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 第七十八章 新鮮事,慣常事

芝加哥 第七十八章 新鮮事,慣常事

兩天的芝加哥之行,實在讓自己感觸良多的。這座城市被譽為全世界幾個有着最美夜景的城市之一,但它美麗的地方又何止只在黑夜中?

城市裏雖然不乏古舊的建築和歷史久遠的教堂,但城裏絕大多數都是非常現代的高大新型建築群。

或者是緊挨着象大海一樣遼闊的密歇根湖,恍惚又有着點海濱城市般共有的散漫。

海軍碼頭那邊參雜着各種現代人文建築的湖光風景僅僅只是一個縮影,沿湖岸而行,處處都顯示著這座城市異於其它地方的別緻。

早上離開酒店的時候發現導航用不了,只能抓住一個站在賓館門口抽煙的俊男詢問地鐵站的路。

但俊男強烈建議我直接打車去展會,說打車不外十元多點,時間不超過半小時;但坐地鐵不僅僅要花一小時以上費用還得三元多。

但我卻執着地堅持着原來的計劃。要認識一座城市,就要走遍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要認識一個人,就得花時間相處,了解對方的習慣和思維方式,甚至宗教信仰。

地鐵站其實並不遠,出酒店門口繞兩個彎就到了,昨晚剛到達酒店的時候列車和鐵軌的碰撞聲偶爾還被冷風送進耳膜。

但這真是我這輩子在世界各地見過最最簡陋的地鐵,全程都是架空而建,鐵軌穿梭於高大現代的摩天大廈之間像極了一個時髦光鮮的人圍着一條破敗的腰帶。

車站就更加不知道怎麼說了,主體結構居然只是用鉚釘把鋼架固定起來,月台地面是一條一條的雜木板條鋪就而成,頂棚用的是星鐵瓦搭建而且只蓋住月台的部分,鐵軌處還是露天的。

候車的時候冷風順鐵軌橫穿整個車站嗚嗚作響,如果恰逢雨雪交加的日子或者如廣東颱風的天氣,站在車站候車不知道是否等同直接站在風雨雪中一般的狼狽。

列車進站的時候分明還覺得站台在顫抖,也不知道是車站月台基礎不大牢固還是自己心理作用使然。

去往展會沿線每個車站幾乎都一樣的材料一樣的結構一樣的外形,除了站牌上的站名外幾乎所有的細節都一摸一樣。

對比國內許多大城市的地鐵,雖然說不上有天淵之別,但起碼差距十萬八千里,廣州BRT每公里造價已經超過兩億人民幣了,資本主義用於公共事業的預算簡直摳門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然而即便這樣,這條著名的環形地鐵線居然沒有人投訴說是長在芝加哥這個美麗的城市中的一條醜陋的疤痕,實在怪異。

不過,這些簡陋地鐵站卻又好些細節的充分考慮到乘客冬天等車的需要,在月台上專門建個一個或幾個玻璃屋,上面掛了數盞一直亮着的紅外線暖燈,坐在裏面等車,暖洋洋的讓人暫時忘卻外面的寒冷。

最讓我難忘的還有一件小事。周六晚上在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一些人在一座大廈門前發放食物和衣服,應該是某個慈善團體正在做着善事。

特意站在一旁觀察了良久,不言而喻,接受捐贈的人應該都是些貧窮的失業者或者是低收入人群,發放的人應該都是些志願者。

然而,我眼裏卻看到那些發放食物和衣物的人,沒有任何鄙視或不耐的表情,更沒有任何憐憫的語氣反而好像帶着點恭敬,恍惚商場里的銷售向有意購買商品的顧客推銷自家產品一樣的熱切。

無論簡陋的地鐵站還是發放慈善用品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作為一個來自他鄉的遊客我也不好多加評論,更不能簡單對比。

在生活慣了的地方自然會帶有原來地方的一些固定思維模式,或者該稱為習慣。

習慣后自然而然地用固定的模式思考,用固定的方法做事,用固定的視角看待問題。

當碰到的事情異於早已定型了的習慣,就變成了新鮮事。新鮮事自然吸引我們的注意,也自然引起我們的思考,可這些所謂的新鮮事或許就是其他人早已定型了的習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自遊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獨自遊盪
上一章下一章

芝加哥 第七十八章 新鮮事,慣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