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 真有這麼厲害?

二一四 真有這麼厲害?

說實話,現在真的不是大動刀兵的時機。韃靼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春季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是給牲口抓春膘。大草原的冬季是嚴酷得令人生畏的,雪災可以持續十幾天把牧民整個部落整個部落全部凍死,旱災會讓大草原持續數十天不下雪讓牧畜喝不到水而變得虛弱最終死掉,就算什麼災害也沒有,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也會讓牲畜非常難熬,等到荒蕪的草原重新長出嫩草的時候,它們已經瘦得皮包骨了。這個時候,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最肥美的草場讓牲畜大吃特吃,把在冬季損失的能量儘快補回來,這就是所謂的抓春膘。

哦,對了,春天是個交配的好季節,讓牲畜受孕同樣關係着一年的生計。牲畜的受孕率直接關係着牧群是否繁盛,而牧群是否繁盛又直接關係着牧民的生活質量……這裏的前提是,牲畜得長膘了才有力氣去交配,去生幼崽。所以抓春膘對牧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重中之重,馬虎不得。都說游牧民族喜歡劫掠,但只要有得選,他們都絕對不會在春季發動戰爭,一來是馬太瘦了,跑不動,打起來吃力,二來則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一規律中原王朝自然是很清楚的,所以漢唐時代中原王朝最喜歡在春季對草原用兵,就算游牧民族能夠通過遷徙躲過雷霆之擊,牲畜抓春膘和交配也大受影響了,損失慘重啊!明軍自成祖之後就很少再進入草原縱深了,但這幫孫子喜歡跑到草原去放火,同樣搞得那幫草原狼雞犬不寧。當然,所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草原沙漠化越來越嚴重,三天兩頭一次沙逼北京,夠嗆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對於游牧民族來說,這個時候真的不適合打仗,他們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趕着牲口去尋找草場,讓牲口盡情大吃,盡情交配,盡情的生崽崽,盡情的……好吧,暫時就這麼多了。這個時候大規模用兵,那簡直是瘋了!

但是仆失兔還是毫不猶豫地發兵了。當然,不是他一家發兵的,他只出動了六千人馬,然後各個部落踴躍出兵加入,這支部隊不斷壯大,等到他們接近張垣的時候,已經有兩萬之眾了。這也沒什麼稀奇的,自北元完蛋之後,整個大草原早就四分五裂了,所謂的韃靼王廷,不過是蒙古各部看在韃靼拳頭最大的份上跟他們搭夥過日子,並沒有多少臣屬關係。既然是搭夥過日子,那甭管做什麼都得商量著做,不然還怎麼過日子啊?出兵打仗也是一樣,王廷出動多少兵力,每個部落就按照比例出動多少,努力做到公平。不過這次興和的油水大大的有,所以各部積極性很高,主動提高了出兵的比例,所出動的兵力比仆失兔預計的要多出了好幾千。

誰說沒文化的人是個鐵憨憨來着?人家精明得很呢。

兩萬大軍行動,那氣勢是相當恐怖的,他們像潮水一樣漫過草原,所到之處剛長出來的嫩草被一掃而空,剛剛溶化的雪水被喝清光,真正做到了糧光、水光、草光光,比小鬼子的三光還狠,至少小鬼子再狠也不可能把根據地的草皮啃光水喝光,雖然他們也吃草來着。喝光了好幾條河,吃光了好幾片草場,這支大軍終於抵達了興和。

脫歡主動出城迎接,眼看着這支大軍漫野而來,他嘴角直抽搐。他大家這氣勢,擺明是要將興和連皮帶骨一起吞下去啊,這吃相也太難看了!

但他也沒有辦法,鷂兒嶺一戰,他的損失實在太嚴重了,短時間內沒有資格跟他哥討價還價,只能認命了。

他跪倒在王帳前,恭敬的磕頭:「參見可汗!」

金碧輝煌的王帳停了下來,帳門打開,仆失兔走了出來,也不說話,就這麼居高臨下的看着脫歡。

脫歡匍匐進塵埃里,額頭觸地,極盡恭順之能事,只是手背青筋暴露。

半晌,仆失兔才走下王帳,將他扶起,替他撣掉衣服上的塵埃,說:「脫歡,我的弟弟,你不必如此見外的。」

脫歡心裡冷笑:「我要不是表現得恭順一點,只怕早就被你弄死了吧!」但臉上卻露出謙卑的笑容,低垂著頭說:「可汗是草原上的太陽,藍天上的雄鷹,您的威嚴猶如雷霆一般,我不過是凡夫俗子,面對你就控制不住要戰慄,怎敢對你不敬?」

仆失兔嘆了一口氣,說:「你啊……」無奈都寫在臉上了。

他打量著與脫歡一起出城迎接的將領,皺起眉頭:「少了很多人啊!」

脫歡眼眶一紅,說:「鷂兒嶺之戰我軍損失極其慘重,死傷被俘失蹤近萬人,都是臣弟無能,導致我軍損失了這麼多精兵強將!」

仆失兔擺擺手,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成吉思汗的子孫又不是輸不起,區區一次失敗,賢弟何必如此介懷?」

脫歡說:「可汗所言甚是,臣弟受教了!」

心裏卻有一百萬頭草泥馬在咆哮。區區一次失敗?聽聽,這是人話嗎?這是人話嗎?敢情損失的不是你的軍隊,所以你無所謂是吧?真是豈有此理!

這分明就是在幸災樂禍!

進了中軍帳,有僕人奉上奶茶,仆失兔一連喝了兩大碗才停下來……從歸化王廷到這裏足有六百里之遙,一口氣跑這麼遠,他也累得夠嗆啊。兩碗奶茶下肚,他便精神抖擻了,沉聲問:「明軍真的這麼強悍?」

脫歡說:「是!」

仆失兔說:「真是怪事!我們韃靼跟明軍打了一百多年的交道,明軍最強的時候見識過,明軍最爛的時候也見識過,但從來沒有試過一仗折損這麼多精兵勁卒的!打從永樂之後,我們蒙古人對上明軍,就沒有試過一仗損兵近萬,這裏頭到底出了什麼古怪?」

事實上,從永樂後期開始,蒙古就沒有再試過被明軍一仗滅掉上萬人了,朱棣後期幾次北伐都沒有辦法捕捉到他們的主力給予打擊,完全是被牽着鼻子在大草原上四處亂轉作無用功,最後疲憊不堪,不得不主動撤軍。由此可見,在中原變得腐朽不堪的蒙古人回到了大草原之後,很快就擺脫了百年安逸積累下來的軟弱懶惰,重新變得剽悍勁健,明軍再想像明初那樣大批大批地殲滅他們已經很難了。後來明英宗不信這個邪,集結二十萬大軍出塞迎擊瓦刺,結果大家都知道的,土木堡變成了明軍的集體公墓。打那之後,明軍就喪失了大規模北伐的勇氣和能力,雙方的戰鬥正式進入菜雞互啄模式。總體而言,先是瓦剌人,後來是韃靼,都牢牢掌握著對於明戰爭的主動權,年年掠邊,弄得大明不堪其擾,一邊斥巨資修建長城,一邊通過互市給予他們利益以求邊境安寧,但是這些狼族互市賜幣他們照收不誤,但是該掠邊的時候還是得掠邊,一點也不客氣。

也就朱厚照和戚繼光這兩個異數讓他們吃過大虧。朱厚照調集重兵在應州把韃靼給暴打了一頓,打得韃靼此後數年都不敢犯邊,就算犯邊也是看見應州就繞路走。戚繼光編練新軍,使得薊鎮大軍戰鬥力暴增,在跟韃靼大軍的野戰中大發神威,步兵、炮兵、車營、騎兵多兵種聯合,數次在數萬人規模的野戰中將韃靼打得痛哭流涕。但即便是這兩位,也沒有試過讓韃靼一仗折損近萬人的!仆失兔表示他怕是撿到鬼了。

脫歡說:「這支明軍跟以往我們遇到的明軍完全不一樣!他們個個身披鐵甲,刀槍不入,沒有繁雜的服飾和旗幟,令行禁止,千軍萬馬渾如一人!最可怕的是他們的火器,跟明軍慣用的火器完全不同……」

仆失兔來了興趣:「怎麼個不同法?」

脫歡說:「他們所使用的火銃威力極大,可以輕易貫穿我軍任何制式的鎧甲,而且射速極快,以往射擊兩次的時間他們至少可以射擊六次!他們的火銃手似乎放棄了火繩,數百人站成一排肩並肩舉銃齊射,那就是一片密不透風的彈雨,任你武藝超群也扛不住!最可怕的是,只要我軍士兵沒有衝到他們面前,他們就可以一直這樣射擊,直到我軍徹底崩潰為止!」

仆失兔頓時就擰起了眉頭。

明軍的戰術體系一般都是由車營+炮兵+長矛手+火銃手+騎兵構成,火力稠密,防守嚴密,歷來讓韃靼騎兵頭疼不已。好在明軍的火器毛病多多,比如說火銃,裝填速度很快,面對飛速撞來的騎兵往往只有開一槍的機會,如果開完那一槍又得不到長矛手的保護,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大屠殺。所以明軍在火銃設計上做足了功夫,比如說在槍托安裝一把可以彈出的短刀,被敵軍近身後就掄起這玩意兒自衛,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卵用。韃靼騎兵往往就是先想辦法引誘他們開火,然後利用他們重新裝彈的時間全力衝刺,搶在他們開第二槍之前沖入他們中間展開殺戮,這一戰術頗為靈驗。可如果脫歡說的是真的,那麼……

這一行之有效的戰術將變成排隊送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九千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九千歲
上一章下一章

二一四 真有這麼厲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