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九鼎來源

第八十五章 九鼎來源

宋武以現有的信息推論此前種種局勢變化,不得不感嘆羨門子高佈局之深。

不論樊於期還是信陵君,此時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腳步,在羨門子高今後的計劃中,將再無這兩個人什麼重要使命。

樊於期的重要性在於函谷關,當五國聯軍在樊於期任期內沒有攻到函谷關的機會,那樊於期的重要性就相當於零。至於今後樊於期執掌兵權在秦國步步高升,也不見得能跟上羨門子高的步伐。

一個秦國的重將顯然無法策反所部大軍,而一個重要關卡的守將,卻能直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而信陵君更簡單,他放棄了更進一步的機會,只要他奪取魏王之位,那今後羨門子高的任何計劃都繞不開魏無忌。可是偏偏,魏無忌放棄了一切。

隨着蕭瑤心的意外身亡,過去的佈局宣告失敗,現在似乎開啟的是後續計劃?

宋武斂去種種情緒,平靜問:「樂氏在燕國三十年穿針引線,如今勾畫出好大一張魚網,其中燕國可是主線所在?」

羨門子高緩緩點頭,低頭拿筷子夾了泡發的茶葉送入口中緩緩咀嚼,閉目享受后押一口清水入喉:「以阿武來看,燕國出路何在?」

「若在百年前,燕國出路在中山、代國。燕國吞併中山、代國,必然取代如今之趙國,若兼并趙地,將是北方大國,論地位與南方楚國相等。」

「眼前,燕國出路難十倍於百年前,西有強趙,東南有富庶之齊。莫不是,要連齊圖趙?」

宋武不認為燕國有多少勝算,眼前實力明擺着,雖然燕國被齊國狠狠揍了一頓后,以齊國的附庸身份老老實實兩代人,老實的快淡出中原輿論。使得不少人談論列國,往往會下意識忽略燕國。

這樣一個存在感薄弱的邊陲國家,雖然休養生息兩代人,國力可能比當年增強了一倍不止……可這麼長時間沒跟中原國家交戰,只是偶爾找胡狄欺負欺負的燕國,其國中軍事體系還能跟得上中原各國的腳步?

毫無疑問,中原是四戰之地,高烈度的戰爭使得戰法、軍制、軍械更新速度極快。往往一代人的時間,戰術、戰略就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遠離中原戰場的燕國,如果還像幾十年前那樣派出車兵為主的軍隊,豈不是伸出脖子給中原列國砍?

宋武不認為現在的燕國憑自身的國力還能翻身,羨門子高微笑着:「燕國是齊國的附庸,這也是燕國延續至今的關鍵所在。齊國需要燕國這個附庸來牽制趙國,使燕國阻塞趙國北上的勢頭。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百年以來,趙雖有長平之敗,但其疆域卻一日勝過一日,與楚國類同。若不加以阻止,他日必然成為北方大國。」

羨門子高說中從懷中取出錦囊,錦囊中又是一張絲帛,鋪開絲帛后是一張天下地圖:「這天下不論是合是分,能主導天下大事的只能是西方大國或東方大國!楚國是個什麼出身?當年周天子祭天時,僅是子爵的楚國窘迫的還要偷別人的牛來當祭品……」

說着楚人黑歷史,他抬手對絲帛一抹,整個地圖上色塊流動:「這是周初的八百諸侯,后歷來周天子陸續分封姬姓王族為侯伯以立國,但成周東遷洛陽時,天下諸侯卻不足二百。」

說罷,地圖上色塊大面積消失或壯大,最為誇張的就是楚國,從南方不起眼的小拇指大小,直接擴張的……論疆域,比整個周天子體系內諸侯國加起來還要大!

南方的諸侯國毫無疑問被楚國的給吃了,楚國之所以有體量吃這些傳統諸侯國,就在於楚國初期以漁獵為主,殺野人、掠奪野人的效率非常高,在南方諸侯國還在耕種繁衍、擴張、再耕種繁衍時,楚人以南方野人男丁為奴隸從事生產,又大規模的吸納南方野人中的女子,使得楚國的擴張速度……在宋武看來,就跟洪水一樣,直接淹沒南方!

甚至,他能看到荊楚一帶的一支強大不下於周天子的野人部族被楚國蠶食,向南一路追擊了最少兩千里。更誇張的是,這支野人部族南逃過程中又將更南方的野人部族征服、驅趕、同化,一起朝更南的方向跑!

從地圖上,這支野人部族竟然從荊楚之地,一直向南越過無數的沼澤、密林、湖泊、山陵遷移了最少五千里,抵達海邊時實在是沒處跑了,不得已才在那裏歇腳、發展。

宋武不由乾咽一口唾沫,這張地圖演示了過去八百年內的歷史變遷。楚國自以為很慢的發展速度,將八百年發展速度濃縮在幾個呼吸的時間裏,再對比其他諸侯國,宋武對楚國的擴張速度由衷的讚歎!

楚國發展的再殘暴,那也是中原出身,炎黃、東夷族裔。只要將野人殺光,中原部族才能有更安全、更多的土地來耕種、繁衍。

楚國殺野人,對所有的中原部族而言,這就是功勛所在!

對了,什麼是老祖宗眼中的野人?

唔,這個定義很簡單,不是炎黃、東夷族裔出身就是野人。即非中原部族、華夏文明出身的部落之民,都是野人,都該被殺!

看宋武目光始終落在楚國方位,羨門子高想到了自己當年接受這些知識時的心境變化,堪稱是一次蛻變:「被楚人追殺兩千里的部族,叫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這支部族南下時途經越國,並裹脅古越人南下,因而這部野人學會了古越人文字,我等便以南越野人稱之。這南越野人朝南狼奔,攪動數百部落因驚懼楚國而南遷,這也使得楚國南擴無比輕鬆。因古越人之故,楚國便稱呼南方野人為百越。而南越野人,向南跑到海邊,位在南越之南,有人決定稱呼其為越南野人。」

羨門子高說着瞥一眼宋武,饒有興趣道:「不過,周天子家的史官認為應該以交趾稱呼南越野人為佳。何也?因南越野人其民俗以男女同浴為常,河中男女腿腳相交,故名交趾。」

對於奪走天子之位的姬周,子姓後裔並無多少怨恨,對天子該有的尊敬要有,起碼言語中要帶尊稱。畢竟不管怎麼說,姬周以小吞大,對待殷商王族、宗室還是很不錯的。

而在法統上,商人是東夷部族衍化出來的一支,姬周是炎黃部族衍化出來的一支。其實血脈早已彼此融合,都是黃帝後裔,差別就在於封地、文化信仰上。

東夷一脈奪走夏朝的天下,再被代表炎黃的姬周搶走,都是內部問題,爭的無非是這個家是由誰來做主罷了。

「交趾?」

宋武咧嘴笑了笑,麵皮有些燒,上回讓汝君荀姬笑話了,這回讓自家長輩笑話了,看來早點找個身份配得上自己的妾室才是要緊的事情。

一旁的樂乘、樂間叔侄倆瞥到宋武的窘迫神情,不由相視一笑,樂間更是挺直了胸膛,彷彿向宋武宣告:瞧,咱可是正兒八經的男人!

羨門子高幹咳兩聲,鋪開的地圖再次演化各國變遷:「南方楚國之大,已超出預期。不只是我殷商英靈,就連姬周英靈,也不願再出現一個如楚國一樣龐大、不可控制的北方大國。」

宋武正納悶這是什麼破道理時,羨門子高斂去因講男女笑話的狹促神情,一臉的嚴肅,雙目炯炯看着宋武:「阿武,天子之位只能由西方大國或東方大國來接替。這是兩千年來的規矩,不容打破!」

「一個南方大國楚國就已經壞了規矩,不能再出現一個北方大國趙國,或者燕國,總之不能再有所謂的北方大國!」

所謂四方之國,據宋武了解,是特指專門輔佐天子而分封在四方的四個強力諸侯,也被稱之為方伯。北方之伯,即北方最大的那一個國。

天子居中,四方方伯就近統領周邊諸侯對抗、蠶食野人部族,一層層向外發展,這就是歷來的發展模式。

後來東方伯國商湯滅了天子的夏國成了當時的天子,再後來就是西方伯國姬周效仿舊事,滅了殷商成為天子。

有成功的方伯,自然也有失敗的方伯之國。

比如衛國就是姬周天子家的護盾,兼任北方方伯,結果被白皮犬戎給滅國屠城,後來重立的衛國便徹底落後於其他諸侯的發展速度。而衛國的滅亡,促使姬周又分封王族建立唐國以挑起北方之伯的重任,免得大權旁落。

而這個北方之伯的唐國,一路打過黃河后在晉水邊建立新的國都,改國名為晉。

宋武自然納悶,如今天下諸侯無不是黃帝後裔,誰當天子需要講究那麼多?

羨門子高很嚴肅神情,已經表明了他的立場,那就是可以拿生命來貫徹這條規矩!

盯着宋武,羨門子高緩緩講述其中因由:「夏商周三朝更替,是東西兩方的爭鬥,南方、北方的諸侯沒資格入局!」

宋武深深的不理解這種奇怪的堅持:「為何?」

「不為何,就問一句憑什麼!」

一旁樂乘開口解釋:「王孫,東方大國身具東夷傳承,西方大國則是炎黃傳承,只有這傳承上古法統的兩部後裔,具有爭奪華夏大地統治權的正統性。」

為什麼?

見宋武知道的不多,連這類王族傳承都已遺忘,羨門子高只好收斂神色,細細講述其中原由。

大禹九州體系建立前正逢洪水肆掠,當時炎黃部眾遷移到中原之地,與東邊的東夷部眾相互依靠,互為姻親,發展到黃帝時期,經歷炎黃內戰後,兩部公推共主,正式合併。

而後洪水越發的暴虐,比合併后的中原部族還要強盛的國家有很多,但多依附河水而生,大洪水下來后這些比中原部族強盛的部族多數慘遭打擊。

而面對大洪水,中原華夏部族沒有如其他部族那樣逃竄,卻是迎頭而上以治水為奮鬥目標。因為治水而使得歷代水官共工勢力越發強橫,共工是官名,是一種稱呼,自然也能是人名,與火官祝融一樣,共工一職一直由某一血族執掌,這就是共工氏族與祝融氏族的來由。

經歷過水官共工氏族與火官祝融氏族之間戰鬥后,水官共工氏族的勢力直逼天下共主堯帝。於是,堯帝以崇伯鯀負責治水,看鯀名字就知道是靠近河的諸侯。

這位治水以堵為主,怎麼可能堵得住黃河洪水?費力而不見功效,於是,崇伯鯀被堯帝處斬,連着將一起治水的共工一黨清洗。後來,崇伯鯀的兒子大禹整合共工氏族的力量,又被接替堯帝的舜帝派去治水。

改堵為疏,治水大成!

而後,大禹召集部下諸侯舉行塗山大會,繞過舜帝成為當時諸侯的實質領袖,塗山大會意義非常,是禪讓制度向家天下的奠基會議。

後來,天下各地諸侯進獻給大禹,以示臣服的銅,便鑄成了大禹九鼎。這也就是大禹九鼎的重要意義所在,這意味着統治各地的法統,這法統源於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塗山大會!

而當時,姬水流域的姬周氏族、殷水流域的殷商氏族都在大禹治水過程中出了大力氣,一個代表炎黃祖地,一個是東夷文化出身。

大禹九鼎源於塗山大會,塗山大會的成功是因為大禹治水成功,大禹治水成功離不開姬周、殷商兩氏族的大力支持:自然,大禹九鼎從鑄造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這東西要麼歸中原的大禹媯姓後裔,要麼是西方的姬周後裔,再要麼就是東方的殷商後裔。

至於南方、北方的諸侯,管你什麼血脈,別想染指大禹九鼎!

最後,羨門子高一字一頓:「非是我等頑固不化,這是當年參與治水的祖靈,是為治水而葬身四瀆的四瀆水神之共識!而阿武,你身具媯姓與我殷商子姓血脈,理應成為東方之主,進而重奪九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楚霸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西楚霸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九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