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章

總結章

△每天把牢騷拿出來晒晒太陽,心情就不會缺鈣了!

本來不想寫總結章的,但左腦袋裝的是麵粉,右腦袋裝的是水,一想問題就滿腦袋糨糊!於是便寫了,總結總結「導遊篇」提出來的問題,也算是補充吧。

在下一篇章,小弟將會以第一人稱寫作,相信效果會更好,謝謝大家的支持。

寺廟旅遊中的趣事!

有趣,有趣,俺都不知道哪有趣了,不過暫時就取這個名字吧,以後出版了再改吧O(∩_∩)O哈哈~

說笑歸說笑,有些事還真是有趣,不過得看什麼人看了比如:哇,今天又遇見個傻子請了一千多的貨,我想大師們覺得很有趣;再比如:旅遊團走後大師們的聯歡會,我想還是大師們覺得很有趣。那,有沒有讓各位朋友覺得有趣的事呢?有的,就是這個了。

一天,有個三寶弟子送了一批《玉曆寶鈔》來廟裏,讓派給來這裏的人,三寶弟子走後。半天後,一個工作人員甲要把它們給扔進垃圾桶,工作人員乙卻攔住了!於是乎,一次精彩又可笑加無聊的辯論開始了。

乙:「扔它們幹什麼啊,不要扔了,怪可惜的。」

甲:「這些是迷信。」

乙:「你神經啊,不迷信怎麼讓那些人燒香,解簽,請貨,消費呢。」

甲:「解簽,算命是科學的。」

乙:「什麼?科學?你再說一遍看看!」

甲:「好,算不是吧。但你看這上面都說了些什麼啊,什麼地獄呀,天上呀,這樣的書如果派給別人,然後說這裏搞封建迷信,引起投訴怎麼辦?」

乙:「切,你以為就你看過那本書啊,我也看過了,沒有裏面說的那些個因果報應,誰來消費啊,那些什麼佛教協會出的書還不是說這些的,就你一根筋。」

甲:「好,我不扔了,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乙:「嘿,你在這工作這麼久還沒看透啊,宗教就是那麼大回事,投訴?管不來的。」

當時,我就在她們旁邊,想想她們都好像沒錯,最後感覺自己好像明白點什麼了,那麼......各位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明白點什麼呢?囧......可趣的是,那兩個員工甲和乙,每逢什麼節日都是必燒香拜佛的。哎,真搞不懂她們......☺

這又讓我想起了張偉的遭遇,他那次被大師詐錢的遭遇,他那樣「聰明」的人都會這樣,是因為什麼?其實這和甲、乙二人的原因差不多,明明自己就是寺廟旅遊中的人員,明明就明白許多的內幕,為什麼還要忍不住燒香拜佛呢?說白了就是「宗教效益」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是他們僅限於燒燒香、拜拜佛,叫他們拿錢出來是不可能的。說到這裏便要覺得可笑了,更多的卻是矛盾。

明明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卻又不捐功德,如果說捐功德是為了不被那些所謂的「大師」吞了,那為什麼又要「助紂為虐」呢?

如果說完全看透了宗教裏面的那些彎彎繞,那又為什麼還會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呢?還真是矛盾呢?

人,或許天生就是矛盾的動物吧?

還有兄弟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金融危機以前一些沒幾個香客定期燒香的寺廟一下火爆起來了,香火鼎盛,廟若門庭。按理說社會日益繁榮,科技愈加發達這樣的情況應該越來越少才對啊!這可以排除寺廟旅遊公司幕後的操控,因為他們能控制的不過是旅行團罷了,像這種他們稱為「散客」的零散香客他們是沒有辦法的。那是為什麼呢?各位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這是流傳於一些資深遊客(資深遊客:指的是經常到處旅遊的遊客朋友)中的一句話,此話念起來極易上口,頗有一絲趣味。可是,卻不難看出其中的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寺廟和道觀呢!

相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其實這些寺廟和道觀,大都是在2000年至2003年間如雨後春筍般突然大量出現的,為什麼?很簡單,因為有人朝大地撒下了種子。

那麼這些人是誰?他們為什麼要播下這些種子呢?姑且不論是誰撒下了這些種子,嘿,反正不會是辛勤的園丁,我們先來談談他們為什麼要撒下這些種子。

撒下種子就是為了收穫果實,這個道理誰都懂。當然這些撒下種子的有心人也懂,而且他們還知道等着他們的將是一把大筆收穫,超過種子投入資金,一十,一百,甚至一千倍的收穫。

幕後操盤手

嘿,股市有股市操盤手,市場有市場操盤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寺廟操盤手!

所謂寺廟操盤手,就是寺廟旅遊的幕後老闆們。他們的身份大部分是商人,有些甚至是官員,他們的工作有四!

1:尋找合適的地方辦寺廟旅遊;

2:洽談開辦寺廟旅遊的相關事宜,包括承包費啊,送禮費啊...等等;

3:聯繫旅行社;

4:那就是坐着收錢啦...O(∩_∩)O哈哈~

寺廟旅遊的結構

寺廟旅遊一般由幕後老闆,寺廟本身人員,後勤人員,解簽大師,景區導遊,等幾種人組成。

幕後老闆的作為我就不再說了。

寺廟本身人員的工作就是玩啦,可以說整天是無所事事,當然,如果說偽偽的念佛打座算的話,俺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後勤人員嘛,就是打掃衛生,洗碗做飯之類的事了。解簽大師,耶...這可是寺廟旅遊的關鍵人物啊,他們的工作就是解簽,「賺錢」,對了,解簽不一定,因為他們的方式是多種多樣,但是「賺錢」可是絕對的哦,反正整個寺廟旅遊可以說是靠他們挑起來的。

景區導遊,的任務就是從旅行社導遊的手中接過旅行團,然後開始給他們講解景區,其實就是做一個洗腦工作,慢慢的把遊客給忽悠進去,最後再交給解簽大師們進一步使勁忽悠,繼續忽悠,不斷忽悠!

寺廟旅遊的範圍?

我國有大大小小不下10萬個寺廟,道觀,那是不是每個寺廟,道觀,都被承包下來搞所謂的寺廟旅遊呢?當然不是,象峨眉山,青城之類的世界級景點,他們就是包不下來的啊!但這可難不倒他們,「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這麼大的資源,這麼大的肥肉,他們又怎麼會放棄呢!既然山上搞不了,那我們可以在山背,山腳搞搞啊!於是乎,很多的法器店,微型寺廟便產生了。至於那些什麼省重點,市重點保護單位,更是物盡其用呀,不只是寺廟,道觀,一些與佛,道,有關的博物館,甚至歷史人物紀念館,比如:劉秀墳等等,也都是做「逛廟大餐」的優良食材。

哈,說到這裏我又要開始羨慕那些博物館,紀念館的館長們了。為什麼?我認為,做兩頭蛇永遠要比做單條的大嘍,一頭向國家要錢,一頭收取大筆的承包費,想不吃成大塊都不行啊O(∩_∩)O哈哈~。......小弟本來想把那些屬於寺廟旅遊的景點都給標出來,可因為寺廟旅遊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都寫出來怕是又要自成一本書了。

導遊的分類。

全陪導遊,旅行社導遊,景區導遊。

全陪導遊:顧名思義就是全程陪同的導遊,比如說:從北京到廣東去旅遊的旅行團,那它車上全程跟着的導遊便是北京的那個旅行社派出的,需要全程陪同。全陪導遊在「寺廟旅遊」中扮演的角色亦正亦邪,全看利益的分配。不過幾年後他們變「正」了,因為有管理條例頒佈了嘛。

旅行社導遊:這裏指的是當地旅行社的導遊,也就是旅遊地的導遊。比如:我是來自上海的全陪導遊,我帶着我的團友到浙江去旅遊,到了浙江,那麼我就要將我旅遊團交給聯繫好的當地旅行社的導遊,當然我也還是要全程陪同。

他們的工作在這裏就不多說,相信旅遊過的朋友都知道。在這裏說說,「寺廟旅遊」中旅行社導遊的任務是什麼?帶遊客去廟裏,途中盡量渲染廟宇的靈驗。所以說那些經常旅遊的朋友才會編出「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這句話出來。

想想也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句話的產生了,比如:朋友們上個月到「武漢旅遊」被安排去逛廟,這個月去「江西旅遊」還是被安排去逛廟,下個月又去「海南旅遊」還是要安排去逛廟。長此以往,不被說「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都有鬼!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此語,准哉!妙哉!

景區導遊:其實嚴格的說他們並不能稱作為導遊,叫叫「講解」就不錯了。別的我不敢說,就「寺廟旅遊公司」中的導遊而言,素質是參差不齊的,同一個地方有可能有持有「導遊證」的國家級導遊,也有沒「導遊證」的普通講解;有導遊學校畢業的,也有就地培訓的。

寺廟旅遊中的法器!

什麼是法器,是經過開光念佛的玉石,佛像嗎?是經過開光念佛的佩戴物,裝飾物嗎?NO?哈,我也想說NO啊,可是一些經典書籍卻是這麼說,但如果我們什麼都聽那些大師吹,囧我保證你會傻的,最重要的是你的錢包會餓著的......哈哈。

好了,切入正題!

大家在前面的章節可能經常聽到俺用「請貨」這個詞,它的意思其實就是求法器,大家對這個詞比較陌生,是因為這種說法是屬於比較內部性質的。「法器」說白了就是貨物,玉器,銅器【其實都是鍍銅囧】都有,一般以玉器居多。玉器為何會居多呢?因為它有一個盲點,一個價值盲點。相信80%的遊客朋友們對玉器或玉石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這樣說希望大家別生氣,因為這是不爭的事實!

寺廟旅遊中的玉器還有真玉和假玉兩種區別,可惜真玉是極少數的,就算有也是百姓玉,比如:鈾岩玉之類產量大,價值低的玉石!不過,小弟覺得能買到真玉就算大大的幸運了,買到假玉才是真正的正常啊!

一般來說寺廟旅遊中的假玉多為電色假玉和合成玉兩種。小弟也算是一個玉石愛好者,就和大家說說這兩種假玉的製作方法和鑒別方法。☺

電色假玉:是在劣質玉石上鑲一層美麗耀目的翠綠色外衣!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合成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電色假玉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其實,大師們在推薦遊客朋友「請貨」的時候,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他們看出你是一個比較重視法器質量的人,他們一般會建議你求玉器,如果你不是很在乎質量,他們一般會建議你求銅器。不過,在我所見大多大師還是比較喜歡建議別人求玉器的。有時碰見一些比較「明眼」的遊客朋友們,請了東西,看着不是很滿意。大師們也有一套說法,大概是這樣的:「你求的不是這個東西,而是這裏的靈氣,你看別人很多施主,捐了功德不要法器的不在少數!你這是為寺廟添磚加瓦,功德無量,佛祖都得謝謝你啊!」

看吧,囧。一貶一褒下來,最後再搬出佛祖來逛逛,你還能說什麼呢?認栽唄!......什麼,你不想栽?那好辦啊,那就別被寺廟旅遊給騙,記住「慎是護身符」,只有謹慎做事,謹慎做人才是真正的護身符,別信得太多,那些「信就有,不信就沒有」的東西!......什麼?不懂得區別什麼是寺廟旅遊?小弟前面不是已經說了嗎,還想具體點嗎?那就繼續往下看吧,精彩在後面O(∩_∩)O哈哈~

等等,☺我還想補充個事,不來想放在後面說的,想了想,還是在這裏就說了吧!相信少部分朋友有送過觀音像或佛像去寺廟,知道要放在那裏面都是要「捐」功德的,然後還會讓你寫個名字之類的。別的小弟不敢說,但在小弟工作過的幾個寺廟旅遊公司,過後一般是這樣處理的:

一:堆無可堆了,隨便挖個坑埋了;

二:廢物利用,賺雙份錢,把一些比較好的挑出來再賣給旅遊的朋友們!

△每天把牢騷拿出來晒晒太陽,心情就不會缺鈣了!

本來不想寫總結章的,但左腦袋裝的是麵粉,右腦袋裝的是水,一想問題就滿腦袋糨糊!於是便寫了,總結總結「導遊篇」提出來的問題,也算是補充吧。

在下一篇章,小弟將會以第一人稱寫作,相信效果會更好,謝謝大家的支持。

寺廟旅遊中的趣事!

有趣,有趣,俺都不知道哪有趣了,不過暫時就取這個名字吧,以後出版了再改吧O(∩_∩)O哈哈~

說笑歸說笑,有些事還真是有趣,不過得看什麼人看了比如:哇,今天又遇見個傻子請了一千多的貨,我想大師們覺得很有趣;再比如:旅遊團走後大師們的聯歡會,我想還是大師們覺得很有趣。那,有沒有讓各位朋友覺得有趣的事呢?有的,就是這個了。

一天,有個三寶弟子送了一批《玉曆寶鈔》來廟裏,讓派給來這裏的人,三寶弟子走後。半天後,一個工作人員甲要把它們給扔進垃圾桶,工作人員乙卻攔住了!於是乎,一次精彩又可笑加無聊的辯論開始了。

乙:「扔它們幹什麼啊,不要扔了,怪可惜的。」

甲:「這些是迷信。」

乙:「你神經啊,不迷信怎麼讓那些人燒香,解簽,請貨,消費呢。」

甲:「解簽,算命是科學的。」

乙:「什麼?科學?你再說一遍看看!」

甲:「好,算不是吧。但你看這上面都說了些什麼啊,什麼地獄呀,天上呀,這樣的書如果派給別人,然後說這裏搞封建迷信,引起投訴怎麼辦?」

乙:「切,你以為就你看過那本書啊,我也看過了,沒有裏面說的那些個因果報應,誰來消費啊,那些什麼佛教協會出的書還不是說這些的,就你一根筋。」

甲:「好,我不扔了,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乙:「嘿,你在這工作這麼久還沒看透啊,宗教就是那麼大回事,投訴?管不來的。」

當時,我就在她們旁邊,想想她們都好像沒錯,最後感覺自己好像明白點什麼了,那麼......各位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明白點什麼呢?囧......可趣的是,那兩個員工甲和乙,每逢什麼節日都是必燒香拜佛的。哎,真搞不懂她們......☺

這又讓我想起了張偉的遭遇,他那次被大師詐錢的遭遇,他那樣「聰明」的人都會這樣,是因為什麼?其實這和甲、乙二人的原因差不多,明明自己就是寺廟旅遊中的人員,明明就明白許多的內幕,為什麼還要忍不住燒香拜佛呢?說白了就是「宗教效益」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是他們僅限於燒燒香、拜拜佛,叫他們拿錢出來是不可能的。說到這裏便要覺得可笑了,更多的卻是矛盾。

明明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卻又不捐功德,如果說捐功德是為了不被那些所謂的「大師」吞了,那為什麼又要「助紂為虐」呢?

如果說完全看透了宗教裏面的那些彎彎繞,那又為什麼還會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呢?還真是矛盾呢?

人,或許天生就是矛盾的動物吧?

還有兄弟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金融危機以前一些沒幾個香客定期燒香的寺廟一下火爆起來了,香火鼎盛,廟若門庭。按理說社會日益繁榮,科技愈加發達這樣的情況應該越來越少才對啊!這可以排除寺廟旅遊公司幕後的操控,因為他們能控制的不過是旅行團罷了,像這種他們稱為「散客」的零散香客他們是沒有辦法的。那是為什麼呢?各位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這是流傳於一些資深遊客(資深遊客:指的是經常到處旅遊的遊客朋友)中的一句話,此話念起來極易上口,頗有一絲趣味。可是,卻不難看出其中的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寺廟和道觀呢!

相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其實這些寺廟和道觀,大都是在2000年至2003年間如雨後春筍般突然大量出現的,為什麼?很簡單,因為有人朝大地撒下了種子。

那麼這些人是誰?他們為什麼要播下這些種子呢?姑且不論是誰撒下了這些種子,嘿,反正不會是辛勤的園丁,我們先來談談他們為什麼要撒下這些種子。

撒下種子就是為了收穫果實,這個道理誰都懂。當然這些撒下種子的有心人也懂,而且他們還知道等着他們的將是一把大筆收穫,超過種子投入資金,一十,一百,甚至一千倍的收穫。

幕後操盤手

嘿,股市有股市操盤手,市場有市場操盤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寺廟操盤手!

所謂寺廟操盤手,就是寺廟旅遊的幕後老闆們。他們的身份大部分是商人,有些甚至是官員,他們的工作有四!

1:尋找合適的地方辦寺廟旅遊;

2:洽談開辦寺廟旅遊的相關事宜,包括承包費啊,送禮費啊...等等;

3:聯繫旅行社;

4:那就是坐着收錢啦...O(∩_∩)O哈哈~

寺廟旅遊的結構

寺廟旅遊一般由幕後老闆,寺廟本身人員,後勤人員,解簽大師,景區導遊,等幾種人組成。

幕後老闆的作為我就不再說了。

寺廟本身人員的工作就是玩啦,可以說整天是無所事事,當然,如果說偽偽的念佛打座算的話,俺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後勤人員嘛,就是打掃衛生,洗碗做飯之類的事了。解簽大師,耶...這可是寺廟旅遊的關鍵人物啊,他們的工作就是解簽,「賺錢」,對了,解簽不一定,因為他們的方式是多種多樣,但是「賺錢」可是絕對的哦,反正整個寺廟旅遊可以說是靠他們挑起來的。

景區導遊,的任務就是從旅行社導遊的手中接過旅行團,然後開始給他們講解景區,其實就是做一個洗腦工作,慢慢的把遊客給忽悠進去,最後再交給解簽大師們進一步使勁忽悠,繼續忽悠,不斷忽悠!

寺廟旅遊的範圍?

我國有大大小小不下10萬個寺廟,道觀,那是不是每個寺廟,道觀,都被承包下來搞所謂的寺廟旅遊呢?當然不是,象峨眉山,青城之類的世界級景點,他們就是包不下來的啊!但這可難不倒他們,「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這麼大的資源,這麼大的肥肉,他們又怎麼會放棄呢!既然山上搞不了,那我們可以在山背,山腳搞搞啊!於是乎,很多的法器店,微型寺廟便產生了。至於那些什麼省重點,市重點保護單位,更是物盡其用呀,不只是寺廟,道觀,一些與佛,道,有關的博物館,甚至歷史人物紀念館,比如:劉秀墳等等,也都是做「逛廟大餐」的優良食材。

哈,說到這裏我又要開始羨慕那些博物館,紀念館的館長們了。為什麼?我認為,做兩頭蛇永遠要比做單條的大嘍,一頭向國家要錢,一頭收取大筆的承包費,想不吃成大塊都不行啊O(∩_∩)O哈哈~。......小弟本來想把那些屬於寺廟旅遊的景點都給標出來,可因為寺廟旅遊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都寫出來怕是又要自成一本書了。

導遊的分類。

全陪導遊,旅行社導遊,景區導遊。

全陪導遊:顧名思義就是全程陪同的導遊,比如說:從北京到廣東去旅遊的旅行團,那它車上全程跟着的導遊便是北京的那個旅行社派出的,需要全程陪同。全陪導遊在「寺廟旅遊」中扮演的角色亦正亦邪,全看利益的分配。不過幾年後他們變「正」了,因為有管理條例頒佈了嘛。

旅行社導遊:這裏指的是當地旅行社的導遊,也就是旅遊地的導遊。比如:我是來自上海的全陪導遊,我帶着我的團友到浙江去旅遊,到了浙江,那麼我就要將我旅遊團交給聯繫好的當地旅行社的導遊,當然我也還是要全程陪同。

他們的工作在這裏就不多說,相信旅遊過的朋友都知道。在這裏說說,「寺廟旅遊」中旅行社導遊的任務是什麼?帶遊客去廟裏,途中盡量渲染廟宇的靈驗。所以說那些經常旅遊的朋友才會編出「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這句話出來。

想想也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句話的產生了,比如:朋友們上個月到「武漢旅遊」被安排去逛廟,這個月去「江西旅遊」還是被安排去逛廟,下個月又去「海南旅遊」還是要安排去逛廟。長此以往,不被說「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都有鬼!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此語,准哉!妙哉!

景區導遊:其實嚴格的說他們並不能稱作為導遊,叫叫「講解」就不錯了。別的我不敢說,就「寺廟旅遊公司」中的導遊而言,素質是參差不齊的,同一個地方有可能有持有「導遊證」的國家級導遊,也有沒「導遊證」的普通講解;有導遊學校畢業的,也有就地培訓的。

寺廟旅遊中的法器!

什麼是法器,是經過開光念佛的玉石,佛像嗎?是經過開光念佛的佩戴物,裝飾物嗎?NO?哈,我也想說NO啊,可是一些經典書籍卻是這麼說,但如果我們什麼都聽那些大師吹,囧我保證你會傻的,最重要的是你的錢包會餓著的......哈哈。

好了,切入正題!

大家在前面的章節可能經常聽到俺用「請貨」這個詞,它的意思其實就是求法器,大家對這個詞比較陌生,是因為這種說法是屬於比較內部性質的。「法器」說白了就是貨物,玉器,銅器【其實都是鍍銅囧】都有,一般以玉器居多。玉器為何會居多呢?因為它有一個盲點,一個價值盲點。相信80%的遊客朋友們對玉器或玉石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這樣說希望大家別生氣,因為這是不爭的事實!

寺廟旅遊中的玉器還有真玉和假玉兩種區別,可惜真玉是極少數的,就算有也是百姓玉,比如:鈾岩玉之類產量大,價值低的玉石!不過,小弟覺得能買到真玉就算大大的幸運了,買到假玉才是真正的正常啊!

一般來說寺廟旅遊中的假玉多為電色假玉和合成玉兩種。小弟也算是一個玉石愛好者,就和大家說說這兩種假玉的製作方法和鑒別方法。☺

電色假玉:是在劣質玉石上鑲一層美麗耀目的翠綠色外衣!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合成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電色假玉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其實,大師們在推薦遊客朋友「請貨」的時候,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他們看出你是一個比較重視法器質量的人,他們一般會建議你求玉器,如果你不是很在乎質量,他們一般會建議你求銅器。不過,在我所見大多大師還是比較喜歡建議別人求玉器的。有時碰見一些比較「明眼」的遊客朋友們,請了東西,看着不是很滿意。大師們也有一套說法,大概是這樣的:「你求的不是這個東西,而是這裏的靈氣,你看別人很多施主,捐了功德不要法器的不在少數!你這是為寺廟添磚加瓦,功德無量,佛祖都得謝謝你啊!」

看吧,囧。一貶一褒下來,最後再搬出佛祖來逛逛,你還能說什麼呢?認栽唄!......什麼,你不想栽?那好辦啊,那就別被寺廟旅遊給騙,記住「慎是護身符」,只有謹慎做事,謹慎做人才是真正的護身符,別信得太多,那些「信就有,不信就沒有」的東西!......什麼?不懂得區別什麼是寺廟旅遊?小弟前面不是已經說了嗎,還想具體點嗎?那就繼續往下看吧,精彩在後面O(∩_∩)O哈哈~

等等,☺我還想補充個事,不來想放在後面說的,想了想,還是在這裏就說了吧!相信少部分朋友有送過觀音像或佛像去寺廟,知道要放在那裏面都是要「捐」功德的,然後還會讓你寫個名字之類的。別的小弟不敢說,但在小弟工作過的幾個寺廟旅遊公司,過後一般是這樣處理的:

一:堆無可堆了,隨便挖個坑埋了;

二:廢物利用,賺雙份錢,把一些比較好的挑出來再賣給旅遊的朋友們!

△每天把牢騷拿出來晒晒太陽,心情就不會缺鈣了!

本來不想寫總結章的,但左腦袋裝的是麵粉,右腦袋裝的是水,一想問題就滿腦袋糨糊!於是便寫了,總結總結「導遊篇」提出來的問題,也算是補充吧。

在下一篇章,小弟將會以第一人稱寫作,相信效果會更好,謝謝大家的支持。

寺廟旅遊中的趣事!

有趣,有趣,俺都不知道哪有趣了,不過暫時就取這個名字吧,以後出版了再改吧O(∩_∩)O哈哈~

說笑歸說笑,有些事還真是有趣,不過得看什麼人看了比如:哇,今天又遇見個傻子請了一千多的貨,我想大師們覺得很有趣;再比如:旅遊團走後大師們的聯歡會,我想還是大師們覺得很有趣。那,有沒有讓各位朋友覺得有趣的事呢?有的,就是這個了。

一天,有個三寶弟子送了一批《玉曆寶鈔》來廟裏,讓派給來這裏的人,三寶弟子走後。半天後,一個工作人員甲要把它們給扔進垃圾桶,工作人員乙卻攔住了!於是乎,一次精彩又可笑加無聊的辯論開始了。

乙:「扔它們幹什麼啊,不要扔了,怪可惜的。」

甲:「這些是迷信。」

乙:「你神經啊,不迷信怎麼讓那些人燒香,解簽,請貨,消費呢。」

甲:「解簽,算命是科學的。」

乙:「什麼?科學?你再說一遍看看!」

甲:「好,算不是吧。但你看這上面都說了些什麼啊,什麼地獄呀,天上呀,這樣的書如果派給別人,然後說這裏搞封建迷信,引起投訴怎麼辦?」

乙:「切,你以為就你看過那本書啊,我也看過了,沒有裏面說的那些個因果報應,誰來消費啊,那些什麼佛教協會出的書還不是說這些的,就你一根筋。」

甲:「好,我不扔了,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乙:「嘿,你在這工作這麼久還沒看透啊,宗教就是那麼大回事,投訴?管不來的。」

當時,我就在她們旁邊,想想她們都好像沒錯,最後感覺自己好像明白點什麼了,那麼......各位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明白點什麼呢?囧......可趣的是,那兩個員工甲和乙,每逢什麼節日都是必燒香拜佛的。哎,真搞不懂她們......☺

這又讓我想起了張偉的遭遇,他那次被大師詐錢的遭遇,他那樣「聰明」的人都會這樣,是因為什麼?其實這和甲、乙二人的原因差不多,明明自己就是寺廟旅遊中的人員,明明就明白許多的內幕,為什麼還要忍不住燒香拜佛呢?說白了就是「宗教效益」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是他們僅限於燒燒香、拜拜佛,叫他們拿錢出來是不可能的。說到這裏便要覺得可笑了,更多的卻是矛盾。

明明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卻又不捐功德,如果說捐功德是為了不被那些所謂的「大師」吞了,那為什麼又要「助紂為虐」呢?

如果說完全看透了宗教裏面的那些彎彎繞,那又為什麼還會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呢?還真是矛盾呢?

人,或許天生就是矛盾的動物吧?

還有兄弟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金融危機以前一些沒幾個香客定期燒香的寺廟一下火爆起來了,香火鼎盛,廟若門庭。按理說社會日益繁榮,科技愈加發達這樣的情況應該越來越少才對啊!這可以排除寺廟旅遊公司幕後的操控,因為他們能控制的不過是旅行團罷了,像這種他們稱為「散客」的零散香客他們是沒有辦法的。那是為什麼呢?各位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這是流傳於一些資深遊客(資深遊客:指的是經常到處旅遊的遊客朋友)中的一句話,此話念起來極易上口,頗有一絲趣味。可是,卻不難看出其中的問題,那就是,哪來那麼多寺廟和道觀呢!

相信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其實這些寺廟和道觀,大都是在2000年至2003年間如雨後春筍般突然大量出現的,為什麼?很簡單,因為有人朝大地撒下了種子。

那麼這些人是誰?他們為什麼要播下這些種子呢?姑且不論是誰撒下了這些種子,嘿,反正不會是辛勤的園丁,我們先來談談他們為什麼要撒下這些種子。

撒下種子就是為了收穫果實,這個道理誰都懂。當然這些撒下種子的有心人也懂,而且他們還知道等着他們的將是一把大筆收穫,超過種子投入資金,一十,一百,甚至一千倍的收穫。

幕後操盤手

嘿,股市有股市操盤手,市場有市場操盤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寺廟操盤手!

所謂寺廟操盤手,就是寺廟旅遊的幕後老闆們。他們的身份大部分是商人,有些甚至是官員,他們的工作有四!

1:尋找合適的地方辦寺廟旅遊;

2:洽談開辦寺廟旅遊的相關事宜,包括承包費啊,送禮費啊...等等;

3:聯繫旅行社;

4:那就是坐着收錢啦...O(∩_∩)O哈哈~

寺廟旅遊的結構

寺廟旅遊一般由幕後老闆,寺廟本身人員,後勤人員,解簽大師,景區導遊,等幾種人組成。

幕後老闆的作為我就不再說了。

寺廟本身人員的工作就是玩啦,可以說整天是無所事事,當然,如果說偽偽的念佛打座算的話,俺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後勤人員嘛,就是打掃衛生,洗碗做飯之類的事了。解簽大師,耶...這可是寺廟旅遊的關鍵人物啊,他們的工作就是解簽,「賺錢」,對了,解簽不一定,因為他們的方式是多種多樣,但是「賺錢」可是絕對的哦,反正整個寺廟旅遊可以說是靠他們挑起來的。

景區導遊,的任務就是從旅行社導遊的手中接過旅行團,然後開始給他們講解景區,其實就是做一個洗腦工作,慢慢的把遊客給忽悠進去,最後再交給解簽大師們進一步使勁忽悠,繼續忽悠,不斷忽悠!

寺廟旅遊的範圍?

我國有大大小小不下10萬個寺廟,道觀,那是不是每個寺廟,道觀,都被承包下來搞所謂的寺廟旅遊呢?當然不是,象峨眉山,青城之類的世界級景點,他們就是包不下來的啊!但這可難不倒他們,「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這麼大的資源,這麼大的肥肉,他們又怎麼會放棄呢!既然山上搞不了,那我們可以在山背,山腳搞搞啊!於是乎,很多的法器店,微型寺廟便產生了。至於那些什麼省重點,市重點保護單位,更是物盡其用呀,不只是寺廟,道觀,一些與佛,道,有關的博物館,甚至歷史人物紀念館,比如:劉秀墳等等,也都是做「逛廟大餐」的優良食材。

哈,說到這裏我又要開始羨慕那些博物館,紀念館的館長們了。為什麼?我認為,做兩頭蛇永遠要比做單條的大嘍,一頭向國家要錢,一頭收取大筆的承包費,想不吃成大塊都不行啊O(∩_∩)O哈哈~。......小弟本來想把那些屬於寺廟旅遊的景點都給標出來,可因為寺廟旅遊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都寫出來怕是又要自成一本書了。

導遊的分類。

全陪導遊,旅行社導遊,景區導遊。

全陪導遊:顧名思義就是全程陪同的導遊,比如說:從北京到廣東去旅遊的旅行團,那它車上全程跟着的導遊便是北京的那個旅行社派出的,需要全程陪同。全陪導遊在「寺廟旅遊」中扮演的角色亦正亦邪,全看利益的分配。不過幾年後他們變「正」了,因為有管理條例頒佈了嘛。

旅行社導遊:這裏指的是當地旅行社的導遊,也就是旅遊地的導遊。比如:我是來自上海的全陪導遊,我帶着我的團友到浙江去旅遊,到了浙江,那麼我就要將我旅遊團交給聯繫好的當地旅行社的導遊,當然我也還是要全程陪同。

他們的工作在這裏就不多說,相信旅遊過的朋友都知道。在這裏說說,「寺廟旅遊」中旅行社導遊的任務是什麼?帶遊客去廟裏,途中盡量渲染廟宇的靈驗。所以說那些經常旅遊的朋友才會編出「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這句話出來。

想想也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句話的產生了,比如:朋友們上個月到「武漢旅遊」被安排去逛廟,這個月去「江西旅遊」還是被安排去逛廟,下個月又去「海南旅遊」還是要安排去逛廟。長此以往,不被說「上車睡覺,下車逛廟」都有鬼!

「上車睡覺,下車逛廟」此語,准哉!妙哉!

景區導遊:其實嚴格的說他們並不能稱作為導遊,叫叫「講解」就不錯了。別的我不敢說,就「寺廟旅遊公司」中的導遊而言,素質是參差不齊的,同一個地方有可能有持有「導遊證」的國家級導遊,也有沒「導遊證」的普通講解;有導遊學校畢業的,也有就地培訓的。

寺廟旅遊中的法器!

什麼是法器,是經過開光念佛的玉石,佛像嗎?是經過開光念佛的佩戴物,裝飾物嗎?NO?哈,我也想說NO啊,可是一些經典書籍卻是這麼說,但如果我們什麼都聽那些大師吹,囧我保證你會傻的,最重要的是你的錢包會餓著的......哈哈。

好了,切入正題!

大家在前面的章節可能經常聽到俺用「請貨」這個詞,它的意思其實就是求法器,大家對這個詞比較陌生,是因為這種說法是屬於比較內部性質的。「法器」說白了就是貨物,玉器,銅器【其實都是鍍銅囧】都有,一般以玉器居多。玉器為何會居多呢?因為它有一個盲點,一個價值盲點。相信80%的遊客朋友們對玉器或玉石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這樣說希望大家別生氣,因為這是不爭的事實!

寺廟旅遊中的玉器還有真玉和假玉兩種區別,可惜真玉是極少數的,就算有也是百姓玉,比如:鈾岩玉之類產量大,價值低的玉石!不過,小弟覺得能買到真玉就算大大的幸運了,買到假玉才是真正的正常啊!

一般來說寺廟旅遊中的假玉多為電色假玉和合成玉兩種。小弟也算是一個玉石愛好者,就和大家說說這兩種假玉的製作方法和鑒別方法。☺

電色假玉:是在劣質玉石上鑲一層美麗耀目的翠綠色外衣!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合成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電色假玉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其實,大師們在推薦遊客朋友「請貨」的時候,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他們看出你是一個比較重視法器質量的人,他們一般會建議你求玉器,如果你不是很在乎質量,他們一般會建議你求銅器。不過,在我所見大多大師還是比較喜歡建議別人求玉器的。有時碰見一些比較「明眼」的遊客朋友們,請了東西,看着不是很滿意。大師們也有一套說法,大概是這樣的:「你求的不是這個東西,而是這裏的靈氣,你看別人很多施主,捐了功德不要法器的不在少數!你這是為寺廟添磚加瓦,功德無量,佛祖都得謝謝你啊!」

看吧,囧。一貶一褒下來,最後再搬出佛祖來逛逛,你還能說什麼呢?認栽唄!......什麼,你不想栽?那好辦啊,那就別被寺廟旅遊給騙,記住「慎是護身符」,只有謹慎做事,謹慎做人才是真正的護身符,別信得太多,那些「信就有,不信就沒有」的東西!......什麼?不懂得區別什麼是寺廟旅遊?小弟前面不是已經說了嗎,還想具體點嗎?那就繼續往下看吧,精彩在後面O(∩_∩)O哈哈~

等等,☺我還想補充個事,不來想放在後面說的,想了想,還是在這裏就說了吧!相信少部分朋友有送過觀音像或佛像去寺廟,知道要放在那裏面都是要「捐」功德的,然後還會讓你寫個名字之類的。別的小弟不敢說,但在小弟工作過的幾個寺廟旅遊公司,過後一般是這樣處理的:

一:堆無可堆了,隨便挖個坑埋了;

二:廢物利用,賺雙份錢,把一些比較好的挑出來再賣給旅遊的朋友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總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