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協商(修)

第324章 協商(修)

第324章協商(修)

1934~1937年,美國連續出台三個中立法案,規定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戰爭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戰雙方輸送軍火和戰略物資。

羅斯福利用1814年國會大廈部分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運條款,實行現購自運原則,也就是現金購買,運輸自理。

而另一邊,風塵僕僕趕到莫斯科的艾登再次見到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先生,關於上次商議的內容我想繼續談談。」雙方禮節性的寒暄完后艾登直奔主題。

莫洛托夫隱隱猜到艾登此番來意,眼中閃過一抹興奮。「貴方是準備割讓印度殖民地?」雖然極力壓制,但微微顫抖的聲音還是暴露了他的激動。

早在1715年,彼得一世專門派人探查伊朗境內是否有能夠通航至印度邊境的河流,並於1722年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裏海南岸。

正當俄軍準備擴大戰果繼續南下的時候,受到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扼制。土耳其軍隊從西部進入波斯境內,並告知沙俄如果俄軍再敢南下一步就意味着戰爭。由於此次沙俄戰線拉得過長,且彼得一世一直對12年前(1711年)在普魯特河被困心有餘悸(彼得大帝差點被土耳其人活捉);從而被迫停止了這次軍事行動。

1795年葉卡捷琳娜女皇才終於實現了彼得大帝的遺願,打通了波斯到印度的通道。但都是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存在使得俄國人始終沒能染指波斯灣(主要被土耳其限制在了高加索地區和裏海沿岸),最大的戰果就是控制了伊朗北半部領土。

亞歷山大一世時,曾在在1804年進攻伊朗,但不久后,俄國又深陷拿破崙戰爭,無暇東顧。之後沙俄陷入長期經濟停滯,又因為克里木問題和英法奧斯曼鬧的很僵。

儘管俄國曾在1826年戰爭中戰勝伊朗,但英國為了保證非洲殖民地與印度殖民地之間的聯繫,堅決反對俄國在伊朗的擴張,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使俄國始終沒有機會。一戰前夕,俄國國內矛盾已經相當激化,在歐洲和德國關係惡化,在遠東又輸掉了日俄戰爭,進軍伊朗更是白日夢。於是1907年,英俄簽訂條約,俄國的勢力範圍被限制在伊朗北部,喪失了建立印度洋艦隊的機會。

現在大英帝國即將要把整個印度乖乖雙手奉上,怎麼能不激動。而且現在的印度殖民地可是包括後世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等一大片的領土的,這些領土組成了一個鬆散的殖民地,連成一大片,又被叫做印度次大陸,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億。

艾登深深地嘆了口氣。「是的,丘吉爾首相已經同意了。不過貴方需要對德國宣戰,並派兵攻入德國境內后我們才能移交。」

「哦?」莫洛托夫微微眯起了眼睛,冷哼道。「特使先生是在說笑話嗎?先宣戰?到時候即使你們出爾反爾,我們和德國之間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從中獲利的只有你們!」

艾登急忙道。「我們可以簽份協議……」

話音未落,莫洛托夫便揮手打斷他。「上次我已經很明確的告訴過特使先生,貴國的信譽是在讓人不敢信服,我們必須要拿到實際利益。像協議這種白條,就跟放屁差不多。」

艾登不禁有些惱火道。「那我們怎麼相信貴方?把殖民地移交給貴方,然後貴方不宣戰,或是宣而不戰呢?我們豈不白白丟了一個重要的殖民地?」

「……」這倒是,現在雙方都不相信對方的信譽。

這樁交易該怎麼進行呢?

商談只能暫時休會,莫洛托夫向斯大林彙報,斯大林召開了高層會議,商議此事。

其實,斯大林還真是誑英國人的成分比較多。所以他原本的打算是先答應英國人,等到英國把印度交給己方,己方還可以用各種借口拖着。

畢竟對英國也不用太誠信,當初的壞事,英國人也沒少干。

可現在看來英國人顯然也沒有那麼容易上當,他們要求蘇聯先和德國打個你死我活,然後才肯把印度交出來,這樣的條件,蘇聯怎麼會答應?可要是直接拒絕的話那就等於是把到了嘴邊的肉給扔掉了,着實可惜。

「布瓊尼元帥同志,談談你的想法。」斯大林望向坐在左手邊的布瓊尼開口道。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是蘇聯的開國五元帥之一,戎馬生涯長達七十年,參加了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在內幾乎所有蘇聯重大戰爭,戰功卓著。朱可夫、鐵木辛哥、羅科索夫斯基等二戰時的蘇聯名將都曾經是布瓊尼的部下。

蘇俄內戰中,布瓊尼功績顯赫,戰爭結束后的職位自然是水漲船高。在短短數年裏,他從北高加索軍區副司令一直晉陞為國防人民委員會二把手。

布瓊尼分管騎兵建設,他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完善相關軍事理論,為蘇軍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不過人們對布瓊尼不怎麼感冒,有個「污點」起了很大的影響。

在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動蕩中,他的夫人米哈伊洛夫娜被懷疑有「間諜行為」。臭名昭著的葉若夫跑到布瓊尼面前要人,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心腹、蘇聯英雄,他居然低聲下氣地親自將夫人送到盧比揚卡。

要知道,米哈伊洛夫娜是位著名歌唱家,光彩照人,這樣一位柔弱女子一直被關到斯大林逝世才被釋放。相比之下,鐵木辛哥在類似情況的做法上令人敬佩:認為該保的人,鐵木辛哥會親自向斯大林求情,一點都不含糊。

而現在這位元帥也過的並不怎麼舒坦,甚至有些戰戰兢兢。當初與他一起晉陞的五大元帥(伏羅希諾夫、布瓊尼、布柳赫爾、葉果羅夫、圖哈切夫斯基)如今只剩下他一個人。讓他不免擔心哪天會輪到他。

雖然很想當個透明人,可被斯大林點名了,布瓊尼也不得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既然我們雙方都不相信對方,那我覺得可以分批換。英國方面先劃出一塊地給我們,我們就向德國宣戰;之後每推進一段距離,英國方面批次移交。」

眾人聽聞紛紛點頭,斯大林拍板道。。「不錯的注意。莫洛托夫,你去跟英國特使商量一下具體細節。」

敲定了英國方面的事宜,斯大林又問起了另一件事。「芬蘭方面同意了嗎?」

莫洛托夫恭聲道。「芬蘭方面沒有同意。」

「那就先解決芬蘭的事情。」經過這一次的大清洗,斯大林又剷除了一批隱藏在枱面下的反對者。現在的蘇聯軍政兩界,都已經唯斯大林馬首是瞻。他在政令和軍令方面達到了空前的控制和統一。

不過壞消息是因為大清洗,蘇聯的元氣流失嚴重並且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真要和德國開戰的話,蘇聯需要全國動員一下才行。

所以斯大林先要拿芬蘭練練手。

芬蘭和蘇聯之間有什麼恩怨呢?

早在中世紀,芬蘭被強大的波羅的海霸主瑞典所控制,是其東部的一塊行省。其後,俄羅斯帝國開始走向強盛,與瑞典展開了漫長的爭霸戰爭。貪婪的俄國沙皇對芬蘭這塊富饒的土地很感興趣,於是芬蘭成了瑞典和俄羅斯拉鋸的戰場。

1808年,俄羅斯帝國在「盟友」拿破崙的慫恿下,開始對瑞典發動戰爭,並派出24000名士兵進入芬蘭。幾經鏖戰,俄羅斯終於佔領了芬蘭全境。從這時候起,芬蘭就被納入了俄羅斯的版圖之內。

一直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俄羅斯大地爆發了殘酷的內戰,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趁機紛紛獨立了出去。與其他地區的獨立不同,芬蘭人認為自己的獨立是合情合理的。芬蘭之所以加入俄羅斯,是因為他們封沙皇為主。既然現在沙皇退位了,芬蘭再也沒有與俄國聯合的基礎。

1917年,芬蘭宣佈成立一個獨立國,並得到了列寧的承認。

1918年初,蘇俄的一些武裝人員參與了芬共所領導的武裝起義,遭到芬蘭政府的鎮壓;1919年5~6月,在外國武裝干涉蘇俄期間,芬蘭則派兵參加了尤登尼奇白軍對彼得格勒(當時還未改名為列寧格勒)的進攻;1921~1922年,數千芬蘭人參與了蘇聯卡累利阿地區的暴亂,被蘇聯視作芬蘭對該地區存有領土野心。這些歷史糾葛給兩國關係投下了陰影,芬蘭始終把蘇聯視作宿敵,而蘇聯也一直擔心芬蘭成為西方列強進攻蘇聯的跳板。總體來說20世紀20年代至三十年代初,雙方的關係都十分緊張。

不過在32年雙方簽訂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規定雙方保證互不侵犯現有邊界,避免任何指向對方的侵略行動。條約還宣佈:雙方將始終致力於以公正的精神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性質或任何根源的爭端。這項條約一度緩和了兩國之間的矛盾。34年又進一步確定此協定為十年有效。

然而芬蘭在這期間也接受了西方國家的援助,英國和德國在32年至38年都在援助芬蘭,或提供軍火,或派出教官。以曼納海姆命名的卡累利阿地峽防線,也在西方專家的支援下修築完成。芬蘭此舉讓蘇聯疑心劇增,39年初蘇聯與芬蘭展開談判。

在談判中,蘇聯提出以下幾點要求:1.蘇芬雙方簽訂互助條約;2.將芬蘭漢科半島租給蘇聯做軍事基地;3.將卡累利阿的部分地區割讓給蘇聯;4.拆除卡累利阿地峽的防線;5.割讓芬蘭灣部分島嶼;6.蘇聯將卡累利阿的部分領土補償給芬蘭。

在蘇聯的要求中,芬蘭所得的領土要大於割讓的土地(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里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芬蘭人並不準備接受蘇聯人的要求。俄羅斯人一向以不守信用、專橫暴力而聞名,你讓他一寸,他可以進你一尺。所謂交換土地,可能只是個幌子而已,真實目的在於吞併整個芬蘭。例如,蘇聯為何要求芬蘭撤除卡累利阿的防線,難道是要芬蘭人開門揖盜嗎?另外,蘇聯又為何要求籤訂所謂「互助條約」。要知道,後來波羅的海三國在被吞併前,也是簽訂了這個所謂的「互助條約」。權衡再三,芬蘭最後還是斷然拒絕了蘇聯的所有要求。

對於芬蘭人不識抬舉,斯大林反而大喜過望。從沙俄時代開始,俄國就經常向鄰國提出一些不可接受的要求,如果他們一旦不同意,俄國也就有了侵略的借口。而斯大林的伎倆與他的沙俄前輩也是如出一轍,他早就料到芬蘭不可能接受這項協議。

「向芬蘭發出最後通告,如果他們不同意,那就意味着戰爭!」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成皇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成皇儲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4章 協商(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