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原罪

序章 原罪

人的本性原本就骯髒,不過是在這糞土般的東西上披着層皮,上點顏色,穿點漂亮衣裳,竭盡所能地裝得漂亮些罷了。

——京極夏彥《巷說百物語》

「砰,砰,砰」。

六秒內,射擊場一共響起了三聲槍響,子彈出自同一支7.62mm口徑的練習手槍。

六米、七米、八米,隨着清脆的槍響,三個距離位置的射擊靶各倒下了一個。

開槍的人,眉間自有一股英氣,年齡超不過三十。他節奏掌握極好,手部輕微的震動之後,依然維持一份平穩,波瀾不驚,臉上顯露出不同於同齡人的沉穩。

優雅的摘下一幅右眼的擋板,練習手槍放回到屬於它的槍套里。

「心跳,每分鐘105,非常完美。」

摘下醫學測量儀器,周圍一同前來測試的同事們禁不住紛紛拍手讚美。

「康森教授培養的高材生果然名不虛傳。」

「希捷市警屆第一,實至名歸。」

「連續蟬聯三年全市技能評比第一,唐是位不可多得的奇才。」

「貌似他還是單身吧。」

「你看上他了?」

「死鬼,你不也是。」

……

每位在場的人,關注的焦點不盡相同,讚美聲倒是全部匯聚在一處。屬於它的主人,正是剛剛開過槍的這位警探。

年輕的警探手部修長,不當警察,或者更適合從事一門類似彈鋼琴之類的藝術,先天的優勢,加上後天刑偵領域夜以繼日的反覆練習,他擁有的職業敏感度異於常人。

相比於市局裏的偏才或怪才、包括幾位關係戶帶來默默無聞的蠢材。年輕警探的涉獵極廣:動機、證據鏈、微小線索、嫌疑人畫像、痕迹鑒定、死因分析、偽裝、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

到來三年,希捷市的破案率穩步提升,包括震驚全國的『白銀案』破獲之前,年輕的警探根據網上搜集來的材料,已經知曉倪端。

市局內的案情研討分析會上,年輕的警探曾侃侃而談。對中國最後幾件未破案件,自己的想法:某大碎屍案、某市紅衣男孩案等等,從動機的本源出發,詳細分析錯過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的尋根究底,使警方失去了很多破獲案件的重要時間。

與會者,就像聽一部部精美的推理小說一樣,對發言的警探不停頓的點頭讚美。當然,這裏僅僅是一座北方城市的省會,許可權劃歸,不可能插手到全國的範圍。多數的時間,僅僅作為一段時期、破獲某個要案后,嚷求年輕的警探講講他分析的許多小故事而已。

「唐警官,你分析的這麼透徹,就像真到達案發現場一樣,是不是按照你的推理,那些所謂的懸案就全破了啊,我看差不多。」

「哈哈,不能那麼說。」被稱作唐警官的人,剛剛結束了一段頗為神奇的演講,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了一大口,補充口乾舌燥后流失的唾液,「中國有句古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真實情況下,第一時間到達案發現場后,很多搜集來的細節是不對外披露的。而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足以致命,它能讓你把之前的結論完全推翻,在描繪嫌疑人畫像時,甚至是性別的轉換。」

年輕警官繼續著自己的推理表演:「閹割后的版本,播出來的部分,常常掛到網上或者媒體中,作為科教節目播放,警示世人的同時,更多的用途想必還是刺激大家的好奇心吧。」

大家聽完都樂了,身邊的許多人——市井民眾們,就是選擇每周二、四晚收看省台的一部傳奇故事類節目,整日弄得緊張兮兮,自詡案件看上去這麼簡單,感覺全民都能成為小說中的偵探。

「其實真正需要將推理運用到案件的本身,平時用到的地方不多。隨着近年來高科技手段的介入,現在基本不存在最完美的犯罪了。」

牆上的幻燈片,適時切換出一堆常見的圖片。

高清攝像頭、DNA鑒定、指紋鑒定、腳印鑒定、電話竊聽、衛星定位等等。

「狐狸再狡猾,一隻揣着手機到處亂串的狐狸,無需獵人,輕輕動手,在監視器的畫面前,吃吃泡麵、試試老美的谷歌就可以了。當今社會的私隱越來越少,回歸10年前,它們其實不見得複雜,相反那時社會的落後導致思維模式單一,現場留下的證據太多,奈何指紋採集和DNA庫沒有建立,滿街又沒有安裝攝像頭,簡單的東西也就歸於複雜。沒有第一目擊證人的案子,被害者恰巧朋友圈單一,基本時間久了就會拖延成懸案。」

幾位實習生做着會議的筆記,老警員難得聚一起在旁聽。站在小講台上的年輕人閱歷深厚,他有着一本屬於自己的經驗筆記本。

幾年來,希捷市和他參與偵破有關的案子,一一記載在案。內容關注的不僅僅是結果,重要的是嫌疑人動機的本身。

精神分裂等病態的患者,主導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不能單純定義為變態。內心灰暗的人,犯案的概率很大?彷彿大數據的倒入,該理論不成正比。

「我認為,內心灰暗的人,喜歡把他們的真實相法,深深的埋藏在心底,輕易不會爆發。其實在坐的每一位,都曾擁有或者正在擁有這樣的想法。」

會議室研討會的氛圍渲染的一絲絲緊張,涉及到自己身上,誰都不情願對號入座。

「只要沒有絕對的火苗去觸碰引燃,他們一輩子相安無事,這就是我們在坐的每一位的經歷,我定義為休眠火山。相反,我們抓住的那些,未能很好控制住這部分、自制力相對差的,非要將垃圾的東西宣洩出來的,就成了犯人,休眠火山轉瞬成為活火山。生活中,沒有死火山的定義存在。」

「這個論斷很有趣。」老資歷的一位警員眼睛眯成一條縫,聚焦到講台的中心,他的特長是專攻犯罪心理學,打斷了演講人的獨白,「照小唐的思意,我們都控制垃圾情緒無比完美的『好人』,時間久了,是不是可以定義為『好人』實際上都是隱性精神類的『抑鬱症患者』,心裏健康程度反而不如犯人了。」

幾位同事相視一笑,實習生們抿著嘴忍俊不禁,笑容中不含有絲毫嘲笑的成分,完全出於本心,覺得討論的話題十分的有意思。

自然的舉止及時收斂,方察覺是對刑偵領域前輩的不尊重,畢竟人家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一套完美的理論,實際的應用中,已然多次獲得成功。

家中和警局堆滿了和他有關的獎盃,那是很多正直青春的歲月,別人眼裏職業生涯的巔峰。

唐納德眼裏,擺出去的東西已是歷史,每將走出的下一步,才是人生輝煌的挑戰開端。

就如剛才所剖析的一樣,過去三年歲月中,唐納德經歷的案子少有推理的成分在。

歸結起來,大概分為幾大類:第一種是惡意謀殺,動機充分,行兇者忍耐了好久,逼迫精神快到崩潰的邊緣時,由於缺乏心裏的有效疏通和輔導,伸出了罪惡之刃。

行兇後,一類人幡然醒悟,多少受到了真實鮮血的刺激,與夢想中的場景多多少少分道揚鑣,選擇規規矩矩的主動投案自首,大多有家人陪同;

第二種同樣的惡意謀殺,自己規劃了很久,了解對方的習性、踩點,精心佈置,包括寫下殺人日記,最後順利得手。以為瞞天過海無人知曉,殊不知屁股未等坐穩,早已被警方盯梢。只需稍稍了解被害人的人際關係,與哪些人有恩有仇,順藤摸瓜,通常破案時間一周之內足可以完成。

第三種是衝動行兇,又叫做偶然行為。實施犯罪者遊走在善與惡的邊緣,一件事突然將他激怒,或者童年的陰影久久堆積,現實的某樣事物蒙受刺激或巨大侮辱。行兇者通常與被害者不相識,挑選時存在偶然性。這類案件頗費腦筋,一般的刑偵人員,這類案件破獲的速度,決定了他的真正實力。

若真能鎖定嫌疑人畫像,全國聯網的警方資料庫,抓到嫌疑人只是時間的問題。偶然會遇到個別拖得非常久的,時間長會被定為懸案,懸案並不等於是終結,嫌疑人的各種特徵都會被記錄在案,萬一哪天誰懷着僥倖的心裏,再次犯案,一定是災難性的陰溝裏翻船。

市面上浮出水面,令市井百姓津津樂道的案件,就歸屬於這大類。

百姓的業餘生活枯燥乏味,總認為生活的過於安逸,缺乏小說的情景,小說真的發生在身邊時,又緊張的要命,多數人就是活在這種矛盾的生活里。本性始然,喜歡翻出多年前陳穀子爛芝麻的瑣碎往事,對於奇案更是如此,什麼『白銀案』或者是類似最近經常出現的冤假錯案,聽到新聞里賠償金額的一刻,空虛的靈魂得到慰藉,就像自己也會領到豐厚的國家賠償金一般。

第四種:沉默型,唐納德的大學教授為它命名。意思就是,突然的某天,你路過某處,發現了一具高度腐爛的屍體。它停在那裏很久,若不是恰巧你的細心,它還會停留很多年不被發現。即使警方趕來,法醫鑒定出的有限結果,和資料庫里沒有相似匹配源。到處張貼啟示,極其困難去尋找屍源,幾個月下來,無任何人口失蹤報案。線索中斷,城市多數都是這種冷漠,社會巨大機器運轉前,沒人在乎失去一個齒輪將會導致多大點災難。殯儀館又不是福利院,無人認領的可憐人最後一把火灰飛煙滅,沒人知道他在世間曾存在過。

第五種與第四種恰好相反,突然失蹤型。一日家裏人急匆匆的報案,某位親屬一段時間失聯。失聯前的線索成為了唯一的線索,警方會在24小時的時間限制后,展開大範圍摸排。熟人、常去的店、工作單位、公共地點、手機信號最後的中斷處。失蹤案出現好結果的幾率微乎其微,除非失蹤者本身精神障礙,僅僅走失而已。大部分的情況,無非找個安靜的角落,因為感情、親情、債務、家庭糾紛等等,選擇自殺,了去世間一切雜念。

當然,一些極個別的永久消失案例,充斥着懸疑的色彩,不可否認他們的存在。究竟是被人販子拐賣,還是成為真正的時空穿梭者,後者交給小說家,一定是不錯的靈感。

第六種,談起來及其少見。

起碼回國三年,唐納德作為警探從未遇見。

自殺和他殺,從現場歸來,未必可以一口咬定。甚至證據鏈和犯罪者故作的圈套,牽動刑偵辦案人員把所有的經歷和視線都轉移到錯誤的方向上面。

俗稱的『高智商犯罪』,就是此類。驚人的犯案手法,突破了常規,巧妙地規避眾人的視線,包括高清監視器,完全可以被欺騙。

行兇者隱藏不露的動機,極難被察覺,表面上,一副偽君子的嘴臉。

當犯罪者對實行的手段極度充滿自信時,根本不在乎掩飾和隱藏指紋,一切皆可在大庭廣眾視線下穩定的進行,只要在合理可控的解釋範圍內,警察會被他們戲弄的團團亂轉。

他們與其說在犯案,更像是欣賞舞台上進行的一幕話劇表演。罪惡的內心,作為旁觀者般觀賞警方陷入自己劇本精心設計的泥潭。

唐納德結束了這次精彩絕倫的講演,作為局裏近期培訓的生動課程,同事們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唐納德邁步走過他們的身邊時,每位都禁不住站起身來響應。

「嗨,師兄,什麼時候,想聽你分析一下美國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那麼經典的案子,華裔神探有過出色的定義,不知你會怎麼想,同樣準備鑽美國法律的空子嗎?」

一位剛從警校畢業不久的女警助理,好奇的發問著,忽閃的眼睫毛映在開着幻燈的黑暗屋子裏格外的好看,唐納德忘記了她的名字,過目不忘的本領顯然不適用於自己的新同事間。

「哦,你的問題非常有趣。」他停住了腳步,直視一雙渴求回復的眸子,「美國的法律和我們不盡相同,在常規的觀點看,或者說是東方固有的理念,李昌鈺博士確實有些投機取巧的成分在。可在我看來,他正是由於懂得豐富的美國法律知識,合理的利用了證據鏈決定有罪的論斷,與金錢無關,作為辯證律師,充分的履行了責任,最終判辛普森無罪,間接上也促進了美國的司法系統完善進步加快了腳步。拋出案件本身,所造成的影響巨大,震驚整個美國司法界。作為華人,都該為其自豪。你說不是嗎?」

提問的女孩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繼續問到:「相比於你在美國留學,接觸到的西方警界人才,和我們國內相比,你更傾向於哪裏的刑偵呢?」

唐納德聳了聳肩,笑了笑:「不同的國情,自有它的匹配之處,並無高低之分。若非要分出個勝負來,我想不存在現實中,僅存在於小說里。我班下的時間,迷戀日本推理小說。」

「啊。」

在場的眾人一片嘩然。

原來心目中的警界神探,竟然喜歡私下看島國推理小說,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之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抑鬱森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抑鬱森林
上一章下一章

序章 原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