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

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

帝國的戰爭通常有兩個指揮總部,一是前線指揮部,二是中央軍部的參謀作戰部,參謀作戰部是總參謀部的核心機構,隨着中央國防委員會的體系化成型,帝國軍部的總參謀部、總裝備部、總後勤部、總政教部的四總機制也隨之展開,這種四總體制削弱了過去總參謀部一家獨大的特性,但是,總參謀部仍然是四總部之首,其最主要的兩個核心機構就是參謀作戰部和中央軍事情報部。

戰略上的決策是中央軍部說了算,而具體要怎麼打則是前線指揮部負責,前線指揮部也必須每天即時反饋前線的所有動態情報和資料。

帝國在俄國戰場的總攻搶在德軍計劃之前全面展開,在戰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中央參謀作戰部也不斷將新的資料收集起來,製作出完整的軍旗圖,進行全面的戰略分析。

宋彪皇帝近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參謀作戰部度過,親自核查所有的情報反饋,整理疏漏,對德戰爭就意味着帝國的未來命運正決定於此,即便宋彪皇帝對帝國國防軍有絕對的信任,也必須更為謹慎的對待每一場戰役的指揮。

同樣,作為這個時代里最為優秀的軍事家,前線反饋的各種數據抵達宋彪皇帝的手中后,即便不用作出形象清晰的軍旗圖,宋彪皇帝也很清楚戰場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不管是古典戰爭,近現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將領的經驗都是一種最為寶貴的財富,曾經指揮過多次大規模渡江戰役的趙庭柱,在這場伏爾加戰役中有着非常特殊的經驗優勢,而他所作的各種準備工作也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

趙庭柱上將準備了多種多樣的渡江手段,為了掩護進攻,他也抽調足夠多的空軍和火炮部隊,以保持對敵軍炮兵部隊和岸防碉堡火力的壓制。

他主要採用橋渡、船渡兩種手段,同時使用空降師直接降到敵後進行攔截和後方破壞,大口徑的加農炮、坦克殲擊車都可以有效的對付德軍的岸防碉堡。坦克殲擊車本身就是中型坦克配上大口徑的加農炮。除了用於攻擊重型坦克外,更好的用處恰恰是攻擊防禦工事,相比主戰坦克擁有更大的口徑和威力。

雖然還不清楚最終的戰果,但在7月份的上旬。宋彪皇帝就已經大體清楚了此次進攻的總規模。以及各項部署情況。以宋彪皇帝這樣一位基本能算是局外人的軍事統帥來看,他認為德軍在北線喀山的攻勢中很難擋住帝國的進攻,即便此時的德軍在喀山防線有納粹北方集團軍群的支援。

由於在正式開戰後不久。納粹德軍就幾乎喪失了整個東線的空軍,陣地缺乏空軍掩護,同時還要承受空軍的大規模強攻和轟炸,而西北聯軍發動的第一輪喀山攻勢也確實是精銳盡出,從上午7點發起進攻,至下午3點左右,西北聯軍就已經突破了伏爾加河的德軍北部防線,從喀山突破,佔領了德軍陣地,第一鐵道工程旅和第二工程旅就地展開大規模的臨時鐵道橋建設,力圖將納粹德國此前毀壞的鐵路線恢復。

數量眾多的火箭炮部隊和空軍轟炸部隊為帝國西北聯軍提供了更加縱深的攻擊能力,炮如勁雨一般宣洩,一直打到德軍二線陣地的大後方。

整個伏爾加河畔濃煙滾滾,戰火轟鳴。

數十萬枚炮如雨水一般繼續沿着德軍防禦工事線密集轟炸,在這種殘亂的陣地上,在這一時期的坦克,特別是中重型坦克已經很難發揮有效的機動性,甚至連輕型重量的裝甲步兵戰車也很難有效的前進,唯有依靠士兵的勇猛畏向前進。

戰爭就是這樣,打到最慘烈的時刻,難免還是要靠刺刀和子來決定最終勝利者。

德軍主要依靠較輕的反坦克炮和30mm口徑的輕型步兵炮,以及常規的迫擊炮和機槍提供重火力打擊,而帝國則在類似的作戰方式上,通過線電指示坐標,要求空軍的攻擊機群實施地面打擊,這一次的喀山戰役中,帝國也第一次使用了螺旋槳動力的第一代武裝直升機,在戰場上的主要攻擊手段是航空機炮和火箭,雖然這種名為「雪鴞」的武裝直升機的護甲、速度都很低,缺乏對裝甲車和坦克的有效攻擊,但其特殊的飛行靈活性使得大量的直升機繞道敵軍後方,以襲擊敵軍的卡車、炮兵陣地為主要任務。

即便是在前線戰場上,雪鴞直升機也能為帝國正面進攻體系增加一個新的環節,使得帝國的進攻更具有立體性,相對於德軍所更多裝備的反坦克炮和輕步兵炮,帝國普遍裝配單兵火箭筒和大口徑迫擊炮,以及一種非常高射速的25mm機關炮。

中德兩軍的基礎裝備實際上基本一致,不管是坦克、裝甲車、機關炮、反坦克炮、迫擊炮、通用機槍,還是其他的手榴、迫擊炮等等,這大體因為雙方在軍事科技和軍工業上的深度合作,但是雙方在戰場上的表現和作戰方式卻截然不同,當坦克的大集群作戰在城市廢墟、密集要塞防線等地區難以展開時,發展方向更為均衡,體系建設更完善,單兵和班一級火力更為兇悍的帝國陸軍就明顯佔據了較大的優勢。

加上空軍的優勢,納粹德軍的防禦陣線很快就從喀山對岸的哈佩納賓退守到布因斯克,一天之內喪失70公里的防線,對此前已經橫掃整個歐洲和前蘇聯的納粹德軍,特別是納粹德軍最為精銳的中央集團軍群而言,簡直是莫大的恥辱。

時勢造英雄。

趙庭柱、衛立煌、薛岳這些將領比之納粹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海因茨古德里安、海因里希維廷霍夫等人究竟是強是弱?

這恐怕是很強說出清楚的事,但在戰爭之中永遠是勝者為王。

既然我打敗了你。那就是我強。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德軍的潰敗起於這一天,而在隨後的一周內,帝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和坦克旅陸續越過伏爾加河,而納粹北方集團軍的第4裝甲集群抵達坦波夫之時,帝國西北聯軍就集中裝甲坦克主力部隊在西岸烏里揚諾夫斯克地區,試圖對德國第3裝甲集群發起圍殲攻勢。[

為了避免被圍殲,德軍第3裝甲集群被迫大幅後撤,負責指揮作戰的衛立煌當即立斷,改變原有的作戰計劃,乘勢兩線發力強攻薩拉托夫。在德軍大規模撤退的同時。帝國西北聯軍隨之將整個伏爾加河上游的主要港區全部打通,形成更大規模的主力調動空間,主力部從上而下,兩線夾擊中央集團軍群。

衛立煌倒是沒有意圖立刻吃下中央集團軍群。反而是將主力抽出來。在巴拉紹夫迎擊北方集團軍的增援部隊。來了一個圍城打援,將援軍擊潰,隨後才調集主力圍攻陷入伏爾加格勒的納粹德軍主力。

麥克阿瑟是一代名將。裝備、物資絕對佔優,在朝鮮戰場依然不是彭大帥的對手,所以說,中國人也不用自卑,中國在哪一個時代都從來不缺名將,何況自古名將總是一戰定棺,彼此之間並非天壤之別,更多還是命數。

概觀二戰諸多名將如隆美爾、古德里安、蒙哥馬利,多還是一招鮮吃遍天,而中國之將多以善變著稱,善於隨機應變。

兵常法。

中央軍事學院在《古典軍事學》的第一課便是這一題,軍事之變在於千變萬化,從定數,應局勢而不斷隨之變化才是制勝之理。

……

伏爾加格勒。

此前斯大林格勒,如今的伏爾加格勒成了中德戰爭的新焦點,在伏爾加格勒的南方,粟彬的第十集團軍率先攻下阿斯特拉罕港城,並且做出了強攻高加索北部地區的態勢,前蘇聯的石油產區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納粹德國和軸心國對此的依賴性更是日趨嚴重,雖然羅馬尼亞也能提供大量的石油產能,但和北高加索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第十集團軍最初的調令是支援伏爾加格勒的新西伯利亞集團軍,可最優秀的軍事指揮官總能在變化不斷的戰爭中發現更好的作戰目標,在抵達哈薩克同蘇聯的分界城市阿特勞后,粟彬就意識到德軍大量北調和北方集團軍主力集團軍群被阻截后,德軍在北高加索的駐防兵力已經嚴重不足,一旦讓他帶領第十集團軍插入北高加索,德軍就將面臨被西北軍三面圍殲的危險態勢。

德軍除了大規模的撤退外別更好的對策,如果讓德軍完成大規模的撤退,戰爭肯定還會延續更長的時間,粟彬迅速做了一個大膽的新構想,並且上報給西北軍指揮總部,鑒於他的特殊身份,趙庭柱不顧衛立煌的反對,還是同意了粟彬的這一冒險策略。

進攻北高加索並不能算是冒險,粟彬真正的意圖是利用德軍在北高加索駐防兵力的空虛,利用兩到三個裝甲兵團的大規模突擊能力,橫穿北高加索,直接進攻烏克蘭的波蘭軍隊,通過外交和軍事的雙方作用,迫使波蘭駐軍撤出烏克蘭,使得西北軍切斷德軍返回本土的後撤線路,逼迫德軍向莫斯科地區撤離。

一旦德軍真的大規模撤入莫斯科地區,帝國西北軍就完全有機會徹底將德軍主力部分一切為二,最後圍殲掉擁擠在莫斯科地區的納粹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作戰計劃,中央軍部很快批准了這一計劃,並將從中亞地區原南亞聯軍的多支新編集團軍抽調出來,同第十集團軍組建了西北軍第二裝甲軍團,由粟彬越級擔任第二裝甲軍團的軍團司令,指揮部隊突破北高加索地區。

……

在伏爾加格勒,中德兩軍掀起了一場真正的大規模陣地戰,雙方都是以裝甲車和坦克為主力部隊在伏爾加格勒的北岸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坦克大決戰。

納粹中央集團軍群此前試圖進攻過西北軍所佔據東側伏爾加斯基城的防線。由於空軍和航空部隊損失較重,以及帝國陸軍航空隊的直升機低空越過河岸對後方炮兵陣地的大規模突襲,導致古德里安的主力裝甲集群不僅未能過河,反而被西北軍的空軍部隊反擊成功,損失了大量坦克和火炮。

費多爾馮博克元帥試圖後撤,以保存中央集團軍群的實力,但是這一自保方案遭到了元首的斥責和嚴厲反對,博克元帥被迫在伏爾加格勒同剛圍殲了北方集團軍群第四裝甲集群的西北軍交戰,試圖擊潰西北軍的主力第二、第五、第六、第七集團軍,這些都是帝國最為精銳的裝甲集團軍。特別是第二集團軍還增編了一個以武裝直升機wz3為主力的陸軍航空旅。

第五、第六、第七集團軍是西北軍最為精銳的裝甲集團軍主力部隊。此前一直部署在喀山地區,突破喀山防線后,這三個裝甲集團軍迅速南下圍殲了埃里希霍普納的第四裝甲集群,雙方坦克總量差距並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以mbt30坦克為基礎研製的四號坦克完全不是mbt35\\35b\\40主戰坦克的對手。

四號坦克基於mbt30改進的75mm坦克炮。相對於mbt35\\35b的90mm線膛炮和mbt40的90mm滑膛炮。差距過於明顯,瞄準、火控自動化和機動性能的差距也太大,在實戰中。只有重型坦克才能同mbt系列坦克相抗衡,但是重型坦克的機動性能太弱,很容易被mbt35\\35b的碎甲擊中,而且數量太少。

德國必須承認,相對於真正踏入世界霸主水準的中國及中國國防軍,德軍在裝備上的差距是明顯的,如果德軍繼續採取這種過分倚仗機械裝備的戰術,那就根本不可能同中國國防軍正面交戰。

這是不容爭議的事實,並且在伏爾加格勒戰役中,這一問題將會暴露的更為明顯。[

……

每一場戰爭都是複雜的。

仍然擁有元首信任的費多爾馮博克元帥繼續負責指揮他的中央集團軍群,他在伏爾加格勒的戰場上佈置了大量的防禦工事,避開裝甲車的正面交戰,以避開西北軍在裝甲和坦克部隊上的優勢,並且儘可能的採用所有措施去加強炮兵部隊的防空和周邊防禦。

這樣的戰爭局面讓費多爾馮博克元帥感到比的痛苦,第四裝甲集群的快速覆滅和中央集團軍群此前的連續戰敗已經讓他意識,學生不可能打敗老師。

德國陸軍的閃電戰理論和裝備體系實際上就是脫胎於中國國防軍的機械化革命論,不過是為了所謂的民族榮耀而在德軍內部避談此事,現在已是很明顯的結果,德軍的機械化水平完全不如對手,繼續打裝甲集群的殲滅戰、運動戰、攻堅戰、閃電戰……都不可能是西北軍的對手。

在不能撤退的情況下,費多爾馮博克元帥破釜沉舟,索性徹底放棄了坦克部隊的機動性能,大規模搶修防禦工事,將大部分的坦克都用來於圍繞防禦工事臨時增防佈置,這麼一來,德軍坦克的活動空間就被大幅削弱,只能淪落到戰地防線上的移動炮台。

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利用這種自我放棄的方式,大量構建了新的非常牢固的防禦陣地,在伏爾加格勒周邊陣地展開對西北軍的阻截,大挖戰壕,強化防空,以阻止西北軍裝甲部隊的快速前進,地雷也大量的埋設在戰場上。

中央集團軍群此時已經喪失了空軍的支援,納粹空軍新部隊的增援至少還要等一周左右才能陸續抵達,他們也失去了盟軍的支持,北方集團軍群的主力被殲,僅能繼續守衛莫斯科地區,不能派遣更多兵力支援中央集團軍群。

戰爭就是變化與反變化。

西北軍很快就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發起最猛烈的進攻,但是效果並不好,犧牲很大,面對這種情況,衛立煌立即召開了參謀作戰局會議,調整西北軍戰術,強化空軍的集群轟炸和地面部隊的滲透作戰,同時抽調更多的火炮加強炮擊。

主要的進攻手段還是坦克,只不過是一守一攻。

仗要麼不打,要打就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役,開弓沒有回來箭,就算是犧牲再大,那也一定要奪取最終的勝利。

雙方戰術的改變使得伏爾加格勒戰役又回到了蘇德戰爭時期,大規模陣地戰在進攻和反攻中不斷重複,戰役也變得更為慘烈和殘酷。

宋彪皇帝一直在密切的關注著俄國戰場的變化,即使前線每天死亡幾十萬名官兵,宋彪皇帝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絕對不會放棄這場戰役,他只要勝利,希特拉元首也是如此,戰爭打到這種程度,中德兩國誰能奪取最後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兩國元首的堅決程度。

誰都不可能退縮。

現在已經是中華帝國和納粹第三帝國在整體實力上的硬拼,誰的戰爭意志更強,誰的國家實力更強,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最終勝利的堅決意志從宋彪皇帝開始,一路貫徹到全軍上下,1941年10月5日至17日,中央國防委員會連續召開了三次常委會議,先後三次不斷批准了西北軍的增量要求,不斷將西北軍指揮部所要求得到的一切物資、人員、裝備都運抵戰區,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不惜一切代價。

除了三條滿負荷運轉的鐵路,除了西北軍在北方戰區後方囤積的大量戰爭物資,帝國中央軍部動用了超過13萬架中大型運輸機,幾乎是集中了帝國一半的空運能力,大規模向前線增派新的部隊,增運新的武器葯和其他物資,保障前線部隊的運轉。

帝國甚至冒險向深入北高加索戰場的第十集團軍、第八集團軍進行了兩輪大規模的空投補給,將希望寄託著這支西北第二裝甲軍團。(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核武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核武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