。

這也是趙准招募了不少幕僚,以及他的儲備幹部,不然他還真沒法掌控這十六個城邑。

當然,趙准也不能全用自己人,他很快就發佈了招賢令,可使民間自薦人才參與考核,考核達到要求的就可以擔任官吏。

這也讓當地的一些寒門,以及那幾家倖存下來的小豪族參與到趙准建設太原郡的事物之中。

當然都是才能平庸的人,想要碰到英才,那還真是大海撈月一般的困難。

不過趙准在清查戶籍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人,那就是郝昭,也就是在陳倉阻擋諸葛亮的那位人才。

如今的郝昭十五歲,再過兩年就可以為他所有,不過他自己有着學校,完全可以直接找來提前培養,想必會比歷史上更加厲害一些。

能夠得到郝昭,那也是意外之喜了。如今他安排了除晉陽之外的其餘十五座縣城的管理,其中八座縣城安排了跟隨他而來的百姓。

在安頓好這十餘萬家眷之後,他就得清查士族的錢糧土地以及隱戶,然後重新製作戶籍,分發土地,徵兵等等。

太原郡內有十六座縣城,靈帝前期尚有三萬餘戶,二十多萬人口,不過在靈帝死前的這兩年,并州遭遇了南匈奴等外族人肆虐,以及白波賊的擄掠,原以為人口減少嚴重,但趙准入主晉陽,清查了隱戶之後發現太原郡的人口仍有二十萬。

算上他這兵馬五萬多,家眷十餘萬,人口便有三十五萬多。

并州總共九郡,九十八座城池,人口應該是十一萬戶,七十餘萬人,但如今,除去西河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雁門郡屬於大漢,其餘五郡被南匈奴,烏桓和鮮卑佔據。

這五郡人口兩萬戶,人口十萬左右,這些人不是被殺害,就是擄掠為奴隸,幸運的逃到太遠,西河這些郡成為士族隱戶。

那上郡現在有近四十萬南匈奴人,那朔方,

五原,雲中大部分被鮮卑佔據,烏桓佔據定襄及其周邊,因為是冬天,他們都沒有怎麼關注南邊的事情。

趙准拿下太原郡,立刻清算了所有的田地,這耕地大約八十二萬餘畝,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士族,豪族的耕地,剩餘百分之十是商人,小地主以及自耕農的土地。

實際上大漢記載的只有五十五萬餘畝,這多出來的二十餘萬畝都是被士人隱匿的耕地。

太原郡內,絕大多數的農戶都是士族豪族的佃戶,或者也是給他們打長工。

如今趙准清除了絕大多數士族,豪族,有八十餘萬畝為無主之地,當然這些無主之地上是有佃戶的。在丈量的土地之前,趙准立刻就頒佈了法令,之前租借土地的農戶一切照舊,並且將農稅降低了一成。

趙准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擔心一些人賊心不死,鼓動農戶們鬧事,故而一開始就穩定這些農戶。

不僅是農戶,那些隱戶也提前告知,上了籍貫之後,與尋常農戶一樣的條件。

在清算了耕地之後,接下來就是分地。按理來說他是現代人,可以學習的土地制度很多,但是要符合這個時代的話,還是得屯田制,統一安排,提高效率。

畢竟這時候天災不斷,而且趙准需要應對北方士族的反撲,想要應對這種反撲,他必須保證自己的後勤。

若是分地給百姓,讓他們自己耕作,他們就會有爭鬥,比如災年爭水源等等,若是屯田統一安排,就可以迅速解決這種爭端,免得引變成械鬥。

再者任由百姓耕作,一畝地也就一石五左右,就這八十二萬餘畝耕地,總共也就一百二十多萬石,這上交稅收三到四成,也就是三十六萬到五十萬之間。

除去百姓消耗的口糧,損耗,糧種,趙准可以收購的糧食不會超過四十萬石。也就是說趙准在風調雨順的年份最多也就九十萬石左右的糧食可以支配。

這還得去掉官吏士卒俸祿,那麼可以用作軍糧的糧食就不多了,他總得存儲一些糧食應對災年吧?所以趙准需要屯田制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生產量。

而且屯田的話,可以鍛煉官吏們的組織能力,閑暇時可以組織青壯鍛煉,隨時可以組建軍隊,這個制度對於趙准來說是最實用的。

再者不管是曹操還是諸葛亮都採取了這種制度,使得自己實力迅速提升,可見屯田是經過了實際檢驗的,他直接拿來用,省時省力,使用新制度,他還需要時間去試錯,可他耽擱的起嗎?而且他自認為除了系統和一些見識外,他的能力是比不上諸葛亮和曹操的。

趙准在洛陽就和田豐,賈詡討論過這個屯田制度,屯田制也不是漢末首創,在戰國,秦漢已有實行,三人基於前人的基礎進行了討論,補充,最後確定整個制度。

以趙准現在的情況,他只需要發展民屯,軍屯是因為百姓勞力不足而不得已為之。他麾下三萬餘禁軍都是脫產職業軍人,豈能拿去種地?

不過,曹魏的屯田制剝削嚴重,到了後期弊端很大,因此,趙准吸取經驗,每村設置一個屯長,由他和村長負責督促百姓耕種,興修水利。

每個縣設立屯田都尉,一郡之地設立屯田校尉,一州設屯田中郎將。

各村耕作都需要嚴格按照屯長的指令行事。或許會有人覺得沒有人會比他們更會種地,但是趙准好歹也是經歷過信息大爆炸的人,對於精耕細作一事也有耳聞,他不需要做出太多改變,只需要在漚肥,輪作上做出些改變就可以了。

而且他還有一群優秀的工匠,那麼製作曲轅犁以及各種水車等等都不是問題,還有什麼腳踩的脫粒機,一些簡單的木製農具他完全可以和這些工匠探討製作。

耕作有沒有出現問題,自然有都尉巡查各地,查看各屯耕作情況進行上報。只要數據比對就可以知道哪處出現問題。

趙准總共四萬餘大軍,其中近萬人是張遼帶着去幽州征討張純張舉所帶去的軍隊,他們都是河內郡以及河南尹兩地的良家子,家眷也跟着來了太原郡。不過他們之前是郡兵餘三萬多禁軍戰鬥力不在同一個層次。

他將一萬兵馬分散出去,每兩個什帶一個村屯田,至於都尉都是他的幕僚擔任。至於隊長,屯長,軍侯等軍官暫時返回晉陽城,等待明年的徵兵后,再去領兵。

這些軍官返回晉陽也不是無事可做,他們需要參加趙准開辦的軍校進修。

第一個就是思想工作,至少要給他們樹立一個目標,那就是擁護趙准,保護百姓等等。第二個就是讀書學習一些基礎的兵法理論。

在確立框架之後,屯田制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和百姓該怎麼分?曹魏屯田是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五五對分。

不過趙准和曹操的情況不同,所以他覺得可以適當給百姓一些利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因此他覺得借用官牛的,官四民六,使用私牛者,官三民七。

這樣百姓積極性提高,家裏也有多餘的糧食換錢,那他就可出政策收糧,他給的價格也就是市場平均價,如此百姓口袋有了更多的錢,就可以消費,促進商業,行成良性循環。

趙准肯定會鼓勵商業,但也會收取足夠的商稅。在并州,他無須擔心商業,等他收服南匈奴,攻打鮮卑烏桓,奪取他們的牛馬羊出售給中原,就可以獲得大筆錢財,而且那些商人也會不畏艱險跑來并州進貨。

況且他還是涼州牧,等并州穩定他就進軍涼州,並且打通絲綢之路,因此,他的商業大有可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從小兵做到諸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從小兵做到諸侯
上一章下一章

第90章 入主晉陽,掌控太原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