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從流二十 校長助理2

文從流二十 校長助理2

經歷「宿舍風波」的洗禮,袁容發好象換了一個人似的,平時說話對他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原本不甚修長的兩條腿在他的大腦的支配下顯得是在竭盡全力地提高着頻率。袁容發時時都在表現著一個思考者地神態,這使得他的同事們也在竭力地思考這位思考者到底在思考什麼問題。袁容發的變化引起了系領導的注意,尤其那位黃老主任,憑着黃老主任多年看人看事的直覺,他斷定這個青年人一定是在成熟的過程中上下而求索,只不過正在成熟並不代表已經成熟,這需要加一點催熟劑。

袁容發所在的系是中藥學系,而作為藥學系的老主任,當然能準確地把握加入催熟劑的時機和劑量。

這年夏天,學校要來一批國外的醫學學者參觀訪問,各個系當然也有不同的接待任務,比如針灸系最吃香,大部分的國外學者都是沖着他們的「針灸麻醉」去的,這些正宗的西醫教授都想一睹在沒有麻醉劑的情況下憑着幾根銀針讓病人失去痛覺的奇術。

對於正宗的岐黃之術中醫之學這些外國醫學家根本沒有能力去感受其中的奧妙,不是因為他們不感興趣而是那時的翻譯水平還只能把中醫中的氣血陰虛中的「氣」簡單得翻譯成「gas」,這使得外國人都很驚訝中國人的人體內竟然有大量可燃或者不可燃的「gas」,於是外國人對中國的國粹都退避三舍。

在訪問團里有一位日本山本教授,這位山本教授不僅對中醫十分鐘愛,更對生長在中國的種種中藥材情有獨鍾,他研究的領域是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離與精緻,山本教授一直夢想能把中國的這些藥材移植到日本的本土。鑒於山本教授的研究專業和愛好,學校就把接待日本教授的任務交給了袁容發所在的中藥學系。

這是中藥學系建系以來第一次接待日本客人,黃老主任自然就成為學校接待領導小組的成員,具體的職務是校接待領導小組日本事務接待分組組長。黃老主任對於這個職務倒是很滿意不過對接待的任務是由心的不愉快。黃老主任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也就是說在南京大屠殺之前他家的祖輩就在南京定居,在日本人屠城的時候,他的奶奶為了保護他年幼的父親慘死在日本人屠刀下。對於日本人,黃老主任有說不出來的憤恨,知道現在他仍然對日本人不分類地統一稱之為「鬼子」,如果在「鬼子」之前加形容詞的話,他會連續不斷地一口氣說出十幾個足以表達怨恨,憤怒,不屑的詞語。

這個山本教授自然也成了黃主任口中的「鬼子」,黃老主任也在尋思著怎麼樣去接待這個「教授鬼子」,如果接待得太好了,用南京話說「自己的心理實在抹不直」,如果怠慢了這個「鬼子教授」,學校那邊肯定不好交待。

尋思了大半天,黃老主任想到了袁榮發,他認為這個「生葫蘆頭」袁榮發是接待「小鬼子」的最佳人選。首先,袁榮發剛工作幾年,對專業的知識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造詣,小鬼子也不會從他那弄走什麼核心的東西。其次,袁榮發顯然初出茅廬,對一些人際關係的把握和技巧不是很熟練,這樣就不會對「小鬼子」照顧得不太周到。第三,袁榮發最近性格顯得有些古怪,如果「小鬼子」有什麼不敬的地方很可能激怒他,這小子說不定會揚一下中國的國威。想到這第三點,黃主任捻著鬍子笑出聲來,心想即使這小子真冒犯了小鬼子,責任只能他自己承擔,哈哈,那時自己既能解了氣還能對袁榮發一頓鞭撻和教育。

第二天,黃老主任把袁榮發喊道自己的辦公室。向他鄭重而神聖地交待了這個光榮的接待任務,袁榮發聽完老主任的任務交待后,突然感覺到自己體內的血液都在逆着循環的道路一個勁地往上涌,把所有的營養和氧分送入大腦。血向上涌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導致腦溢血,第二種則會讓你的思緒變得更加敏捷。袁榮發顯然是第二種,此時他感到血液好像也從眼睛裏溢出,他趕緊用手去擦,才發現擦去的是透明的眼淚。黃老主任看到面前的小夥子激動得就像一個快被蒸汽蒸爆了的包子,於是非常老練的用一些國家政策,外事原則,具體注意事項從宏觀中觀微觀的層次一一解剖分析來給包子降溫。袁榮發此時像一個剛學漢語拼音的孩子恨不得跟着老主任一字一字的複述。最後老主任用**對待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句話提綱挈領得總結了對待這個「小鬼子」的總體把握,讓袁榮發銘記六個字「有理,有力,有節」。袁榮發恨不得讓老主任把這六個字刻在他的身上。最後袁榮發一個字一個字從嘴裏蹦出了一句話「請主任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離訪問團到來還有一個禮拜,袁榮發非常虔誠得把自己關在辦公室旁邊的藥材庫里,抱着一本《日語速成百日通》歇斯底里得學着。同事們隔着門看着袁榮發在七月的南京一個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沒有窗戶的藥材庫里穿着濕透的背心一遍又一遍得「瓦大喜哇」「我哈一哦」得叫喊著,都在擔心是否他能堅持到那位日本教授的到來。

經歷「宿舍風波」的洗禮,袁容發好象換了一個人似的,平時說話對他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原本不甚修長的兩條腿在他的大腦的支配下顯得是在竭盡全力地提高着頻率。袁容發時時都在表現著一個思考者地神態,這使得他的同事們也在竭力地思考這位思考者到底在思考什麼問題。袁容發的變化引起了系領導的注意,尤其那位黃老主任,憑着黃老主任多年看人看事的直覺,他斷定這個青年人一定是在成熟的過程中上下而求索,只不過正在成熟並不代表已經成熟,這需要加一點催熟劑。

袁容發所在的系是中藥學系,而作為藥學系的老主任,當然能準確地把握加入催熟劑的時機和劑量。

這年夏天,學校要來一批國外的醫學學者參觀訪問,各個系當然也有不同的接待任務,比如針灸系最吃香,大部分的國外學者都是沖着他們的「針灸麻醉」去的,這些正宗的西醫教授都想一睹在沒有麻醉劑的情況下憑着幾根銀針讓病人失去痛覺的奇術。

對於正宗的岐黃之術中醫之學這些外國醫學家根本沒有能力去感受其中的奧妙,不是因為他們不感興趣而是那時的翻譯水平還只能把中醫中的氣血陰虛中的「氣」簡單得翻譯成「gas」,這使得外國人都很驚訝中國人的人體內竟然有大量可燃或者不可燃的「gas」,於是外國人對中國的國粹都退避三舍。

在訪問團里有一位日本山本教授,這位山本教授不僅對中醫十分鐘愛,更對生長在中國的種種中藥材情有獨鍾,他研究的領域是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離與精緻,山本教授一直夢想能把中國的這些藥材移植到日本的本土。鑒於山本教授的研究專業和愛好,學校就把接待日本教授的任務交給了袁容發所在的中藥學系。

這是中藥學系建系以來第一次接待日本客人,黃老主任自然就成為學校接待領導小組的成員,具體的職務是校接待領導小組日本事務接待分組組長。黃老主任對於這個職務倒是很滿意不過對接待的任務是由心的不愉快。黃老主任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也就是說在南京大屠殺之前他家的祖輩就在南京定居,在日本人屠城的時候,他的奶奶為了保護他年幼的父親慘死在日本人屠刀下。對於日本人,黃老主任有說不出來的憤恨,知道現在他仍然對日本人不分類地統一稱之為「鬼子」,如果在「鬼子」之前加形容詞的話,他會連續不斷地一口氣說出十幾個足以表達怨恨,憤怒,不屑的詞語。

這個山本教授自然也成了黃主任口中的「鬼子」,黃老主任也在尋思著怎麼樣去接待這個「教授鬼子」,如果接待得太好了,用南京話說「自己的心理實在抹不直」,如果怠慢了這個「鬼子教授」,學校那邊肯定不好交待。

尋思了大半天,黃老主任想到了袁榮發,他認為這個「生葫蘆頭」袁榮發是接待「小鬼子」的最佳人選。首先,袁榮發剛工作幾年,對專業的知識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造詣,小鬼子也不會從他那弄走什麼核心的東西。其次,袁榮發顯然初出茅廬,對一些人際關係的把握和技巧不是很熟練,這樣就不會對「小鬼子」照顧得不太周到。第三,袁榮發最近性格顯得有些古怪,如果「小鬼子」有什麼不敬的地方很可能激怒他,這小子說不定會揚一下中國的國威。想到這第三點,黃主任捻著鬍子笑出聲來,心想即使這小子真冒犯了小鬼子,責任只能他自己承擔,哈哈,那時自己既能解了氣還能對袁榮發一頓鞭撻和教育。

第二天,黃老主任把袁榮發喊道自己的辦公室。向他鄭重而神聖地交待了這個光榮的接待任務,袁榮發聽完老主任的任務交待后,突然感覺到自己體內的血液都在逆着循環的道路一個勁地往上涌,把所有的營養和氧分送入大腦。血向上涌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導致腦溢血,第二種則會讓你的思緒變得更加敏捷。袁榮發顯然是第二種,此時他感到血液好像也從眼睛裏溢出,他趕緊用手去擦,才發現擦去的是透明的眼淚。黃老主任看到面前的小夥子激動得就像一個快被蒸汽蒸爆了的包子,於是非常老練的用一些國家政策,外事原則,具體注意事項從宏觀中觀微觀的層次一一解剖分析來給包子降溫。袁榮發此時像一個剛學漢語拼音的孩子恨不得跟着老主任一字一字的複述。最後老主任用**對待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句話提綱挈領得總結了對待這個「小鬼子」的總體把握,讓袁榮發銘記六個字「有理,有力,有節」。袁榮發恨不得讓老主任把這六個字刻在他的身上。最後袁榮發一個字一個字從嘴裏蹦出了一句話「請主任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離訪問團到來還有一個禮拜,袁榮發非常虔誠得把自己關在辦公室旁邊的藥材庫里,抱着一本《日語速成百日通》歇斯底里得學着。同事們隔着門看着袁榮發在七月的南京一個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沒有窗戶的藥材庫里穿着濕透的背心一遍又一遍得「瓦大喜哇」「我哈一哦」得叫喊著,都在擔心是否他能堅持到那位日本教授的到來。

經歷「宿舍風波」的洗禮,袁容發好象換了一個人似的,平時說話對他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原本不甚修長的兩條腿在他的大腦的支配下顯得是在竭盡全力地提高着頻率。袁容發時時都在表現著一個思考者地神態,這使得他的同事們也在竭力地思考這位思考者到底在思考什麼問題。袁容發的變化引起了系領導的注意,尤其那位黃老主任,憑着黃老主任多年看人看事的直覺,他斷定這個青年人一定是在成熟的過程中上下而求索,只不過正在成熟並不代表已經成熟,這需要加一點催熟劑。

袁容發所在的系是中藥學系,而作為藥學系的老主任,當然能準確地把握加入催熟劑的時機和劑量。

這年夏天,學校要來一批國外的醫學學者參觀訪問,各個系當然也有不同的接待任務,比如針灸系最吃香,大部分的國外學者都是沖着他們的「針灸麻醉」去的,這些正宗的西醫教授都想一睹在沒有麻醉劑的情況下憑着幾根銀針讓病人失去痛覺的奇術。

對於正宗的岐黃之術中醫之學這些外國醫學家根本沒有能力去感受其中的奧妙,不是因為他們不感興趣而是那時的翻譯水平還只能把中醫中的氣血陰虛中的「氣」簡單得翻譯成「gas」,這使得外國人都很驚訝中國人的人體內竟然有大量可燃或者不可燃的「gas」,於是外國人對中國的國粹都退避三舍。

在訪問團里有一位日本山本教授,這位山本教授不僅對中醫十分鐘愛,更對生長在中國的種種中藥材情有獨鍾,他研究的領域是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離與精緻,山本教授一直夢想能把中國的這些藥材移植到日本的本土。鑒於山本教授的研究專業和愛好,學校就把接待日本教授的任務交給了袁容發所在的中藥學系。

這是中藥學系建系以來第一次接待日本客人,黃老主任自然就成為學校接待領導小組的成員,具體的職務是校接待領導小組日本事務接待分組組長。黃老主任對於這個職務倒是很滿意不過對接待的任務是由心的不愉快。黃老主任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也就是說在南京大屠殺之前他家的祖輩就在南京定居,在日本人屠城的時候,他的奶奶為了保護他年幼的父親慘死在日本人屠刀下。對於日本人,黃老主任有說不出來的憤恨,知道現在他仍然對日本人不分類地統一稱之為「鬼子」,如果在「鬼子」之前加形容詞的話,他會連續不斷地一口氣說出十幾個足以表達怨恨,憤怒,不屑的詞語。

這個山本教授自然也成了黃主任口中的「鬼子」,黃老主任也在尋思著怎麼樣去接待這個「教授鬼子」,如果接待得太好了,用南京話說「自己的心理實在抹不直」,如果怠慢了這個「鬼子教授」,學校那邊肯定不好交待。

尋思了大半天,黃老主任想到了袁榮發,他認為這個「生葫蘆頭」袁榮發是接待「小鬼子」的最佳人選。首先,袁榮發剛工作幾年,對專業的知識也沒有什麼太多的造詣,小鬼子也不會從他那弄走什麼核心的東西。其次,袁榮發顯然初出茅廬,對一些人際關係的把握和技巧不是很熟練,這樣就不會對「小鬼子」照顧得不太周到。第三,袁榮發最近性格顯得有些古怪,如果「小鬼子」有什麼不敬的地方很可能激怒他,這小子說不定會揚一下中國的國威。想到這第三點,黃主任捻著鬍子笑出聲來,心想即使這小子真冒犯了小鬼子,責任只能他自己承擔,哈哈,那時自己既能解了氣還能對袁榮發一頓鞭撻和教育。

第二天,黃老主任把袁榮發喊道自己的辦公室。向他鄭重而神聖地交待了這個光榮的接待任務,袁榮發聽完老主任的任務交待后,突然感覺到自己體內的血液都在逆着循環的道路一個勁地往上涌,把所有的營養和氧分送入大腦。血向上涌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導致腦溢血,第二種則會讓你的思緒變得更加敏捷。袁榮發顯然是第二種,此時他感到血液好像也從眼睛裏溢出,他趕緊用手去擦,才發現擦去的是透明的眼淚。黃老主任看到面前的小夥子激動得就像一個快被蒸汽蒸爆了的包子,於是非常老練的用一些國家政策,外事原則,具體注意事項從宏觀中觀微觀的層次一一解剖分析來給包子降溫。袁榮發此時像一個剛學漢語拼音的孩子恨不得跟着老主任一字一字的複述。最後老主任用**對待國民黨反動派的一句話提綱挈領得總結了對待這個「小鬼子」的總體把握,讓袁榮發銘記六個字「有理,有力,有節」。袁榮發恨不得讓老主任把這六個字刻在他的身上。最後袁榮發一個字一個字從嘴裏蹦出了一句話「請主任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離訪問團到來還有一個禮拜,袁榮發非常虔誠得把自己關在辦公室旁邊的藥材庫里,抱着一本《日語速成百日通》歇斯底里得學着。同事們隔着門看着袁榮發在七月的南京一個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沒有窗戶的藥材庫里穿着濕透的背心一遍又一遍得「瓦大喜哇」「我哈一哦」得叫喊著,都在擔心是否他能堅持到那位日本教授的到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從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文從流
上一章下一章

文從流二十 校長助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