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北冰南爭

第177章 北冰南爭

【先補上昨日的,嘿嘿,晚上還有一更!】

羅東雖然一本書都看不懂,不過這一個晚上,他還是非常認真的翻閱了這一麻袋舶來的書籍,其中他發現一本書上畫着很多幾何圖形,雖然看不懂文字,他還是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本數學幾何學書籍。

不過以他文盲般的翻書結果,這成為他唯一的成果,其他書他都沒看出個子丑寅卯來,不過這一大堆書,還是讓他頗有滿足感。

第二天一早,羅東由於熬夜翻書,早上有些睡過頭了,結果被羅粉韓儀匆匆叫醒,說是兵部韓元吉大人派人來找他過去,說是有急事。

羅東一陣鬱悶,這個老韓同學也不急着把自己送來的奏章和公文給批複了,自己只得繼續在這邊等著,還三天兩頭沒事找自己去問話,問話也就罷了,也不介紹些個高層人物,讓自己有機會抱抱大腿,不過部委級領導召喚……

他飛快的梳洗完畢,來到兵部報道,這幾日經常露面,現在兵部的大門倒是對他敞開着,門口的衙役都很客氣的沖他笑笑,讓羅東心情好了不少,雖然韓元吉的大腿他還不確定是否抱上了,顯然這效果還是不錯的。

到了裏面,萬已莫還在,盧丁儀卻不知道溜哪裏去了,看到羅東后,萬錄事樂呵呵的上來跟他打招呼,「羅將軍,韓侍郎今天又對你大加讚賞啊,看來羅賢弟前途無量啊!」

「萬兄,不知道韓侍郎找我有什麼事情嘛?」羅東心裏還有些不放心。

「羅賢弟,我估摸著九成是好事,韓侍郎一早來了,就春風滿面的!說然你來,就進去見他,你趕快進去吧!」

羅東轉到後面韓元吉辦公的廂房外,馬上就被叫進去了,他細心觀察了一下韓元吉的表情,這位大人似乎心思並不在自己這裏,示意他坐下后,還在伏案疾書,足足有小半個時辰,韓元吉才寫好。

韓元吉遞過一張紙給羅東,說道:「你看看這首詩!」

讓自己品詩,羅東有些納悶,不過還是接過來紙張,上面寫着一首五言詩:

北國朔風吹,

冰雪夾沙來;

南疆景色秀,

爭春待梅開。

這首詩以羅東眼光看來還算不錯,起碼羅東是做不出來的,輕輕吟誦一遍后說道:「韓大人,這首詩不錯,頗有意境!」

韓元吉一臉黑線,定了定神說道:「羅將軍,你的那個宴請金國正使施宜生的辦法昨日經過陛下批准后,由普安郡王出面邀請,正使施宜生和副使古里罕都出席了,史學士與施宜生相談之下,也是頗為敬重此人,不過由於古里罕一直在旁邊,施宜生與史學士吟詩時,做了這首詩!」

羅東一愣,又仔細看了看這首詩,很快就發現了,這顯然是一首藏頭詩,取每一句第一個字就是「北冰南爭」,這意思太直白了――「北兵南征」!很顯然,他這種詩盲都看懂了,韓元吉自然也看明白的。

「韓大人,這『北兵南征』之意,大人一定也看出來了吧!」

韓元吉點點頭,認可了羅東的判斷,說道:「我已經擬好條陳,叫你來,就是讓你我一起去見普安郡王!」

兩人出了衙門,早就有馬車等在門口了,韓元吉顯然頗為着急,路上還催促了馬夫幾回,也就一盞茶功夫,到了普安郡王府。

遞上名刺后,王府門口的侍衛直接就放行了,說是普安王早就關照過了,史學士和陳大人都到了。

羅東看了看這大門,想比後面機關大院的門可大上不止一號,從外面也看不真切,反正這王府的規模大的驚人,一路上穿越了好多重門戶和院落,才來到一處大殿,遠遠的他已經看到大殿上坐着六七個人。

到了裏面,上手穿着紫色袍子的,正是那回在酒樓上碰到的公子,兩人施禮后,旁邊有侍女端上座位,羅東坐在末位,斜眼觀察堂上的眾人,其中陳俊卿他是認識的,史浩他不認識,不過那可是如雷貫耳,帝師、一門三丞相,這在後世可是鼎鼎有名的。

他注意到坐在陳俊卿上首的一個俊朗的中年男子,此時也正轉頭觀察著自己,這時候能坐在陳俊卿上首的,論官職算下來,應該就是史浩。羅東現在基本斷定這趙瑗必定就是日後的宋孝宗趙?,至於這名字……他想,或許是自己蝴蝶效應的原因吧。

普安郡王趙瑗見羅東來了,見到自己卻沒顯露出太多意外的表情,開口問道:「羅副將,前番在酒樓之上,難道你已經認出我的身份了?」

羅東側過身子,微微躬躬身,說道:「殿下,那倒是沒有,不過下官也猜到殿下定然是尊貴無比的身份!」

「噢……今日招你來,是另有要事詢問於你!」

「殿下,請講!」

「韓侍郎言,這宴請施宜生之事是你提議的,這可是大功一件,此事陛下定然另有封賞!」趙瑗神色平靜的說道。

「殿下,我只是胡思亂想而已,這功勞可談不上……」羅東表現得很謙虛。

趙瑗眼光閃動了幾下,心中對於羅東這態度到有了幾分讚賞,在文人眼中,軍中將領那都是粗俗之人,有功勞哪有不要的道理,看起來這羅東倒確實是有些名堂,心思一動,問道:「聽韓侍郎說,你還精於政務,不知道羅將軍師從何人?」

「殿下,在下年幼之時,父母皆死於戰事,我隨家師在山中隱居多年,少年時常與家師在各地遊歷,年前,家師仙逝,我才下山投了沂州軍,對兵法、地理、雜學略有涉獵!」羅東現在對於自己的出身來歷那是了如指掌,說出來都跟真的似的。

下面坐的幾個文官都神色古怪,羅東這來歷倒是有幾分神秘色彩,趙瑗則更為好奇一些,畢竟他自小就在臨安王府內長大,所學所見頗為有限,而羅東所提到的兵法、地理、雜學,在這時代可是屬於比較另類的學問。

所謂兵法,絕非孫子兵法這些書本上的東西,更多的是行軍打仗的內容,在這時代,都是所謂將門一脈相傳的機密,而地理更是玄妙的東西,為將者當知天文地理,這只是存在於演義中的東西,事實上宋代已經出現了比較正規的地理測量方法。

所謂製圖「六體」之法,更是在宋朝被發揚光大,宋朝已經具備了繪製海圖的能力,只是這種事情,顯然不是由民間來實施的,而官方雖有有人掌握這些技能,更多的只是用來繪製地方上的地圖,而沒有什麼軍事利用的價值。

趙瑗拿出一封書信,說道:「羅將軍,聽說你的兵法頗有造詣,淮南路指揮使李將軍向兵部推薦你了!你又在山東與金兵交手過,與本王說說這金兵的戰力吧!」

下面坐着的史浩、陳俊卿都有些驚訝,今日招羅東來本來只是想問問這施宜生的消息,畢竟這一次異想天開的提議,竟然得到了對方很明確的答覆,這種情形雖然意料之外,不過也在情理之中,前往南京出使的王綸能得到消息的話,也是通過南京的漢人官員了解的。

沒想到普安王又關心起金國戰況來了,顯然這是議題之外的內容,想來是對這羅東頗有好感吧。

羅東想了想,卻說道:「殿下,此事,下官不敢輕言!」

聽到羅東的回答,一側的史浩、陳俊卿和韓元吉倒是非常驚訝,這紙上談兵那是最容易之事,這羅東卻輕易放棄了,都轉頭看着羅東,想明白他的真正想法。而另一側幾位,都是普安郡王府的幕僚,這幾個自然把羅東當成一個粗鄙的軍將,眼神中露出一絲嘲笑之意。

趙瑗一愣,自己給他表現的機會,這羅東竟然這種態度,臉上頓時顯出一絲不悅之色,沉聲問道:「羅副將,為何不敢輕言?難道依你看來,金兵不可戰勝嘛?」

羅東已然心中算計好了,起身施禮道:「殿下,海陵帝此人雖非無能之輩,卻志大才疏,現在金國境內聚兵囤糧,橫徵暴斂,民不聊生,這已經是取敗之道,海陵帝為人暴虐,殘殺金國宗族,我料戰事若起,畢定朝中有變,彼軍已無人和之利!北兵不善水戰,江南之地又不利於馬匹馳騁,彼軍已無地利!金國未戰,而我已知其計劃,已失天時!所以,下官敢立軍令狀斷言,金國若敢越過淮河,必敗!」

羅東言之灼灼,分析也很準確,天時地利人和金國現在可以說是一樣都沒有,最主要的是,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歷史的軌跡,只要朝中主戰派沒有靠邊站,金國要打敗偏安一隅的南宋,絕無可能,即便是強橫的蒙古鐵騎,也是在與南宋交戰了40多年後,才取得了勝利。

何況,自己既然來到了這時代,就要儘力去改變一些事情,而面前這位尚未確立繼承權的普安郡王,無疑是自己最好的助力,藉助千年的積澱,讓趙瑗對自己另眼相看,無疑是自己最大的晉身機會,隨意他毫無猶豫的斷言了金國的失敗。

趙瑗聽了羅東的分析,顯然非常興奮,臉色都有些發紅,正在消化他的分析之時,旁邊史浩聽了了微微點頭,這時王府幕僚之一龍大淵轉頭問道:「羅將軍,照你所說,我大宋軍隊厲兵秣馬這二十年,足以收復中原失地了?」

這龍大淵是趙瑗的陪讀,跟隨多年,雖然談不上是能幹之士,但他和曾?都是趙瑗的親信,倒也頗能了解普安王的心思。

羅東轉頭拱拱手,問道:「這位大人是?」

韓元吉忙介紹道:「這位是王府幕僚龍大淵先生、那位是曾?先生!」

聽到介紹,羅東也知道肯定是趙瑗親信,他自然不知道,這兩位雖然有些小能力,但是後世的評價卻十分糟糕,依仗的宋孝宗,這兩個沒少貪贓枉法,最後都被史浩彈劾出了朝廷,此時,他們的問話,更多層面上是代表着趙瑗的意思。

他起身施禮說道:「龍大人,絕非如此!」說罷,閉口不言。

趙瑗本來還頗為興奮,這會兒聽到羅東的回答,忙問道:「羅將軍,此話怎講,我大宋眾將士厲兵秣馬二十載,據我所知,各州精兵足有三十餘萬,可謂是訓練精良,糧秣充足,兵強馬壯,難道還不足以與金國一戰?」

羅東暗想,這趙瑗看來確實是個能幹的皇子,平日裏必定很關心這些軍政之事,倒也對宋軍有些了解,不過很可惜,以他的歷史知識看來,這大宋軍隊二十多年的厲兵秣馬,倒是錢糧不缺,裝備精良,不過這兵倒是變成了老爺兵。

沒有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士兵,怎麼可能克敵制勝,這話自己還不好說,說了那可就得罪了整個大宋的軍界,自己日後可就沒地方混了。

羅東想了想,答道:「殿下,戰事若起,這勝敗之間很難意料,所以當擇機而戰,而非為戰而戰!下官細讀歷史,卻也知上溯三千年歷史,都沒有北伐而得天下者,所以下官以為,此舉當充分準備,順勢而為方可成功!」

趙瑗對羅東建議倒是不置可否,不過羅東列舉的歷史事實,卻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北伐的難度,事實上,羅東說的歷史,在元代之前,確實是史實,元朝之前的四千年歷史,統一天下的戰事都是從北向南或者由西向東取得的。

而打破這一慣例的,唯一的一次北伐成功,那是明初朱元璋的北伐,大將常遇春領兵進取河南,最終擊潰了元末的蒙古兵馬,一舉奠定的江山。

羅東這番言論一出,在座的幾位朝中重臣都對他立刻另眼相看,要知道系統的了解歷史,這在現代或許可以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很快能得到一些系統的概念,而在古代,即便是書籍豐富的太學,能找到的信息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

這南北之爭的斷論一出,史浩、陳俊卿、韓元吉幾個飽學之士細想之下,才發現羅東之言確實事實,東晉的數次北伐、元嘉二十七年劉宋的北伐,雖然在最初階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最終無一不是以失敗而告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地為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地為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7章 北冰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