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公孫瓚反彈

第246章:公孫瓚反彈

第246章:公孫瓚反彈

就在文聘率領征東大軍出擊齊國東萊之時,周琛於洛水北岸,再一次會盟諸侯,對其他四國施壓。(小說手打小說)

七月流火滾滾,來會盟的諸侯和諸侯使節,不顧天氣炎熱,聚在會盟大帳中,等候着主持會盟的大周國公周琛的到來。

帳中只有趙侯袁紹、晉伯呂布、雍伯韓遂、燕侯公孫瓚四位諸侯到來,其他各國均是使節代替諸侯會盟。

隨着一陣嘹亮的號角響起,周琛坐着一匹駟馬大車進入轅門,各諸侯和使節,紛紛出帳迎接,隨後眾人跟在周琛身後進入大帳,請周琛入主位坐下后,眾人這才紛紛入座。

周琛目光從呂布、袁紹、公孫瓚、韓遂幾位諸侯身上掃過,態度十分和善,對於魏齊秦吳四國使節,則是冷冷掃過,極為不客氣。

越伯士叟不能前來,那是路途太遠,魏齊秦吳四國諸侯,顯然是達成一致,想要對抗大周,這才不來會盟。

「周國公、諸位候、伯,此次由您親自主持會盟。魏國、齊國、秦國、吳國四國使節竟不赴盟,不但違背當日盟約,更是不將國公和我等各位諸侯不放在眼中。另一面,也是說明四國做賊心虛,做出謀害國公之事,不敢前來面對國公。如此,還請國公主持正道,為天下太平計,以霸主之名,懲戒四國。

周琛還未說話,呂布在座上,向周琛拱手施禮后,又看了看其他幾個諸侯,便高聲講了起來。

呂布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要周琛出兵攻伐四國

周琛微微點頭,也不說話,不理向他施禮,想要辯解的四國使節,直接將目光轉向袁紹、韓遂、公孫瓚幾位諸侯,高聲詢問道:「趙侯、燕侯、雍伯,幾位如何看此事?本公以為,晉伯所言甚為有理朝廷與四國勾結謀害本公,針對的只是本公和我大周。但是如今不來會盟,卻並非單單羞辱本公了是有意背棄盟約,不將天下其他諸侯都放在眼中。是有意挑起戰端,破壞天下和平安定之大局,本公不但要懲戒,更會嚴懲不分出個是非對錯,生死存亡,決不罷休」

周琛措辭相當嚴厲,尤其是最後幾句,幾個諸侯和四國的使節,聽了之後,都是大大出意外。

「莫非大周這次真要徹底與四國展開大戰呢?」

呂布、袁紹、韓遂、公孫瓚四位諸侯,目光交匯,都不禁露出了幾分震驚的神情。

「所謂唇亡齒寒,如今這種局面,四國結盟已成定局,不然根本無法應對大周的進攻。如今到底要不要參與進去,分一杯羹。如果真的助大周將四國滅了,會不會引火燒身,被大周趁機所吞併?如果兩不相幫,旁觀大周與四國大戰,等這雙方兩敗俱傷后,再趁機謀取好處,也不是沒有機會?」

呂布、袁紹、韓遂、公孫瓚幾人一時之間,幾乎心中都湧起了這種心思。這兩種選擇,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但是都有危險。不遵守盟約,隨周琛一起出兵,那便是與大周為敵。等大周收拾了四國,那可就要面對大周的攻擊了

相較之下,還是亂中取利,乘機分一杯羹,壯大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才最重要。

幾個諸侯都在思索,他們身後站着的謀士,則將利弊低聲給他們分析著。

「周國公,本候願附驥麾下,出兵五萬,討伐不來會盟之國」

袁紹第一個下定了決心,先前諸侯聯盟討伐周琛時,他坐擁冀州,雄攬青州和幽州部分土地,如今他卻只剩下三郡的土地,這些都是被劉備、曹操,還有如今坐在他身旁的公孫瓚等人,趁著上次討伐周琛時,他元氣大傷,瓜分去了。

現在正是他趁亂再次奪回地盤的大好機會既然他先前能與其他諸侯聯盟對抗周琛,如今自然也能和周琛聯合,討伐其他諸侯

呂布微微一愣,但還是聽從了身後李肅的建議,也立刻高聲道:「呂布願率并州鐵騎兩萬,任憑國公調遣」

韓遂目光從袁紹和呂布身上掃過,看看身旁仍低頭思索的公孫瓚,一抬頭就見周琛滿眼深意看着他,不由渾身一顫,再不敢猶豫,忙開口道:「國公,韓遂亦願出兵。只是我雍國地處涼州、雍州,地弱民稀,兵源極少,也無法養兵。關中、河套產糧之地都分別為秦國、晉國擁有,有心出兵,糧草都難以拿出,還請國公能考慮一二。」

周琛眉毛一挑,盯着韓遂,愈感到此人老謀深算了。還沒有出兵,便開始討價還價,向他索取秦國富庶的產糧土地了。

周琛知道是該許諾言的時候了,當即看看其他幾個諸侯,道:「雍伯所言有理各位侯、伯也無需擔心。此次本公出兵,只為捍衛盟約,維護大周和本公尊嚴,絕不與各位爭利各位盡可向本公提出要求,我等一同拿出個方案來。」

四國使節被周琛完全被視作無物,不能言,早已心中憤怒不已。此刻見周琛竟然與其他諸侯當着他們的面,公然開始商討出兵和瓜分各國地盤,劃分利益的這些事情,再不敢懷疑周琛是真要動大戰,幾個人反而冷靜下來,心情凝重了起來。

魏國使節曹仁再不顧禮儀,不等周琛點頭允許他言,直接站起來,便高聲抗議道「周國公、諸位侯伯,我四魏齊秦吳四國使節尚在帳中,諸位便以捍衛盟約之名,商議瓜分我四國土地之事,未免欺人太甚」

「未免欺人太甚」

其他三國使節和曹仁同聲共氣,一起站起來高聲抗議起來,顯然是有意破壞周琛和其他諸侯商量事情

周琛臉色立刻便陰沉了下來,盯着四國使者,冷哼一聲,大怒道:「爾等並非諸侯,有何資格坐此大帳。若非留着爾等回去給你們的主子報信,本公豈會容你們在此破壞會盟談判來人啊,將這四人驅逐出洛陽」

周琛話音方落,大帳兩旁威嚴而立的兩排持戟衛士,全大吼一聲,上前將四國使節和隨從全部拘押起來,往大帳外押去。

「國公。這又何必?」

公孫瓚一直沒有複議,答應出兵討伐四國,現在見周琛態度如此強硬,不禁微微有些不滿。若是以兵力多寡強弱論,現在整個天下,除了大周,並沒有幾個比燕國實力強的。

諸侯國之中,比較強大的魏齊秦吳四國,也未必比燕國強大。這全是公孫瓚地處幽州、冀州北部,因為形勢和利益需要,數次與周琛南北結盟,趁著周琛和諸侯混戰時,坐收漁人之利,慢慢展強大的。

公孫在麾下的幽州鐵騎與白馬義從,都是天下有名的精銳騎士,再加上秦趙幽燕之地,自古人民強悍,民風雄健,是極好的強兵之地,公孫瓚的家族的聲名和個人實力,都極好,在河北之地,自然會逐漸強大起來。

歷史之上,公孫瓚也是公孫氏族中,是一個特別厲害的人物,他雖然出身貴族,但因為母親地位卑賤,只能當個郡中小吏。可是公孫瓚並非一般人,他不但相貌堂堂,英俊雄武,更是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有文物大才。

為此,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公孫瓚,公孫瓚從此慢慢擺脫尷尬的身份,嶄露頭角。他刻苦從文,於緱氏山中師從盧植讀書,粗通經傳。后被舉為上等郡吏。後來他的岳父劉太守因事犯法,配日南(當時大漢最南端的一個郡,相當與現在越南南部)。

當時律令不允許部下和隨從,跟隨檻車同行。公孫瓚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臨行之前,他跪在祖墳前說:「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瀰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

公孫瓚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嘆,後來在南下途中,公孫瓚的岳父獲得赦免,公孫瓚才又返回了家園。

公孫瓚雖然是貴族家庭出身,但身份並沒有給帶來多少好處。他正是憑着個人才能,從小小的書佐干起,逐步作到中郎將,並在戍守邊疆,對抗北方游牧的少數民族時,做戰勇猛,威震邊疆,漸漸建立了個人的巨大威信和勢力。

公孫瓚特別好戰,對待屢次南下侵犯游牧民族,主張強硬的討伐主張,這與主張以懷柔政策,收服少數民族之心的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最終憑着個人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

他憑藉強大的實力和總督北方四州的名義,往北方各地分派刺史,在袁紹之前,先成為河北最強大的諸侯。

就是在公孫瓚與袁紹相爭的初期階段,公孫瓚也是佔據了絕對優勢,尤其是他的騎兵,公孫瓚遇到之後,幾乎從無勝績。

後來,公孫瓚在處理與大漢朝廷名義,以及討伐董卓問題時,出現重大失誤,他只求自保,不參與群雄討伐董卓,在政治上失去人心,也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

隨着年紀漸長,公孫瓚逐漸喪失鬥志,變得貪圖享樂,任人唯親,親信貪婪自私的奸險小人,最終被袁紹擊敗,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殘,勢力為袁紹吞併。

史書中記載,袁紹想立劉虞為帝,事實上並不真實,當時袁紹實力弱小,並無法控制遼東樂浪太守,勸進的遼東樂浪太守使臣,更可能是公孫瓚的親信,而臨市祝雨,更清楚地表明公孫瓚之心,史書中載他佔據數州之地,自行封賞的官員比別人都多,可見其野心極大。

周琛見公孫瓚自始至終態度微妙,此刻又反對他驅逐四國使節,心下頓時思索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兵動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兵動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6章:公孫瓚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