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坦克殲擊車2

第125章 坦克殲擊車2

第125章坦克殲擊車2

38型坦克殲擊車(又稱「追獵者」)是二戰時期德軍最優秀的裝甲戰鬥車輛之一。

這款坦克殲擊車優秀到什麼程度呢?

第一支裝備追獵者的部隊——731坦克殲擊營在給德軍統帥部提及的相關戰鬥經驗報告如下。

「追獵者通過了實戰的考驗,他的乘員們都為它而感到自豪,步兵也對它充滿了信心。特別受表揚的還有MG34型機槍的可靠性能。追獵者強有力的75毫米主炮,低低的車身以及擁有者極大的傾角的裝甲使它不但能夠勝任與敵軍坦克進行搏鬥的角色,還可以為攻擊或是防禦中的步兵提供支援。」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我部在東線第一場大規模的防禦戰中變取得了確認摧毀57輛蘇軍坦克,擊退了防線上滲透過來的敵軍一個坦克旅,其中有一個連在短短一天之內便乾淨利落得幹掉了近20輛蘇聯坦克,還在800米距離上成功擊毀了兩輛IS-2。在此期間,我營沒有一輛『追獵者』被敵軍炮火擊穿。而為了能趕到集團軍司令部指定的作戰位置,在連續激戰之後又在一天之內在沒有一輛『追獵者』發生機械故障的情況下推進了160公里。」

除了對戰鬥和機械性能的充分肯定之外,該部的報告中還特地強調車輛偽裝的重要性。「在前往集合地點的行軍途中,我們將所有的裝甲車輛都偽裝成類似於灌木叢的顏色,以便能充分利用周圍的地形作掩護。也正是這『神奇』般的外衣使得我們的戰車能在不引起敵方注意的前提下內迅速移動並取得有利的位置進行觀察、開火。」

在這份報告中最讓人關注的還是有關追獵者的戰鬥經驗和教訓,德軍有關部門之後也正是以這個營得出的實戰結論來作為編練別的部隊時的教條。「在與敵軍坦克交火中,車身低矮的特點使得『38型坦克殲擊車』能夠在火炮有效距離范內用直射火力伏擊敵人坦克,在結束第一次開火之後還可趁敵還在慌亂之中迅速轉移作戰位置並再次開火。」

「令人放心的車前裝甲完全可以抵抗蘇軍76.2mm口徑的坦克炮的攻擊,絕對不會被其擊穿。到目前為止,所有我營的戰損都是由於車體側面或是後面被擊穿而引起的,因此,用牢固前部裝甲暴露來承受敵人的坦克炮前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敵軍坦克或是有大量步兵伴隨的自走炮進行反攻,『追獵者』至少要以一個排的兵力為單位隱蔽抵近戰線,但是要避免正好進入敵炮兵火力準備覆蓋的突擊方向上,村莊、交通要口以及其他一些敵軍常常選擇的目標也要時刻警惕。而一旦等敵軍形成突破以後,就因該從側翼給滲透過來的敵軍以迎頭痛擊,這才是擊退敵軍最快捷的方法,並且還常常能給敵軍造成慘重的損失。」

當然,在使用追獵者的過程中,德軍部隊也發現了它許多天生的缺點,這也許只能通過戰術上的優勢和乘員之間默契的配合來彌補:「應該說追獵者在設計上並不用來在靠近沼澤的地帶執行任務的,因為它一離開路況較好的通道或是地形就會像陷入泥潭的老虎一樣無法自拔。而如果一直在公路上行動則可以稱得上是愚蠢,由於其75毫米口徑的Pak39型坦克炮的旋轉角度極為有限,就無法對敵坦克的側翼進行攻擊,更危險的是,由於追獵者的側面裝甲相當薄弱,在這樣情況下就很容易被敵軍反坦克炮擊穿。」

「由於追獵者的行進速度相當慢,因此不能將其編入摩托化或是偵察部隊。即使出於無奈將其扮演這類角色,也只會因馬達超速運轉而導致機械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其實不僅在野戰上,在華沙鎮壓波蘭起義者的戰中,731營得追獵者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可能要歸功於其操縱的靈活性和擁有的遙控MG34型置頂機槍。

雖然其裝彈機需要打開艙蓋才能重新在機槍補充彈藥,但此時聰明的追獵者乘員們會用無線電通知另一輛伴隨的友軍車輛提供火力掩護。

作為追獵者的樣板部隊,第731坦克殲擊營44年7月底開始投入東線並一直在那戰鬥到戰爭結束。儘管初上戰場時帶去了滿編45輛嶄新的追獵者,但血腥得戰鬥也使得731營付出了慘痛得代價,僅僅一個月之後便被除籍了12輛,還有3輛要送回後方大修,到了10月1日,又戰損了8輛,而在全部剩下的25兩之中也只有18輛可以勉強開動,但在11月,統帥部給第731營送來了10輛新造好的追獵者,12月底又補充進了20輛,之後就沒有補充。

所以時至12月1日,儘管激戰不斷,但731營所擁有的追獵者數量不降反升,總共26輛之中有11輛可以使用,再加上44年底的大補血,次年2月1日731營的追獵者數量驟升至41輛,可用27輛,在3月1日731營的最後一次佔地報告中,該營全部的力量——28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中可以出勤的數字為13輛,或許從戰鬥力的角度而言稱其為連可能更為恰當,但這樣的裝備情況在當時的德軍部隊中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後世它被稱為二戰德國最後救命稻草,還有種說法要是德軍早點裝備這種武器,甚至能改變戰爭的進程。

原時空「追獵者」真正誕生的契機,還得「感謝」一下皇家空軍:當時英國空軍對德國本土展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空襲,英國人投下的重磅炸彈炸中了位於柏林市郊的阿爾凱特公司屬下的生產廠房,在這裏生產的三號突擊炮被迫停產一段時間。

三突子沒辦法及時補充,對於前線部隊來說簡直是災難。為此,德國陸軍最高司令部決定,讓已經被德國吞併的捷克BMM公司生產13噸級左右的輕型坦克殲擊車。因為底盤沿用LT-38坦克,擁有大量成熟技術的應用,使得捷克工程師們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追獵者的全部設計工作。

它的主武器是一門48倍徑的Pak39型75毫米炮(備彈41發),使用Pzgr.39型穿甲彈射擊時,能在500米距離上擊穿水平放置的91毫米厚60度傾角裝甲,1000米距離上擊穿82毫米厚的60度傾角裝甲,完全有能力對付當時盟軍的大部分主力裝甲車輛。

而且它的火炮命中率很高。它可以在發現敵人15秒內開炮,在1500米尤其是1000米內具有非常優秀的命中率和毀傷力。

而且追獵者的維護十分方便,製造起來就更是方便。要知道德國的四號坦克工時為三萬小時,這已經是減到最低了。而虎式坦克的工時則是二十五萬個小時。而與之相對的則是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和平時期在和平時期才十萬個小時,戰爭時期則進一步縮減,T-34中型坦克更是只有八千小時左右的工時。所以戰場上,蘇聯的坦克數量總是多於德國坦克。

而追獵者的工時則在三千個小時以內,這就意味着追獵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非常適合填補戰線。在二戰的最後歲月,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抵擋了盟軍和蘇軍的裝甲洪流,儘管不能挽回敗局,但卻大大阻礙了盟軍和蘇軍的進攻。

許多西歐的戰史專家都持有這樣的觀點——只有「追獵者」才是德軍應付數量龐大的美製M4謝爾曼坦克和蘇制T-34坦克的唯一方法。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成皇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成皇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5章 坦克殲擊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