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狹義上是指那些在1980到1989年間出生的人,而廣義上則是指在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wenXuemi.Com有的更心細的人又在其間劃分出了85后,旨在強調80-84年出生的這代人身上的過渡特質和宣告85后新時代個性的正式成型。相應的,90后亦是如此劃分的。至於出生在1988和1989年的兩群人,他們承接着80后和90后,有着80后和90后共同的身影。因此有的人將他們單獨劃分出來,稱為龍生代(88年和89年,一個是大龍年,一個是小龍年)。

然而,這種僅以字面的意義劃分人群是極不科學的。實際上,80后﹑90后真正代表的,是其背後那種在東西方文化衝突下所產生的特殊的文化現象和思想理念,以及他們那與眾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其實質意義遠遠超過了其簡單的字面含義。

作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80后自出生以來就受到各方人士的關注。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開始躲開父母獨立思考自己的事。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做什麼都不考慮關心他們的人的感受,凡事以自己為中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成了他們的座右銘,用長輩們的話說就是表現得很「自我」。

經濟在騰飛,社會在發展,文化在進步。在紛亂複雜的環境影響下,很多80后、90后們變得異常的早熟,尤其是90后。他們的思維方式、見解主張以及行為動作,超脫了長輩們的想像。叛逆的性格,張揚的個性,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與老一輩人所受的教育和思想背道而馳,這在他們眼中是不可饒恕的。於是他們在長輩們的眼中成了「最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他們在長輩們的眼中真的就這麼不堪嗎?人們總是這樣、那樣的批評他們,對他們的所想、所作、所為不屑一顧,說他們愚昧、不負責任,但又有誰想過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為什麼會「垮掉」,為什麼會「叛逆」?凡事有果必有因,80后、90后們之所以會這樣,不僅僅是有他們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

二十世紀**十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期,也是中國現代最重要的一個轉折期。從這一個時期開始,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軍事都開始了它的質的飛躍。對內改革,去除一切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外開放,引進外來資金為自身的發展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僅用了20年的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國家用百年時間才走過的路,這是改革開放取得的最偉大,也是最成功的一個成果。同時在思想上,一改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死氣沉沉,開始了中國現代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中國引進西方精華,使得經濟騰飛發展的同時,由於一些糟粕的入侵,負面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文化娛樂的變化發展,以及一些資本主義世界裏的消極的東西的侵入。

在西方,人們熱情開放,主張自立自強,張揚個性;而在中國,由於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使得人們性格中庸謙和,含蓄內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衝撞,相互融合。其結果呈現出百家爭鳴,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局面,使得當時的文化界多彩繽紛,爭端不休。而那些西方世界裏的享樂主義的湧入,也使得當時的社會環境逐漸變得紛亂複雜,動蕩不安。而80后、90后就是出生、成長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他們在文化衝突中出生,又在文化衝突中成長,這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本身帶有的文化就很衝突。一方面,他們骨子裏傳承的儒家文化的血液讓他們溫順乖巧,凡事由父母做主;另一方面,他們所接受的西方文化的思想讓他們知道人要獨立自主,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做主,不需他人干涉。

於是,他們有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不能與父母訴說的秘密。當父母的觀點見解與他們不同時,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建議,有自己的理由來反駁父母。而也正是這個,成了長輩們批評他們,說他們叛逆的證據。

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的經濟、政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讓中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改革能在短時間內改掉不足,革去障礙以及那些客觀因素主導的事物,卻不能一時改變那些主觀因素主導的事物,如那些存在於人們骨子裏、傳承數千年的思想文化、風俗習慣。因為這些都是中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改革這些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它所要花費的時間要比它存在的時間更長、更久。

長輩們從小接受中國教育,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長大,其思想早已定型。這讓他們很難接受那些與自己從小學習的截然相反的文化、習俗,以及在他們腦海里成為庸俗不堪的糟粕事物。所以當那些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思想傳入事遭到了老一輩的抵制。然而這同那些小孩子不同。

童年是每個人接受能力最強、學習能力最快的時期,此時的他們無論生理、心理皆不成熟,思想也還不成型,所以容易接受那些西方的外來文化。這就使得他們在行為舉止,對事物的看法觀點,及其思想等各方面帶有濃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穿着大膽、喜食西餐、留長發、扎耳洞,他們所作所為皆與老一輩人格格不入,於是他們成了「垮掉的一代」。

改革是促進歷史進步的滾輪,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風帆。每一次改革都是在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而引發的質變,是新事物代替部分舊事物的開始。只是改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歷史證明每一次的改革都有過火與血的考驗,每一次的改革總有那麼一些人扮演炮灰的角色。因為每一次新事物的產生總是或多或少的損害著那些固守舊事物、舊制度的人的利益。那些守舊者為了維護自己現有的利益,極力阻止那些新事物的產生,打壓那些改革者和接受新事物的人。

守舊者無所不用其極,那些接觸了新事物的人在眾多堅守舊事物的衛道者中成為眾矢之的,成了他們打壓的對象。由於在新事物替代舊事物的開始,人們對那陌生的事物缺乏了解,所以接觸的人很少。這就讓那些守舊者的勢力遠遠超過那些接受新事物的人的勢力,所以每一次改革或變革中真正成功的很少。縱觀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甚至到現在依然如此。而80后、90后就是那些充當炮灰的人。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有了矛盾,然後有了事物間的衝突。「當舊的生產關係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時,生產力就必然要求改變或變革生產關係,而一旦生產關係或經濟基礎狀況發生了變化,就會同原有的上層建築發生矛盾,並要求改變就得上層建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08年修訂版)。顯然,文化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其間的衝突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必然要發生的,而這些衝突就直接表現在人身上。可以說80后、90后是中國改革開放下的產物,是中西方文化衝突下的產物。因此他們這一群人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在中國現這個大範圍內,基本國情決定了一切。80后、90后之所以成為人們眼中那種被鄙視的人,與他們自身的主觀因素固然相關,但外部因素卻佔有着大部分的比例。當代國情、社會環境、家庭狀況以及他們周遭方方面面的事物,都影響着他們的成長,影響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因此80后、90后的出現是中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中國歷史進程中必走的一步。即便沒有80后、90后,也早晚會有「00后、10后」的出現。所以這一群人已成為中國發展的標誌,他們出現的越早,中國進入發展的時間就越早,發展的程度就越高。

80后、90后中的一些人確實是思想開放,行為超前,其思維也是天馬行空,想到做到。但在中國改革開放,加入世貿,融入世界,西方風俗文化傳入中國的背景下,他們的這些行為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長輩們的批評與教訓並非是無的放矢。

實際上,80后、90后中也確實有那麼一群墮落的人,他們在父輩們的庇蔭下,倚仗比別人更優越的出身,不把精力用在學習與工作上,而是整天只知吃喝玩樂,白白浪費青春的大好時光。有的人一個月掙的錢還不夠他們奢侈一個星期的,而有的人根本就沒工作,他們的衣食住行全靠他們的父母救濟。這些吃靠父母,喝靠父母的人,被一些學者稱為「尼特」一族。這些人雖然也屬於那些富家子弟範疇,但卻是那些富家子弟中的紈絝子弟,而非貴族子弟。

80后、90后這些人大多與其父母存有或大或小的矛盾和溝通的代溝,甚至有的和他們的父母長期處於冷戰狀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狀況呢?父母和子女存有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血緣,這是任何其他人無可比擬的。按理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好得不能再好,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的一個分水嶺,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這導致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後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的轉變,使得這兩代人之間對事物的看法及行為觀念的不同,進而讓他們產生了深深的隔閡。

小輩們總是認為自己的長輩思想保守,腦袋裏殘存的封建主義太濃厚,幹什麼都管着自己,沒一點自由;而長輩們總是認為他們年紀太小,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所以在各方面都管着他們。小輩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好;長輩們認為他們太年輕,做事容易衝動,不能夠將他們自己的事處理好。小輩們不理解長輩,而長輩更不了解小輩。所以兩種截然相反的心理成了兩代人難以跨越的鴻溝。

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行為也應當緊跟時代的步伐相應的改變,這樣才會不為歷史所淘汰。只是長輩們積累了一輩子的傳統思想太濃厚,他們的改變速度跟不上中國的發展速度,更趕不上西方文化的傳入速度。而80后、90后們從小生長在這種文化氛圍里,長大后其行為舉止與長輩們的思想格格不入也不足為怪。

其實從思想認識方面來講,80后、90后這種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自己做,要求獨立自主的主張是進步的。因為這是對中國幾千年來以凡事由父母做主為核心的家庭家長制的抵制與顛覆,是對中國封建家庭的否定,是社會民主制最基本的體現。從此可以盡情發揮自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實現自己的價值。

因為自立自強,因為我思我想我行由我,所以人生的價值開始由自己實現,生命的意義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內涵,這個世界也因為多了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熱血青年而更加精彩。走向世界的舞台,燃燒生命,釋放**,他們用行動證明自己,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奮鬥。姚明、李想、周筆暢、楊惠妍、韓寒鞏玟語、龔哲軒等,他們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隱隱已成為80后、90后中的佼佼者。

然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取得成就的人永遠只是少數。當那些成功者站在金字塔頂尖俯視下方時,更多的失敗者卻開始了墮落,這也是長輩們大肆批判80后、90后的開始。只是他們只看到了80后、90后中墮落的人,卻沒看到那些成功的人;只看到了80后、90后墮落的樣子,卻沒看到他們墮落的原因。

80後作為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身為家庭里唯一的孩子,從小受到家人的呵護甚至溺愛。所以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相信,長輩們無論怎樣對待我們,都是建立在關心我們的基礎上的。他們經驗豐富,怕我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太多的彎路,所以才來規勸我們。只是很多自以為是80后、90后們不明所以,不領他們的情,他們才用一些比較激烈的方式來批判我們。當然其中不乏一些倚老賣老,總想出名的人,但這些只是少數。

好不太容易找到一個,又受不了上司的苛刻和白眼。在迫於生活的壓力之下,他們很多都自主創業,用他們所富有的**和魄力,以及一往無前的幹勁,撐起一片自己的天空。大多80后都很高傲,大學畢業后的他們對於工資低,活又重的工作不屑於找。

只是創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它所需要的東西是在學校里找不到的。而其80后們太年輕做事容易衝動,經驗又少,所以即便他們再幹勁十足,但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也很難成功。而事實上,情況也確實如此。

也有人說,就是因為他們年輕才輸得起,失敗對於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促進他們的成長,積累了經驗,這些都是好處;而且他們本來就一無所有,總是失敗到最後也是一無所有;同時也讓他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是就算是這樣,他們真的輸得起嗎?

「江花逝水難再晨,驚夢春雪踏無痕。青絲不語追白髮,猶是歲月不待人。」他們輸不起,因為他們最終輸掉的是他們的青春。他們年輕時一無所有,尚有精力去打拚,但當他們在一無所有時,卻早已不再年輕,再沒了精力與魄力去拼。

也許他們在乎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是那曾經用自己的雙手所賺得的擁有,是那過程中自己一剎那綻放的美麗。因為那是自己生命價值的體現,讓自己知道自己沒白來世上一遭。但是過程並不現實,現實的是結果。

不管怎麼樣,無論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只要我們按照自己心底所想的去做,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對得起天地良心,我們就不怕失敗。人生本來短暫,我們為何還要讓自己不快?所以我們不應該刻意去做什麼,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學會要享受生活,學會發現快樂。這一生一世,人只要自己快樂就好。

最後送給所有人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寫到的那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六歲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十六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