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楊大司農

第二百五十一章 楊大司農

數日後。

回到現實中來,楊敏對於李休的技術很好奇,於是便降低身段親自拜訪李休,而這時的他也已經躋身鎮北將軍之列,如果再立下一功,很有可能衝進三公的位置。

因此,本就即將衰落的蜀郡李氏居然被李休這麼一折騰,再度爆發出無窮無盡的熱光,使得李氏門楣重振雄風。

那些同為蜀郡大族的子弟都被李休的事迹所感染,於是紛紛投效朝廷,要麼在一方縣裏當上一名小小的縣吏,要麼就是在軍隊當中成為一名走卒,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發揚他們家的門楣。

雖然這是好事,但現在的態勢有些開始向模式化推進,有越來越多的人向朝廷舉薦家中人,不論好壞,統統都往體制里塞人,以至於那些懷才不遇的人才,瞬間成了炮灰。

蜀郡李府。

已經許久沒有修繕門匾的李府,這一次卻是風風光光地把掉色了的門匾換成了朱漆門匾,並在這上面寫下了遒勁有力的兩個大字。

老管家就站在門外校對門匾的擺放位置,他指揮着家丁一點一點地把門匾擺正,這才滿意地笑了起來。

而這時,家主李昭得知侄兒榮升鎮北將軍,甚至還封了個壽陽鄉侯的消息,頓時樂得合不上嘴,而且還把這個好消息也告訴給了他的嫂夫人。

遠遠望去,老夫人就坐在正堂上位,她那平淡的態度讓所有人都覺得十分平常,這是老夫人很久以來沒有過的態度,或許她真的已經老了。

「嫂嫂!」

李昭滿心歡喜地衝進正堂走到嫂夫人面前向其拱手拜道:「恭喜嫂嫂!孝然又立下一功,經朝廷核實,他現在是大漢的鎮北將軍,而且還封了侯!」

「嗯?!」李母聽到這個消息瞬間起身,她那張平淡的臉龐瞬間喜笑顏開,並讓李昭走上前來再問道,「你說得可是真的?休真的加官進爵了?」

其實在李昭眼裏,李休能夠立下這等功勞根本就不是靠運氣,而是實打實的能力,要知道,若不是他建言獻策,前線戰事恐怕還在打,甚至涼州都難打下來。

而且,因為李休的奇思妙想,使得大漢的糧產量在短短一年內增長了將近三倍還多,這樣的功勞,簡直讓人震驚。

緊接着,同樣晉陞為步兵司馬的李權也笑意盈盈地走回家中,他來到正堂,首先拜的人便是坐在上位的叔母,然後才是自己的父親。

「權拜見叔母,阿父!」

李權的變化讓所有人都難以想像,也多虧了李休把他帶進軍營,使得他現在的言行舉止都有一種大將的風範。

坐在上位的李母也只是點點頭,這麼多年以來,她也總算是看到些結果了。

「權,你今日不是在軍中值營,怎麼回來了?」李昭有些疑惑,按照時間來算,今天應該是他在軍中值守,但突然回來,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說到這裏,李權咧嘴一笑,他說道:「要不是因為大哥回來,習校尉還不肯放我回來呢!」

「原來是……哈哈哈!習校尉可真是善解人意啊,到時候可要好好請他一頓。」李昭也是咧嘴一笑,「若不是習校尉,你這孺子估計還在家中胡作非為呢!」

站在一旁傻笑的李權也只是撇了撇嘴,雖然是這個現實,但您老也別在叔母面前說這事兒啊!

不過,正當李權有些下不來台時,一位年老的大臣身着素袍走進李府,守在門前的老管家看到來人瞬間俯首拱手,左右家丁也低下頭向來人行禮。

騰騰騰——

「老夫人,主君!楊司農來了!」

正堂外,一名家丁飛奔而來稟報此事,

坐在上位的李母聽到是楊大司農前來,打算起身親自迎接,卻不料楊敏來得甚是迅速,還沒等她起身,人就已經走到了正堂。

「哈哈,老夫人可要保重身體,且坐!且坐!」楊敏走上前來連忙抱住李母的雙臂,請她坐下,自己則是轉到側座,臉上掛滿了笑容坐了下來。

身旁的李昭與李權父子倆看到楊敏如此高興,於是便頗為疑惑地問道:「大司農如此高興,莫非是因農桑之事?」

「哈哈哈!賢弟所言甚是,孝然之策,使我大漢糧產量突飛猛進,僅僅一年之時,便增長整整三倍,怎能不讓人高興?」楊敏笑了笑,他的眼神卻是在這周圍轉了許久,「孝然何在?怎麼沒見他?」

而這時的李休還在軍營與眾將商議接下來的事情,要知道自己的官職已經變更,並被朝廷授予節制隴右三郡軍事之權,讓他在半個月後帶領軍隊向天水開拔。

「孝然還在軍中未歸,聽說他近期會很忙,畢竟被朝廷授予節制隴右軍事之權,不日便率軍向北開拔。」

李昭忽然疑惑地問道:「大司農不是在朝廷嗎?怎麼連這件事情都不知道?」

坐在旁邊的楊敏又是一笑,但這次卻是非常尷尬。

「那天老夫並未前去,而是返回都江堰糧田查看水稻的生長情況,因此不知……」

聽到這話,李昭不免感嘆道:「大司農可不愧是大司農,糧產之事您倒是抓得緊,朝堂的事情您是一點都不理會啊。」

大司農楊敏不上朝議事的消息已經遍佈全國,但所有人都對此表示十分理解,畢竟是大司農,要親自下地方去視察農桑之事,但你只去一個都江堰也不行啊!

於是乎,這位大司農就如同整日出差的工作狂,幾乎每七天就要換個地方視察,並親自在地方農田進行監督,有時候自己也會親力親為,使得那些養得肥頭大耳的官吏們不敢怠慢,紛紛下地農作。

結果楊敏的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的身體也變得極其消瘦,朝廷勒令他不準再去基層視察,讓其回成都療養,直到病好才能出去。

「唉!朝廷不讓老夫出城,地方稻穀的生長狀況老夫是一概不知,只能靠上報才能知道地方稻穀如何,真是讓人着急啊。」

站在一旁的李昭嘆了口氣道:「您還是好好養病吧,地方之事交給那些屬吏就好,身體為大,若是調養不好,那可是大漢的損失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從街亭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從街亭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一章 楊大司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