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欽差祭海(2)

第二章 欽差祭海(2)

徐風儀偕同少林僧兵領袖天員大師等人,也趕到錢塘江畔觀禮,站在一個小土包上,居高臨下,等待好戲上場,一飽眼福。

日正中天,趙文華才慢騰騰從轎里出來,在餘杭大員擁戴下,手捧敕書,大搖大擺地望海岸的浮橋走過去。其驕恣不可一世的神氣模樣令人側目。趙文華才不管眾人怎樣看他,昂首闊步,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被人發覺的得意微笑。他很享受餘杭大員把他當成神一樣尊重膜拜的感覺,儼然他也成了神的驕子,尊貴無比。[.]

大海之中,有一艘裝飾豪華,鎏金溢彩,顏色大紅大紫的綵船。綵船長約二十丈,寬七八丈,高五六丈。並有三層閣樓。如此一個龐然大物紇立在海岸旁邊,氣派確實非凡。

綵船上,旌旗迎風招展,香煙縈繞,各色紙絮,紛紛揚揚;各類祭海的備用金銀器皿多不勝數。香燭、牲口、蔬果和陳釀珠瓊漿堆積如山。

而通向海中綵船之間的路徑,竟是由一批小艇連環相扣連接成的長龍浮橋。小艇上覆蓋各式各樣的鮮花,正中的行板是名貴的紫檀製成,並鋪上猩紅的西域地氈,顯得十分奢華。

「轟轟轟」幾聲驚雷般震耳欲聾的土炮響過之後,只見五百餘名道士揮舞桃木劍,跳躍而行,走到沙灘上列隊站立,依照陰陽易經八卦陣的陣勢排出一個圓形花式圖案。隨後道士方人鼓手細樂人役近千餘人趕來捧場。一時間,各種法器響起,鼓樂喧天,煙火齊燃,熱鬧非凡。

又見幾個身穿大紅五彩鶴氅,頭戴九陽巾,腳蹬朱履,手執桃木劍、拂塵、天書和如意玉的道長走上綵船作法,他們一個個神情肅穆,口中念念有詞,各占方位,各司其司,在拜祭海神的案台上擺下豬牛羊等牲口祭物並同天書和如意,陳列案上。然後他們又燒了許多冥器紙紮,神符。這幾個道長一本正經吟著咒語,把手中的桃木劍舞弄一番,直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盡才罷休。

道長作完法,才請趙文華上綵船宣讀御書。趙文華繃緊神經,抿著嘴巴,在四個扮作天兵神將模樣的官兵擁護下,一步一拜的走上綵船。拈香先拜天,后拜地。拜過皇天后土才鄭重其事地祭海,即拆開敕書宣讀:「微臣不畏艱苦,經歷險阻,千里至此,為吾皇祈福消寂災。吾皇嘉靖,忠孝仁慈,恩澤四海。如此仁君,海神當佑。況吾皇樂求仙道,好結善緣,應成正果。今倭夷來犯,亂我濱海,以至生靈塗炭,人神共憤。吾皇體恤黎庶疾苦,欲求神兵降賊,乞叩海神、水精、龍王等諸靈賜予神力,佑我社稷,並保沿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吾皇願意以人間千寶獻上,供於諸位神靈的聖殿。願海神體恤民生,早降福音。如此社稷幸甚,百姓幸甚!………」趙文華把御書朗讀完,又五體投地跪拜下去,叩頭不止。岸上數千隨員一齊俱倒,異口同聲叫道:「海神保佑!海神保佑!海神保佑!」

那數萬看熱鬧的群眾,至少有九成多人同時拜倒在地,閉上眼睛祈求海神保佑!

徐風儀見此情景,不禁啞然失笑,嘆息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那知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徐風儀認為即便有海神,倭寇也拜海神,海神到底幫誰實在難說。海神又非是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並不是誰給的賄賂多就幫誰?何況有沒有海神,大家都心知肚明,趙文華等人鬼混一場,無非是愚弄皇上,愚弄百姓而已。趙文華他們若是尋求破倭之策,不應跪拜神仙鬼怪,而應拜訪奇人志士。大明天朝奇人志士所在都有,只要當朝官員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何愁沒有破倭之策?

少林僧兵領袖天員大師是和尚,見趙文華請道士作法祭海,考慮到僧道有別,他也沒有隨眾亂拜一通,硬是袖手旁觀,不為所動。但他也有些感觸地對徐風儀道:「做皇帝的既然喜歡這個調調,自然有這樣沒良心的賊臣子,這叫上樑不正下樑歪,原也不值得大驚小怪。若海神有靈,還用得着我們這些少林僧兵下江南抗僂嗎?」

那邊,趙文華祭完海神,即下令兵士們把祭海的綵船、金銀器皿、牲口蔬果等等物品通通沉之海底,以確保海中諸靈收到這些禮物。岸上的百姓見趙文華這樣暴殄天物,紛紛掉頭轉首,閉目掩眼,不忍觀看。趙文華祭海沉掉的綵船以及船上的各種祭品價值數萬金,可供江南中等人家數千戶一年的費用。這樣沉之海底,大家當然感到心痛,並頗有微詞。

趙文華祭完海神,接着在浙江一帶招募勇敢,想盡辦法多收賦稅,倒也賺得盤滿缽滿。不過撈到好處的趙文華也好象沒什麼值得高興,畢竟他祭完海神之後,沿海的倭寇一根毫毛也沒少,依舊到處生事搶劫,不給他老人家一點面子,或暫時收斂一下。趙文華很想張經在這個時候上陣打一仗,給他掙個面子,證明他老人家的祭海措施其效如神。可張經按兵不動,讓趙文華干著急沒辦法。趙文華必須迅速建功立業,要是讓皇上發現他拜祭海神的措施沒有效果,他就沒法混下去了。

有浙江大員向趙文華建議,叫他拿點銀子獎給狼兵,然後帶狼兵上陣殺敵,這樣就可以冒險建功了。趙文華想當然認為這個辦法不錯,他是督軍,也有調動兵馬的權力。只是被張經壓制着不便調動兵馬。於是他用幾隻毛驢馱二千兩銀子和銅錢,帶着他的隨從武承權等人竄入狼兵營寨,招來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商議出兵剿倭的事。

趙文華見到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親切地撫肩拍背,並叫這些大老粗為兄弟。伙頭軍收了趙文華的銀子,流水般飛快做好酒菜,搬上帳篷內。趙文華打開一壇老黃酒,用青花海碗滿上,然後請眾人開懷痛飲。那些狼兵頭領本來好酒如命,未免大呼小喝,你一杯我一杯乾起來。

須臾,那酒呷得差不多了。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自覺臉紅脖子粗,酒精湧上頭來,看着誰也覺得順眼,並不覺得這個平日作威作福的欽差大臣有什麼討厭。大家歪著頭,如捧戲子唱歌一樣盯着趙文華看,看他有甚重要的話說?

趙文華乘着酒意,拱拱手道:「無事不登三寶殿,我趙某今日來到軍營,有些公事請各位英雄助我一臂之力,那便是請各位隨我出陣去打擊倭寇。這倭寇在這江南興風作浪,我大明掌兵的將頜領按兵不動,做縮頭烏龜,放任倭寇橫行海濱,禍害地方,這成何體統?不惟我趙某看見這種混賬事不能容忍,各位英雄整天無所事事窩在營里也不會舒服。今日趙某欲借各位英雄的神威武勇,出征倭穴。一鼓作氣,盡滅倭寇於巢穴之中。一解皇上所憂,二拯黎民於水火,何樂而不為?打了倭寇,重重有獎。殺一倭寇,賞銀五兩,多殺多得。趙某當眾發誓,保證賞罰今明,該賞的決不拖欠。」

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嗜利好戰,在營中受了幾日約束,憋了一肚子氣,早就不耐煩了。他們聽了趙文華的話,都心癢難搔,躍躍欲試。趙文華見自己的說辭生效,當時又趁熱打鐵道:「各位英雄跟我去打倭寇準沒錯兒,為國家驅逐倭寇,乃順天應人之舉,不會招惹是非的。若有人責備諸位,一切後果由我趙某承擔!我趙某自受皇命以來,日日都想上陣殺敵報國,可恨張經之流畏倭如虎,害得我報國無門。若各位英雄不負眾望,替朝廷剿滅一二股倭寇,趙某將儘力把各位的功績上奏朝廷,並替各位謀為周旋,凡參與剿倭者,俱賞賜良田十畝。蒼天為鑒,決不食言,願各位英雄鼎力相助。」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盡皆被趙文華這番語言打動,振臂大嚷,表示樂意跟從趙文華一起出征倭寇。

趙文華見時機成熟,笑了一面,回頭向武承權使了個眼色道:「你快去把我賞賜給眾英雄的銀子拿來,先給大家幾兩銀子作安家費!」

武承權答應一聲,疾風般下去扛上銀袋子丟在帳篷中間,然後掏出銀子分派。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半推半就,樂呵呵笑納了。趙文華在官場混了半生,深知求人辦事,欲取先予的道理。要人家替你賣命,小費就不能省了,該花錢的時候絕不能里顯得吝嗇小氣。趙文華又對鍾富他們道:「各位跟我去打倭寇,打到倭寇巢穴,撿到倭寇的金銀財寶都歸你們的。」鍾富、岑大郎等狼兵頭領聽見大喜過望,他們都是山溝里出來的莊稼漢,雖然攏集在一起,聽過幾聲號令,劈過幾隻木樁,但他們根本沒有把王法軍紀放在眼內。至於張經平日強調要狼兵尊從他的命令的話,鍾富、岑大郎他們早就拋到腦後了。反正欽差大臣也是官,聽欽差大臣這麼大的官說話能會錯嗎?跟着欽差大臣去打倭寇準不會錯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逐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逐倭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欽差祭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