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明星的影響力

第22章 明星的影響力

宮女介紹完了品詩會相關的規定后,宣佈品詩會正式開始。

隨着一陣悠揚婉轉的樂曲聲,大幕徐徐拉開,四位綵衣女子邁著優雅的舞步,蝴蝶一般飄舞而出,她們來到舞台的前面。做了幾個舞蹈動作,然後閃在兩邊。

緊接着,又是兩名女子到台前亮相,閃在兩邊。

接着,四名舞女簇擁著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來到了舞台的中央。

這位舞女容貌秀美,身材曼妙,一個亮相就引起了眾人的一陣喝彩。

接着,舞女們就開始了美崙美奐的舞蹈表演。

這是開場助興的舞蹈,眾人都饒有興趣地欣賞著,沉浸在歌舞營造的氛圍當中。

忽然,舞台上的舞女們閃在一旁,一位青年男子來到了舞台的中央。這位男子身材瘦長、面目清秀,一身女性化的打扮,看上去很有些賣相。

他吟道:「青紫藤蔓花正開,月夜清風送香濃。

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好。」

「好詩。」

賓客們發出了陣陣的喝彩聲,尤其是那些女賓客們,不時發出了一陣尖叫聲。

蘭陵長公主很會玩,她利用這種場合,安排上屆魁首展現自己的詩作,給了他們極大的榮耀。

參加品詩會的詩作者們,都盼望着自己能夠有這樣的榮耀時刻。

坐在李義旁邊的秦淮民介紹道:「他叫王逸倫,是禮部尚書王京的長子。」

王逸倫吟誦完了詩詞,滿臉驕傲地朝着台下的詩詞愛好者們揮了揮手,然後昂首挺胸地走下台,一幫打扮、氣質跟他相仿的娘炮們,紛紛起立向他道賀。

台上的舞女們進入了幕後,緊接着大幕再次徐徐拉開,裏面已經搭建了一座小高台。

高台的中央坐着一名妙齡女子,她的兩邊排列著八名身材窈窕的宮女,這些宮女個個生得美貌動人。

坐在中間的那位妙齡女子,臉上卻罩着一層面紗,看不到她的真實樣貌,這反而增加了她的神秘感,更加令人期待能一睹她的芳容。

坐在李義左邊的柴明搶著說道:「這位就是蘭陵長公主!」

先前負責報幕的那位宮女,朝着蘭陵長公主行了一禮,看到蘭陵長公主微微點頭,她轉過身來,走到台前,宣佈道:「請獲得本次品詩會第十名的作者李尊,吟誦他的詩作。」

一位學子模樣的年輕人,上台朗誦了他的詩作,博得了眾人的喝彩聲。

接着,按照順序,前7名的詩作者順序上台朗誦自己的詩作。

柴明排在第五名,朗誦了他的詩詞之後,李義、秦懷民、高崇以及那些熟悉柴明的人,大聲地為他喝彩叫好。

前7名作者朗誦完了他們的詩詞,眾人期待着前三名作者朗誦他們的詩作。

蘭陵長公主很會賣關子,為了顯示最後環節的隆重,在這之前又安排了一段歌舞。

歌舞過後,蘭陵長公主親手拿着一張名錄,念道:「本屆品詩會第三名,張柬之。」

李義暗自讚歎道:「不愧是宰相之才,果然不同凡響。」

秦懷民、高崇和柴明原本看不上張柬之,此時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也暗暗地佩服李義的眼光。

張柬之一身青衫,明顯的基層官員的裝束,面對着高貴的公主以及滿堂的勛貴子弟,卻絲毫沒有怯懦的感覺。

他落落大方,頗有氣勢的吟道:「柳台臨新堰,樓堞相重複。窈窕鳳凰姝,傾城復傾國。杏間花照灼,樓上月裴回。帶嬌移玉柱,含笑捧金杯。」

張柬之頗有才華,唐詩300首中就收錄了他的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

李義帶頭大聲喝彩叫好。

接下來,蘭陵長公主念道:「第二名王逸倫。」

蘭陵長公主念過之後,王逸倫卻沒有吭聲。

原來,他自負才學,已經連續兩屆成為品詩會的魁首,這次他頗下了一番功夫,寫出了一首自認為超越以前的詩作,穩穩地能夠在這次品詩會中再次奪魁。

品詩閣規定,能夠連續三次獲得三屆品詩會的魁首,可以直接參加品詩會年度大賽的總決賽。

王逸倫志在必得,卻沒有想到這次只拿了一個第二名,

他感到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一時間情緒低落,以至於神情有些恍惚。

擔任主持的那名宮女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得不提醒他說道:「王逸倫,該你上台吟詩了。」

王逸倫有些不情願地站在了台上,嘰嘰歪歪地念了他的那首詩作。人的情緒是會受到感染的,他的情緒不高,台下的那些觀眾們的熱情也沒有那麼高漲,除了他那些死黨們喝彩叫好之外,其他的人並沒有什麼熱烈的反應。

品詩閣的大門外,前十名作者的詩不斷地被送了出來,那些進不去的詩詞愛好者們,在外面品評著這些詩作。張柬之和王逸倫的詩公佈出來之後,獲得了眾人的讚賞,大家都期待着魁首的大作。

蘭陵長公主輕啟朱唇,念道:「本屆品詩會魁首李義。」

李義常年戍守邊陲,不怎麼出現在公眾的面前,大部分人對他都不熟悉。除了秦懷民等人喝彩之外,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李義大踏步地走上台去,躬身向蘭陵長公主行禮之後,轉過身來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李義身材高大魁梧,相貌英俊,身上還有着邊防軍人特有的豪邁之氣。他的形象令眾人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那些女賓客們,感受到了一種久違了的男子氣概。

李義朗聲吟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李義朗誦的是唐代詩人楊炯的《從軍行》,楊炯此時剛剛一歲。

李義的詩氣勢恢宏,激情豪邁,一掃先前在大廳里瀰漫着的唧唧歪歪的無病呻吟、靡靡之音。加上李義獨特的陽剛氣質,令眾人耳目一新,有種振聾發聵、激情燃燒的感覺。

「好詩,好詩啊!」

秦懷民、高崇、柴明等人站起來大聲地喝彩叫好。

在場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年輕的學子們,胸中都涌動着青春的熱血衝動,李義等人營造的氛圍感染了他們,他們也跟着站起來大聲地喝彩、叫好。

李義站在舞台中央,在明亮的舞枱燈光的照耀下,十分矚目,讓那些女觀眾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她們也不由得跟着大聲喝彩,發出了陣陣尖叫聲。

舞台上的那些宮女們,也都對李義投去了仰慕的目光。

前十名的詩作,都是蘭陵長公主挑選評定的。當初她看到李義這首詩的時候,就有了一種久違的衝動,這種感覺只有在她父親、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李世民身上才能感受得到。

她毫不猶豫地就將這首詩定為了第一名。

此刻,她看到舞台上渾身充滿男子氣概的李義,目光中流露出了欣賞之色。

王逸倫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服氣,當李義吟誦出自己的《從軍行》之後,再加上他的出眾的形象,王逸倫忽然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蘭陵長公主評選詩詞的時候,為了公正,事先並不了解詩作者的身份,也不允許詩作者有任何的關於身份方面的提示,因此她並不知道李義的身份。

她悄聲地對身邊的一位宮女說了一句,那位宮女走到主持人的面前,傳達了蘭陵長公主的意思。

主持人問道:「請問李公子家鄉何處,是何出身?」

李義態度謙恭地說道:「我的祖父是李衛公,我現任安西都護府校尉。」

李義不是喜歡炫耀出身的人,可是,他如今有自己的圖謀,為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只好拼爹,不,拼爺爺了。

「呀,原來是大唐軍神李衛公的孫子,難怪呢,這麼英武不凡。」

「是啊,李衛公一代英豪,他的子孫自然也是人中龍鳳。」

大將軍李靖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在唐朝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了李靖的光環,李義看上去就更加英武不凡了。

「原來是他呀!」面紗後面的蘭陵長公主微微點頭,低聲感嘆道。

品詩會接下來的程序,是蘭陵長公主親自邀請排名前三的作者,參加她舉辦的酒宴。

李義朝着蘭陵長公主行禮說道:「長公主殿下,臣李義有一個不情之請,想借品詩會談一些臣關於詩詞創作的心得。」

蘭陵長公主很感興趣,點頭說道:「你說吧。」

李義面對着台下的那些詩詞愛好者們拱手一禮,說道:「各位貴賓,兄弟姐妹們,詩以抒情、以言志,我想談一下作詩的體會。寫好詩詞,最重要的是要有開闊的視野,才能有博大的胸懷,有了博大的胸懷,才能賦予詩詞更高的品味。

我常年駐守在大唐的邊陲,那裏有高高的雪山,一望無際的戈壁和草原,天高地遠,遼遠深邃,令人心胸無比的開闊。

當你騎着駿馬,平治在遼闊的天地之間,胸中會有無與倫比的豪邁激情。

說到這裏,他直接吟出王之渙的《涼州詞》、李白的《關山月》。

這兩位詩人的大作這就更牛了,台下的詩作者們對李義的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

連續三首氣勢宏大,意境高遠的邊塞詩,奠定了李義邊塞派第一詩人的地位。

接着,李義話風一轉,說道:「大家身處繁華的長安,卻不知道在西域,大唐的大好河山,正在遭受大食人的鐵蹄的踐踏。」

李義描述了許多大食人侵入大唐的邊境,殘殺大唐百姓的凄慘的故事,聽得眾人義憤填膺,憤恨不已。

看到氣氛上來了,秦懷民率先喊道:「保衛邊疆,把大食人趕出去。」

柴明和高崇急忙跟着一起吶喊,張柬之對李義很有好感,急忙跟着捧場。

大唐人都有着固有的驕傲,哪怕是那些女性化的青年男子、甚至那些年輕的女子們,胸中也都流淌著一腔熱血,看到有人帶頭,他們握緊拳頭,跟着一起喊叫了起來。

李義趁機煽動眾人踴躍投軍,到祖國的邊疆去。

在眾人的激情澎湃聲中,他大手一揮,豪邁地說道:「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面對着兇殘的大食人,我們只有兩個字來回答他們:開戰!」

「開戰!」

開戰!」

觀眾們都沸騰了,就連那些宮女們,也都舉起白嫩的小拳頭,在那裏高聲喊叫着。

就這樣,一個好端端的詩情畫意的品詩會,被李義弄成了戰爭動員大會。

在此期間,蘭陵長公主一直默不作聲,誰也不知道那面紗後面是什麼樣的表情。

下午,李義回到了李府,採蓮好奇地問道:「少爺,您見到蘭陵長公主了嗎,她生得好看嗎?」

李義笑道:「好看!長公主殿下花容月貌,勝過月中嫦娥。」

李義的三首邊塞詩為他贏得了一個邊塞派創始人的地位,他一下子成了新的詩壇明星。

一時之間,滿大街都在談論著李義和他的三首邊塞詩。大食人入侵大唐邊境,蹂躪大唐百姓的事情也流傳開來。

李義藉著這股旋風,在柴明和高崇等人的安排下,四處參加聚會進行演講,經過他的渲染,大食人兇惡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民間掀起了一股與大食人開戰的呼聲。

張柬之是來長安辦事的,他原本住在客棧,李義邀請他到李府做客。

李義要把張柬之忽悠到西域去,他把張柬之請到府里,熱情地款待他,與他促膝長談,表示對他十分欣賞,希望他能夠跟着自己一起去西域建功立業。

張柬之是一個熱血青年,胸中有着宏偉的抱負,然而此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小人物,歷史上的他機緣巧合,認識了大名鼎鼎的狄仁傑,經過了狄仁傑向武則天的推薦,這才進入了長安,踏上了快速晉陞的道路,後來官至宰相。

李義說假如張柬之願意去西域,他可以舉薦張柬之為從六品行軍書記官。張柬之如今只是從七品縣尉,這可是越級提升,對他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可是西域畢竟是張柬之從前心目中的不毛之地,他有些下不了決心,只是答應考慮一下。

李義也不着急,只是熱情地款待他,他去拜訪朝中的大人物,也都帶着張柬之,對他大力推薦。張柬之十分感動,但是仍然下不了去西域的決心。

這天,李義邀請張柬之跟波斯右丞相阿里莫一起探討波斯局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西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西進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章 明星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