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謀划多倫(求訂閱)

第三百三十九章:謀划多倫(求訂閱)

在白城戰役中當導演的同時,馬錚也沒有閑着,他也在籌劃新的作戰計劃,而這一次被馬錚盯上的是重鎮多倫。

多倫這座城市,聽說過的人很少,了解的人知道它是錫林郭勒盟下面的一個小縣,不了解的人甚至於都不知道它在哪裏。

但是這座城市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朝歷代,都是非常有名的,甚至於對於草原上的各個民族來說,這座城市比張家口、錫林浩特等地更加的重要。

因為這裏是中國北方草原多個民族崛起的搖籃,比如說鮮卑和烏桓,再比如說柔然和契丹以及女真。

當然了,相比於以上幾個游牧民族,建立蒙元帝國的蒙古族才是這片草原真正的王者。

眾所周知,蒙古族崛起於斡難河,當時為擺脫金國的控制,鐵木真的爺爺團結室韋部落,鐵木真更進一步,統一蒙古部落,建立蒙古帝國。

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在多倫一帶的大草原上興建了一座城池,名為開平府,就是後來的元上都。

後來忽必烈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大理和南宋,統一全國。

真正讓多倫這座城市名流千古的還是大清朝的康熙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康熙在這裏終結草原千年廝殺。

千百年來,草原上一直都是過着你殺我我殺你的日子,甭管是鮮卑人還是契丹人,再或者是統一了草原的蒙古人,他們都沒有使草原和平下來。

但是大清王朝做到了!

清朝初期,隨着皇太極將蒙古收入囊中,滿清摩拳擦掌,終於得到機會入主中原,而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也統一了漠西蒙古,開始染指內外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正當俄國入侵外蒙古,外蒙古打敗俄軍之時,噶爾丹突然出兵攻擊喀爾喀蒙古腹地。

喀爾喀蒙古向康熙皇帝求救,康熙覺得噶爾丹是個禍害,宣佈他為叛亂。

噶爾丹跟康熙說要以長城為界,他管理北方,康熙管理南方,以康熙的雄才大略又怎麼能同樣這樣無理的要求。

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以為有俄國的支持,得寸進尺,深入內蒙古的烏殊穆沁,在烏爾會河打敗了清廷理藩院尚書阿喇尼率領的騎兵。深入到距京師僅700里的烏蘭布通,直接威脅到北京。

康熙決定御駕親征噶爾丹,噶爾丹在烏蘭布通擺好了陣勢,騎數萬,陣山下,依林阻水,以萬駝縛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濕氈,環列如柵,士卒於垛隙發矢銑,備鈎距,號曰駝城。

最終清軍以優勢兵力擊敗噶爾丹,噶爾丹逃跑。此後幾年,噶爾丹又勾結俄國發動進犯,康熙再度於昭莫多之戰大敗噶爾丹,不久,噶爾丹病死。

烏蘭布通戰後,康熙覺得應該聯絡內外蒙古各部首領,開一次會議,進行一次會盟,康熙三十年四月,康熙親自京城出發,來到了多倫,舉行了著名的多倫會盟。

為什麼會選擇多倫呢?

因為這裏是親滿洲的察哈爾部所在地,當時把這裏劃分為藍、白、黃、紅各分正鑲二旗,稱蒙古八旗。一直到今天,錫林郭勒盟還有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等行政區劃。

參加會盟的清軍,布營設哨,軍容威武,氣勢雄壯。據記載:「上三旗親軍居中,八旗前鋒營二,護軍營十,火器營四,共十六營,分二十八汛,各環御營而峙。」

通過這種赤/裸裸的秀肌肉,清朝就此穩定了蒙古局勢,也結束了北方草原數千年的廝殺。

民國后,多倫城依舊是北方重鎮,這裏眼下歸察哈爾省管轄,而且還是察哈爾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則是察哈爾省會張垣,即後世的張家口。

對於眼下的日本人而言,在佔領了東北之後,其下一個目標便是整個蒙疆地區。

但是眼下的蒙古草原合計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閻老西晉綏軍控制的綏遠省,其大致範圍相當於烏蘭察布、呼和浩特、包頭以及巴彥淖爾、烏海等地。

中部則是由西北軍宋哲元控制的察哈爾,其大致範圍相當於後世的河北北部以及錫林郭勒草原。

東部則是由原東北軍控制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興安盟、通遼、赤峰等地,眼下這些地方已經全部被日本人給控制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必然準備對察哈爾和綏遠兩省動手,多倫便成了日軍進攻這兩地的跳板。

因為多倫位於錫林郭勒草原的東南部,陰山北麓南端,西與正藍旗相接,北與克什克騰旗接壤,南與沽源縣、豐寧縣、圍場縣毗鄰。

佔領這裏盡可以攻擊察北重鎮錫林浩特,向南可以攻擊察哈爾省會張家口,退可以撤入熱河,地理位置已經不能用重要來形容了。

對於這樣一個事關生死的戰略要地,中日兩國自然是進行了你死我活的爭奪,甚至於圍繞這裏進行了長時間的戰鬥。

剛開始的時候,日軍自然是輕鬆佔領了多倫,打開了侵略察哈爾等地的大門。

但是西北軍的那位馮大帥看不過去了,於33年組織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正式通電抗日。

同盟軍與日軍交戰的主要戰場就在多倫,甚至於在多倫一度重創日軍,並將日軍趕出了這座重鎮。

然而外侮延伸,內部毒菌橫行的國民政府卻對此視而不見!

南京那位光頭哥以他所居的高位,似乎不可能不明白,對於外國霸權的退讓,是不可能有個止境的。

但他急於剷除國內的異己,還是止不住在對日本妥協的路上滑下去。中國的局勢,由於他無心攘外而專註於「安內」,變得越來越危急,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黑暗。

在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與日軍殊死戰鬥的時候,那位大權在握的蔣委員長非但沒有幫忙,反而趁機要對馮大帥動手,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馮大帥只能離開張家口,通告下野,暫避泰山。

但同盟軍的另外兩大悍將方振武和吉鴻昌卻把部隊集結在張北、多倫一帶,繼續堅持抗日。

隨後令人憤怒卻又淚目的一幕出現了,蔣軍和日軍同時打擊這支抗日部隊,好像是不謀而合,又似乎是合謀而為,最終抗日同盟軍最終在蔣日兩軍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

此後,方振武和吉鴻昌被迫離開部隊,前往天津。

對於這樣一個戰略重鎮,馬錚同樣眼饞!

不僅是因為這裏地理位置重要,是阻止日軍進攻察哈爾的重要據點,更重要的是,這裏是察哈爾地區最豐饒的地區,這裏不僅僅有大量的人口,還有鐵血團急需的戰馬等物資。

佔領這裏,馬錚所部就能和克什克騰的李青山所部匯合,形成一支客觀的軍事力量,牽制這一帶的日偽軍。

更能擴大鐵血團在草原上的名氣,拉攏更多像烏日嘎拉圖這樣的蒙古部落首領,為即將到來的全面戰爭積蓄力量。

當然了,促使馬錚圖謀多倫的另一個原因是,這裏日軍的實力並不是很強。

事實上,眼下佔領多倫的部隊並不是以日軍為主,而是李守信的偽軍為主。

沒錯,就是偽軍!

自從日軍在多倫與察哈爾同盟軍血戰之後,損失慘重,這讓日軍方面意識到中國對多倫這座城市以及整個草原的重視。

因此關東軍司令部在沒有做好全面戰爭之前,決定暫時不要過度刺激國民政府,因此將原本一個加強大隊的兵力縮減到兩個中隊,最後又減到一個中隊,於是乎多倫的主要防守力量就成了李守信的偽軍了。

而且這樣做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拉攏蒙古王公,畢竟日軍重兵駐紮多倫,不管是烏蘭察布的雲王還是錫林郭勒的德王,心裏都不痛快,這不是在他們的腦袋上面放砍刀嗎!

俗話說,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要是你們日本人一不高興,老子的腦袋就丟了!

這還能友好的相處了嗎?

所以當初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進攻多倫的時候,近在咫尺的德王所部裝聾作啞,就是不來幫忙。

這讓日軍意識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引起了這些蒙古王公的極度不滿,也讓他們察覺到了威脅。

既如此,將李守信這個蒙古人推到前台,必然可以減輕那些蒙古王公的戒心。

所以,眼下偌大一個多倫,外加附近的幾個旗縣,所有鬼子兵加起來不足兩百人,剩下的全都是李守信的二鬼子。

這不是在誘惑馬錚嗎,趁著小鬼子沒有察覺到他們的存在,把多倫拿下來他不香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超級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超級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九章:謀划多倫(求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