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272.鐵山炭田

第273章 272.鐵山炭田

杜林出了長安之後,第一次再見皇帝,卻沒有想像中的激動和興奮,樣子十分平和。

他說道:「陛下,臣讀聖賢書數十年,也不及在白土一年,臣此時才知,臣從前的書都是白讀了!」

皇帝身子前傾,說道:「看來你這感悟不少,起來慢慢說。」

杜林起身,在堂下落座,說道:「陛下,臣從前在朝中,總以為天下之事易耳,只要臣肯,別說治一縣,便是治一郡也不在話下。可是到了白土才知,治民之難,更難於治學,臣從前看別人治民,總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心想若是換了臣,定會事事安排周詳,不致有如此之失。可是真輪到自己,才知天下之事,都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陛下說過,讓臣莫做無用之人,要多做有用之事,臣牢記陛下教誨,努力做有用之事,只是臣也不知做得如何?」

「你都做了什麼?」

「臣到了白土,本想先行教化,開辦縣學,可是根本無幾人入學。臣親自登門,去勸百姓入學,才知百姓生活困苦,忙於生計,飯都吃不飽,何談教化呢?臣便大勸農桑,帶領縣吏去帶頭耕田,可是收效甚微,臣不解其故,問鄉中的力田,才知白土縣耕地本就不多,地又貧瘠,再勸農也產不了多少糧。臣便組織百姓開荒,未料到卻被牧民攻擊,差點釀成大亂,原來白土縣農牧雜處,務農者尚不及牧民為多,若是開荒,便會佔了放牧之草地,影響牧民的生計,故而牧民反對臣開荒。臣在白土半年,事事不成,才知治一小縣亦屬不易。」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不了解本地之事,便要行政事,怪不得處處碰壁。。。之後呢?」

杜林道:「陛下所言極是,臣經過了半年的折騰才知自己的錯處,於是臣便先擱下了這些心思,只循着舊例行事。臣則每日到鄉間,從南到北,從東本西,將白土縣走了個遍,與農人同宿,與牧民同遷,每日都和百姓一道,慢慢了解了縣中諸事,這才摸到了些門道。」

「陛下,白土縣之難治,在於農牧之爭,農人為徙居的漢人,牧民多為內附的羌胡和匈奴人,謀生之術不同,各有其風俗,若一體對待,則政令難行。農人開荒,便擠占放牧之地,牧人放牧,亦會啃食農人莊稼。日積月累,漢胡互相仇視。而邊民剽悍,有了紛爭,大多不經官府,而是自聚鄉黨族人,拔刀相向,互相鬥毆,殺傷甚多,縣中禁之不絕,亦無法禁管。以致政令不出縣城,鄉野不服教化。」

皇帝道:「你這也算是找到原因,說到點子上了,那依你之見,此事可有解決之法?」

「陛下,臣愚見,白土之治,先要使百姓得溫飽,倉稟實而知禮儀,先富民,才可行教化。」

「你說得有理,可是怎麼才能富民?」

「陛下,若白土縣仍事農牧,則依舊是農牧相爭,恐難以富民,臣觀白土及周邊數縣,雖土地貧瘠,卻也有好玩意,那便是鐵山和炭田。上郡之北有鐵山,鐵儲頗豐。又有石炭,民常於嚴冬揀拾,燃以為薪。若能藉助民力,開採上郡之鐵炭,既能為國出力,又能使百姓有所營生,實為兩便。只是朝廷官山海,此事非一縣一郡可以為之,臣懇請陛下,在白土等縣設鐵官,採鐵山,以使物盡其用,人盡其力。」

皇帝沉吟半晌,忽地一拍大腿,大笑道:「真是瞌睡來了有枕頭,此事妙啊,大妙!」

眾人都看着他,不知道皇帝為何如此高興。

皇帝道:「馬太守,你帶人親自走一趟,與杜縣長一道,將此事好好地謀划謀划,若真如杜林所說,便設鐵官,朕不僅要採鐵山,還要大煉鐵器,這石炭也大有用處,以之為燃料冶鐵,事半功倍!」

古人所說的石炭就是煤,白土縣就是後世的陝西神木縣附近,在是出煤老闆的地方,當然是有煤的。

我國西漢時期,煤的應用已比較普遍,百姓以之燃燒取暖,甚至已用於冶鐵,但是限於當時的冶鐵技術,利用率還不是很高。

馬員聽了皇帝的話,也十分高興,這事兒要是成了,對於上郡大有好處。他興緻勃勃地與杜林探討鐵山和炭田之事,並決定第二日便出發去白土。

皇帝設置的百工署里有專門研究冶鐵的鐵匠,他一直利用自己的現代知識,指點鐵匠們鑽研冶鐵技術,並且有了很大的進展,只是國內事情太多,一直沒有騰出手來,大力推行新的冶鐵技術。

正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在上郡建一個採用新技術煉鐵的基地,為他心心念念的重騎兵打造裝備。如此則上郡既有大型馬場提供戰馬,有擅騎射的良家子作為兵源,又有兵器製造基地提供裝備,正好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可以不必依賴外地運輸,便可以打造一支重騎兵隊伍,這對於皇帝來說是意外之喜。

但是此事的推行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保障這個鐵礦是安全的。上郡本就是邊郡,白土更在上郡之北,離邊境太近,如果匈奴人南下劫掠,那上郡冶鐵基地便成了匈奴人的兵器提供基地,那便是造兵器資敵了。

因此皇帝更加堅定了攻略并州的決心,只要將最北邊的五原、朔方、雲中、定襄等郡收得,則上郡將變為內郡,可以安全地進行兵器生產了。

更妙的是,白土縣離黃河不遠,正可利用黃河的水力,大大提高冶鐵的效率。

古代冶鐵,為了提高爐溫,不斷改進鼓風裝置,開始時用「橐」,即用動物的皮囊擠壓鼓風,效率很低下。後來便將好幾個橐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叫做排橐。開始時是用人力鼓風,需要許多人,十分費力,後來又用畜力,用所謂的「馬排」來鼓風。

直到東漢統一后,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利用了水力,這是一個重大的發明,因為水排的產生,冶鐵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數倍,並且由於風力大增,提高了爐溫,可以煉出更高質量的鐵。

如今離歷史上水排的出現已經不遠了,皇帝很有信心將水排提前幾年付諸應用,在短期內使大漢的冶鐵業得到跨越式的發展。一旦在冶鐵上領先群雄,意味着在兵器的製造中處於領先地位,軍事上自然會大大強於自己的對手。

劉秀再厲害,能經得起皇帝陛下的降維式打擊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3章 272.鐵山炭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