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序 --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立意要寫這麼一部小說並不是自己人生計劃篇章中一個既定的章節,而是緣自於我在2004年大年除夕的一次偶發性的感悟。

除夕之夜,在喜慶的節日氣氛中看過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文藝聯歡晚會之後,猶覺餘興未盡,便信手從書架上拿了香港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先生所著的《九重恩怨》捧在手中來看。不想看着看着便觸發了一個荒唐的念頭:如果把自己最近幾年來親歷親見親聞的商業故事拿來敷衍成篇,不也可以寫一部有趣的財經小說嗎?

可是想歸想,做歸做,真正動起手來要寫的時候,卻又不知從何處下手了。春節假期匆匆而過,自己又忙着為養家餬口四處奔波去做生意掙錢,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搞這勞什子,幾天一過,就把要寫小說的荒唐念頭給拋到了爪哇國去了!

忙忙碌碌地又過了三四年,一直拖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當自己已經不再為掙錢吃飯而四處奔波的時候,鬼使神差地又打起了寫小說的歪主意。這一次非同以往,因為有了時間做保障,竟然筆不停輟地寫了下來。原本只想寫個三四十萬字,勉強湊成個長篇就知足了,不想把小說寫得象懶婆娘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可越寫越收不住筆頭,竟糊裏糊塗地寫了有上百萬字之多。這一下讓自己吃盡了苦頭,就象一隻陷在泥沼中的困獸一樣,越掙扎陷得越深,真讓人受夠了!痛定思痛,不知那些以筆耕為職業的朋友們,怎樣才能夠打熬過自己艱難的一生?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三十年來,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潮流的推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百舸爭流萬馬奔騰的壯闊場景。隨着以高度集中為其標誌的公有制經濟體制的弱化和以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為其特徵的市場機制的引入和形成,在建立新的社會經濟秩序的過程中,社會各階層進行了重新的排列組合。在這新一輪的排列組合運動中,經過改制而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業主成了率先富裕起來的一個全新的社會階層;原始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規模以上國有大型企業的幹部職工由於在社會競爭中佔據着壟斷的制高點而風騷獨領;黨政部門的幹部職工,特別是公務員階層,由於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且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自然被晉陞為小康一族;在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隨着農業稅的全部取消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政策措施的落實,廣大農民的經濟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在龐大的工業建設大軍中被市場競爭所分離出來的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則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回首往事,令人感慨良多。

按照木桶理論的論斷,木桶盛水量的多寡要以其最短木板的高度做為其衡量的標準;如果將這一理論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來,那麼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的繁榮程度的高低亦當如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社會環境下,如何關注、關心、愛護、扶助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並將其引導回歸到主流社會中來,共同參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當前我們全黨全國人民所共同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的社會課題。基於我自己對這一社會階層人民實際生活的熟悉和了解,因而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構思過程中,我便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筆觸瞄向了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大軍這一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弱勢群體。

下崗或者失業是當今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共同面臨的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失業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專利,下崗也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專利;這其中有經濟規律所制約的不可逆轉的必然性,也有可以經過人的主觀努力進行適當改善的可塑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無缺的社會制度,進步優越的社會制度也只能夠在實踐發展中才能夠得以逐步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和和社會實踐無疑給全人類為建立優越的社會制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可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又怎能以「社會主義」一詞的名世而輕易了得!因而一味對現實社會制度的求全責備是不足取的。基於這一認識理念,我堅信,只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地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再輔之以科學得當的有力措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關注、關心、愛護和扶助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這一弱勢群體,定能使我們全社會的就業狀況大大改觀。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中國,我們也一定能夠集全國人民之力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全社會的人民都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滄海橫流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社會上城鎮人口中的下崗失業人員多是學無專長或年老體弱的普通勞動者,就科學文化素質的層面而言,其中殊少社會精英。但是在市場化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那種勇於拼搏,吃苦耐勞,甘於奉獻,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他們在逆境中通過艱苦奮鬥所創造出的光輝業績依然是可歌可泣的,他們也足可稱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振興中華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而獻身的英雄。

陶醉在社會繁榮和家庭幸福之中的朋友們,可能並不清楚我們當今的社會上究竟有多少下崗失業人員,並不清楚我們今後在社會上還會增加多少下崗失業人員;假如這些朋友能夠在無意間窺見其中的概貌,也許會在猛然間大吃一驚!

據官方統計數字錶明,自2004年以來,在我國的城鎮人口中年新增就業人員1000萬人,年下崗600萬人,年失業800萬人,每年有2400萬人的就業壓力。如果年安置1000萬人就業,仍會有1400萬人得不到工作崗位。如果照此延伸累計,到2010年,我國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會保持在9800萬左右,接近達到一個億;而採取拔苗助長的方式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則更將會直接導致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人員的劇增和膨脹。

另據官方統計數字錶明,自2004年始,有一億農民進城勞務,農村仍存有一億五千萬閑散勞力。此外,農村年新增閑散勞動力又有500萬到600萬之多。如果照此延伸累計,到2010年我國的農村閑散勞動力將會高達2個億。

相信這種官方統計只反映了社會就業情況的基本面,而實際的下崗失業人員當會更多,就業壓力當更加嚴峻。特別是城鎮人口中的下崗失業人員,一方面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擠壓,另一方面又受到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民入城就業大軍的堵截,在這雙重重壓之下,其生存生活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面對這種現實的社會狀況,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社會上的這種就業狀況得不到實際的改善,繼續容忍下崗失業大軍無休止的大量增加,那麼人們會問:建立在下崗失業大軍日益膨脹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繁榮景象到底還能維持多久?中國走出這種困境的出路何在?

特別值得人們擔憂的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僅僅可以吸納100萬人就業,由此可見僅僅依靠國民經濟的自然增長來促進社會就業不過是杯水車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條件下,期望勞動素質低下的億萬下崗失業人員完全通過自主創業而謀求實現廣泛的就業安置則更無異於天方夜譚!「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哲人仙去,言猶在耳。有鑒於此,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秉承這一人民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借鑒我們曾經扶持農業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方法,通過制定或採取信貸資金和財政稅收優惠傾斜政策的措施,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大力扶持遍佈全國各地的、以勞動密集型為其特徵的、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為人口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創造出一片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呢?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下崗失業的事情是會經常發生的。但是,如果億萬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狀況得不到基本的和有效的改善而且日益惡化,那我們所夢寐以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穩定、鞏固、發展和完善又將怎樣才能夠得以實現呢?

在小說中所闡釋的就是我在參與社會實踐中所感悟到的這樣一些粗鄙淺陋的也可能是杞人憂天的認識,當然談不上是什麼金石之論,不過聊發感慨而已!

從業四十年來,我一直在工業戰線工作,並全始全終地追隨着國家改革開放的前進步伐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在這三十年間,我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山山水水,結識過社會各界和各階層的朋友,其中也包括許多外國朋友,在其中接觸最多的當是在逆境中奮起自立的下崗失業一族。面對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感受着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人民昂揚奮發的創業風貌和動人業績,我曾看了很多,想了很多,使我由衷地深受感動;為了回報這種感動,在難以遏止的創作**的衝動下,我動筆寫出了這部主要反映下崗失業一族生活風貌的小說,並竊自定性為財經小說。

文藝作品的創作原則應該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而我則更傾向於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去描摹那些自己曾親歷親見親聞的幕幕往事;這樣寫來可能會讓朋友在小說的字裏行間尋找不到人們所期望的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我並不為憾,因為生活的真實面貌本來就是平淡無奇的。當然,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是經過我改造過了的,也絕對不是現實生活中人物事件的直接投影或翻版,只不過有些依稀相似而已。

為了寫作的方便我使用了一些真實的地名和人名,這是我無法迴避的,因為換掉了這些真實的地名和人名就會使小說的樂趣大大減少。比如若將故事的發源地武漢換成其他城市,小說的情節就無法展延下去;如若我不使用秘魯和秘魯駐華使館的名字,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而如果把許世友將軍和武林泰斗飛仙劍俠賈雲鶴的名字換掉,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龍永泰就會失去他自身應有的光彩(當然他的真實姓名並不叫龍永泰)。希望朋友們不要望文生義,為此而生髮出無端的是非來。另外,書中所使用的大多數地名、人名、企業名稱及他類單位名稱都是我為了避嫌或敘述的方便而隨心所欲地杜撰出來的,完全是小說家言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望讀者朋友千萬不可按圖索驥對號入座,進而妄自揣度而自尋煩惱。

在小說中我還借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鋪展敷衍了一些國際貿易和企業管理基礎知識,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並根據自己多年從商所經歷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談了自己自認為深刻的體會,這當然不是我好為人師的說教,不過藉此以反思而已。如蒙不棄,或可對同業的朋友特別是剛剛涉世步入商業社會的青年朋友多少會有所啟迪。

由於自己孤陋寡聞,對於「財經小說」這位小說家族的新成員何時誕生我素無所聞,在十多年前讀梁鳳儀先生所著《九重恩怨》才得識其面。翻翻中國當代文學史,其實,財經小說在我國大陸也早已有之,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也不乏此作:象艾蕪先生早年所著反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鋼鐵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百鍊成鋼》,象柳青先生所著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和農村經濟建設生活的《創業史》均可列入財經小說的門牆;近年出版的蔣子龍先生所著反映當代工人精神風貌的《喬廠長上任記》和劉傑先生所著反映民國時期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的《大染坊》更是非財經小說莫屬!

究我本願,我原是想把拙作《金梭銀梭》寫成《九重恩怨》的大陸版;《百鍊成鋼》的當代版;《創業史》的工業版;《喬廠長上任記》和《大染坊》的姊妹版的;可由於自己的才力所限,僅可東施效顰而已!慚愧之餘,也只能夠聽之任之了!願就此聆聽文學大家、工商界同仁和廣大讀者朋友的諄諄教誨!

《金梭銀梭》經過一年多的奮力筆耕終於脫稿,計有五十餘章百餘萬字;由於小說所塑造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複雜多變,且篇幅較長,若能得緣由劇作家和電視導演再度創作,有望搬上熒屏成為熱播劇目。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大都是曾與我朝夕相處榮辱與共的朋友,藉此以存留對他們的憶念吧!

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已經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走上了繁榮昌盛的民族復興之路,在前進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遠,「雄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值此小說和大家們見面之際,願以偉大領袖**同志的不朽詩句與工業戰線的朋友們共勉。

祝願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繼續戰鬥在工業戰線上的朋友們和眾多下崗失業的朋友們,在黨的陽光雨露滋潤下生活得更加美滿幸福。

在《金梭銀梭》脫稿之際,欣聞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讓人倍受鼓舞。相信隨着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會使我們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的就業狀況得到根本的改善,會使我們和諧社會的生活質量更加提高。

作者:白明東

筆名:阿明

2008年8月28日於阿明書屋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立意要寫這麼一部小說並不是自己人生計劃篇章中一個既定的章節,而是緣自於我在2004年大年除夕的一次偶發性的感悟。

除夕之夜,在喜慶的節日氣氛中看過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文藝聯歡晚會之後,猶覺餘興未盡,便信手從書架上拿了香港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先生所著的《九重恩怨》捧在手中來看。不想看着看着便觸發了一個荒唐的念頭:如果把自己最近幾年來親歷親見親聞的商業故事拿來敷衍成篇,不也可以寫一部有趣的財經小說嗎?

可是想歸想,做歸做,真正動起手來要寫的時候,卻又不知從何處下手了。春節假期匆匆而過,自己又忙着為養家餬口四處奔波去做生意掙錢,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搞這勞什子,幾天一過,就把要寫小說的荒唐念頭給拋到了爪哇國去了!

忙忙碌碌地又過了三四年,一直拖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當自己已經不再為掙錢吃飯而四處奔波的時候,鬼使神差地又打起了寫小說的歪主意。這一次非同以往,因為有了時間做保障,竟然筆不停輟地寫了下來。原本只想寫個三四十萬字,勉強湊成個長篇就知足了,不想把小說寫得象懶婆娘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可越寫越收不住筆頭,竟糊裏糊塗地寫了有上百萬字之多。這一下讓自己吃盡了苦頭,就象一隻陷在泥沼中的困獸一樣,越掙扎陷得越深,真讓人受夠了!痛定思痛,不知那些以筆耕為職業的朋友們,怎樣才能夠打熬過自己艱難的一生?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三十年來,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潮流的推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百舸爭流萬馬奔騰的壯闊場景。隨着以高度集中為其標誌的公有制經濟體制的弱化和以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為其特徵的市場機制的引入和形成,在建立新的社會經濟秩序的過程中,社會各階層進行了重新的排列組合。在這新一輪的排列組合運動中,經過改制而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業主成了率先富裕起來的一個全新的社會階層;原始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規模以上國有大型企業的幹部職工由於在社會競爭中佔據着壟斷的制高點而風騷獨領;黨政部門的幹部職工,特別是公務員階層,由於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且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自然被晉陞為小康一族;在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隨着農業稅的全部取消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政策措施的落實,廣大農民的經濟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在龐大的工業建設大軍中被市場競爭所分離出來的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則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回首往事,令人感慨良多。

按照木桶理論的論斷,木桶盛水量的多寡要以其最短木板的高度做為其衡量的標準;如果將這一理論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來,那麼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的繁榮程度的高低亦當如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社會環境下,如何關注、關心、愛護、扶助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並將其引導回歸到主流社會中來,共同參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當前我們全黨全國人民所共同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的社會課題。基於我自己對這一社會階層人民實際生活的熟悉和了解,因而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構思過程中,我便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筆觸瞄向了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大軍這一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弱勢群體。

下崗或者失業是當今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共同面臨的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失業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專利,下崗也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專利;這其中有經濟規律所制約的不可逆轉的必然性,也有可以經過人的主觀努力進行適當改善的可塑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無缺的社會制度,進步優越的社會制度也只能夠在實踐發展中才能夠得以逐步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和和社會實踐無疑給全人類為建立優越的社會制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可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又怎能以「社會主義」一詞的名世而輕易了得!因而一味對現實社會制度的求全責備是不足取的。基於這一認識理念,我堅信,只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地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再輔之以科學得當的有力措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關注、關心、愛護和扶助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這一弱勢群體,定能使我們全社會的就業狀況大大改觀。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中國,我們也一定能夠集全國人民之力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全社會的人民都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滄海橫流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社會上城鎮人口中的下崗失業人員多是學無專長或年老體弱的普通勞動者,就科學文化素質的層面而言,其中殊少社會精英。但是在市場化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那種勇於拼搏,吃苦耐勞,甘於奉獻,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他們在逆境中通過艱苦奮鬥所創造出的光輝業績依然是可歌可泣的,他們也足可稱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振興中華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而獻身的英雄。

陶醉在社會繁榮和家庭幸福之中的朋友們,可能並不清楚我們當今的社會上究竟有多少下崗失業人員,並不清楚我們今後在社會上還會增加多少下崗失業人員;假如這些朋友能夠在無意間窺見其中的概貌,也許會在猛然間大吃一驚!

據官方統計數字錶明,自2004年以來,在我國的城鎮人口中年新增就業人員1000萬人,年下崗600萬人,年失業800萬人,每年有2400萬人的就業壓力。如果年安置1000萬人就業,仍會有1400萬人得不到工作崗位。如果照此延伸累計,到2010年,我國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會保持在9800萬左右,接近達到一個億;而採取拔苗助長的方式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則更將會直接導致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人員的劇增和膨脹。

另據官方統計數字錶明,自2004年始,有一億農民進城勞務,農村仍存有一億五千萬閑散勞力。此外,農村年新增閑散勞動力又有500萬到600萬之多。如果照此延伸累計,到2010年我國的農村閑散勞動力將會高達2個億。

相信這種官方統計只反映了社會就業情況的基本面,而實際的下崗失業人員當會更多,就業壓力當更加嚴峻。特別是城鎮人口中的下崗失業人員,一方面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擠壓,另一方面又受到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民入城就業大軍的堵截,在這雙重重壓之下,其生存生活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面對這種現實的社會狀況,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社會上的這種就業狀況得不到實際的改善,繼續容忍下崗失業大軍無休止的大量增加,那麼人們會問:建立在下崗失業大軍日益膨脹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繁榮景象到底還能維持多久?中國走出這種困境的出路何在?

特別值得人們擔憂的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僅僅可以吸納100萬人就業,由此可見僅僅依靠國民經濟的自然增長來促進社會就業不過是杯水車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條件下,期望勞動素質低下的億萬下崗失業人員完全通過自主創業而謀求實現廣泛的就業安置則更無異於天方夜譚!「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哲人仙去,言猶在耳。有鑒於此,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秉承這一人民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借鑒我們曾經扶持農業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方法,通過制定或採取信貸資金和財政稅收優惠傾斜政策的措施,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大力扶持遍佈全國各地的、以勞動密集型為其特徵的、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為人口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創造出一片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呢?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下崗失業的事情是會經常發生的。但是,如果億萬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狀況得不到基本的和有效的改善而且日益惡化,那我們所夢寐以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穩定、鞏固、發展和完善又將怎樣才能夠得以實現呢?

在小說中所闡釋的就是我在參與社會實踐中所感悟到的這樣一些粗鄙淺陋的也可能是杞人憂天的認識,當然談不上是什麼金石之論,不過聊發感慨而已!

從業四十年來,我一直在工業戰線工作,並全始全終地追隨着國家改革開放的前進步伐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在這三十年間,我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山山水水,結識過社會各界和各階層的朋友,其中也包括許多外國朋友,在其中接觸最多的當是在逆境中奮起自立的下崗失業一族。面對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感受着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人民昂揚奮發的創業風貌和動人業績,我曾看了很多,想了很多,使我由衷地深受感動;為了回報這種感動,在難以遏止的創作**的衝動下,我動筆寫出了這部主要反映下崗失業一族生活風貌的小說,並竊自定性為財經小說。

文藝作品的創作原則應該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而我則更傾向於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去描摹那些自己曾親歷親見親聞的幕幕往事;這樣寫來可能會讓朋友在小說的字裏行間尋找不到人們所期望的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我並不為憾,因為生活的真實面貌本來就是平淡無奇的。當然,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是經過我改造過了的,也絕對不是現實生活中人物事件的直接投影或翻版,只不過有些依稀相似而已。

為了寫作的方便我使用了一些真實的地名和人名,這是我無法迴避的,因為換掉了這些真實的地名和人名就會使小說的樂趣大大減少。比如若將故事的發源地武漢換成其他城市,小說的情節就無法展延下去;如若我不使用秘魯和秘魯駐華使館的名字,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而如果把許世友將軍和武林泰斗飛仙劍俠賈雲鶴的名字換掉,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龍永泰就會失去他自身應有的光彩(當然他的真實姓名並不叫龍永泰)。希望朋友們不要望文生義,為此而生髮出無端的是非來。另外,書中所使用的大多數地名、人名、企業名稱及他類單位名稱都是我為了避嫌或敘述的方便而隨心所欲地杜撰出來的,完全是小說家言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望讀者朋友千萬不可按圖索驥對號入座,進而妄自揣度而自尋煩惱。

在小說中我還借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鋪展敷衍了一些國際貿易和企業管理基礎知識,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並根據自己多年從商所經歷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談了自己自認為深刻的體會,這當然不是我好為人師的說教,不過藉此以反思而已。如蒙不棄,或可對同業的朋友特別是剛剛涉世步入商業社會的青年朋友多少會有所啟迪。

由於自己孤陋寡聞,對於「財經小說」這位小說家族的新成員何時誕生我素無所聞,在十多年前讀梁鳳儀先生所著《九重恩怨》才得識其面。翻翻中國當代文學史,其實,財經小說在我國大陸也早已有之,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也不乏此作:象艾蕪先生早年所著反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鋼鐵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百鍊成鋼》,象柳青先生所著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和農村經濟建設生活的《創業史》均可列入財經小說的門牆;近年出版的蔣子龍先生所著反映當代工人精神風貌的《喬廠長上任記》和劉傑先生所著反映民國時期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的《大染坊》更是非財經小說莫屬!

究我本願,我原是想把拙作《金梭銀梭》寫成《九重恩怨》的大陸版;《百鍊成鋼》的當代版;《創業史》的工業版;《喬廠長上任記》和《大染坊》的姊妹版的;可由於自己的才力所限,僅可東施效顰而已!慚愧之餘,也只能夠聽之任之了!願就此聆聽文學大家、工商界同仁和廣大讀者朋友的諄諄教誨!

《金梭銀梭》經過一年多的奮力筆耕終於脫稿,計有五十餘章百餘萬字;由於小說所塑造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複雜多變,且篇幅較長,若能得緣由劇作家和電視導演再度創作,有望搬上熒屏成為熱播劇目。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大都是曾與我朝夕相處榮辱與共的朋友,藉此以存留對他們的憶念吧!

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已經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走上了繁榮昌盛的民族復興之路,在前進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遠,「雄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值此小說和大家們見面之際,願以偉大領袖**同志的不朽詩句與工業戰線的朋友們共勉。

祝願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繼續戰鬥在工業戰線上的朋友們和眾多下崗失業的朋友們,在黨的陽光雨露滋潤下生活得更加美滿幸福。

在《金梭銀梭》脫稿之際,欣聞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讓人倍受鼓舞。相信隨着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會使我們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的就業狀況得到根本的改善,會使我們和諧社會的生活質量更加提高。

作者:白明東

筆名:阿明

2008年8月28日於阿明書屋

[筆下文學Www.bxwx.net]

立意要寫這麼一部小說並不是自己人生計劃篇章中一個既定的章節,而是緣自於我在2004年大年除夕的一次偶發性的感悟。

除夕之夜,在喜慶的節日氣氛中看過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文藝聯歡晚會之後,猶覺餘興未盡,便信手從書架上拿了香港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先生所著的《九重恩怨》捧在手中來看。不想看着看着便觸發了一個荒唐的念頭:如果把自己最近幾年來親歷親見親聞的商業故事拿來敷衍成篇,不也可以寫一部有趣的財經小說嗎?

可是想歸想,做歸做,真正動起手來要寫的時候,卻又不知從何處下手了。春節假期匆匆而過,自己又忙着為養家餬口四處奔波去做生意掙錢,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搞這勞什子,幾天一過,就把要寫小說的荒唐念頭給拋到了爪哇國去了!

忙忙碌碌地又過了三四年,一直拖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當自己已經不再為掙錢吃飯而四處奔波的時候,鬼使神差地又打起了寫小說的歪主意。這一次非同以往,因為有了時間做保障,竟然筆不停輟地寫了下來。原本只想寫個三四十萬字,勉強湊成個長篇就知足了,不想把小說寫得象懶婆娘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可越寫越收不住筆頭,竟糊裏糊塗地寫了有上百萬字之多。這一下讓自己吃盡了苦頭,就象一隻陷在泥沼中的困獸一樣,越掙扎陷得越深,真讓人受夠了!痛定思痛,不知那些以筆耕為職業的朋友們,怎樣才能夠打熬過自己艱難的一生?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三十年來,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潮流的推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百舸爭流萬馬奔騰的壯闊場景。隨着以高度集中為其標誌的公有制經濟體制的弱化和以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為其特徵的市場機制的引入和形成,在建立新的社會經濟秩序的過程中,社會各階層進行了重新的排列組合。在這新一輪的排列組合運動中,經過改制而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業主成了率先富裕起來的一個全新的社會階層;原始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規模以上國有大型企業的幹部職工由於在社會競爭中佔據着壟斷的制高點而風騷獨領;黨政部門的幹部職工,特別是公務員階層,由於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且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自然被晉陞為小康一族;在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隨着農業稅的全部取消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政策措施的落實,廣大農民的經濟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在龐大的工業建設大軍中被市場競爭所分離出來的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則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回首往事,令人感慨良多。

按照木桶理論的論斷,木桶盛水量的多寡要以其最短木板的高度做為其衡量的標準;如果將這一理論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來,那麼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的繁榮程度的高低亦當如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社會環境下,如何關注、關心、愛護、扶助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並將其引導回歸到主流社會中來,共同參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當前我們全黨全國人民所共同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的社會課題。基於我自己對這一社會階層人民實際生活的熟悉和了解,因而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構思過程中,我便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筆觸瞄向了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大軍這一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弱勢群體。

下崗或者失業是當今人類社會,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共同面臨的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失業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專利,下崗也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專利;這其中有經濟規律所制約的不可逆轉的必然性,也有可以經過人的主觀努力進行適當改善的可塑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完美無缺的社會制度,進步優越的社會制度也只能夠在實踐發展中才能夠得以逐步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和和社會實踐無疑給全人類為建立優越的社會制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可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又怎能以「社會主義」一詞的名世而輕易了得!因而一味對現實社會制度的求全責備是不足取的。基於這一認識理念,我堅信,只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地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再輔之以科學得當的有力措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關注、關心、愛護和扶助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這一弱勢群體,定能使我們全社會的就業狀況大大改觀。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中國,我們也一定能夠集全國人民之力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全社會的人民都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滄海橫流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社會上城鎮人口中的下崗失業人員多是學無專長或年老體弱的普通勞動者,就科學文化素質的層面而言,其中殊少社會精英。但是在市場化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那種勇於拼搏,吃苦耐勞,甘於奉獻,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他們在逆境中通過艱苦奮鬥所創造出的光輝業績依然是可歌可泣的,他們也足可稱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振興中華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而獻身的英雄。

陶醉在社會繁榮和家庭幸福之中的朋友們,可能並不清楚我們當今的社會上究竟有多少下崗失業人員,並不清楚我們今後在社會上還會增加多少下崗失業人員;假如這些朋友能夠在無意間窺見其中的概貌,也許會在猛然間大吃一驚!

據官方統計數字錶明,自2004年以來,在我國的城鎮人口中年新增就業人員1000萬人,年下崗600萬人,年失業800萬人,每年有2400萬人的就業壓力。如果年安置1000萬人就業,仍會有1400萬人得不到工作崗位。如果照此延伸累計,到2010年,我國的下崗失業人員就會保持在9800萬左右,接近達到一個億;而採取拔苗助長的方式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則更將會直接導致城鎮人口中下崗失業人員的劇增和膨脹。

另據官方統計數字錶明,自2004年始,有一億農民進城勞務,農村仍存有一億五千萬閑散勞力。此外,農村年新增閑散勞動力又有500萬到600萬之多。如果照此延伸累計,到2010年我國的農村閑散勞動力將會高達2個億。

相信這種官方統計只反映了社會就業情況的基本面,而實際的下崗失業人員當會更多,就業壓力當更加嚴峻。特別是城鎮人口中的下崗失業人員,一方面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擠壓,另一方面又受到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民入城就業大軍的堵截,在這雙重重壓之下,其生存生活處境將會更加艱難。

面對這種現實的社會狀況,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社會上的這種就業狀況得不到實際的改善,繼續容忍下崗失業大軍無休止的大量增加,那麼人們會問:建立在下崗失業大軍日益膨脹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繁榮景象到底還能維持多久?中國走出這種困境的出路何在?

特別值得人們擔憂的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僅僅可以吸納100萬人就業,由此可見僅僅依靠國民經濟的自然增長來促進社會就業不過是杯水車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條件下,期望勞動素質低下的億萬下崗失業人員完全通過自主創業而謀求實現廣泛的就業安置則更無異於天方夜譚!「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哲人仙去,言猶在耳。有鑒於此,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秉承這一人民戰爭的戰略指導思想,借鑒我們曾經扶持農業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方法,通過制定或採取信貸資金和財政稅收優惠傾斜政策的措施,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大力扶持遍佈全國各地的、以勞動密集型為其特徵的、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為人口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創造出一片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呢?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下崗失業的事情是會經常發生的。但是,如果億萬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狀況得不到基本的和有效的改善而且日益惡化,那我們所夢寐以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穩定、鞏固、發展和完善又將怎樣才能夠得以實現呢?

在小說中所闡釋的就是我在參與社會實踐中所感悟到的這樣一些粗鄙淺陋的也可能是杞人憂天的認識,當然談不上是什麼金石之論,不過聊發感慨而已!

從業四十年來,我一直在工業戰線工作,並全始全終地追隨着國家改革開放的前進步伐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歷程。在這三十年間,我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山山水水,結識過社會各界和各階層的朋友,其中也包括許多外國朋友,在其中接觸最多的當是在逆境中奮起自立的下崗失業一族。面對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感受着社會各界和各階層人民昂揚奮發的創業風貌和動人業績,我曾看了很多,想了很多,使我由衷地深受感動;為了回報這種感動,在難以遏止的創作**的衝動下,我動筆寫出了這部主要反映下崗失業一族生活風貌的小說,並竊自定性為財經小說。

文藝作品的創作原則應該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而我則更傾向於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去描摹那些自己曾親歷親見親聞的幕幕往事;這樣寫來可能會讓朋友在小說的字裏行間尋找不到人們所期望的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我並不為憾,因為生活的真實面貌本來就是平淡無奇的。當然,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是經過我改造過了的,也絕對不是現實生活中人物事件的直接投影或翻版,只不過有些依稀相似而已。

為了寫作的方便我使用了一些真實的地名和人名,這是我無法迴避的,因為換掉了這些真實的地名和人名就會使小說的樂趣大大減少。比如若將故事的發源地武漢換成其他城市,小說的情節就無法展延下去;如若我不使用秘魯和秘魯駐華使館的名字,小說所敘述的故事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而如果把許世友將軍和武林泰斗飛仙劍俠賈雲鶴的名字換掉,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龍永泰就會失去他自身應有的光彩(當然他的真實姓名並不叫龍永泰)。希望朋友們不要望文生義,為此而生髮出無端的是非來。另外,書中所使用的大多數地名、人名、企業名稱及他類單位名稱都是我為了避嫌或敘述的方便而隨心所欲地杜撰出來的,完全是小說家言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望讀者朋友千萬不可按圖索驥對號入座,進而妄自揣度而自尋煩惱。

在小說中我還借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鋪展敷衍了一些國際貿易和企業管理基礎知識,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並根據自己多年從商所經歷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談了自己自認為深刻的體會,這當然不是我好為人師的說教,不過藉此以反思而已。如蒙不棄,或可對同業的朋友特別是剛剛涉世步入商業社會的青年朋友多少會有所啟迪。

由於自己孤陋寡聞,對於「財經小說」這位小說家族的新成員何時誕生我素無所聞,在十多年前讀梁鳳儀先生所著《九重恩怨》才得識其面。翻翻中國當代文學史,其實,財經小說在我國大陸也早已有之,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也不乏此作:象艾蕪先生早年所著反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鋼鐵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百鍊成鋼》,象柳青先生所著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和農村經濟建設生活的《創業史》均可列入財經小說的門牆;近年出版的蔣子龍先生所著反映當代工人精神風貌的《喬廠長上任記》和劉傑先生所著反映民國時期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的《大染坊》更是非財經小說莫屬!

究我本願,我原是想把拙作《金梭銀梭》寫成《九重恩怨》的大陸版;《百鍊成鋼》的當代版;《創業史》的工業版;《喬廠長上任記》和《大染坊》的姊妹版的;可由於自己的才力所限,僅可東施效顰而已!慚愧之餘,也只能夠聽之任之了!願就此聆聽文學大家、工商界同仁和廣大讀者朋友的諄諄教誨!

《金梭銀梭》經過一年多的奮力筆耕終於脫稿,計有五十餘章百餘萬字;由於小說所塑造的人物眾多,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複雜多變,且篇幅較長,若能得緣由劇作家和電視導演再度創作,有望搬上熒屏成為熱播劇目。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大都是曾與我朝夕相處榮辱與共的朋友,藉此以存留對他們的憶念吧!

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已經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走上了繁榮昌盛的民族復興之路,在前進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遠,「雄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值此小說和大家們見面之際,願以偉大領袖**同志的不朽詩句與工業戰線的朋友們共勉。

祝願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繼續戰鬥在工業戰線上的朋友們和眾多下崗失業的朋友們,在黨的陽光雨露滋潤下生活得更加美滿幸福。

在《金梭銀梭》脫稿之際,欣聞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讓人倍受鼓舞。相信隨着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會使我們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的就業狀況得到根本的改善,會使我們和諧社會的生活質量更加提高。

作者:白明東

筆名:阿明

2008年8月28日於阿明書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金梭銀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金梭銀梭
上一章下一章

序 --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