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練兵大臣

第一百四十九章 練兵大臣

更新時間:2012-09-19

甲午之後,中國敗於日本,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考完會試,等待發榜。《馬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民眾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是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是京中各省舉子不忿朝廷戰敗,自發而形成的。兩年之後,何念祖入京,於東直門悍然屠殺十數讀書士子,頓時惹起了京城中讀書人的公憤。剛剛冷清沒兩年的都察院,如今又迎來了數百書生的上書。

好在今年朝廷沒有開科考,京城裏各省的舉子不多,縱使如此,仍然彙集了不下六百之數,在短短不到兩個時辰的功夫齊聚都察院。隨行的百姓亦多達千人。

監生何俊榮、侯冰、舉人林宏、黃悠然、擊登聞鼓。上《請皇上誅縱兵為禍大奸何念祖折》。

何俊榮氣概昂然,都察院堂官詢問,此誰人主持上書。何俊榮答,實某一人。激於胸中浩然之氣,不得不上折以聞,以干天聽。

都察院堂官以壯士目之。親自接過摺子。之後好言相待,隨後數百書生這才散去。

都察院上書之時,玉瀾堂的召見請訓還在娓娓的進行着。

且說光緒帝親政,已是數年,這數年內喪師失地,一言難盡。光緒帝很是不樂,默念衰弱至此,非變法不可。只朝臣多是守舊,一般頑固的官員,恐怕朝廷變法,自己的官祿不能保住,因此多方阻撓,加上慈禧怕光緒借變法攬權,也是掣肘居多,致使光緒空有一腔抱負,始終不能施展。

恰在此時,何念祖在蘭芳大展拳腳,令世界為之矚目,也引起了光緒的注意。光緒破釜沉舟,謀求外援奪權,結果何念祖也不負所望,真的讓光緒硬生生從慈禧那裏收回了一部分權力。

手裏有了權力,再加上何念祖的兵力支持,光緒自然又想起了變法。

變法變法,自然是要有人來實行的。原先光緒中意的是康有為,梁啟超這些人,可何念祖把蘭芳搞得風生水起的成就卻讓光緒眼前為之一亮。

光緒很重視何念祖在蘭芳的治理,因此詢問時問的最多的還是蘭芳的一切,何念祖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當光緒透露甲午之後朝廷丟城失地,心中痛苦萬分后,何念祖馬上告訴光緒,甲午戰敗並不可怕,只要能破除積習,因時變通,便是一個大的轉機。何念祖陳述了改革軍制、採取西法的重要性;按照蘭芳統治模式,對朝廷用人、理財、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

何念祖無論對國際局勢的分析,還是對改革方案的設想,都顯得遠見卓識,思路清晰、翔實具體。比起康有為的想法更切實可行。讓光緒大為興奮。

當光緒問何念祖變法應以哪項為先時,何念祖毫不猶豫的回答:「應以練兵為先!」

何念祖的回答讓光緒非常滿意,其實自從甲午之後,朝廷就打算組建一支現代化部隊,讓各大臣推薦人才。在李鴻藻、翁同龢、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聯合舉薦下,光緒帝下旨,任命袁世凱為新建陸軍督辦大臣。在小站編練了七千新式陸軍。可結果何念祖一來,新式陸軍的戰鬥力根本還沒有來得及體現,就被袁世凱拉着新軍投了何念祖了。

光緒對蘭芳軍與袁世凱編練的新軍孰強孰弱並不太了解。不過細想起來,蘭芳軍能打敗東洋人,袁世凱又畏懼蘭芳軍不敢交戰而選擇投靠,這也說明蘭芳軍的實力恐怕是要比朝廷編練的新軍強的。

因此在光緒的眼中,何念祖練兵絕對是沒的說的。心中對如何安排何念祖差事已經有了決算。

光緒今日似乎再沒有了他一直以來操切急躁的情緒。又聊了許久,家長里短的問候一番,最後才道:「你其實是立了大功的,只是不好獎賞。不過朕也不能虧待了你。順天府尹雖然不能擔任了。可你有練兵的本事,打敗東洋人就是最好的明證。朝廷里誰也反駁不得。這個練兵欽差大臣的差事非你莫屬。」

何念祖一臉肅容的看着光緒,面上誠惶誠恐。

「朕對你的厚望你也應該知道。原本練兵大臣是榮祿的差事,非滿人不可擔當,你雖然是漢臣,可朕信得過你,願意把性命託付給你。這練兵之事,你儘管放手去做,為朝廷,為朕練出一支可以打敗列強的新軍出來,省的列強老實欺負咱們,今天割一地,明天要咱們賠銀子的。餉啊械的不用愁。朕這裏都會給你們節省出來。」

何念祖裝作感動裝,一打馬蹄袖行禮:「皇上天高地厚之恩,微臣粉身碎骨難報。只有練出一支強軍,才能略微報效天恩一二。微臣無什麼說的,只有儘力去做。為皇上練一支強軍出來!」

光緒微笑,只是輕輕的囑咐何念祖:「你馬上就是要放差使的了,本來你是巡撫,從二品的官兒,朕也不虧待你,等這陣子風聲過後,那些書生消氣之後,朕再給你提一提,怎麼着也要讓你再往上抬一抬的。你還年輕,不要着急,一品的官位,軍機行走是早晚的。朕忘不了你,也虧待不了你!」

說着,緩緩走下書案,從腰上解下一塊漢玉,將漢玉雙手遞給身邊侍立的夏公公,沖何念祖道:「這是朕從小就把玩的,現在賞給你了!」

夏公公急步趨前,將玉佩遞到何念祖面前。

何念祖心說總算要完了,同時心裏卻大叫倒霉,這不是還要磕頭謝賞?

既然身在皇宮,那就得按宮裏的規矩來,反正今天已經磕頭了,也不差最後一跪了。他直挺挺的又拜下來,這次戲乾脆就做足。砰砰砰的碰頭謝恩。

「謝皇上隆恩!」

口中喊道卻跟心裏喊的完全相反:「老子就當再拜一次死人了!」

當何念祖從玉瀾堂垂手落肩的退出來的時候,光緒還是一臉微笑,做鼓勵狀的看着他。

載灃陪着何念祖一起出來,園子外面,李鴻章、劉坤一已經等了有一會兒了。看到他出來,心中鬆了一口氣,也是滿臉溫和的對他笑。看來都知道皇上是要重用他了。

何念祖見李鴻章與劉坤一站在轎子跟前一臉莊重的等候。頓時感動的不輕。

兩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寒風瑟瑟中一直等候。這種親切關懷,到哪兒找去?

回來時三人沒有坐轎子,而是坐的馬車,一番詢問之後,何念祖這才知道,原來李鴻章此次已經內定為直隸總督,重新掌管北洋,為疆臣之首。劉坤一也卸任兩江總督之職,入閣中樞,進入軍機處行走。

軍機此時有四個大軍機,一個是禮親王世鐸,為領班軍機王大臣,一個是刑部尚書剛毅,一個是禮部尚書廖壽豐,一個是戶部尚書翁同龢。翁同龢不久前被光緒連累,被慈禧革職遣返歸籍,現在光緒重新站穩,他這個帝師自然是要官復原職的。

李鴻章不用說,跟何念祖擁有共同利益,他能重新掌管北洋,還是借的何念祖的勢。劉坤一也跟何念祖談得來。如此在朝在野,何念祖有了這兩大強援,對他日後竊國之旅絕對有莫大幫助。

過了兩日,光緒難得在紫禁城裏召開了朝會。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次太后老佛爺居然沒有垂簾。

往常朝廷議事,都是在頤和園裏,幾個軍機大臣開個小會,然後恭請太后訓示一番就夠了,朝會這玩意已經有日子沒開過了。可現在朝會之上居然沒有太后的身影,皇上居然把太后撇下,肚子返還紫禁城了。

一個皇上,一個太后。兩個大清國最高的統治者分兩地而居。這讓后黨一眾骨幹臣子們感到惶惶不可終日。連帶着都察院左右都御使袖子裏彈劾何念祖的摺子都沒敢拿出來。這樣的情況任誰都能看出來,這朝廷要變天了。

沒有太后老佛爺垂簾,失去掣肘后的光緒皇帝第一次嘗到了權力的甜頭。朝堂之上,就他一個人侃侃而談是,金口玉言,說出來的話任誰都不敢反對。平時后黨那些大臣,如剛毅、榮祿、載勛等人,如今完全成了悶聲葫蘆。着實讓光緒心中暗爽不已。

對於何念祖的安排光緒也在朝堂上宣佈出來。

授何念祖為練兵欽差大臣,指明節制宋慶、董福祥、聶士成、袁世凱所部及北洋各軍。新軍與南苑編練。

光緒的聖旨一下,滿朝文武為之啞然。一個何念祖如閃電一般崛起,如彗星一般耀眼。可他偏偏是個漢臣!

剛毅咬了咬牙,想站出來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大喊一聲:「漢人得勢,滿人必亡」。可他總歸沒有跳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清梟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清梟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九章 練兵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