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合資造船

第159章 合資造船

沿着長江找崇明島非常容易,因為江心沙嶼都是長條的橫向難確定縱向一目了然。所以吳世傑路過一個個江心島一點也不必擔心錯過,果然在望見遠方已是茫茫水面時才見到該是崇明到了。

之所以不可能一下認出乃是這時崇明與周圍沙灘還未連成一體,本體面積雖已經是長江口第一大島卻不那麼突出。好在從飛機高度望下去人類聚居,船隻停泊十分明顯,一大群房屋加岸邊泊了不少船應該是目的地到了。

另外在一大塊空曠野地上樹了幾桿紅旗,與吳世傑、沈廷揚二人約定完全符合,於是吳世傑降低高度繞了個圈找一平坦處降落了下去。

這時遠處已經聚集了幾十個人可不敢靠近,對此吳世傑不僅理解也常遇。於是他即刻打開艙門走下飛機先迎了上去,然後在沈廷揚領先迎接下與沈父及沙船幫的一干人逐一見面。

真有人能乘着會飛的雞過來別說沙船幫的老人,就是沈廷揚也是有點吃不準。他被穿越眾點名要求進京商談後有些左右為難,主要是雙方之前不曾有過合作,另一方面對方是超品的客卿不去又不好。

原以為雙方的會面所談的事對沙船幫好壞參半,估計不可能太壞也不可能太好所以當時決定有點小虧也認了。不料穿越眾要求沙船幫的雖然有些風險卻又是沙船幫一個大發展的機會,至於風險行船人與農民不一樣,農民一向求穩上了船的人多少有些膽大。

那是因為農民年復一年做着同樣春耕秋收的事,旱了只能求雨不可能冒險給天戳個窟窿降下水來,天雨最多築高堤壩拚命排水,不可能冒險將天給補了,所以他們逆來順受摜了。

可行船不可能逆來順受,逆風而上出力乃是小事,遇上不測風暴不拚命就是沒命,日長時久船員的冒險精神也出來了。所以沈廷揚覺得漕糧海運、黃河運輸、幫助移民等雖有風險機會更大,另外這樣的合作確實是需要沙船幫參與,不然短時間根本辦不成。

覺得是機遇大於挑戰而穿越眾此舉不可能是陷阱,沈廷揚興奮過度,再加在京城聽說過先秦人有一種會飛的機械,所以在於吳世傑談定后即刻興沖沖返家與父親及沙船幫幾個老人商量。

那時這幾人認為此事若真確實是沙船幫機會,但被問及吳世傑什麼時間過來,聽到坐飛機時因幾個老人的責疑雖回答京城早已有傳言來證明,心裏也是有點虛的,畢竟會在空中飛的機械實在老一輩人代代相傳也是聞所未聞,別自己在京城誤聽了。

可這也不好再去京城問,兩地直線一千公里道路曲折拉長到二千七八百里,還是運河日夜可以行船才在一個月內趕了回來,問一聲八百里快遞一個來回也要七八天,就是趕到南京拍電報也來不及。

想到電報沈廷揚才有點信心,這時按照見吳世傑果然駕了可以飛的機械準時到達心裏鬆了二件事。這二事一是先秦人真有會飛的機械,一是吳世傑真趕過來乃是很誠心。

沈廷揚之父等人見吳世傑過去紛紛下跪,對此穿越眾真是覺得麻煩卻不好發火,只能每一次對新見的人反覆說明先秦人不行跪禮,進入大明也一樣,所以後面見到拱手為禮就可以了。

這時見十幾個花白頭髮老人在前,後面一大群人跪下有點經驗的吳世傑不及與沈廷揚多說什麼,一打招呼就快步上前將沈廷揚父親扶了起來。原因是這些老人根本不相信沈廷揚之言,只知道小民見了知縣也要下跪,何況見天啟親封的客卿。

見面之後是接風宴,這時接風宴雖隆重卻並不比後世花式繁多,在崇明不過是揚幫廚師,於這時眼界大開的吳世傑而言不過如此,或者說僅後世絕種的鰣魚與十分少見的刀魚兩味算是時鮮美味。

當然下一步有了空中運輸在商業中心也會有此供應,這時想吃卻不容易。當然這次過來會帶一些回去,這時先嘗嘗鮮也不枉一路上辛苦。

飯後休息會兒雙方討論了合作細節,穿越眾有求於沙船幫的主要是時間上的關係,所以吳世傑要求沙船幫馬上派人打通黃河航線,然後將糧食盡量往上游運。

至於逆水行舟穿越眾在中游開始可以採用拖輪,下游可以帆風就帆風。不過那是算是雇傭關係,由穿越眾雇傭由沙船幫組織,護衛方面由穿越眾提供武器以及與官府的關係,船員兼職士兵。

這樣的雇傭對沙船幫的大佬好處不多,但普通船隻與人員卻是有了活兒過上較好的生活。這與移民一樣穿越眾會收購一些船改裝成三體船運移民,再用本地船工,如此這些人一樣會有較高的收入了。

而之前沙船幫之所以勢力不大乃是對日對馬尼拉貿易擠不進去,當海盜長江口沒什麼複雜島嶼也沒什麼商船經過,經過也是硬樁頭不好敲。而這裏船多人多活兒少,這時將大部分人分流出去有活干后沙船幫也會強大不少的。

最有肉頭的是每年四百萬石漕糧改為海運,這可是養活十幾萬縴夫加十萬多船工的大塊頭,加上這些人的家屬這個活可是養活了五六十萬人吶。

改為海運朝廷是為省錢省事,但有三分之一也能養活近二十萬人。可整個沙船幫這時加家人一起也只有十萬左右,所以這個發展機會可以讓沙船幫可以與鄭芝龍對比也不怕什麼。

而且是沙船不合適出遠海(離海岸二三百公里之外),帶連沙船幫也被別人看不起。因為沙船確實是沙灘居多長江口的守衛者,連馬尼拉也去不了。

沙船確實是不堪重任,可沙船幫並非是只會造沙船用沙船,福船也是會造會用的,只是長江這裏用途不大。但這時不僅有漕糧改海運的機會,還有先秦人合夥造可以運上萬石糧食的船。

這個放之前沙船幫的老人們還有點不大信任,見到飛機覺得對方如此精妙的機械也能造,何況載重萬石的船而已。當然四百萬石糧每條船一年走四趟僅上百條船就夠了,可惜這樣的船他們真不會造。

還有當初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大號寶船確實是運載萬石也可以,不過那個造價很嚇人,有些舉國為之的意思。雖然這時船廠早沒有了,可常熟瀏河船廠卻是在他們沙船幫範圍,老輩船工代代傳說這時還有一點傳說可以探知那寶船建造時情形的可能。

依老船工所言那寶船所用的木頭這時不僅貴還難找,因為需要六七年時間陰乾,據此這時有錢還買到了木頭也要七八年後才能造載重萬石的大船。

不過先秦人已經包拍胸脯說造船的技術問題歸他們負責,造價不超過福船的載重均價,這時沙船幫的老人雖然有些疑慮,但還是同意了先秦人與沙船幫合資造大船的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跨界商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跨界商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9章 合資造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