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前序

丁雲醉了!

活到29歲,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痛快淋漓地大醉,雖然沒有往昔和朋同學那般恣情縱意,卻是醉得舒服,醉得大徹大悟。

醉眼朦朧中,他的神智非常清醒,眯著的視線中,黃秘長心滿意足地打了個酒咯,親切地拍拍他的肩膀,豪笑道:「小丁,這次小小的進步了一下,可千萬不要驕傲哦?好好乾,你年輕,學歷又高,有黃哥我照應着,以後咱不怕沒有更多的機會。。。」

剛剛收了自己暗賽過去的三萬現金,他又如何能不滿足呢?

雖然為那些血汗錢心疼得要命,丁雲的臉還是露出感激的笑容,忠厚地點點頭,露出一副感動到不知說什麼為好的表情。

其實,他的心中很是心酸。

29歲,在現代社會絕對不能說老,但放在對年齡限制非常嚴格的機關小公務員身,已經是到了人生轉折最為關鍵的時刻,進一步,你就是海闊天空,以後仕途光明有大把的機會供你發揮顯露自己的能力,如果鈍步不前,錯過了提拔的黃金年齡,很可能這個小幹事的位置,也就是你一輩子的盡頭。

丁雲已經白白浪費了五年時光。

現在想想當日踏入社會的自己是如何的茫然幼稚,卻義無反顧地進入了社會中最複雜的官場,什麼都不知道的自己,走過了太多太多的彎路,五年時間,唯一得到的收穫,就是思想轉過了一條艱難的彎道。

但是這個收穫又是如此的重要,它就如佛家所說的頓悟,幾乎是一剎那間,便讓丁雲的靈魂經歷了一番徹底的洗禮,現在的他,有一種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滋味。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嗎?他心中冷笑,撕下了那張脆弱的羞澀的難堪的弱不禁風的臉皮,卻不妨換一張厚厚的老牛皮,拋棄那些一文不值的清高和不屑,讓自己變得「俗」一點,又算什麼艱難的事?

只要領導高興,只要司欣賞,遊戲規則說難便難,說易也易。比如自己已經駕輕就熟的拍馬屁、耍手腕、逢迎巴結,比如曾經讓幼稚的自己臉紅尷尬又無比鄙視的走後門、託人情,

如果能把送禮和求情的手段,做得正義凜然理直氣壯充滿感情,讓收禮者和送禮者,兩者間都不再存有尷尬和難為情,讓這番以前自己痛恨和不屑的行為,變得理所當然,便像是把這種種**裸的交易,轉變為不過是自己表示對領導尊敬和忠誠的一種心意,這才是送禮和巴結的最高境界。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官場中最神秘的東西也不過簡單兩個字。

不管心中翻騰著多少不平靜的情緒,丁雲的臉依然是那副感激、厚道的表情,順着黃大秘長的話兒,恰如時機地為對方斟滿杯中酒,恭敬而真誠地舉起杯來,笑道:「黃哥,我再敬你一杯,大恩不言謝,兄弟先幹了!」

醉了,不僅是身體,似乎連靈魂都在沉醉,就如恍然處身在天空,腳下輕飄飄雲彩托著,飛向無邊無際。

這一晚,丁雲不清楚自己到底喝了多少,也不在乎,人難得一醉,尤其是在官場中壓抑了數年的自己,身心疲憊,大醉大夢一場又何妨?

保有一點清醒的意識,也慢慢陷入最深的黑暗中。

………………………………………………………………

第二日,丁雲沒有來班。

直到傍晚時分,一位關係良好的同事下班後來尋找他時,人們才發現他靜靜地死在公寓的床。

他死於酒精中毒!

室中滿是嘔吐物,誰也不知道丁雲死前經受了多大的痛苦,或許沒有一點痛苦,他死得很安詳,臉甚至還帶着一絲笑容,似乎只是在沉睡,做着一個美好的不願醒來的天堂之夢。

丁雲的女朋兩年前已經離開了他,久經落魄的人似乎註定要被全世界遺忘,如果不是這位關係良好的同事的挂念,也許,丁雲的死,會在第三天、第四天,或許更遠的某一日,才能被忙碌而麻木的人們發現。

…………………………………………………………

武周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初一,則天女皇病重,改元神龍。下詔:「自繼位以來得罪者非揚、豫、博三州及諸反逆魁首,皆赦免。」

又采天官尚張柬之,守內史崔玄的建議,令太子李顯監國。

其時,手握大權的「梁王」幕僚馬三峰看事態緊急,議道:「陛下似將還政於李家小兒,望大王早做準備,如李氏重掌國家,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

本月,天官尚張柬之,守內史崔玄,左豹韜衛大將軍李多祚,納言敬暉、桓彥范等人暗中謀划,欲逼則天皇帝早日退位,使中宗李顯即帝位。

惜事不秘,桓彥范手下有一親信名喚顧江,已被梁王收買,得悉大事後,秘密通知武氏眾王,眾人惶惶,共推「梁王」為首,謀划大事。

羿日,武氏眾王等人秘密進宮,以張柬之密謀奏。病榻之則天皇帝大怒,密旨「梁王」便宜調動京城武力大權。

705年正月丙午日,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軍甲士五百餘人,沖入玄武門,迅殺武則天親信張易之、張昌宗,進逼太極宮,半路遇到早埋伏好的梁王手下大將薛怒率領的七千多名神武軍士兵,雙方混戰,大將軍李多祚當場被斃,宰相張柬之等隨同文官十餘人被俘,隨後便以謀逆大罪秘密處決;

這次流血事件被史官稱為「丙午之變」,事變的結果是當朝反對武氏宗親的威信大臣幾乎被屠戮乾淨,病重的武則天也無法阻止,並隨後在掌握兵權的「梁王」逼迫下無奈退位。粗魯奸詐的梁王篡奪了國器,在同年三月即位,是為「世宗睿文孝武皇帝」周世宗。

梁王即帝位兩年猝死,其三子:德王,文王,燕王,展開了一場綿延十數年的三王爭亂,其破壞聲勢雖不能和「安史之亂」相提並論,但依然嚴重地消弱了繼承之唐的大周帝國的經濟社會基礎,戰爭激烈的河南道一帶幾乎被打成廢墟。

721年,周庄宗武思渺即位,為了振興國祚,恢復帝國生命力,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控制,下令遷都關隴,於是,周王朝的國都從「神都」洛陽重新遷回了龍興之地——長安。

時光如梭,歲月綿綿,大周帝國從一開始的內部不穩、磕磕碰碰,也總算度過了幾十年時間,雖然始終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和諧與困境,但作為繼承之強大唐朝的帝國,深厚的基礎和先進的制度是其生存的活力,如果把另一個歷史拿來作為參照物的話,你會有些不可思議地看到,此刻的周朝似乎比那個經歷了無數苦難的中唐,還似多點生氣勃勃。

公元765年,我們的故事從此時正式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宦海風流(起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宦海風流(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