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男女性別的差異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男女性別的差異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男女性別的差異

生活小場景

在對性別的認識上,許多孩子的表現讓父母意外:

妹妹出生后,有一次,磊磊看妹妹洗澡時,很驚訝地問:「咦,妹妹為什麼沒有小雞雞。」

未上幼兒園時,女兒去公園玩兒,看到一個男孩子站着撒尿,就跑過去蹲在那裏盯着人家的小雞雞看,把旁邊帶孩子的媽媽逗笑了。後來,她也學人家站着尿尿,結果褲子全濕了……

去商場買衣服時,傑傑總是對我說:「不要選紅顏色的衣服,因為那是女孩子喜歡的顏色,而我是男孩子,我不穿花衣服。」

遊樂園裏,兒子要尿尿,我急急忙忙帶他到廁所,準備進女廁,兒子說:「我是男孩,這裏畫着小女孩,我不能進這裏。」沒辦法,我只好帶他去男廁,剛要進去,兒子推我於門外說:「你是女士,不能進男廁。」我只好站在門口等着他出來。

……

小故事·說道理

3~6歲是孩子發育的黃金時期,同時還是孩子性別角色發展和性別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性別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的健全人格,還關係到孩子日後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還會影響其心理發展。

一般來說,3歲前,孩子對性別的認識是模糊的,而且還不明白人的性別是不會改變的。此時,應告訴孩子男生女生的特點,讓他們直觀地了解男女的區別。3歲的孩子已經明確知道了自己的性別,並開始對周圍的人有了男女的分類,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性別的持久不變性還不能理解得十分清楚。

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性別角色印象,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如在穿着打扮、興趣愛好及平時的言行舉止中願意表現出與自我性別認同相一致的行為特徵,這種男孩女孩的分化在5歲以後會變得更加明顯。6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服飾、年齡的變化而變化,並開始客觀認識和理解男女性別上的差異。

因此,父母應該根據上述年齡特徵,結合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在孩子能理解的範圍內有意識地對其進行性別教育。那麼,對於幼小的孩子如何灌輸性別知識呢?

1.改變觀念,正面教育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性教育在很多父母眼中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其實,父母越隱晦不講,孩子越感興趣。作為父母,不妨根除這些條條框框,開放自己的思想,把性別教育當作一件平常事來看待,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2.借故事灌輸性別知識

對孩子的性別教育不知所措的父母,可以借用故事來告訴孩子。現在有越來越多這方面的繪本故事,像《小雞雞的故事》《摸摸看,人的身體》等都能夠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父母不妨多與孩子分享這樣的故事。

此外,性別教育不僅僅局限於讓孩子認識性別的差異,而且應該包括更廣泛而深刻的內涵。比如,培養男孩的紳士風度和男子漢氣概,多一些對他人的呵護與謙讓,讓其具有剛毅、堅定、勇於擔當責任等品質;培養女孩的淑女風範,讓其具有自尊自愛、溫柔親切、沉靜優雅、善解人意等品格。如果父母能夠在家庭中展現出各自的性別優勢,相互支持,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就能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

教養小貼士

孩子對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當然也包括性。因此,他們會開始觀察自己的身體,甚至有些孩子還會玩弄生殖器,以此體驗和學習。父母不必用嚴厲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這種行為,反而可藉此告訴孩子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隨便亂摸的,也不能讓人摸,並讓孩子知道有關「性」的問題是可以被提出討論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聰明媽媽的故事教養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聰明媽媽的故事教養法
上一章下一章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男女性別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