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戰友情 流水兵

第七十五回 戰友情 流水兵

當我們新來的戰士逐漸熟練掌握了飛機維護技術以後,機務中隊一批服役期滿的老戰士也準備退役了。中隊剛開完會,宣佈了退役戰士名單。其中也有幾個特設分隊的老兵。

即將退役的老戰士此刻的心情怎樣?這是戰友們很關心的問題,我也很自然地注意到這方面的情況。

這批宣佈退役的老兵來自江蘇、遼寧、河北、河南。當初是祖國的一聲召喚,把原本天各一方的這些有志青年聚集到了這裏。如今他們又將聽從祖國的號令回到各自的老家,回歸原來的天各一方。可曾記得他們在部隊流下了多少汗水?部隊曾經寄託着他們多少青春的希望和夢想?二十來歲的年紀,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些都留給了部隊,獻給了祖國最需要的事業。

我雖然與這些老兵相處時間不長,但是,從朝夕相處的這些日子,我已經體會到了老戰士們在部隊這幾年來的辛苦和奉獻。我為他們的即將離去而感到難過,老戰士們何嘗不是這樣?

當列車開動的那一刻,指導員哭了,老兵們哭了,戰友們哭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是為真摯的友情哭,這是為分別的難捨哭,這是為不知的未來哭……

有人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誰規定了這樣的鐵律?有人說「水流東海不復返」,是誰如此薄情寡意?用這樣的語言描述退伍老兵是不是有些過於悲壯?人生何處不相逢,今日一別,可有來日相逢否?這些問題此刻沒有答案,只有留給時間留給未來。

從道理上來講,新老交替,有利於保持部隊旺盛的戰鬥力,這是部隊建設的需要。來部隊和離開部隊目的一樣。從感情上來講,離開部隊時的心情大不一樣。難捨的戰友情誼真的令人悲傷。但誰都有離開部隊的一天,只是有早有晚,部隊不是養老的地方,這樣想就沒有那麼悲壯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特設分隊一個退役老兵的傳奇故事。

那是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們部隊的飛機參加了那場大地震的搶險和救援。直升機首先到災區察看了災情。當我們大隊的飛機緊急運送救災物資停在唐山機場時,一個灰頭土臉、身上遍體鱗傷的人爬到了飛機旁。

「我是張國慶!」

機組人員十分驚訝,這不是去年剛退伍的老兵嗎?是的,就是他,張國慶!機組人員立刻將隨身攜帶的水壺裏僅剩的一點水給張國慶喝,並迅速聯繫救援機構對張國慶實施了救助。

原來,張國慶家的住房是一棟木架子板房。大地震發生時,房子上的瓦片頃刻之間全部滑落,木架子沒有倒,但張國慶多處受傷。

此時,整個唐山還是一片廢墟,鋼廠、發電廠濃煙滾滾,找不到水和食物。張國慶堅信他以前所在的部隊一定會來唐山,他知道以前部隊經常參加全國此類搶險。張國慶強忍劇痛,跌跌撞撞奮力爬行了十多里路,爬到了唐山機場,爬到了飛機旁,看到了他曾經維護過的飛機。他在生命危急的時候想到了部隊,他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找到了部隊,來到了飛機旁,張國慶得救了!

在聽說地震發生在唐山時就一直為張國慶擔心的機務中隊的戰友們,很知老戰友在劫難中脫險的消息,都感到了一份欣慰。

我無法想像一個身帶重傷的人從廢墟中爬出來,拖着傷痛和饑渴爬行十多里路,在危難中尋找部隊的老戰士是何等的堅強!

這件事過去了三十多年,仍然讓人感嘆,令人難忘。

好在三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進步,很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變得可能了。通訊技術的發達,互聯網的普及,交通的順暢,人員的自由流動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當年送別老兵時的想像。只可惜由於時間的久遠,如今大部分戰友都已經失去了聯繫。但願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過得很好。那些在一起的時光,已經成為我們人生的歷史,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永遠讓人回味悠長。

當我們新來的戰士逐漸熟練掌握了飛機維護技術以後,機務中隊一批服役期滿的老戰士也準備退役了。中隊剛開完會,宣佈了退役戰士名單。其中也有幾個特設分隊的老兵。

即將退役的老戰士此刻的心情怎樣?這是戰友們很關心的問題,我也很自然地注意到這方面的情況。

這批宣佈退役的老兵來自江蘇、遼寧、河北、河南。當初是祖國的一聲召喚,把原本天各一方的這些有志青年聚集到了這裏。如今他們又將聽從祖國的號令回到各自的老家,回歸原來的天各一方。可曾記得他們在部隊流下了多少汗水?部隊曾經寄託着他們多少青春的希望和夢想?二十來歲的年紀,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些都留給了部隊,獻給了祖國最需要的事業。

我雖然與這些老兵相處時間不長,但是,從朝夕相處的這些日子,我已經體會到了老戰士們在部隊這幾年來的辛苦和奉獻。我為他們的即將離去而感到難過,老戰士們何嘗不是這樣?

當列車開動的那一刻,指導員哭了,老兵們哭了,戰友們哭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是為真摯的友情哭,這是為分別的難捨哭,這是為不知的未來哭……

有人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誰規定了這樣的鐵律?有人說「水流東海不復返」,是誰如此薄情寡意?用這樣的語言描述退伍老兵是不是有些過於悲壯?人生何處不相逢,今日一別,可有來日相逢否?這些問題此刻沒有答案,只有留給時間留給未來。

從道理上來講,新老交替,有利於保持部隊旺盛的戰鬥力,這是部隊建設的需要。來部隊和離開部隊目的一樣。從感情上來講,離開部隊時的心情大不一樣。難捨的戰友情誼真的令人悲傷。但誰都有離開部隊的一天,只是有早有晚,部隊不是養老的地方,這樣想就沒有那麼悲壯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特設分隊一個退役老兵的傳奇故事。

那是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們部隊的飛機參加了那場大地震的搶險和救援。直升機首先到災區察看了災情。當我們大隊的飛機緊急運送救災物資停在唐山機場時,一個灰頭土臉、身上遍體鱗傷的人爬到了飛機旁。

「我是張國慶!」

機組人員十分驚訝,這不是去年剛退伍的老兵嗎?是的,就是他,張國慶!機組人員立刻將隨身攜帶的水壺裏僅剩的一點水給張國慶喝,並迅速聯繫救援機構對張國慶實施了救助。

原來,張國慶家的住房是一棟木架子板房。大地震發生時,房子上的瓦片頃刻之間全部滑落,木架子沒有倒,但張國慶多處受傷。

此時,整個唐山還是一片廢墟,鋼廠、發電廠濃煙滾滾,找不到水和食物。張國慶堅信他以前所在的部隊一定會來唐山,他知道以前部隊經常參加全國此類搶險。張國慶強忍劇痛,跌跌撞撞奮力爬行了十多里路,爬到了唐山機場,爬到了飛機旁,看到了他曾經維護過的飛機。他在生命危急的時候想到了部隊,他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找到了部隊,來到了飛機旁,張國慶得救了!

在聽說地震發生在唐山時就一直為張國慶擔心的機務中隊的戰友們,很知老戰友在劫難中脫險的消息,都感到了一份欣慰。

我無法想像一個身帶重傷的人從廢墟中爬出來,拖着傷痛和饑渴爬行十多里路,在危難中尋找部隊的老戰士是何等的堅強!

這件事過去了三十多年,仍然讓人感嘆,令人難忘。

好在三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進步,很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變得可能了。通訊技術的發達,互聯網的普及,交通的順暢,人員的自由流動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當年送別老兵時的想像。只可惜由於時間的久遠,如今大部分戰友都已經失去了聯繫。但願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過得很好。那些在一起的時光,已經成為我們人生的歷史,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永遠讓人回味悠長。

當我們新來的戰士逐漸熟練掌握了飛機維護技術以後,機務中隊一批服役期滿的老戰士也準備退役了。中隊剛開完會,宣佈了退役戰士名單。其中也有幾個特設分隊的老兵。

即將退役的老戰士此刻的心情怎樣?這是戰友們很關心的問題,我也很自然地注意到這方面的情況。

這批宣佈退役的老兵來自江蘇、遼寧、河北、河南。當初是祖國的一聲召喚,把原本天各一方的這些有志青年聚集到了這裏。如今他們又將聽從祖國的號令回到各自的老家,回歸原來的天各一方。可曾記得他們在部隊流下了多少汗水?部隊曾經寄託着他們多少青春的希望和夢想?二十來歲的年紀,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這些都留給了部隊,獻給了祖國最需要的事業。

我雖然與這些老兵相處時間不長,但是,從朝夕相處的這些日子,我已經體會到了老戰士們在部隊這幾年來的辛苦和奉獻。我為他們的即將離去而感到難過,老戰士們何嘗不是這樣?

當列車開動的那一刻,指導員哭了,老兵們哭了,戰友們哭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是為真摯的友情哭,這是為分別的難捨哭,這是為不知的未來哭……

有人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誰規定了這樣的鐵律?有人說「水流東海不復返」,是誰如此薄情寡意?用這樣的語言描述退伍老兵是不是有些過於悲壯?人生何處不相逢,今日一別,可有來日相逢否?這些問題此刻沒有答案,只有留給時間留給未來。

從道理上來講,新老交替,有利於保持部隊旺盛的戰鬥力,這是部隊建設的需要。來部隊和離開部隊目的一樣。從感情上來講,離開部隊時的心情大不一樣。難捨的戰友情誼真的令人悲傷。但誰都有離開部隊的一天,只是有早有晚,部隊不是養老的地方,這樣想就沒有那麼悲壯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特設分隊一個退役老兵的傳奇故事。

那是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我們部隊的飛機參加了那場大地震的搶險和救援。直升機首先到災區察看了災情。當我們大隊的飛機緊急運送救災物資停在唐山機場時,一個灰頭土臉、身上遍體鱗傷的人爬到了飛機旁。

「我是張國慶!」

機組人員十分驚訝,這不是去年剛退伍的老兵嗎?是的,就是他,張國慶!機組人員立刻將隨身攜帶的水壺裏僅剩的一點水給張國慶喝,並迅速聯繫救援機構對張國慶實施了救助。

原來,張國慶家的住房是一棟木架子板房。大地震發生時,房子上的瓦片頃刻之間全部滑落,木架子沒有倒,但張國慶多處受傷。

此時,整個唐山還是一片廢墟,鋼廠、發電廠濃煙滾滾,找不到水和食物。張國慶堅信他以前所在的部隊一定會來唐山,他知道以前部隊經常參加全國此類搶險。張國慶強忍劇痛,跌跌撞撞奮力爬行了十多里路,爬到了唐山機場,爬到了飛機旁,看到了他曾經維護過的飛機。他在生命危急的時候想到了部隊,他以無比堅強的毅力找到了部隊,來到了飛機旁,張國慶得救了!

在聽說地震發生在唐山時就一直為張國慶擔心的機務中隊的戰友們,很知老戰友在劫難中脫險的消息,都感到了一份欣慰。

我無法想像一個身帶重傷的人從廢墟中爬出來,拖着傷痛和饑渴爬行十多里路,在危難中尋找部隊的老戰士是何等的堅強!

這件事過去了三十多年,仍然讓人感嘆,令人難忘。

好在三十多年來我們國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進步,很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變得可能了。通訊技術的發達,互聯網的普及,交通的順暢,人員的自由流動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當年送別老兵時的想像。只可惜由於時間的久遠,如今大部分戰友都已經失去了聯繫。但願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過得很好。那些在一起的時光,已經成為我們人生的歷史,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永遠讓人回味悠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五回 戰友情 流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