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單家集1-1

第一章 西單家集1-1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西單家集就坐落在淮河河道變寬、流動平緩的彎道末尾處南岸丘陵之間,據說已經三百多年了。單家原本是巢湖人氏,清初的變遷迫使他們中的一支遷移到此地投靠親友。人口繁衍使單姓逐漸超過了本地居民,於是便有了「西單家集」這個稱呼。民國初年危局動蕩,陸續又有一些外姓遷入、本地人遷出的事情,單家在本地人數上佔着優勢,在財勢上也蒸蒸日上。單氏剛剛遷來的時候一共是兄弟三個,姐妹兩人。長兄便自然成了家裏的頂樑柱,其他兄弟姐妹後來都分房出去單過,先人牌位的勤勉供奉就落到了大哥這一支身上。好在他有木匠手藝,正好是本地人所不擅長的,辛苦十幾年下來倒也積累了一些,於是開始買地、蓋房子、置辦傢具等等,生活越來越有了樣子。等一切交到單老太爺這一輩手裏時,已然擁有了三百畝良田以及一個木器作坊,一家人過着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外界的局勢對於這個邊緣角落的村莊來說都好像十分遙遠的事情,人們習慣了看紅日在對岸的林梢升起,又在河邊薄霧中落下。直到幾十年後有一天,老人在病榻上把一切都託付給自己的長子單一品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個時常挽著袖子,把稀疏的白髮辮草草地盤在頭上,穿着不像一般財主穿着的土藍色補丁褂子,習慣倒背着兩手蹣跚而行的老父親,居然交給他如此一份諾大家業!

單一品在床邊翻看着這本並不厚、三寸寬窄的藍皮竹紙簿子,裏面的記錄讓他幾乎停止了呼吸!他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擁有這麼多財產,也從沒想過自己家的院子裏竟然隱藏着這麼多財富。六百畝產糧食的土地,一百二十畝茶園,六十畝果園,三十七畝菜地和十一處房產;還有四十幾頭大牲畜、十五倉的存糧和種糧;銀洋六萬七千三百二十四元,十兩銀錠一百二十塊,英吉利金幣三十九枚,金條三百根,銀票金額四十一萬六千四百五十兩,花旗行存款兩萬六千三百二十九元整;佃農一百三十一戶,丫頭十七名,長工十二個……

「這,父親,這是真的嗎?」單一品手有點哆嗦。

老單看着兒子呵呵地笑。誰也想不到他使這個家變得多麼的富有,誰也不知道他畢生努力創下了多大一份產業!想到自己年輕時用十五個錢從伐木者手裏買進樹根,匏開來做成制陶的木盤,然後一兩銀子賣給瓷器坊的工匠們,下腳料則做成各種木工工具出售,從一樁樹根就能純賺一兩有餘,是多麼聰明呵!接着憑藉這樣的積累,當年直、皖大戰爆發,大家都以為北軍將至而急着跑反(逃命)時,他非但沒有走,反而從慌慌張張的逃命地主們手裏買下一塊又一塊土地。原本八兩的土地一兩銀子就到手了,等於一個樹根換一畝地,多值啊!老人這樣想着、無聲地磨叨著,他的兒子已經無法聽清父親在說什麼。也許他真的很滿意自己,覺得足以對得起祖宗和後代了,所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老人略顯歪斜的嘴角上還掛着一絲笑意。

單一品為自己的父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請來和尚、道士們大興法事。由於老人家是本支長房嫡系,所以三太公作為村長和族長,親自帶着鄉親們幫助他操持葬禮並且提出必須厚葬。單一品覺得本來嘛,老人家簡樸了一輩子,臨到最後怎麼也應該風光體面一回,於是也就同意了長輩的提議。家裏、場院頓時熱鬧起來,他的幾個弟弟也忙前跑后各司其職,女人們則在孫嬤嬤的指揮下負責白宴的準備工作。父親七十三歲壽終,所以他決定擺七十三桌客,甚至還給縣長大人發了請帖特意讓他最鍾愛的小弟叔仁送去。一切都按著本地最好的標準進行,每桌飯菜的價值是兩塊大洋,還特地從縣城地望樓請來大廚主勺,直吃得大家搖頭晃腦,彷彿為死者送行倒成了次要的。樂班吹吹打打,隨棺的隊伍在後面排出有近一里地長,紙錢、白幡遮天蔽日,引得無數人從四鄉八里地趕來看這場熱鬧,鎮子上的門臉、小攤都賺了個滿貫,大家都讚揚單家新老爺,真是個難得的大孝子啊!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西單家集就坐落在淮河河道變寬、流動平緩的彎道末尾處南岸丘陵之間,據說已經三百多年了。單家原本是巢湖人氏,清初的變遷迫使他們中的一支遷移到此地投靠親友。人口繁衍使單姓逐漸超過了本地居民,於是便有了「西單家集」這個稱呼。民國初年危局動蕩,陸續又有一些外姓遷入、本地人遷出的事情,單家在本地人數上佔着優勢,在財勢上也蒸蒸日上。單氏剛剛遷來的時候一共是兄弟三個,姐妹兩人。長兄便自然成了家裏的頂樑柱,其他兄弟姐妹後來都分房出去單過,先人牌位的勤勉供奉就落到了大哥這一支身上。好在他有木匠手藝,正好是本地人所不擅長的,辛苦十幾年下來倒也積累了一些,於是開始買地、蓋房子、置辦傢具等等,生活越來越有了樣子。等一切交到單老太爺這一輩手裏時,已然擁有了三百畝良田以及一個木器作坊,一家人過着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外界的局勢對於這個邊緣角落的村莊來說都好像十分遙遠的事情,人們習慣了看紅日在對岸的林梢升起,又在河邊薄霧中落下。直到幾十年後有一天,老人在病榻上把一切都託付給自己的長子單一品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個時常挽著袖子,把稀疏的白髮辮草草地盤在頭上,穿着不像一般財主穿着的土藍色補丁褂子,習慣倒背着兩手蹣跚而行的老父親,居然交給他如此一份諾大家業!

單一品在床邊翻看着這本並不厚、三寸寬窄的藍皮竹紙簿子,裏面的記錄讓他幾乎停止了呼吸!他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擁有這麼多財產,也從沒想過自己家的院子裏竟然隱藏着這麼多財富。六百畝產糧食的土地,一百二十畝茶園,六十畝果園,三十七畝菜地和十一處房產;還有四十幾頭大牲畜、十五倉的存糧和種糧;銀洋六萬七千三百二十四元,十兩銀錠一百二十塊,英吉利金幣三十九枚,金條三百根,銀票金額四十一萬六千四百五十兩,花旗行存款兩萬六千三百二十九元整;佃農一百三十一戶,丫頭十七名,長工十二個……

「這,父親,這是真的嗎?」單一品手有點哆嗦。

老單看着兒子呵呵地笑。誰也想不到他使這個家變得多麼的富有,誰也不知道他畢生努力創下了多大一份產業!想到自己年輕時用十五個錢從伐木者手裏買進樹根,匏開來做成制陶的木盤,然後一兩銀子賣給瓷器坊的工匠們,下腳料則做成各種木工工具出售,從一樁樹根就能純賺一兩有餘,是多麼聰明呵!接着憑藉這樣的積累,當年直、皖大戰爆發,大家都以為北軍將至而急着跑反(逃命)時,他非但沒有走,反而從慌慌張張的逃命地主們手裏買下一塊又一塊土地。原本八兩的土地一兩銀子就到手了,等於一個樹根換一畝地,多值啊!老人這樣想着、無聲地磨叨著,他的兒子已經無法聽清父親在說什麼。也許他真的很滿意自己,覺得足以對得起祖宗和後代了,所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老人略顯歪斜的嘴角上還掛着一絲笑意。

單一品為自己的父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請來和尚、道士們大興法事。由於老人家是本支長房嫡系,所以三太公作為村長和族長,親自帶着鄉親們幫助他操持葬禮並且提出必須厚葬。單一品覺得本來嘛,老人家簡樸了一輩子,臨到最後怎麼也應該風光體面一回,於是也就同意了長輩的提議。家裏、場院頓時熱鬧起來,他的幾個弟弟也忙前跑后各司其職,女人們則在孫嬤嬤的指揮下負責白宴的準備工作。父親七十三歲壽終,所以他決定擺七十三桌客,甚至還給縣長大人發了請帖特意讓他最鍾愛的小弟叔仁送去。一切都按著本地最好的標準進行,每桌飯菜的價值是兩塊大洋,還特地從縣城地望樓請來大廚主勺,直吃得大家搖頭晃腦,彷彿為死者送行倒成了次要的。樂班吹吹打打,隨棺的隊伍在後面排出有近一里地長,紙錢、白幡遮天蔽日,引得無數人從四鄉八里地趕來看這場熱鬧,鎮子上的門臉、小攤都賺了個滿貫,大家都讚揚單家新老爺,真是個難得的大孝子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土地的主人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土地的主人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西單家集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