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隊伍難帶

第23章 23.隊伍難帶

皇帝強搶民女這事早報進了丞相府,徐宣和楊音兩人意見完全不同。

楊音氣呼呼地道:「他只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孩子,怎麼就能幹出這種事兒呢?這不是昏君所為嗎?」

若是小皇帝聽到他的評價,定會握緊大司農的手,連說幾聲「知音」,他心心念念的昏君終於做成了。

可是徐丞相的想法不一樣,他淡定地道:「大司農,你又不是不知道,搶女子這事兒軍中向來就有,各營將士有家眷的還好,那些沒老婆的憋得難受,可不就得搶嗎?」

「這是什麼話?按你這麼說,他們還搶得有理了?話說回來,就算全軍都搶,那個小皇帝也不能搶!他可是咱們的皇帝,全天下人都看着呢,傳揚出去,天下人怎麼說我們?」

徐宣暗暗撇了撇嘴,赤眉軍的名聲早就臭了,還用得着小皇帝來敗壞嗎?

「丞相,咱們剛起兵的時候,大傢伙兒都沒什麼奢求,有口飯吃就行,找幾個土豪大戶,尋些糧食,就夠滿營將士吃幾天飽飯了,有了餘糧,還可救濟一下挨餓的百姓,那時候還真當得起「義軍」兩字。可是後來,入伙的越來越多,大家的行徑卻越發不像話了,每到一處,也不管什麼,就是個搶,什麼都搶,錢財銀帛布匹糧食,全都搜刮殆盡,連個活路也不留給人家,你說老百姓能向著咱們嗎?人家都說咱是流寇,是強盜,是賊兵!現在要進長安了,咱不想當賊了,咱也立了皇帝,也當上官了,我以為這樣就不是賊了,就能安生過日子了。可你看,還這樣!連這麼個沒長大的小皇帝也學會了姦淫擄掠,前幾天搶了百姓,今天又要搶女人,這樣下去,咱們跟強盜有什麼不同,就是戴着這官帽子,到老也是個賊!」楊音簡直痛心疾首。

徐宣只能苦笑,他撫著楊音的肩,安慰道:「大司農,你先坐下消消氣。皇帝雖是一個半大孩子,可十五歲也不算小了,你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都成親了吧?古來哪個皇帝不是三宮六院,妻妾成群?咱們這皇帝卻連一個媳婦都沒有。要說這事兒也怪我沒考慮周全,沒早早給他選個妃子、立個皇后。少年人血氣旺,一時衝動是常有的事兒。他又是在營里長大的,眼見的都是將士們四處擄掠,你說他能不學嗎?」

「我十五歲娶媳婦,可我也沒出去搶啊!我老婆那是三媒六證,吹吹打打,堂堂正正娶進門的,他是什麼?繩捆索綁、哭爹喊娘的硬拉來的!」

楊音脾氣火爆,對着樊崇也是想說就說,毫不顧忌。因其資格老,為人正,在軍中很有威望,徐宣也不能不禮讓三分。

他咳嗽了一聲道:「軍紀之事,一時半會也約束不了,等進了長安再說吧!陛下不過是搶了幾個女人,也算不得多大的事……」

楊音怒道:「這還不算大事兒?滿城都轟動了!聽說那些侍衛們挨家挨戶搜羅女子,都捆着出來,這像話嗎?百姓怎麼看我們?」

徐宣心裏嫌楊音有點小題大做,搶女人算個什麼事兒呢?咱們赤眉軍的老婆不都是這麼來的么?老婆死了,沒事兒,再搶一個吧!孩子長大了,現代父母會逼婚:「怎麼還不找對象?」赤眉軍的父母也會逼婚:「怎麼還不去搶老婆?」

不需要房子,不需要車子,不需要票子,只要一根棒子,打暈了扛走,多麼美好的時代!

所以昨天劉俠卿來報告皇帝搶女人,徐宣根本沒當個事兒,只說:「陛下長大了!」

「是啊,是啊,皇帝陛下越來越有丈夫氣概了!」劉俠卿附和道。

小皇帝若是聽到這話估計要絕望了,搶美女也能強行解釋成有男人味,也真是沒誰了。想當昏君,下輩子吧!

徐宣不想在軍紀這件事兒上浪費精力,作為後勤大總管,眼下讓他最犯難的還是軍糧。

赤眉軍進入關中,攻佔華陰,隨之佔領了處於華陰的國家級大糧倉――京師倉,一舉解決了軍中的缺糧問題。

關中地區的土地質量和氣候條件都不錯,水利資源也極為豐富,農業生產一向發達。漢武帝時的搜粟都尉趙過推行「代田法」,使關中地區的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一躍成為全國最主要的產糧區。

可作為全國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偉大首都長安人口太多了,只靠關中一地產糧根本養不起,只好從其他地區調運糧食。為了方便糧食儲存轉運,漢武帝組織修建了許多糧倉,京師倉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座,據後世出土的京師倉遺址實測,僅其一號倉的面積就有一千六百平方米。

偉大首都長安是窮全國之力供養的,在和平時期,關東的糧食源源不斷地經大河及漕渠轉運至渭水之畔的京師倉,再由京師倉轉運至關中各地,以填補當地糧食缺口。

雖然歷經戰亂,倉中糧食儲量有所下降,但還是讓赤眉軍大大地緩了口氣,眼下的情景,至少三個月不用發愁糧食。但是長期來看,幾十萬大軍的糧草依舊是大問題。

赤眉軍之所以轉戰千里,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四處打仗,相反,許多人早就打夠了,厭戰畏戰,整日哭泣著要回到故鄉。只要有了糧食,這些流民才懶得去別處,天天趴在家裏吃飯多好,誰願意喊打喊殺地四處亂跑?

可是他們不得不走,不得不戰,因為停下來就會餓死,沒有任何一地可以長久養活這麼一隻龐大的軍隊,京師倉也只是解一時之困。幾十萬大軍不事稼穡,光吃飯不幹活,吃上幾個月,再大的糧倉也會吃空,然後怎麼辦?還是得走,還是得戰。

千里輾轉只為糧,後世的「乞活軍」也是如此。

樊崇、徐宣想停下來,在最繁華的關中大地享享清福,首先就要解決大軍的吃飯問題。

雖然偉大首都富得流油,可是長安的城郭里長不出糧食。

如果說四處擄掠征糧是「開源」,徐宣想到的另一個辦法就是「節流」,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各營糧食統一調配,統籌使用,減少損失浪費。

「向管理要效益」,是現代企業常說的話,在古代也同樣適用。

赤眉軍常處於缺糧狀態,按理說應該珍視每一顆糧,可奇怪的是,他們的浪費也極其嚴重,這是由其軍需供養機製造成的。

對於軍需調配,各營一向是各行其是。通俗來說,就是誰搶到就算誰的,搶得多的多吃,搶得少的少吃,搶不到的不吃。這就造成有的營中缺糧,吃不飽肚子,有的營中糧食多得只能堆著爛掉。

比如現在這三十營,糧食貯量差距就極大,屯駐在鄭縣城外的幾個營是攻打華陰和鄭縣的主力,當時都搶了大量的錢糧,糧食儲量遠超其他各營,營中又沒有很好的儲存場所,萬一下雨就面臨損失,大量糧食發霉爛掉。而其他各營沒有參與攻城,擄掠較少,有的如今還吃不飽飯。

如果結束自行其事的混亂管理狀態,將全軍糧食統一調配使用,按需分配,解決飽餓懸殊,糧草損失便可大大下降,大軍能維持的時間更長一些,也許能捱到第二年秋收,再來一次擄掠,這樣赤眉軍便可長久地在一地紮根了。

可具體到各營,吃到嘴裏的肥肉,誰會甘心吐出來?就拿貯糧最多的濮陽和泰山兩營來說,徐宣要他們上繳一部分收歸倉里保存,被斷然拒絕,人家憑實力搶的糧,憑啥吐回去?寧可放爛了也不繳。

各營的理由也很充分,擄掠交公?這事兒壞規矩,這樣的話,誰還會賣力氣打仗?打贏了搶到了也不是自己的。

徐宣很愁,各方利益不好平衡,他這個丞相要被難死了。

這樣的隊伍難帶啊!

若不是他們的領導層還算團結,樊崇等首領為人義氣威望高,能勉強居中平衡各方,這支隊伍早就散了。

「鄭縣幾營富得流油,怎麼想辦法讓他們吐出點來供前線大軍使用。」徐宣苦苦思索,不得其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23.隊伍難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