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181.大漢賦稅

第182章 181.大漢賦稅

鄭深道:「若想長久,應當恢復賦稅,我大漢今秋未收賦稅,不知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子淵,你也知道,連年天災人禍,百姓日子不好過,朕新登大寶,初入長安,也應讓百姓知朕之仁德。」

「那麼陛下是想免稅?」

「朕已下詔,今年免稅。」

「免什麼?口賦還是田租?」

「免口賦,免田租,全免!」

鄭深沉默半晌,方才嘆道:「陛下仁德,實乃萬民之福也。」

口賦包括算賦和口錢,都是人頭稅,算賦針對成年人,口錢針對未成年人,為了抑商和限制蓄奴,商人、奴婢的人頭稅加倍收取,為了增加戶口,男女如果到了年齡不結婚,也會被多收人頭稅。算賦是國家財政收入,口錢則歸於少府,是皇帝的私房錢,因此口錢很少減免,甚至起征的年齡也在不斷下降,原本是七歲起征,等到漢武帝時已降到三歲起征,等到了後世東漢末年,已經降到一歲起征,幾乎是一落地喘地就得掏錢。

田租則是農業稅,先秦時期,「什一而稅,王者之政」,秦朝時賦稅沉重,田租幾乎達到收穫的一半,漢初吸取了秦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將田租恢復為十稅一,之後一直在降低,從十稅一到十五稅一到三十稅一,漢文帝在位時有一陣子甚至是全免,終漢之世,田租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文景時是小政府,可以較低的財政收入水平維持政府的運轉,漢武帝時政府規模急劇擴大,低稅收水平便維持不了政府的正常運轉了。

鄭深試探地問道:「算緡還收不收?」

皇帝大手一揮:「免!」

「算緡」是針對商人收的稅,漢高祖對商人採取抑制政策,以商人財產為基數徵收「算緡」,沒有多久就廢棄了。等到漢武帝時,為了增加開支,又恢復了算緡的徵收,規定商人財產每兩千錢要繳納120錢的財產稅,對過往車輛也收稅,因為商人的反對,武帝下令「告緡」,鼓勵百姓互相揭發,以沒收商人財產的一半作為獎賞,一時舉報之風盛行,無數人因此破家,無數人亦因此發家。

鄭深又問了幾種賦稅,答案全是:不收。

皇帝的意思是,經過戰亂,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需要休生養息,恢復實力,讓農民好好種地,自食其力,讓百姓敢生孩子,增加人口,不必擔心一落地喘氣就要交錢,吸引商人往來,活躍經濟。

理是這個理,可是農業稅不收,人頭稅不收,財產稅不收,商業稅不收,這不收那不收,還要弄錢弄糧食,上哪兒弄去?

鄭深又道:「陛下欲官山海乎?」

這是問皇帝,要搞國營企業,資源壟斷嗎?

皇帝終於點頭了,「這個可以有。」

最早提出「官山海」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他說過「唯官山海為可耳」,意思是由國家控制山林川澤之利。漢武帝時期的財務專家桑弘羊,為了從富商豪強手中奪回鹽鐵等重要經濟領域的經營權,扭轉國家的財政困難局面,也曾推行了鹽鐵官營和酒類專賣。

鄭深長長地鬆了口氣,總算是有進項了。

山海鹽澤之利十分巨大,幾乎能佔到國家賦稅的一半。如今更始朝廷已經崩潰,龐大的官僚機構倒塌,新的官僚體系比較精簡,相當於是一個小政府,大不了退回到從前文景之時,在輕徭薄賦的狀態下,用不了幾年,國家就會積攢起不小的財富。

只是如今四海未平,到處需要用兵,遠不是文景之時的太平日子,大軍一動就是錢糧,這筆開支向何處去尋?

「薅羊毛!」不出意料之外,皇帝又是這三個字。

鄭深知道皇帝的薅羊毛三字經,也猜到了他的打算。如今大家日子都難過,有錢有糧的就是各地豪強,豪強佔據大片良田,建造塢壁,屯集糧食,以作長久之計,在皇帝的眼中,就是一隻只肥羊,不收拾他們收拾誰去?

只是這羊毛是怎麼個薅法呢?

皇帝道:「朕還沒想好,不過有人提議向天下富人收稅。」

「不可!此亂國之法也!」鄭深斬釘截鐵地道:「陛下,此事大大不妥。您剛入長安,立足未穩,正須倚仗各地豪強之力,此時斷不可與之為敵,而應收天下之心,得其強援。若對富戶課以重稅,誰還會追隨陛下?便是陛下的太守、都尉,各地官吏,哪一個不是當地大戶豪強,誰肯替陛下做事?聖命一出,臣恐彼等競相揭竿而起,以迎關東之兵矣!」

「說得對,此事確實是大大不妥。看來還得用小刀子,軟刀子,薄片快削,多削幾刀也有不少肉呢!」皇帝說到這兒,突然舔了舔嘴唇,「子淵,你沒吃飯吧,來陪朕吃飯,今天咱們涮火鍋!」

此時在鄭深的府第,他的弟子們都在坐等,他們都在猜測著,皇帝陛下會給鄭深一個什麼職務。

方正說道:「夫子最先追隨陛下,陛下最是倚重夫子,賑災、屯田之事都交給夫子主持,想必這一次的職位也不會低了。」

何欣說道:「如今陛下身邊楊延幫最是得寵,直接被陛下任用為工曹尚書,夫子之職位,至少與之比肩。」

鄭白卻道:「未見得,兩千石以上的高官都被軍中諸將佔著。學問大家馮衍只是六百石博士,從河西回來的通儒杜林是侍御史,也是六百石,楊延壽如此年輕,卻做了一千石的高官,明顯是皇帝陛下破格提拔,父親數月未見陛下,不知聖眷如何,能做什麼實未可知。」

「我不信連那個楊延壽都比不過,哼!」方正一臉的憤憤不平。

除去軍中將領,如今皇帝身邊近臣分為三派,以京兆扶風等地的豪強子弟為一派,都是最新歸附的新貴,比較抱團,另一派隱隱以楊延壽為首,多為皇帝征豪強時一路收的豪強子弟,第三派就是鄭縣一派儒生,以鄭深為首,但是因為鄭深最近不在長安,這一派未免顯得有些勢單力孤。皇帝對楊延壽寵信有加,新晉權貴以扶風茂陵的杜林和陳倉的呂鮪為首,也時不時受到召見。

可何欣和方正等人,卻沒有了在鄭縣裏獨得聖寵的風光,少被召見,因此未免有些不平,時不時地發些牢騷,當然不敢針對陛下,而是對着另外兩派,尤其是楊延壽。所謂人紅是非多,出頭的椽子先爛,自古皆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2章 181.大漢賦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