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三國聯軍

第88章 三國聯軍

見龍陽君拿出一副大道理來壓自己,魏王也有些無奈,道:「姑俟數日,無變則散軍。」

正在這時,魏王隱隱聽到遠處有人呼喊:「急報~!急報~!」魏王臉色一變:這是驛卒傳驛的聲音。凡如此呼叫者,路上行人皆應迴避,不得阻擋其奔跑速度。

魏王看一龍陽君一眼,龍陽君要起身出去察看,魏王攔住他道:「君意何事?」

龍陽君想了想,道:「他處無事,但有事者,其河內乎?」

魏王點頭稱是。

呼叫聲停下來,表示驛卒已經跑到城門口,在城內的傳遞交給了門衛。由門衛傳遞到大梁門,再由大梁門衛傳入宮中,交給侍從,侍從一層層傳遞到正殿。

在魏齊擔任魏相時,他在大梁門的塾房有一個房間,專門處理各地報送的公文。有緊急軍情也是送到那裏,魏齊會先採取一些緊急的應對措施,然後進宮向魏王報告。魏齊被免相后,魏相一職空缺下來,各地來的公文被直接送到正殿,交給魏王處理。只在有急事需要商議時,才召集信陵君、晉鄙等一乾重臣在大梁門會商。而這時,魏王一般不會出席,最多也就派龍陽君到場做個記錄。

魏王聽到呼叫聲停了,又看向龍陽君道:「君其訪河內之訊!」

魏國的王商一直是須家承辦,原來的須賈曾經做到中大夫的爵位。須賈退休后,王商的位置由其長子須伯岸繼承。若要打探什麼消息,一般都是去找須伯岸,因為商人是信息最為靈通的人群。要想打探消息,由商人向商人打聽最有效。

龍陽君行了個禮,準備辭去。魏王一抬頭,見侍從已經入殿,便道:「且觀其文書,再探不遲。」

侍從將一封文書放在魏王面前。錦囊口由膠泥封印着,上面有「山陽」兩個字。魏王摘下封泥,打開錦囊,取出一片簡牘,上面寫道:「山陽令x尉x丞x言:山陽為秦所破,城盡屠。臣等潛行得脫,待罪滎口。」

魏王看了,只隨意將文牘放在案上,道:「山陽已失!卿其往探之。」

龍陽君走了。魏王讓侍從將百官冊搬來,親自從中揀出河內的地方官員,一一驗看,並陷入沉思中。片刻,魏王起身,對侍從道:「往見趙姬!」

侍從陪着魏王來到後宮,留在門外,門開后,幾名女官出來,把魏王迎入,魏王再道:「往見趙姬!」幾名女官帶着魏王,穿過幾道巷子,來到一座偏宮前。這之前,已有女官飛奔過來報信,趙姬迎出至宮門。

進了房間,兩人坐下,閑敘片刻,魏王道:「願姬報趙王,有秦人出河內奔趙,願早備之!」

趙姬道:「王其自告之可也。」

魏王道:「若寡人告之,必也發使,禮儀往來,虛費時日。姬以私使告,但令趙王有備,勿生他念。」

趙姬也不知緣由,見魏王吩咐,只得應喏。讓陪嫁的保姆去喚人往趙。魏王親自指導趙姬寫了文書,封了,交給保姆。保姆出去,找陪嫁來的趙人往趙國送信。

趙姬是趙國的王室女,很早就嫁到魏國,育有一女。現在已年過三旬,按例不再侍寢。但為了示好趙姬,魏王在趙姬這裏盤桓良久,吃過晚飯才離開。

當魏王出宮后,在門外守侯的女官報道:「龍陽君求見!」魏王出了後宮,見龍陽君就在後宮外等候,就和龍陽君一起回到正殿。

龍陽君報告說,據須伯岸派人打聽,河內目前已經十分緊張:秦軍連續奪取了雍和山陽兩座大城,又以這兩座城為基地,四面攻伐周圍的小城。開城還好說,只徵集錢糧、人夫等項;如果敢閉城抵抗,一律屠城。好幾座城池都被殺得血流成河!

魏王道:「奈何但有山陽報至,未見雍報?」

龍陽君道:「或未得脫,或未得濟,是以未報也。」

魏王道:「雍城失陷,斷無誤耶?」

龍陽君道:「須大夫知事重大,再三查之,各方商旅皆同一辭,諒無誤。」

魏王道:「彼伐雍與山陽,意欲何為?」

龍陽君道:「但廣其南陽之地。」

魏王道:「若欲廣其地,奈何屠城?彼屠城者,是不欲有其地,復有其民也!」

龍陽君道:「王明察!彼拔吾城而不據之,其將歸乎?」

魏王道:「但日探其狀,勿使一日缺也。」

隨着時間一天天流逝,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茅、寧、凡、共等河內大邑先後失守,它們周圍的小城幾乎無例外地全部被佔領,其中大部分是被攻克的,遭到秦軍血腥的屠城;而且好像還聽說,前來增援的趙軍也被秦軍擊敗,被殺得血流成河。不久,汲城也被攻取。

河內諸城按理都屬於魏邑,魏國會派出官員進行治理,但實際權力控制在地方豪族的手中。這些城池在周邊諸侯國之間搖擺,那是常態。諸侯國也知道,與其有名無實地佔領城池,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與當地土豪搞好關係,獲取實際利益。所以,魏王對這些城邑也是愛恨交加。

秦國本來不與河內接境,但在佔領了河內南陽原屬魏、韓的諸城后,勢力也伸到南陽。秦國的治理模式似乎與其他諸侯國沒有什麼不同,也只是派出官吏,實際治理仍然依靠當地的豪族。惟一不同的,是他們在境內推行秦律,弄得河內南陽的邑民們動輒得咎。自然,最嚴峻的刑罰總是會落在無權無勢的小民身上,那些豪族子弟總能想到辦法逃脫或減輕處罰。然而,秦律也對豪族有一定的約束,提醒他們不可做過頭:也有好幾家豪族子弟被判處了十分嚴厲的刑罰!

如果說秦國治理南陽還可以說波瀾不驚,暗流潛動,河內的地方豪族和秦律還在暗中較勁,這一次秦國攻掠河內其餘地方的行為就完全脫離了河內的常規政治。秦軍以暴虐的姿態,血洗了一座又一座城池,消滅了其中的豪門大族勢力,讓整個地區的政治架構完全顛覆。河內成為一個真空地帶!

魏王似乎覺得自己有機可乘,如果自己乘虛而入,是不是可以比較牢固地佔領河內,而不必仰那些豪族的鼻息呢?

他命令新垣衍準備率領集結在滎口的魏軍過河,收復失地。

就在這時,趙王的使臣到了大梁。

魏大夫接待了趙王使,趙王使報道:「敝邑得大國之警,知秦將犯。將起大軍以迎秦軍。敢請魏王發兵,與趙會於城下。」

魏王聽了大夫的報告,感覺正中下懷。立即從滎口召回新垣衍,與趙使談判。

從趙使那裏得知,趙軍從長平出孟門,與正在攻擊茅城的秦軍相遇。由於地形不利,道路泥濘,對峙數日後,趙軍糧盡,退入孟門,返回長平。從趙使的言談中,似乎這一仗趙軍雖說吃了些小虧,但損失不大,說血流成河可能有些誇張了。

新垣衍以秦軍將威脅邯鄲為由,讓趙軍為魏軍的出去提供錢糧,但趙使不同意,說秦軍攻佔的河內諸邑均是魏國鄉邑,趙軍協助魏國收復國土,應該由魏國出錢糧;還說趙王也邀請了韓國和楚國共同出兵。

於是談判陷於僵局。魏王留趙王使在大梁暫住,好生招待,但就是不接見他。

河內的消息不斷傳來:秦軍攻佔汲城后,並沒有佔領汲城,也沒焚毀城池,略作停留就直奔朝歌!只幾天時間就拿下了朝歌,……似乎是朝歌主動開城!

所有這些消息都來自於大梁商賈的報告,魏國在各邑的官吏竟然除山陽外,再也沒有一封文書傳到大梁。

不久,又一名趙王使來到大梁,通報魏王道:「秦攻趙中牟,趙軍將往救援,願過魏地寧新中。」

這份通報刺激了魏王。他立即接見了兩名使臣,對他們說,自己將派大軍救援趙國,趙國自己不必出兵。拒絕了向趙軍開放道路,但也不再提要趙國出錢糧的事。

但很快就節外生枝。韓王遣使通報,趙王願與韓、魏共擊秦軍於城下,韓王已命公子咎為將,出兵二萬,與魏聯軍,願聽魏王號令!不久,楚國也派來使臣,稱趙王邀楚王會於城下,共擊秦軍,楚王令進駐洛陽的楚軍萬眾聽魏王號令,過河入河內作戰。

魏王立即感到了巨大壓力!韓、楚兩國均願奉魏為盟主,共同進兵河內,與秦軍作戰,按理說,魏王應該求之不得,但偏偏不是這樣。不僅僅是韓、楚,連趙國也想趁機在河內分到一份利益,在奉魏為主的旗號下,行瓜分秦國的河內之實。這時,魏國已經不能退縮,否則,諸侯國聯軍進入河內,無論打不打得敗秦軍,秦軍總歸是要離開的;而秦軍一旦離開,如果在河內沒有魏國的軍隊,那河內的分配權就……。所以,魏國必須出兵,而且必須相對聯軍其他諸侯,擁有壓倒優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平長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長平長平
上一章下一章

第88章 三國聯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