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要海權

第261章 要海權

阻援未果的吐蕃軍隊,面對唐軍堅守的宥州無可奈何,在城外燒掠之後退去。不想,靈武唐軍見蕃軍退去,竟然來了精神,趁機對吐蕃控制的常樂州(定遠城之西)實施了反包圍,並攻入羅城縱火焚燒。

其他方向的唐軍也沒閑着,趁吐蕃的注意力都被宥州吸引,唐平涼守將郝玼,趁機進攻吐蕃佔據的原州城(寧夏固原縣),在擊退了二萬吐蕃軍隊后,成功佔據了原州城。

原州這處在兩國外交上口水不斷的戰略節點,對唐西部防禦體系極為重要,唐軍佔據后立刻駐軍固守。

同時,劍南唐軍也在西川節度使王播的率領下,攻佔了吐蕃的峨和(四川茂汶縣北)、棲雞等城。[20]

818年的戰果,已預示著吐蕃軍隊經過連年的戰事其戰鬥力,已經跌落至與唐軍持平的狀況了。但吐蕃節度大使並沒有察覺,幾十年來,輕鬆碾壓唐軍的印象,依舊牢固的保存在吐蕃將領的頭腦中。

這次居然被唐軍驅逐,令吐蕃邊將極為惱火。次年八月,吐蕃節度論三摩、內相尚塔藏、中書令尚綺兒,興兵15萬軍隊寇關鹽州。

這次,吐蕃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事先便製造了大量的攻城器具,督促僕從的黨項軍隊,圍住鹽州城后,不分主次從四面同時攻城。

但守城畢竟是唐軍的強項,鹽州刺史李文悅親自登城拚死而戰,苦守州城27日,終於等來了援軍。

唐將史敬奉領兵深入大漠繞行至蕃軍背後,與鹽州守軍裏應外合,大敗蕃軍,「殺戮不可勝紀,驅其餘眾於蘆河,獲羊馬駝牛萬數」。[21]

鹽州城下的大勝,成了唐蕃國戰的終戰之篇,自此吐蕃邊將也明白了,談判桌上弄不來的東西,戰場上也弄不來了。

以吐蕃僧相(缽闡布)娘定埃增為首的主和派佔據了上風,兩國的會盟和談走上了快車道。

不過,這和憲宗已經沒大多關係了,818年(元和十三年)后,李純突然迷上了嗑藥,準備長生不老多干幾年。

結果,嗑完了葯反而身體每況愈下,導致他的性情變得暴躁易怒,經常斥責或誅殺左右宦官,韓愈這倒霉孩子上書勸誡差點被殺。

貶抵潮州的路上,韓愈有感而發寫下「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也算李純為唐詩做了點貢獻。

大昭寺門前矗立的「唐蕃會盟碑」也叫「長慶會盟碑」,就是因為兩國會盟的時間是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

而憲宗李純已於去歲(元和十五年,820年)暴斃宮中,結束了他十五年,前明后暗的皇帝生涯。

縱觀憲宗一朝,唐蕃和平是主旋律,但向和平邁進的路上坎坷不斷。這其實正是歷史的規律,「和平這種奢侈品,通常以拳腳相加的方式降臨。」

盧杞在唐朝宰相里,絕對算坑爹的典範。關鍵是他不光坑爹,還坑同僚、坑皇帝。

在不到三年的宰相任期內,他坑完文臣坑武將、坑王武將坑皇帝。

一輪無差別的挖坑之後,成功的讓天下所有人,不論好壞貧富都視其如仇寇(「故天下無賢不肖,視杞如仇」)。要論坑人的頻率,唐朝著名奸相李林甫都遠不及他。

從祖蔭上說,盧杞還是挺有背景的,他是盛唐宰相盧懷慎之孫,御史中丞盧奕之子。

盧懷慎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清官,死後追謚「文成」,可見其官聲。其父盧奕在安史之亂時,忠貞不屈被安祿山所殺,唐肅宗追授禮部尚書,謚號「貞烈」,入《忠義傳》。

盧杞可倒好,也不知道是怎麼遺傳的,父祖廉潔勤奮的優點沒繼承不說,長得還跟車禍現場似的。

按照《舊唐書·盧杞傳》的記載,盧杞長得實在太磕磣,白天出門都會嚇到小朋友。(「貌陋而色如藍,人皆鬼視之」)

而舊唐書對他爹盧奕的描寫是「大腹豐下,眉目疏朗。謹願寡慾,不尚輿馬,克己自勵。」

當然了,史官寫史也是有傾向性的,盧奕恪盡死節必須得用點好詞兒,盧杞全天下人都煩他,給個差評也可以理解。

但從別人對他的態度能看出,大家都煩他可不是因為長得難看。唐朝江湖裏的老油條,郭子儀郭巨俠是這麼對待盧杞的。

這段的意思是,盧杞去郭子儀的府上拜訪,郭巨俠屏退左右和家人,獨自接待盧杞。等他走了,家人詢問原委。

郭子儀說:「盧杞長得這麼難看,下人見到難免訕笑,這哥們心靈扭曲、睚眥必報,將來一旦掌了權,咱全家都得挨收拾。」

要說「手提兩京還天子」的郭子儀真是目光如炬,盧杞成了宰相后,所有跟他不對付的同僚,都被他送上了不歸路。

德宗臨朝後,最先任命的宰相是唐朝著名的財稅改革者楊炎。他提出並推行的「兩稅法」,是中晚唐能搖搖晃晃支撐一百多年的重要基石。

等到盧杞也成了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楊炎嫌盧杞長得丑,又沒本事,不願意搭理他,二人由此結仇。

要說二人鬧得很不愉快,裏面也有楊炎的問題。

這位大哥雖然是個能臣,但心胸也不寬綽,唐朝另一財稅方面的專家著名劉晏就是被他辦了。

所以,郭德綱說的一點沒錯,「同行都是刻骨的冤家!」

盧杞給楊炎找了個暖和的地方「養老」,貶去崖州(今海南三亞西)做司馬。

在被貶的路上,楊炎估計自己要掛,寫詩感嘆:「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是,生度鬼門關。」

果不其然,走到離崖州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德宗的賜死詔書追了上來。

盧杞辦了楊炎,也算能理解,畢竟同為宰相,爭寵是萬古不變的定律。

但他將時年七十多歲的顏真卿推上絕路,就實在令人髮指了。要知道,顏真卿可是有恩於盧家。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平原郡守,為了震懾河北諸郡,安祿山將盧奕(盧杞的父親)、李憕、蔣清三人的首級傳閱諸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好郎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好郎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1章 要海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