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青澀,讓孩子時刻保持純真

告別青澀,讓孩子時刻保持純真

告別青澀,讓孩子時刻保持純真

生活小場景

場景一:

彤彤有一個很和諧的家,一家人每天都會在餐桌上一起吃晚餐。在這個時間裏,一家人都會互相分享白天發生的事情。

一天晚上,大家開心地吃着飯聊著天。突然,彤彤語出驚人地說:「媽媽,我喜歡我們班的小傑,我打算和他結婚。」

爸爸媽媽一聽這話,差點把飯噴出來。爸爸問:「結婚?你知道什麼叫結婚嗎?」

彤彤笑着回答:「我知道啊!就是手牽着手一起走進禮堂啊!」

媽媽聽了大笑說:「哈哈,你這是從電視上看的吧,結婚哪有這麼簡單啊!兩個人相愛之後才能結婚。」

彤彤回答:「我知道啦,小傑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愛他啊!」

媽媽笑着說:「人的一生會有許多好朋友,就像你和小傑一樣相互喜歡要好好珍惜,但是愛和喜歡是不一樣的,愛比喜歡更深一層,你和小傑之間的單純關係僅僅是喜歡。」

彤彤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

場景二:

婷婷剛滿6歲,在一所小學上一年級。

周末,婷婷放學回家,突然對媽媽說:「我喜歡上了班上的一名男同學。」

媽媽問婷婷為什麼喜歡那名男生。婷婷毫不避諱地說:「他長得太帥了,而且還很有正義感,經常幫同學忙,所以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這名男生。」

婷婷還說,有時寧願冒着遲到的風險,就是為了等她喜歡的那名男同學一起上學。她甚至要求媽媽找老師做工作,想換座位和那名男生坐在一起。

媽媽聽了婷婷的話,頭都大了,難道孩子就這樣早戀了?

小故事·說道理

如今,隨着信息化的發展,孩子越來越早熟。許多孩子在三四歲時,就會開始與異性出現友誼,甚至有些孩子還會說自己有男(女)朋友,但父母通常對此都一笑置之。其實,這樣的態度是不正確的,因為如果不在早期就給予孩子正確的觀念,極容易導致早戀的問題出現。

事實上,當孩子說出「我喜歡某某某」「我想要和某某某結婚」的話語時,便意味着他們聽大人說過這種話,是在模仿大人,但孩子之間的這種感情只是單純的友誼。同時也意味着他們開始想與另一個孩子建立好朋友的關係。

當孩子步入小學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這個階段是一個個體的兒童模式被打破,而成人模式又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特殊年齡階段。孩子開始不滿足於對異性朦朧、隱蔽的好感,開始有意識地選擇自己傾心的異性朋友,並希望能與之長時間相伴。其實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是孩子性心理成熟的必然結果。

如果父母對這種情況不管不問,或者給孩子扣上「早戀」的帽子,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正確預防和處理孩子這種朦朧的愛,成了父母必須重視的一項重要任務。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引導。

1.分清內在動因

對於孩子的「早戀」,首先要分清孩子喜歡對方的內在動因是什麼。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認識到「兩人相互喜愛,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這一點對女孩子非常重要,因為女孩子應該學會保護自己。

2.正確區分,認真對待

父母要正確區分孩子的異性交往,不能將所有正常的異性交往都看作「早戀」,不要隨意進行猜測,更不能無中生有,否則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更大的傷害。

3.宜疏導不宜粗暴干涉

當孩子之間發生彼此愛慕的情況時,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商量,注意保護孩子的「私隱」,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引導和幫助。切忌粗暴干預,更不能武斷干涉,否則極易引起難以預料的後果。

4.正面引導,借故事進行心理疏導

對於真有「早戀」傾向的孩子,進行正面教育是最主要的,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讓他們重新回歸到純潔的友誼中來,而不是硬性地束縛和粗暴地干涉。甚至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凄美的愛情故事來告誡孩子,任何事情都會有不好的結果,尤其是在不合適的時間談感情。

傷心的牧羊姑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牧羊姑娘,她住在山腳下的木屋裏,這裏有綠油油的草原,開滿各色的野花。她快樂地放羊,黑色的牧羊犬在草地上跑來跑去,潔白的羊兒低着頭吃青草,咩咩地叫着。牧羊姑娘每天看看羊兒們,它們陪着她在草地上玩耍,過着快樂的生活。

山的另一邊住着王子,王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了牧羊姑娘的小木屋,牧羊姑娘正抱着她的羊兒回家,看到了他。牧羊姑娘好奇地看着他,並邀請王子和她一起牧羊,一起在草地上嬉戲,一起看天邊的白雲。

王子坐在石頭上,彈着他的風琴唱着歌,牧羊姑娘聽得很陶醉,哈哈大笑着躺在草地上,就這樣,她和王子快樂地過着每一天。

可是,這樣的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王子要回家了。王子要走了,牧羊姑娘變得不開心,他為什麼不帶她一起走呢?王子說,牧羊姑娘適應不了他的生活,她缺少身份、地位、財富、氣質。最後,王子還是走了。

從此,王子杳無音信,牧羊姑娘只好一個人傷心。她再也沒有心情去看天邊的白雲了,也沒心情揮着鞭子驅趕羊兒了,只是讓它們在草地上徘徊,一直跟在她身邊的牧羊犬也不知道跑哪兒去了。總之,以前的快樂全沒了。

兩個人彼此喜歡,在一起會很快樂,但分開時會很傷心,就像王子和牧羊姑娘那樣。我們可以借故事告訴孩子,即便如今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畢業時也會分開的。保持純真的友誼才是學習階段最好的相處方式。

教養小貼士

很多父母擔心,太早讓孩子了解性知識,孩子會更容易出現問題。其實,知識只是知識。從統計資料看,那些出現問題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缺乏知識,或者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心理學研究也發現,如果父母儘早讓孩子懂得科學的性生理和心理學知識,他們對不良性知識便有了更強的免疫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聰明媽媽的故事教養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聰明媽媽的故事教養法
上一章下一章

告別青澀,讓孩子時刻保持純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