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142.弘農都尉

第143章 142.弘農都尉

聽說任延君要入洛陽,夏陽說道:「我進入弘農縣之時,便遵陛下旨意向朱鮪派出使者,勸其歸降,當時他遲疑未決,想必是對長沙王抱有幻想,還在等長安的消息。一個月前,我與洛陽最後一次互通消息,朱鮪的態度有所軟化。沒想到自那之後,吳漢軍加緊了攻勢,洛陽城晝夜閉門,使者再也沒能進去。前幾日聽說長安城破,我已派人去宜陽,爭取進入洛陽城,給朱鮪通個消息。」

前幾個月的洛陽形勢與真實歷史一般無二,劉秀以吳漢為主將,與朱祜、岑彭、耿弇、堅鐔、馬武等十一員將領一道圍攻洛陽。

這個圍城名單十分耀眼,十一員大將全在後來的雲台二十八將之內,簡直是將星閃耀,可是十一個明星大將帶領二十多萬大軍,攻打了幾個月,楞是奈何不了洛陽城分毫。

由此可見,這個雲台名將錄大概也和後世的肉類食品一樣,是注過水的。

本來在赤眉軍進入長安之後不久,朱鮪等不到援兵,就在岑彭的勸說下投降了。但是因為劉鈺的穿越,歷史出現了偏差,此時朱鮪還沒有答應岑彭的投降,依舊在洛陽城中堅守。

夏陽並不知道,現在的結果都是因為建世漢軍的出現。他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與朱鮪聯絡,並派兵不斷向洛陽挺進。正是因為夏陽這支軍隊的存在,讓朱鮪一直覺得自己還沒有到絕路,並非只有投降劉秀一條路可走。

任延君着急去洛陽,夏陽道:「任尚書,此去洛陽,走新安最近,但是新安的守將是李軼部下,因李軼被朱鮪刺殺,驚懼自危之下投降了偽帝劉秀,如今新安在偽漢軍掌控之下。因此要去洛陽只能向東南繞路,到宜陽后再轉向東北,可宜陽附近有劉秀的建義大將軍朱祐把守,只有突破這道防線,才能進入洛陽城。

他所說的新安和宜陽都是洛陽西面的軍事重鎮,兩座城都位於弘農到洛陽之間。

新安正好落在函谷關和洛陽地中心點上,橫亘在要路之上,這一直讓夏陽覺得如鯁在喉,不拔不快。可惜當時新安守將投降了孟津將軍馮異,馮異另外派人接管了那裏,在城中屯駐了一萬五千人。以夏陽的兵力沒有能力將其拔除。

新安向南不到百里便是宜陽。宜陽也是洛陽西面的一道屏障,與新安一南一北,好像是一道大門,控扼著洛陽城向西的道路。

征東將軍夏陽在湖縣時,已聚集了五六千兵馬,後來小皇帝給他增了兵,又兼他一路向東收羅了不少士卒,進入弘農縣時,已有兵馬將近兩萬。等到南城將軍曹金帶饑民東進,近三萬人湧入弘農,夏陽毫不客氣地從中挑選了六千青壯,充實到隊伍之中。

有了這兩萬六千人,夏陽便派兵出關,向東進佔了黽池,駐軍一萬,黽池據新安不過五十餘里,可說是對新安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夏陽又按照當初楊音提供的情報,派遣使者入關,聯絡陸渾關的武從事,想要收羅留在那裏的兩萬赤眉殘兵,結果卻發現武從事早已不在陸渾關。

武從事早在半年前就帶着一萬多人向東尋找歸鄉之路,這一去杳無音信。有人說他半路被官軍消滅了,也不知道是哪一路官軍,有人說他們一鬨而散,各謀生路去了。

留在陸渾關的大部分是當時不方便行動的傷兵,一共只剩五千多人。這些人來自各營,沒有統一指揮,本來早晚要散掉的,這時一個名叫司馬超的小人物站了出來,他對大家說道:「現在四處都是敵人,到處是亂兵和饑民,我們要是各走各的路,不聚在一處,恐怕難以活命,不是被殺死就是餓死,還不如暫時留在這裏,等待西進大軍的消息,再派人去函谷關聯絡,爭取找到大部隊,有機會就西進,去找三老他們。」

大家覺得他說的有理,便尊他為頭領,屯駐在陸渾關,靠劫掠周邊郡縣積累糧食,打算長期駐守。沒想到的是,各地流民聽說有這樣一隻抱團求生的隊伍,紛紛來投奔,隊伍竟慢慢地壯大起來,等到夏陽聯絡到他們時,司馬超手下已有一萬人。

司馬超終於找到了大部隊,非常高興。他按照了征東將軍的命令,放棄了陸渾關,將隊伍全部拉了出來,北上宜陽。

放棄陸渾關是夏陽出自敵我三方力量對比做了的決定。

陸渾關在洛陽城南二百里,處於吳漢軍的兵鋒之下,距函谷關將近四百里,二者中間隔着宜陽,萬餘人馬,孤懸關外,被消滅是儘早的事。

征東將軍親自領軍一萬,自弘農向東南出兵宜陽,同時接應司馬超的隊伍。

當時劉秀的建業大將軍朱祐正在猛攻宜陽,眼看就要得手,完成對洛陽城的合圍。沒料到夏陽領軍殺到,雙方一場混戰。

夏陽兵少,漸漸落在了下風,這時司馬超突然出現在朱祐軍南面,猛攻他的側翼,朱祐慌亂之下,不能支持,只能率軍退去。

宜陽的守將本已絕望,打算獻城投降,見到朱祐被打退,索性直接投降了建世漢軍。

夏陽進城整頓兵馬,以司馬超為弘農都尉,就在當地據守,他自己則退回函谷關,繼續徵發士卒,搜集糧草,與關外的黽池、宜陽的漢軍互為犄角,形成一個相對穩固的防區。

這個三角防區的存在,使劉秀軍對洛陽的包圍圈出現了一個豁口,也給朱鮪提供了另一條出路,使他一直心存希望,不至於輕易區服於劉秀的兵威之下。

但是夏陽連同司馬超,一共只有四萬人,大多派出了關,佈置在前線,其中兩萬駐在宜陽,一萬駐在黽池,留在函谷關的征東將軍手下只有一萬人。兵力不足使他無法主動發動進攻,解洛陽之圍,急需長安的援軍。

任延君道:「陛下剛入長安,百廢待興,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他時刻關注洛陽局勢。老夫臨行前,陛下再三叮囑,請征東將軍務必努力堅守,長安城已派出援兵數萬,不日就將抵達。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儘快把老夫送進洛陽城,示陛下招納之意,以安朱鮪之心。」

夏陽聽說有數萬援軍,非常高興,說道:「任尚書不要着急,我先送你去宜陽,再讓司馬超想法子將你送入洛陽!」

五天之後,任延君進入宜陽城,見到了弘農都尉司馬超。

司馬超今年二十八歲,本是魯縣的鐵官,赤眉軍破魯時,帶着一批鐵匠入伙,在軍中做一個小頭領。他平時謹言慎行,在以勇猛為上的赤眉軍中一直不受重視。誰也沒有想到,在五千士卒就要一鬨而散的時候,這個平時不怎麼說話的小鐵官會站出來,帶着大家掙扎出一條活路。

司馬超很珍惜這個獨立領兵的機會,事實證明他是確實有兩把刷子。在半年時間內,他不僅解決了軍中的生存危機,而且把隊伍擴大了一倍。

司馬超佔領宜陽一個月,整合了城內的降兵,加固了宜陽城防,按照和夏陽議定的戰略,不斷出兵騷擾附近的朱祐軍,讓朱祐十分頭疼。

朱祐的領軍能力一般,能當上建業大將軍,成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是靠了與劉秀關係親密。他是劉秀的發小,兩人一起長大,同在長安求學。

當時劉秀去看望朱祐同學,朱祐同學竟然因為要去上課,拒不接待劉秀同學,讓劉同學十分尷尬。

要是在後世,朱祐應該是個三好學生團幹部之類。人家卻靠關係成了漢室中興功臣,可見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劉秀後來時常突然「駕幸」朱祐家裏,還一本正經地說:「朱祐同學,這次你不會因為要上課去而拒絕接待我了吧?」

在與司馬超的對抗中,朱祐更是暴露了他能力上的短板,部下有三萬多人,幾乎兩倍於敵的兵力,竟然絲毫占不到上風。

司馬超對任延君說道:「尚書不必着急,洛陽城內二十萬兵馬,廣有糧草,只要城中人不自亂,吳漢軍很難破城。我慢慢想法子,一定把尚書送進城去。只是入城難,出城更難,尚書要出城時怎麼辦?」

任延君道:「走一步看一步,先進去再說!」

任延君如此着急,不全是因為他是朱鮪的好友,急於勸他棄暗投明,更因為他的獨子任尚就在朱鮪手下擔任校尉。因為這個緣故,楊延壽曾建議皇帝不要派任延君出使,生怕他會藉機逃走。

皇帝卻道:「父子有親,乃是人倫大道,朕不忍見其骨肉分離。若是任氏父子團聚,能敘天倫之樂,就是因此離朕而去,朕也在心裏替他們高興。何必非要拆散人家親骨肉呢?」

一番話說得楊延壽連忙跪拜,高呼我主仁德。

劉鈺話說得漂亮,不過是因為他的身邊時刻有史官拿着筆,隨時記錄皇帝陛下的語錄,他不說幾句文縐縐的漂亮話,好意思嗎?那不是砸人飯碗么?

況且任延君一個文人,作用有限,留用他是一個姿態,他走了也沒什麼可惜,還能利用來做個秀,表現皇帝陛下的仁德,何樂不為?

要是哪個大將出征,皇帝陛下可完全不管什麼人倫大道,是非要別人把兒子留下不可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3章 142.弘農都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