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心境:拋卻心中的「私心雜念」

凈化心境:拋卻心中的「私心雜念」

凈化心境:拋卻心中的「私心雜念」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來以香花供佛,依經典的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是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喧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里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凈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后,歡喜作禮感謝道:「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說「熱鬧場中做道場」,只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不可寧靜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

每個人都想求內心的澄澈,然而,其中的含義有幾個人真正地知道?是問心無愧,晚上不做噩夢,還是一生一世對別人的歉疚?

國王提出一大筆賞金,看誰畫得出最能代表平靜祥和的意象。很多畫家將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宮,有的畫了黃昏森林,有的畫了寧靜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掛天上、沾了幾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國王親自看過每件作品,最後只選出兩件。

第一幅作品畫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藍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點綴了幾抹白雲。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湖的左邊角落有座小屋,打開一扇窗戶,煙囪有炊煙裊裊升起,表示有人在準備晚餐,菜色簡單卻美味可口。

第二幅作品畫了幾座山,山形陰暗嶙峋,山峰尖銳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閃電從烏雲中落下,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這幅畫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過如果仔細地看,可以看到險峻的岩石堆中有個小縫,裏面有個鳥窩。儘管身旁風狂雨暴,小燕子還是蹲在窩裏,悠然自得。

國王將朝臣召喚過來,將首獎頒發給第二幅畫,他的解釋是:「即使身處逆境也能維持心中一片清澄,是人生的真諦。」

在做人做事上,要達到理想的境界,應使自己心地澄清。無論怎麼忙,每天最好能安排出片刻的獨處,在這寧靜的氛圍中,人的思想會寧靜而清晰,情緒也最容易歸於平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氣不如爭氣大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生氣不如爭氣大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凈化心境:拋卻心中的「私心雜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