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節 總統繼承順序法

第三百一十三節 總統繼承順序法

共和黨開會時發出的歡呼聲,讓小半個費城人都聽到了。

但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第二天還沒等眾人探聽到大會上的結果,卻先聽說了一條讓他們驚呆的消息,臨時總統麥迪遜先生,竟然在當天早上,就向國會遞交了辭呈。

其實這個消息,在前一天下午時,就已經在高層開始傳開。剛得到消息的民主、聯邦黨非常意外,他們一開始還派人查證,想知道這裏面有沒有陰謀,或者其它什麼,但到了晚上,就得到確切的消息,清楚了共和黨大會上發生的事情,頓時也明白了麥迪遜為什麼會選擇辭職。

明白是明白了,但他們也不好做決定,到底要不要同意麥迪遜辭呈啊。

對於他們來說,麥迪遜這個對手,當然要比康柏這個對手要好對付很多,但是就算他們不同意又能怎麼樣,在國會中,共和黨的成員可是佔了多數的,而批准臨時總統的辭呈,當然不需要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

他們如果反對的話,唯一可能得道的好處,就是獲得麥迪遜的友誼,但可能會得罪共和黨。

對於這麼一比不平等的交易,聯邦黨和民主黨,做了不同的選擇。

「這是好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如果能把麥迪遜先生拉進我們聯邦黨,那我們重起之日,就在明天!」亞當斯激動的宣佈。

「去,立刻去見麥迪遜先生,就說我們全力支持他的主張。為了這個國家,現在是需要我們這些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團結努力的時候了,他不應該辭職!」

對於亞當斯的鼓動和決斷,下面的聯邦黨人沒有一人反對,全都眾口一致的說了聲「對!」

這些人要麼是根深蒂固地聯邦黨既得利益派。要麼是亞當斯的鐵桿親信,也有一部分自身沒有主見的人。只有他們,才願意繼續忠實的跟在亞當斯身後,為他吶喊助威。但隨着時局的推移,聯邦的聲音越來越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時至今日,很多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了,聯邦黨是不可能與共和黨在北方爭雄的。經過了幾次分裂后。林雷大量地聯邦黨員加入了共和黨。甚至就連華盛頓這個聯邦黨的精神教父,也暫時停止了在聯邦黨內地活動。完全做了一個閑散的政府顧問。

但亞當斯不知不覺,他還妄想東山再次。這次地麥迪遜事件,讓他看到了希望,就算不能因此擊敗共和黨,他也準備從共和黨內拉一票人回來,報復報復康柏。

與聯邦黨截然不同的是,民主黨內對於麥迪遜事件的態度。爭論非常大,有的人也主張應該趁此機會拉攏麥迪遜;但有的人則認為不值得為了一個過氣人物,去得罪如日中天的共和黨,在國會上支持共和黨,才能為民主黨贏得更多利益;而更多地人。則是覺得這是共和黨的內鬥,民主黨只要坐看好戲就行了,參與進入反而可能惹火燒身。

作為民主黨領袖的傑弗遜,在綜合各派系的意見后,終於決定,全黨對麥迪遜的辭呈投棄權票,既不反對。也不同意。

「也許。我們是該在裏面點一把火,但這把火點不好。就會燒到我們自己身上,所以,就讓我們看着他們斗吧。到是接下來新臨時總統地繼任,我們可以考慮提出新的法案。而真正的目標,則應該放在下一次總統選舉中。」

傑弗遜的決定,雖然在民主黨內有不少反對意見,但在正式決定以後,卻也沒人真正強烈堅持己見。

這就是民主黨和聯邦黨的區別,也是一個生命力旺盛政黨和正在暗弱政黨的區別。民主黨處理事情,一直是大家平等協商,但只要達成一致,就會走向全面共識。共和黨則是完全有亞當斯一個人決定,雖然他個人能力很強,做出的決定也能得到大部分黨員地支持,但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地利益。一旦有人因為利益不同而提出反對,迎接的他唯一下場,就是驅逐出聯邦黨。

對於這兩個反對黨地不同態度,康柏與共和黨的高層們,都沒特意把他們放在心上。國會是否批准麥迪遜辭呈,完全是可以由共和黨說了算的,根本不值得細究。對於他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為下一屆總統選舉做準備。

就連已經遞交了辭呈的麥迪遜,對於聯邦黨的橄欖枝,也是直接無視。

這位政治強人當天在共和黨大會很失態,他等他挺直了腰桿以後,就又重新恢復了信心。雖然沒有準備向康柏投效,但是讓他冒着被其它共和黨人鄙視的危險,卻與聯邦黨合作,他卻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對此,亞當斯並沒有灰心,除了親自面見麥迪遜,表達他真摯的邀請之意外,還呈說了大量利益相關的話題。

對此,麥迪遜只能笑了笑:

「亞當斯先生,你也是國家的元勛,革命的功臣,經歷的政治事件絕對不比我少。難到你還看不出來,現在就算我願意加入你們聯邦黨,對於你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反而會引來共和黨最兇猛的報復。」

「哈哈哈!那就讓共和黨的報復,全都加到我們聯邦黨身上吧!我相信,聯邦黨只有經過這樣的浴火,才能像這個國家一樣新生!」亞當斯很有自信。

對於亞當斯的才能,麥迪遜也很了解。也許與共和黨刺刀見血的斗一斗,還真的能讓亞當斯這個大陸會議第二號人物,把聯邦黨帶出困境呢。

可惜,他不想和聯邦黨一樣經歷最低谷,然後浴火重生。

所以還是婉轉的拒絕:

「唉!可惜!可惜亞當斯閣下不是共和黨員,可惜聯邦黨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直接和我站在一起!」

確實,如果有亞當斯這樣一位人物在共和黨,如果亞當斯站在麥迪遜這一邊,昨天的那場表決,就很難說到底誰會贏了。而如果聯邦黨一開始就在國會中支持麥迪遜,那國會當天的表決會不會進行下去,也很難說。

事實都沒有如果,所以麥迪遜只能面對現實。

兩天之後,國會參眾兩院再次開會,表決通過了麥迪遜的辭呈。

聯邦黨在議會上的反對,被共和、民主兩黨,被認為是近乎政治笑話般的行動。反倒是民主黨的棄權票,被共和黨的人認為,這是對他們共和黨的尊重,將真正要不要麥迪遜辭職的決定權,交給了共和黨,由共和黨內部決定。

一切程序都進行的很平和,聯邦黨的笑話,並沒有給表決帶來多大波瀾。

但等到正式通過辭呈之後,關於新的臨時總統人選,就有幾分爭議了。

按照現在美國的憲法,只規定了一旦總統無法履行職責,就由副總統繼任,並沒有對之後的人選作出規定,真正的美國總統繼承順序,要到杜魯門時代才會出台,所以接下來總統該由誰繼任,就成了一件又需要爭議的事情了。

各黨派出於不同的目的,都提出了自己的繼任法案。

聯邦黨的提議很簡單,那就是讓華盛頓或者亞當斯來擔任。

華盛頓來繼任總統的理由還說得過去,他是前任副總統,怎麼也有這方面的一些地位和經驗,但提出亞當斯的理由就很牽強了,只是稱呼他為大陸會議的領袖之一。

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提議,被通過的可能不大,但還是逐條進行辯論,最後將聯邦黨的嘴堵住。

民主黨的提議也很有意思,就是要求根據政府內部部長順序,進行順位的總統繼承安排。這裏面雖然沒有提到傑弗遜,但是華盛頓和傑弗遜,都是富蘭克林政府時的高級顧問,級別與國務卿相同,他們的顧問職務,並沒有被麥迪遜解除,如果按照政府部長順序繼任,那他們兩人可不可以擔任呢?

這個提議爭議就很大,因為聯邦黨認為那樣華盛頓當上總統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全力支持。加上按照部長順序繼任,這是最符合常人心理的,所以其他的反對聲音並不強。只有鐵桿維護共和黨利益的人,才堅定的表示反對。

只是讓民主黨和傑弗遜很無奈的是,他們遇上了強大的共和黨,遇上了康柏。

早就對這方面歷史有所了解的康柏,並沒有正面反對民主黨的繼承順序提議,而是提出,制定一部新的繼任法,根據當年那一屆政府和議會的職位,來具體排定繼任順序。

共和黨開會時發出的歡呼聲,讓小半個費城人都聽到了。

但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第二天還沒等眾人探聽到大會上的結果,卻先聽說了一條讓他們驚呆的消息,臨時總統麥迪遜先生,竟然在當天早上,就向國會遞交了辭呈。

其實這個消息,在前一天下午時,就已經在高層開始傳開。剛得到消息的民主、聯邦黨非常意外,他們一開始還派人查證,想知道這裏面有沒有陰謀,或者其它什麼,但到了晚上,就得到確切的消息,清楚了共和黨大會上發生的事情,頓時也明白了麥迪遜為什麼會選擇辭職。

明白是明白了,但他們也不好做決定,到底要不要同意麥迪遜辭呈啊。

對於他們來說,麥迪遜這個對手,當然要比康柏這個對手要好對付很多,但是就算他們不同意又能怎麼樣,在國會中,共和黨的成員可是佔了多數的,而批准臨時總統的辭呈,當然不需要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

他們如果反對的話,唯一可能得道的好處,就是獲得麥迪遜的友誼,但可能會得罪共和黨。

對於這麼一比不平等的交易,聯邦黨和民主黨,做了不同的選擇。

「這是好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如果能把麥迪遜先生拉進我們聯邦黨,那我們重起之日,就在明天!」亞當斯激動的宣佈。

「去,立刻去見麥迪遜先生,就說我們全力支持他的主張。為了這個國家,現在是需要我們這些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團結努力的時候了,他不應該辭職!」

對於亞當斯的鼓動和決斷,下面的聯邦黨人沒有一人反對,全都眾口一致的說了聲「對!」

這些人要麼是根深蒂固地聯邦黨既得利益派。要麼是亞當斯的鐵桿親信,也有一部分自身沒有主見的人。只有他們,才願意繼續忠實的跟在亞當斯身後,為他吶喊助威。但隨着時局的推移,聯邦的聲音越來越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時至今日,很多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了,聯邦黨是不可能與共和黨在北方爭雄的。經過了幾次分裂后。林雷大量地聯邦黨員加入了共和黨。甚至就連華盛頓這個聯邦黨的精神教父,也暫時停止了在聯邦黨內地活動。完全做了一個閑散的政府顧問。

但亞當斯不知不覺,他還妄想東山再次。這次地麥迪遜事件,讓他看到了希望,就算不能因此擊敗共和黨,他也準備從共和黨內拉一票人回來,報復報復康柏。

與聯邦黨截然不同的是,民主黨內對於麥迪遜事件的態度。爭論非常大,有的人也主張應該趁此機會拉攏麥迪遜;但有的人則認為不值得為了一個過氣人物,去得罪如日中天的共和黨,在國會上支持共和黨,才能為民主黨贏得更多利益;而更多地人。則是覺得這是共和黨的內鬥,民主黨只要坐看好戲就行了,參與進入反而可能惹火燒身。

作為民主黨領袖的傑弗遜,在綜合各派系的意見后,終於決定,全黨對麥迪遜的辭呈投棄權票,既不反對。也不同意。

「也許。我們是該在裏面點一把火,但這把火點不好。就會燒到我們自己身上,所以,就讓我們看着他們斗吧。到是接下來新臨時總統地繼任,我們可以考慮提出新的法案。而真正的目標,則應該放在下一次總統選舉中。」

傑弗遜的決定,雖然在民主黨內有不少反對意見,但在正式決定以後,卻也沒人真正強烈堅持己見。

這就是民主黨和聯邦黨的區別,也是一個生命力旺盛政黨和正在暗弱政黨的區別。民主黨處理事情,一直是大家平等協商,但只要達成一致,就會走向全面共識。共和黨則是完全有亞當斯一個人決定,雖然他個人能力很強,做出的決定也能得到大部分黨員地支持,但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地利益。一旦有人因為利益不同而提出反對,迎接的他唯一下場,就是驅逐出聯邦黨。

對於這兩個反對黨地不同態度,康柏與共和黨的高層們,都沒特意把他們放在心上。國會是否批准麥迪遜辭呈,完全是可以由共和黨說了算的,根本不值得細究。對於他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為下一屆總統選舉做準備。

就連已經遞交了辭呈的麥迪遜,對於聯邦黨的橄欖枝,也是直接無視。

這位政治強人當天在共和黨大會很失態,他等他挺直了腰桿以後,就又重新恢復了信心。雖然沒有準備向康柏投效,但是讓他冒着被其它共和黨人鄙視的危險,卻與聯邦黨合作,他卻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對此,亞當斯並沒有灰心,除了親自面見麥迪遜,表達他真摯的邀請之意外,還呈說了大量利益相關的話題。

對此,麥迪遜只能笑了笑:

「亞當斯先生,你也是國家的元勛,革命的功臣,經歷的政治事件絕對不比我少。難到你還看不出來,現在就算我願意加入你們聯邦黨,對於你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反而會引來共和黨最兇猛的報復。」

「哈哈哈!那就讓共和黨的報復,全都加到我們聯邦黨身上吧!我相信,聯邦黨只有經過這樣的浴火,才能像這個國家一樣新生!」亞當斯很有自信。

對於亞當斯的才能,麥迪遜也很了解。也許與共和黨刺刀見血的斗一斗,還真的能讓亞當斯這個大陸會議第二號人物,把聯邦黨帶出困境呢。

可惜,他不想和聯邦黨一樣經歷最低谷,然後浴火重生。

所以還是婉轉的拒絕:

「唉!可惜!可惜亞當斯閣下不是共和黨員,可惜聯邦黨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直接和我站在一起!」

確實,如果有亞當斯這樣一位人物在共和黨,如果亞當斯站在麥迪遜這一邊,昨天的那場表決,就很難說到底誰會贏了。而如果聯邦黨一開始就在國會中支持麥迪遜,那國會當天的表決會不會進行下去,也很難說。

事實都沒有如果,所以麥迪遜只能面對現實。

兩天之後,國會參眾兩院再次開會,表決通過了麥迪遜的辭呈。

聯邦黨在議會上的反對,被共和、民主兩黨,被認為是近乎政治笑話般的行動。反倒是民主黨的棄權票,被共和黨的人認為,這是對他們共和黨的尊重,將真正要不要麥迪遜辭職的決定權,交給了共和黨,由共和黨內部決定。

一切程序都進行的很平和,聯邦黨的笑話,並沒有給表決帶來多大波瀾。

但等到正式通過辭呈之後,關於新的臨時總統人選,就有幾分爭議了。

按照現在美國的憲法,只規定了一旦總統無法履行職責,就由副總統繼任,並沒有對之後的人選作出規定,真正的美國總統繼承順序,要到杜魯門時代才會出台,所以接下來總統該由誰繼任,就成了一件又需要爭議的事情了。

各黨派出於不同的目的,都提出了自己的繼任法案。

聯邦黨的提議很簡單,那就是讓華盛頓或者亞當斯來擔任。

華盛頓來繼任總統的理由還說得過去,他是前任副總統,怎麼也有這方面的一些地位和經驗,但提出亞當斯的理由就很牽強了,只是稱呼他為大陸會議的領袖之一。

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提議,被通過的可能不大,但還是逐條進行辯論,最後將聯邦黨的嘴堵住。

民主黨的提議也很有意思,就是要求根據政府內部部長順序,進行順位的總統繼承安排。這裏面雖然沒有提到傑弗遜,但是華盛頓和傑弗遜,都是富蘭克林政府時的高級顧問,級別與國務卿相同,他們的顧問職務,並沒有被麥迪遜解除,如果按照政府部長順序繼任,那他們兩人可不可以擔任呢?

這個提議爭議就很大,因為聯邦黨認為那樣華盛頓當上總統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全力支持。加上按照部長順序繼任,這是最符合常人心理的,所以其他的反對聲音並不強。只有鐵桿維護共和黨利益的人,才堅定的表示反對。

只是讓民主黨和傑弗遜很無奈的是,他們遇上了強大的共和黨,遇上了康柏。

早就對這方面歷史有所了解的康柏,並沒有正面反對民主黨的繼承順序提議,而是提出,制定一部新的繼任法,根據當年那一屆政府和議會的職位,來具體排定繼任順序。

共和黨開會時發出的歡呼聲,讓小半個費城人都聽到了。

但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第二天還沒等眾人探聽到大會上的結果,卻先聽說了一條讓他們驚呆的消息,臨時總統麥迪遜先生,竟然在當天早上,就向國會遞交了辭呈。

其實這個消息,在前一天下午時,就已經在高層開始傳開。剛得到消息的民主、聯邦黨非常意外,他們一開始還派人查證,想知道這裏面有沒有陰謀,或者其它什麼,但到了晚上,就得到確切的消息,清楚了共和黨大會上發生的事情,頓時也明白了麥迪遜為什麼會選擇辭職。

明白是明白了,但他們也不好做決定,到底要不要同意麥迪遜辭呈啊。

對於他們來說,麥迪遜這個對手,當然要比康柏這個對手要好對付很多,但是就算他們不同意又能怎麼樣,在國會中,共和黨的成員可是佔了多數的,而批准臨時總統的辭呈,當然不需要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

他們如果反對的話,唯一可能得道的好處,就是獲得麥迪遜的友誼,但可能會得罪共和黨。

對於這麼一比不平等的交易,聯邦黨和民主黨,做了不同的選擇。

「這是好機會!我們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如果能把麥迪遜先生拉進我們聯邦黨,那我們重起之日,就在明天!」亞當斯激動的宣佈。

「去,立刻去見麥迪遜先生,就說我們全力支持他的主張。為了這個國家,現在是需要我們這些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團結努力的時候了,他不應該辭職!」

對於亞當斯的鼓動和決斷,下面的聯邦黨人沒有一人反對,全都眾口一致的說了聲「對!」

這些人要麼是根深蒂固地聯邦黨既得利益派。要麼是亞當斯的鐵桿親信,也有一部分自身沒有主見的人。只有他們,才願意繼續忠實的跟在亞當斯身後,為他吶喊助威。但隨着時局的推移,聯邦的聲音越來越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時至今日,很多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了,聯邦黨是不可能與共和黨在北方爭雄的。經過了幾次分裂后。林雷大量地聯邦黨員加入了共和黨。甚至就連華盛頓這個聯邦黨的精神教父,也暫時停止了在聯邦黨內地活動。完全做了一個閑散的政府顧問。

但亞當斯不知不覺,他還妄想東山再次。這次地麥迪遜事件,讓他看到了希望,就算不能因此擊敗共和黨,他也準備從共和黨內拉一票人回來,報復報復康柏。

與聯邦黨截然不同的是,民主黨內對於麥迪遜事件的態度。爭論非常大,有的人也主張應該趁此機會拉攏麥迪遜;但有的人則認為不值得為了一個過氣人物,去得罪如日中天的共和黨,在國會上支持共和黨,才能為民主黨贏得更多利益;而更多地人。則是覺得這是共和黨的內鬥,民主黨只要坐看好戲就行了,參與進入反而可能惹火燒身。

作為民主黨領袖的傑弗遜,在綜合各派系的意見后,終於決定,全黨對麥迪遜的辭呈投棄權票,既不反對。也不同意。

「也許。我們是該在裏面點一把火,但這把火點不好。就會燒到我們自己身上,所以,就讓我們看着他們斗吧。到是接下來新臨時總統地繼任,我們可以考慮提出新的法案。而真正的目標,則應該放在下一次總統選舉中。」

傑弗遜的決定,雖然在民主黨內有不少反對意見,但在正式決定以後,卻也沒人真正強烈堅持己見。

這就是民主黨和聯邦黨的區別,也是一個生命力旺盛政黨和正在暗弱政黨的區別。民主黨處理事情,一直是大家平等協商,但只要達成一致,就會走向全面共識。共和黨則是完全有亞當斯一個人決定,雖然他個人能力很強,做出的決定也能得到大部分黨員地支持,但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只能代表一部分人地利益。一旦有人因為利益不同而提出反對,迎接的他唯一下場,就是驅逐出聯邦黨。

對於這兩個反對黨地不同態度,康柏與共和黨的高層們,都沒特意把他們放在心上。國會是否批准麥迪遜辭呈,完全是可以由共和黨說了算的,根本不值得細究。對於他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為下一屆總統選舉做準備。

就連已經遞交了辭呈的麥迪遜,對於聯邦黨的橄欖枝,也是直接無視。

這位政治強人當天在共和黨大會很失態,他等他挺直了腰桿以後,就又重新恢復了信心。雖然沒有準備向康柏投效,但是讓他冒着被其它共和黨人鄙視的危險,卻與聯邦黨合作,他卻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對此,亞當斯並沒有灰心,除了親自面見麥迪遜,表達他真摯的邀請之意外,還呈說了大量利益相關的話題。

對此,麥迪遜只能笑了笑:

「亞當斯先生,你也是國家的元勛,革命的功臣,經歷的政治事件絕對不比我少。難到你還看不出來,現在就算我願意加入你們聯邦黨,對於你們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反而會引來共和黨最兇猛的報復。」

「哈哈哈!那就讓共和黨的報復,全都加到我們聯邦黨身上吧!我相信,聯邦黨只有經過這樣的浴火,才能像這個國家一樣新生!」亞當斯很有自信。

對於亞當斯的才能,麥迪遜也很了解。也許與共和黨刺刀見血的斗一斗,還真的能讓亞當斯這個大陸會議第二號人物,把聯邦黨帶出困境呢。

可惜,他不想和聯邦黨一樣經歷最低谷,然後浴火重生。

所以還是婉轉的拒絕:

「唉!可惜!可惜亞當斯閣下不是共和黨員,可惜聯邦黨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直接和我站在一起!」

確實,如果有亞當斯這樣一位人物在共和黨,如果亞當斯站在麥迪遜這一邊,昨天的那場表決,就很難說到底誰會贏了。而如果聯邦黨一開始就在國會中支持麥迪遜,那國會當天的表決會不會進行下去,也很難說。

事實都沒有如果,所以麥迪遜只能面對現實。

兩天之後,國會參眾兩院再次開會,表決通過了麥迪遜的辭呈。

聯邦黨在議會上的反對,被共和、民主兩黨,被認為是近乎政治笑話般的行動。反倒是民主黨的棄權票,被共和黨的人認為,這是對他們共和黨的尊重,將真正要不要麥迪遜辭職的決定權,交給了共和黨,由共和黨內部決定。

一切程序都進行的很平和,聯邦黨的笑話,並沒有給表決帶來多大波瀾。

但等到正式通過辭呈之後,關於新的臨時總統人選,就有幾分爭議了。

按照現在美國的憲法,只規定了一旦總統無法履行職責,就由副總統繼任,並沒有對之後的人選作出規定,真正的美國總統繼承順序,要到杜魯門時代才會出台,所以接下來總統該由誰繼任,就成了一件又需要爭議的事情了。

各黨派出於不同的目的,都提出了自己的繼任法案。

聯邦黨的提議很簡單,那就是讓華盛頓或者亞當斯來擔任。

華盛頓來繼任總統的理由還說得過去,他是前任副總統,怎麼也有這方面的一些地位和經驗,但提出亞當斯的理由就很牽強了,只是稱呼他為大陸會議的領袖之一。

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提議,被通過的可能不大,但還是逐條進行辯論,最後將聯邦黨的嘴堵住。

民主黨的提議也很有意思,就是要求根據政府內部部長順序,進行順位的總統繼承安排。這裏面雖然沒有提到傑弗遜,但是華盛頓和傑弗遜,都是富蘭克林政府時的高級顧問,級別與國務卿相同,他們的顧問職務,並沒有被麥迪遜解除,如果按照政府部長順序繼任,那他們兩人可不可以擔任呢?

這個提議爭議就很大,因為聯邦黨認為那樣華盛頓當上總統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全力支持。加上按照部長順序繼任,這是最符合常人心理的,所以其他的反對聲音並不強。只有鐵桿維護共和黨利益的人,才堅定的表示反對。

只是讓民主黨和傑弗遜很無奈的是,他們遇上了強大的共和黨,遇上了康柏。

早就對這方面歷史有所了解的康柏,並沒有正面反對民主黨的繼承順序提議,而是提出,制定一部新的繼任法,根據當年那一屆政府和議會的職位,來具體排定繼任順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美177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北美1776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節 總統繼承順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