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海軍都督

102章 海軍都督

清晨,太極殿。

今天是舉行祭天大典的日子,也是論功行賞的好日子,所有人都喜氣洋洋的。

祭天大典開始前。

朝中所有文武大臣,以及眾多勛貴,正齊聚太極殿,參加大朝會。

此時,黃門侍郎褚遂良正在高聲宣讀聖旨。

李醫卻躬身站在殿下,恭敬地聆聽着。

「……,錢塘郡公李醫,於東征高句麗之戰中數次立下大功,並為大唐軍隊帶來巨大改變,發明創造了火炮等新式武器……」

接下來,褚遂良將李醫在遼東之戰中立下的功勞,一件件列舉了出來。

從還沒離開長安時發明各種新式兵器、發動百姓製作乾菜等軍需物資開始說起。

接着又說道他在洛陽、在揚州、在京口鐵廠、以及在蘇州和杭州等地,為大軍籌集糧草物資,改善武器,製造各種新式裝備等等,所做的所有事情。

然後又親自帶領屬下北上,帶着發明創造出來的火炮等新式武器和大批糧草物資等等,親自馳援遼東前線。

到了遼東后,又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率軍在一日內攻克安市城,並徹底摧毀安市城,威懾敵膽。

直至在鴨綠水畔逼迫泉蓋蘇文簽下城下之盟,為東征高句麗之戰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聽着褚遂良介紹的這一連串功勞,躬身站在殿下的李醫,眼中滿是得意之色。

只不過他一直低頭聆聽着,所以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看不到,殿下群臣也看不到他眼中的得意。

大殿內的眾多文武大臣和勛貴們,一個個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愣在了原地。

大家都知道,李醫在遼東之戰中立下了很多大功,甚至可以說是東征大勝的決定性人物和因素。

但誰也沒有細數過,他都立下了哪些功勛。

現在聽褚遂良這麼一一列舉,人們才知道,他竟然立下了這麼多功勛,多的都快數不過來了。

而且這些功勞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重要。

其中的很多功勞,不僅功在當下,而且利在後世,乃至利在千秋。

更重要的是,這些功績是從一年多前、李醫還在長安時就開始算起,直到東徵結束,凱旋還朝。

這麼看來的話,早在一年多以前,醫公子就在為這場大戰做鋪墊、做各種謀划和準備,才有了現如今的這場大勝。

如此長遠的規劃和佈局,讓人不得不懷疑。

早在一年多以前,年僅十歲的醫公子,也參與謀劃了這場東征高句麗之戰,所以才有了後面的一系列事情。

如果真是這樣,那未免也太嚇人了。

這樣的大功、而且是這麼多的大功,怎麼嘉獎都不過分啊!

這些震撼不已的文武大臣和勛貴們哪裏知道,大唐征討高句麗之戰的戰略,李醫都深度參與了。

其中很多關鍵的戰略構想,都是由他提出的。

尤其是大勝之後如何對付高句麗人、如何一步步削弱半島三國,直至最後徹底摧毀這三個國家,完全同化其人民,都出自他的謀划。

只不過這些謀划都需要高度保密,也太過驚世駭俗,所以沒有公開。

了解更多內情的長孫無忌和李靖等人,聽着褚遂良列舉的這些功勞,也感到非常震撼。

他們比其他人更加明白,躬身站在殿下、聆聽聖旨的這個小傢伙究竟有多麼可怕、心思有多麼縝密。

面對外族和蠻夷番邦時,他的手段又是多麼狠辣無情。

前有薛延陀,在這個小傢伙手中亡國滅種,後有高句麗,眼看也要步薛延陀後塵。

接下來是新羅、是百濟、天知道將來還會有多少蠻夷番邦被這個小傢伙一一滅掉。

想到這些,長孫無忌和李靖他們看着李醫的眼神中,除了震撼和讚賞之外,不禁也多了幾分畏懼。

終於,這道聖旨到了最後。

褚遂良稍頓一下,聲音突然拔高了八度。

「……,我大唐最重軍功,有功必獎,鑒於錢塘郡公李醫所立諸多功勛,特封其為錢塘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

聖旨還沒宣讀完畢,大殿裏已徹底沸騰。

所有文武大臣和勛貴都被這個封賞震撼了,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天爺啊,這可是食邑五千戶的開國郡王,而且是實封啊!太有份量了!」

「大家算算,醫公子的爵位從開國縣子到開國郡王才用了多長時間?僅僅兩年啊!真是聞所未聞啊」

聽着周圍此起彼伏的驚呼聲,看着躬身站在殿下的那個小傢伙,李治眼中不可抑制地閃過一片驚慌之色。

但是,他還得努力掩飾自己內心的情緒,表現的澹定自若,不讓別人看出什麼來。

尤其不能讓坐在龍椅上的父皇發現,不能讓他發現自己的驚慌失措。

非但李治,包括許敬宗和于志寧在內的眾多東宮屬官,此時也是滿眼驚慌之色。

其中一些傢伙甚至已陷入迷茫之中,不知該做何選擇了。

再看李醫,依舊恭恭敬敬地站在殿下,安靜地聆聽着。

當然,他的內心早就狂喜不已,只是在努力控制罷了。

就在褚遂良高聲宣讀完聖旨的一剎那,李醫立刻跪在地上,激動不已地高聲說道:

「孫兒領旨,謝皇爺爺封賞,孫兒一定克己奮發,爭取再立新功」

但是,李世民只是微笑着點了點頭,並沒有讓李醫起來。

站在殿前宣讀聖旨的褚遂良,也沒有將聖旨送到他手上。

非但如此,他居然又拿出一道新聖旨,繼續開始宣讀。

「出於保護大唐海疆的需要,也為了保護我大唐的海商,維護我大唐的利益」

「朕特命錢塘郡王李醫籌建大唐海軍、組織籌建黃海、東海、南海三支海軍艦隊」

「為便宜行事,特命錢塘郡王李醫暫領海軍都督一職,統領我大唐三支海軍艦隊,經略海外,……」

毫無意外,整個太極殿都炸鍋了。

「啊!海軍,這詞聽着真新鮮,顯然是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新軍種,一聽就是保衛海疆的,聽着倒是很貼切!」

「我大唐為何要建立海軍這個新軍種?現在不是有舟師嗎?」

「如果新立一軍的話,而且同時建造三支海軍艦隊,耗費的錢糧恐怕不可計數,真有這個必要嗎?」

大殿裏議論聲四起,一時間熱鬧的如同菜市場一般。

就連李醫本人,也被這個意料之外的巨大驚喜給砸蒙了,直接愣在了原地。

站在殿前的褚遂良,卻沒有停止,扯著嗓子宣讀完了第二道聖旨。

緊接着,他才上前將兩道聖旨交到李醫手上。

直到此時,李醫才從巨大的驚喜中清醒過來,連忙接過聖旨,並再次高聲謝恩。

「孫兒李醫領旨,謝皇爺爺封賞,謝皇爺爺信任,孫兒一定全力以赴,為我大唐建造出天下最強的海軍、建造出最強的艦隊來」

高坐在大殿之上的李世民,微笑着輕輕揮了揮手。

「醫兒,不必多禮,起來說話吧」

「從現在開始,你小子也有軍職在身,在這太極殿上,不能再叫皇爺爺了,那樣不合規矩」

李醫連忙磕了一個頭,恭敬地大聲說道:

「微臣遵旨,謝陛下封賞」

「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起來,隨即揮手說道:

「起來吧,海軍是個新成立的軍種,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那就由你來向眾位愛卿介紹一下海軍,並說說發展戰略」

「微臣遵旨」

李醫高聲應道,隨即站了起來。

緊接着,他就轉過身來,看向了殿下眾多文臣武將。

他飛速掃視了一下全場,然後微笑着朗聲說道:

「所謂大唐海軍,顧名思義,就是保護大唐海疆、保護大唐海上利益的一支軍隊」

「從南到北,我大唐有上萬裏海岸線,大海卻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寶藏,絕不能錯過」

「所以我大唐必須成立海軍,必須經略大海,為我大唐謀取最大的利益,……」

接下來,他簡略介紹了一下建立海軍的必要性,也介紹了海上資源有多麼豐富。

隨着他的介紹,所有人的雙眼都變得越來越亮了,直放光芒。

在很多傢伙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片片貪婪之光,怎麼都掩飾不住。

等他介紹完畢,房玄齡突然出聲問道:

「請問郡王殿下,要建立這樣三支龐大的艦隊,要花多少錢糧?」

「我大唐剛經歷過薛延陀和高句麗兩場大戰,怕是力有未逮啊?」

李醫卻微笑着搖了搖頭,然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道:

「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建立這三支海軍艦隊,非但不會花我大唐一分一毫的錢糧,反而會為我大唐帶來無盡的巨大利益」

「這三支海軍艦隊只能就食於外,既然是海軍,那就要去海上四處征戰,只對外,不對內」

「它們可以去爭、可以去搶、可以去奪取那些物產豐富的無人島嶼等等,就是不能伸手向我大唐百姓要錢糧,……」

「啊!」

大殿裏響起一片巨大的驚呼聲,所有人都被這番徹底顛覆認知的話給驚呆了。

在這番話里,他們聽到了無數征戰殺伐的聲音,聽到了隆隆炮聲和無數勝利的歡呼聲、也聞到了濃郁無比的血腥味。

當然,他們也看到了無窮無盡的財富,如同潮水般湧進了大唐,湧進了大唐國庫。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少年,竟然殺伐果斷如斯?

從此以後,廣袤無垠的藍色大海,恐怕都將變成人頭滾滾的殺戮場。

想到這裏,很多文臣武將都不禁打了個哆嗦,暗自膽寒不已。

等李醫介紹完情況,這場大朝會又回到正題。

接下來,凡是在東征高句麗之戰中立下戰功的將領,都受到了嘉獎。

就連程家兄弟和李業成、以及薛仁貴這樣的小角色,也被提到了一嘴。

程家兄弟和李業成都被封為了開國縣子,雖然沒有封地,爵位卻可以世襲。

而且他們各自的職位都上了一個台階,只有程伯禮掛了個虛銜,那是因為海軍還沒建立。

薛仁貴更是連升兩級,成為了一名旅帥,職銜為城門郎,負責駐守太極宮玄武門。

這是李世民發動政變奪權的地方,為太極宮北門,可見對薛仁貴的重視。

其餘那些立功將士,比如王貴等人,也都受到了嘉獎,只是在太極殿裏沒有被提及。

這場大朝會一直進行了一個多時辰個,方才結束。

當時間來到上午己時二刻,李世民帶着滿朝文武大臣和眾勛貴,方才離開太極殿,向太廟走去。

接下來,就是盛大的祭天儀式。

……

轉眼的功夫,祭天大典已過去三天。

一度陷入狂歡的長安,漸漸安靜了下來,長安百姓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繼續為柴米油鹽奔忙。

清晨,吃過早飯之後,李醫就離開了小院。

但他並沒有立刻離開太極宮,而是帶着陳內侍向玄武門走去,非常低調。

行至玄武門下,他卻沒有登上城樓,而是站在城門內側的過道上等著,然後派陳內侍去叫薛仁貴了。

他之所以如此低調小心,是為了避免李治收到消息后多想,心生疑慮。

玄武門這個地方實在太敏感了,出門不遠就是各衛駐守的龍首原,門內則是太極宮後宮。

更重要的是,曾經發生在這裏的大事,讓每個人都對這裏印象極為深刻。

不過李醫相信,李治還不敢派手下人滲透到玄武門守軍中來,那絕對是自尋死路。

因為自己的前車之鑒,李世民始終將這裏牢牢地攥在自己手心裏,誰也別想覬覦。

不論是李承乾,李泰,還是李治,就算再得寵,也不敢染指玄武門城防。

沒一會功夫,頂盔戴甲的薛仁貴就從城樓上走了下來。

剛一見到李醫,薛仁貴立刻躬身施禮。

「見過殿下,末將甲胃在身,不能施以全禮,請殿下見諒」

李醫輕輕揮了揮手,微笑着說道:

「不必多禮,你還是叫我公子吧,這樣聽着更加順耳,我也習慣了」

「末將遵命」

薛仁貴點頭應道。

隨後,李醫就關切地問道:

「你的家人都安置好了嗎?她們是否適應長安的生活?」

「多謝公子關心,家人都安頓好了,也都比較適應」

薛仁貴躬身回道,滿眼的感激。

正是李醫派人去絳州,將他的家人接來長安,並送給他們家一座小院子。

至此,薛仁貴一家才得以在長安落腳。

非但是他,就連他手下薛先等人的家卷,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家卷中的一些人,也都在長安找到了事情做,有一部分就在大唐公司旗下的產業里做事。

如此周到的安排,讓薛仁貴他們每個人都感激涕零。

簡單詢問了幾句家裏的情況,李醫這才進入正題。

「過幾日我就要離開長安了,南下杭州,去籌建大唐海軍艦隊」

「這次離開長安,或許要兩三年才能回返,這段時間內,你們自己保重」

聽到這話,薛仁貴不禁愣了一下。

緊接着,這位萬夫不擋的無敵勐將,眼眶瞬間就濕潤了。

下一刻,他就準備下跪行禮。

但李醫反應很快,直接伸手攔住了他。

「將軍不必多禮,我此去不過兩三年而已,很快咱們又會再次見面」

「到那時,你薛禮或許已成為我大唐軍中的一名統帥,鎮守一方了」

「公子謬讚,末將愧不敢當」

薛仁貴哽咽著拱手說道。

李醫之於他,有知遇之恩,當然難捨難分了。

「將軍乃無敵勐將,不必做小兒狀,咱們說說當下的事情吧」

「玄武門的位置非常重要,也非常敏感,你帶兵駐守這裏,必須謹小慎微」

「這裏是太極宮北門,進門就是後宮,責任之重可想而知,需時刻警醒」

「駐守玄武門的守將和士卒,必須對陛下絕對忠誠,唯陛下的命令是從」

「包括我在內的其他所有人,都無權調動指揮玄武門的一兵一卒,這點切記」

聽到這裏,薛仁貴不禁愣住了。

但他轉眼已反應過來,隨即用力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回道:

「末將明白,多謝公子一點」

李醫讚賞地點了點頭,然後繼續叮囑這個傢伙。

站在旁邊的一名親衛,似乎也輕輕點了點頭,卻一言不發。

沒一會功夫,李醫就結束談話,然後拱手作別,帶着陳內侍向宮裏走去。

「公子一路保重」

薛仁貴高呼一聲,隨即長揖到地,終於還是哭出了聲音。

大約半個小時后,李醫方才離開太極宮,出門去辦事了。

就在他離開太極宮的同時,李世民正在聽取侍衛統領的稟報。

其所稟報的,正是李醫剛才在玄武門下,對薛仁貴說的那番話,幾乎一字不差,被悉數複述了出來。

聽完稟報后,李世民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揮手讓侍衛統領退了下去。

隨後,他就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後,他這才自語道:

「醫兒這小子還真是聰明,知道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非常不錯!」

「薛禮這位無敵勐將,看來是能夠重用的,就先讓這傢伙守着玄武門吧,這樣睡覺也踏實」

而在另一邊,李醫帶着程伯禮和穆逢春他們,很快就已來到位於天街上的海軍衙門。

海軍衙門剛剛成立,昨天才掛牌,今天是第一天開門。

在整條天街上,這可能是最小、最不起眼的一個衙門。

但此時的海軍衙門前,卻熱鬧的如同西市一般,早已擠滿了人,水泄不通。

看到這一幕,策馬而來的李醫他們,不禁都愣住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嫡皇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嫡皇孫
上一章下一章

102章 海軍都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