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維州事變(下)

第四十章 維州事變(下)

維州事件,因為大周央朝廷,帝國的實際掌權集團—宰相們不同意前敵指揮官寧賽採取強硬對策,堅持走和平妥協的路子,結果卻是讓帝國丟盡了顏面,吐蕃就在邊境之上,當着使節的面,將我方交還的維州投誠將士全部處死,場面極其酷烈。//&nwww.qtxny.com--www.qtxny.com--//

消息傳出后,惹得朝野大嘩,外間議論紛紛,紛紛指責朝廷軟弱、宰臣愚蠢,致使大周國威喪盡。

十一月份,回京任兵部侍郎的原「鎮靜軍兵馬使」、「歸德郎將」陳洎向小皇帝報告了這一情況。作為參與其事者之一,他對朝廷的這一舉措十分不解:「縛送投降者以歸,從此絕後來投誠者之路,豈是良計?」

慧帝聽了,也甚為後悔,但是他無能為力,雖然身為帝國最高權勢者,但象徵的意義大過實際權利,國家的政策掌握在宰相們和太后黨的手上。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輔臣們的規勸和諫言,茫然地畫敕簽署一份份他尚無法明了的「聖旨」。

帝王以信任和權勢相托,但大臣們卻一次次讓帝王失望,慧帝年幼,但已初露脾性,他在延英殿當面就質問幾位宰相:「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究竟有無佐理興化之心?」這話顯然說得很重了。

殿下眾人唯唯諾諾,只是心各有所思,一些人驚慌失措,似是為沒有預料到此事鬧到如此之大而慌亂;一些人卻是幸災樂禍,期待着政敵遭到更沉重的打擊。

首席宰相竇剛面色深沉,斜視着站在另一排的盧士瓊,此人雖表情平靜,不喜不怒,但是竇剛知道,對方心肯定已在計算著如何趁此時機打擊己方。此事件,自己雖沒有投贊成票,但作為首席宰輔,「棄權」其實便是袒護妥協政策,而眼看着事情向越來越糟糕的趨勢發展,他無法逃避責任。

到了此刻,竇剛依然覺得自己的做法沒有絲毫錯誤,雖被天下恥罵,但他無愧於心。

正像他之前向武元宗解釋得那樣:寧賽、陳洎之輩,只能看到暫時的利益,卻將國家長遠計劃置之不顧,這不是謹慎治國之道。

讓竇剛心煩的是,那些外間的無知民眾不了解自己的心意,也便罷了,但是多年的老搭檔武元宗卻也根本聽不進自己的解釋,他第一次發現,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年富力強的宰相,卻是如此地固執而不理智。

竇剛之所以贊成妥協退讓,自然有他的想法,他和武元宗說道:一時的退讓得失,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一切必須依照利益最大化處理;維州的事情,表面上看來,似乎朝廷喪失了臉面,得不償失,但放在大局上,卻是犧牲小部分利益,隱忍負重,來取得更大的收穫。過去春秋的時候,將軍荀吳有一次圍攻鼓城,城有人請求舉城投降,荀吳不許,他說:「如果我國有人舉城叛變,我肯定痛恨他們;但別國的人舉城叛變而投降我,我怎麼能反而喜歡他們呢!我不能因為想奪取鼓城就容納他們的奸謀。」於是,縱使鼓人殺掉叛變的人,並讓他們加強防守。

同樣道理,朝廷之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才和吐蕃簽訂長慶盟約,得以集財力、物力、兵力來掃清北面突厥殘餘和西面回鶻帝國的威脅,如果現在就接納吐蕃維州守將的歸降,幾十年的努力,必將付諸一炬。從國家的利益來說,奪取維州的事小,而遵守盟約以求吐蕃邊境穩定為大;從對國家危害的程度來說,也是維州稍緩而關最為緊迫。

再說,悉怛謀降伏,從本朝方面說,他這樣做是向化;但從吐蕃方面說,則不免為叛臣。即使普通的老百姓,對見利忘義的行為也都以為恥,何況堂堂聖朝天國!所以,從信義出發,我們也不能接受悉怛謀的歸降。

竇剛這一番勸慰,可謂用心良苦,也是發自至誠,可惜武元宗並沒有被竇剛說服,事實上,自兩人同為顧命大臣后,地位相當,武元宗對於竇剛近來的一些政治主張,已越來越顯出不滿、不贊同的情緒,而維州事件,終於為兩人之間的關係,劃出了一條細微的裂縫。

武元宗沒有被竇剛說服,所以他心很是有着一股不滿的憤慨,再加上朝廷對維州事件善後處理的重視程度也不夠,直到外間議論紛紛,百姓對朝廷的軟弱多有指責批評,怨言、謠言滿天飛,更有一些居心叵測者,從推波助瀾,結果朝堂上下暗流涌動,終於釀成了一次巨大的政治風暴。

首先發難者,便是「御史大夫「丘度。他同為顧命七大臣之一,論身份、論職責,都有足夠的份量,擔當這份使命。

此人號稱所有大臣的敵人,在先帝的有意栽培下,他被培養成為一把君王手的「刀「,以善於彈劾和參諫而聞名,人稱之為「丘瘋子」,樹敵很多。他似乎也不很在乎別人的敵意,反而變本加厲地抓住一切能夠抓住的「把柄「,攻擊任何不檢點的大臣。

丘度首先發難,要求徹查維州事件,因為不作為而導致帝國喪失威嚴和臉面的大臣;隨後,因為不滿朝廷對寧賽的處置,武元宗也強硬地攻擊行「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妥協政策的重要執行者王博,認為此人不適合再擔當兵事重任;然後,宰相盧士瓊等二十八位大臣也先後上書,指控妥協派官員喪權辱國的軟弱做法,而且矛頭更加明確地指向首宰竇剛對他們的縱容。

這些人的指責和參劾,恰到時機,正好和外間百姓、士子對朝廷的不滿和憤慨遙相呼應,帝國的掌權者們,無論怎麼不情願,也必須做出一種姿態,來安撫群情激奮的民眾和大臣們的情緒。而這種姿態,只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大部分人的要求,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事情已不能簡單用「是非對錯」來衡量。

最後的結果是,「副相「王博被削了所有爵位俸祿,遠貶為安遠縣令。這裏說的縣令,不過是份虛職,說得好聽點,還是朝廷命官,難聽點,其實就是放逐,然後只提供勉強維持生活的基本衣食,讓其自生自滅。

同王博被貶和失勢的,還有許多官員,略過不提,就連附和王博主張的「顧命大臣「高爽,都未能倖免,虧他資歷夠老,平時老好人一個,樹敵也不多,被削了兩級爵位,罰了些俸祿,暫時逃過一劫,不過終究無顏再擔當第二顧命大臣的位置,免了「太保銜」,保住了「尚書僕射」的職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宦海夜雨十年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宦海夜雨十年燈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章 維州事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