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名門望族

第五章 名門望族

魏氏從魏萬開始,傳至桓子始由智氏,與趙、韓共分晉地而自立,迄魏文侯斯(或曰都),經歷10世,230餘年,皆以忠正傳家,以大夫銜效忠任勞於晉王室。weNxUemi。Com其代表人物有魏武子犨(隨護晉文公重耳19年之久)、魏昭子絳(8年中9合諸侯)、魏獻子舒(為晉昭公之相,治晉政頗佳)、魏文侯斯(其身教德化之典型楷模,可謂承先啟後之大成者)。魏斯於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自立魏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魏氏王國,在烽火連天,斗拼熾烈的時代,佔據中原,獨樹一幟,與群雄之間,長達179年,確是魏氏先祖們憑其膽略、氣質、智慧、氣度、精神和心血,

從在周武王伐紂時任太傅(即後世的宰相)的畢公高(周文王之十五子)開始至明清,先後有魏舒(獻子)、魏曼多、魏奇在晉國,魏齊在魏國,魏冉在秦國,魏相、魏愉在漢朝為相,魏晉南北朝有魏蘭根和魏收,唐代更有魏徵、魏元忠、魏玄同、魏知古、魏扶、魏謩等人為相,宋代有魏仁浦、魏杞、魏良臣,金有魏子平,明有魏藻德,清有魏裔介等,歷代為相者,在中華姓氏中實屬罕見。

在中國現存的《二十四史》中,有6部(《魏書》和《五代史》)是由魏收、魏澹和魏徵編纂的,佔了古代正史總量的四分之一,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人類的富強文明,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舉世公認的貢獻。

魏姓才華傑出功名顯赫光彩.讀過《史記》的人,一定會對書中那些姓魏的傑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長的春秋和魏國時代,一直都是舉足輕重的出色人物,而他們,正是後來魏姓人的祖先。魏,豈不是一個顯赫而光采,足以傲視群倫的姓氏?

魏姓光彩的起源,根據《姓纂》的記載,是這樣的:「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後裔萬仕晉,封於魏,至雙絳舒,代為晉卿,後分晉為諸候,稱王,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望出鉅鹿,任城。」

戰國時魏國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帶,魏姓的最初發源地就在這兒,後來才逐漸繁衍到其他各地。現在,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魏家仍然是當地的望族。

提起「魏」早期的光榮歷史,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清的,舉幾個比較著名的例子,簡單來說明魏姓祖先的傑出才華與顯赫事功。

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時代的魏武子,也叫魏犫,當時,魏家仍然是晉國的大夫,還沒有獨當一面。而這位魏犫,卻被「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倚為股肱之臣,為魏家以後的飛黃騰達,鋪設了平坦的大道。魏犫有兩個兒子,魏顆和魏絳,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結束春秋時代,揭開戰國之幕的魏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國是在他的手裏,一躍而列為諸侯,並且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對於當時的天下大勢,舉足輕重。據《史記》的記載,他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結果四方的賢士都向他投歸,他的聲名也因而大噪,他並且曾派樂羊攻陷中山,派西門豹守鄴,從此河內稱治,為魏國奠定了強盛的基礎.戰國時代,魏國在群雄爭立的混亂局面中,仍然巍然屹立,傲視群倫,幾千年來人人都知名的信陵君,就是當時魏家的傑齣子弟。

魏徵,是人們所熟悉的唐代名臣,唐太宗的諫議大夫,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漢族聲威最為遠播的時期,不過,被四夷尊為「天可汗」的唐太宗,對於這位敢犯顏直諫的大臣,卻顯得有點敬憚。魏徵的文才出眾,曾撰寫《隋書本紀列傳》,還撰有《類禮》二十卷,受到唐太宗十分的重視,曾命藏之秘府,奉為國寶。

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縣)人。南宋理學大師。南宋慶元5年己未科進士,嘉熙元年以校書郎出知嘉定府,累官工部侍郎、禮部尚書、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等職。曾於兩淮力主抗金,獻邊防十策。明洪武元年,朝廷為表彰魏氏一門忠烈,追謚為「九龍三公」。魏了翁是南宋後期著名的理學家和進步的思想家。

魏源,原名遠達,號良圖,字默深、墨生、漢士,法名菩薩戒弟子魏承貫,清乾隆湖南邵陽縣人(今隆回)。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家。1845年,中進士,先後任江蘇東台、興化知縣,兩淮鹽運司海州分司運判,高郵州知州等職。1853年,因遲誤驛報而被革職。鴉片戰爭時,堅決支持禁煙,並在浙江親自參加抗英戰鬥。作為地理學家,最突出貢獻是撰寫了《海國圖志》巨著。有《元史新編》95卷,《聖武記》14卷等。

魏姓在台灣諸姓中居第44位,主要集中於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等地,大多是從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移居而去.魏姓移居海外始於19世紀中葉。魏應誥、魏特敬從大陸遷台後,他們的後裔又從台灣徙居世界各地。魏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三。

魏姓在台灣諸姓中居第44位,主要集中於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等地,大多是從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移居而去。

據《台灣省通志》和《漳州府志》記載:唐高宗總章2年(669年),泉(州)潮(州)間「蠻獠」(一說即山越人,漢末至隋唐時對分佈在今蘇、浙、皖、贛、閩、粵等省部分山間越人的通稱)騷亂,高宗詔令陳政為嶺南行軍總管,率領府兵3600人,將士132名,前往七閩百粵之交界綏安縣,相視山源,開屯建堡,「以靖寇患」。隨陳政入閩的將士都是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其中魏有人任軍謀祭酒(參謀),魏仁浦任府兵隊正(軍隊小頭目),他們將魏姓活動區域推進到今福建(這也是史籍中魏姓入閩的最早記載)。

陳政率部入閩后,由於北方將士不服水土,生病乃至病亡者較多,難以戰勝「蠻獠」,便退保九龍山(今閩南九龍江上游),奏請朝廷增兵。朝廷命陳政兄陳敷、陳敏率固始「58姓」軍校5000餘眾(據福建省雲霄縣誌辦公室統計,隨陳政入閩將士眷屬姓氏共84姓,其中有魏姓)增援,陳政母魏敬及子陳元光隨行。

隊伍行至浙江、福建交界,陳敷、陳敏染病而死,足智多謀的老夫人魏敬,強忍悲痛,與孫兒陳元光一起率軍南下與陳政會合。儀鳳2年(677年),陳政染病而死,陳元光以膺揚將軍代父領兵,魏敬參與軍機,制定方略,經過百餘次戰鬥,終於平定了騷亂。

魏敬又協助陳元光駐兵屯墾,教育當地人種桑,舉辦學校,發展農桑和文化教育事業。魏敬在福建壽終,享年80,漳州人懷念她,為她建造廟宇,尊稱為魏媽廟。

有關資料記載,魏徵的17世孫魏彌於唐末入閩,魏彌長子魏進富,徙居福建永定苦竹堡,次子魏進興居南靖梅林鄉。

廣東《五華魏姓族譜》載,南宋末年汴梁蘭封(今河南蘭考)人魏良佐,字子元,授福建布政司參政,赴任途中經江西贛州遇亂,遂卜居江西石城。魏良佐在石城傳2世,其子魏玉淑生子元、亨、利、貞。南宋大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護送宋帝趙(曰+正)退居贛州。后元軍南下,趙呈逃往福州,贛州大亂,兄弟4人逃往福建寧化,在此分手,各自逃命。其後,魏元徙居惠州長樂(今廣東五華),為1世祖;亨遷福建汀州,后遷惠州龍川縣。

魏元下傳13世至魏應誥、魏特敬時,於清乾隆年間遷台,在新竹新埔上寮開墾基業。明清兩代,魏氏族人入台者以魏徵裔孫魏彌之後為眾,余者為開封蘭考人魏良佐之後。

明神宗萬曆年間,最先有一位叫魏亮的人,從福建至台灣,墾荒開基,是魏氏落籍台灣的先驅。據說,後來一直在台灣郡城開設「張珍山號銀鋪」者,就是當年魏亮之後,至清咸豐初年,已傳8代。

清康熙60年(1721年),朱一貴在台率眾起義,反清復明。為平息事態,福建同安人魏大猷隨軍入台,並因平息有功而升安平水師協鎮。此後,魏大猷就定居在安平。康熙末期,魏彌之後魏進興派下魏文仲從福建漳州徙居台灣台南市一帶,后移居至台中縣烏日鄉。雍正年間,魏彌之後魏進興派下魏習賦、魏祉千、魏可俊從福建漳州南靖移台,魏習賦、魏祉千墾居今台中一帶,魏可俊墾居今桃園縣中壢一帶。

乾隆年間,魏進興派下魏愧烈從福建汀州墾居今台灣新竹新埔一帶;魏文兆、魏秀明、魏阿桂、魏恭朴、魏元商、魏俊生、魏隆康、魏慶榮、魏四洪從福建漳州南靖先後墾居今台中市一帶;魏天植從南靖墾居今桃園縣大園鄉;魏清連從南靖墾居今台北縣八里鄉。

魏彌後裔魏進福派下徙台的情況為:乾隆年間,魏德寬從福建汀州永定墾居今彰化市一帶,魏行春從永定墾居今桃園縣平鎮鄉,魏彰德、魏浩、魏朴義從廣東嘉應州長樂墾居今新竹縣新埔鎮下寮里;嘉慶年間,魏龍美從永定墾居今台中縣東勢鎮。

魏元派下徙台的情況為:乾隆年間,魏國雲、魏應貴、魏成漢從長樂墾居今新竹縣;魏特敬之妻魏劉氏攜四子魏忠元、魏四妹、魏善志、魏阿尾從廣東惠州陸豐入墾今新竹縣一帶;魏宣俊、魏國漢、魏嘉鳳、魏君伯從長樂徙居桃園縣龍潭鄉。道光年間,魏元派下魏朝恩、魏斐茂、魏斐捷、魏春貴從陸豐墾居今新竹一帶。

1945年台灣光復,1947年中華民國組成台灣省首屆政府,江西德化(今九江)人魏道明走馬上任。此公原從事司法工作,獲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當過律師,任過司法部代部長、部長,一度任南京特別市市長,辦過報紙,又在行政院秘書長位子上幹了一段,后又駐節法國、美國,回國後任立法院副院長之職。此後,他捲入蔣介石父子與孔祥熙的內爭中,不得已買通宋美齡離台寓居美國。后又返台,1966年就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之職,1978年在台北病故。

1949年,國民黨政權從大陸敗退台灣,一些魏姓人士移居此地。北京人魏景蒙早年入燕京大學,曾任天津《庸報》、《上海時事新報》、《大陸報》記者,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專門委員、中宣部駐上海辦事處主任。1949年移居台灣后,任路透社特派員、「中央通訊社」副社長、「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陝西長安人魏炳文畢業於黃埔軍校1期,參加過東征北伐,曾任國民黨軍團長、師長、軍參謀長;副軍長、北平警備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任國民黨第18綏靖區副司令官,後到台灣,1971年病故。

台北市人魏火曜獲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學士、博士。台灣光復后即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1953年至1962年間兼台大醫學院院長,曾在美國紐約、波士頓醫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6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後任歷屆評議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及魏火曜兒科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等職。

原籍湖北黃岡的魏鏞隨父母遷台後,在「國立政治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后又在美國俄勒岡大學獲國際關係學學士、政治學博士學位。1975年當選為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國家研究員,他是非美國籍及亞裔學者中第一個獲此職銜的人。同年,由於成就突出,他當選為國際關係學會比較及科際研究理事會理事。他曾當選為美國傑出教育家,並兩度入選「美國科學名人錄」,1977年還獲「艾森豪威爾獎」。1975年,魏鏞返台擔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政治研究所及台灣大學教授;翌年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魏姓移居海外始於19世紀中葉。

據《五華魏姓族譜》載,魏應誥、魏特敬從大陸遷台後,他們的後裔又從台灣徙居世界各地:

魏鼎高於清咸豐3年(1853)去美國,后又到加拿大定居;

魏松於1910年到印度尼西亞,曾任馬來西亞立法會議員、致公黨副主席。

20世紀中葉以後,尤其是8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由於留學、辦實業等原因,到海外謀求發展的魏姓人士逐漸多了起來,他們中不乏有建樹者。例如美國洛杉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高級工程師魏建榮等。

據《長垣縣誌》載:號稱烹飪之鄉的河南省長垣縣有魏姓廚師到美國、日本、前蘇聯、加拿大、尼泊爾、法國、德國、坦桑尼亞等國從事中餐經營者多人。

魏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三。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魏雄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魏雄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名門望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