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理念傳承,而非江山

第695章 理念傳承,而非江山

作為穿越者,皇帝指划江山,大展宏圖,使大明帝國,他更願意稱為華夏,蒸蒸日上,屹立於世界之巔。

是的,在軍隊的裝備和人數上,在世界上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儘管世界很大,皇帝也沒有打遍全球的想法。

只要保持這個勢頭,只要皇帝還能在位二三十年,也不要他殫精竭慮,也不用點燈熬油,大明成為日不落帝國不是難事。

皇帝也知道這點,正在悄然放權,交給內閣和百官處理,他只需要指點下大明的戰略走向,固化下國策,糾正下政務處理的問題,大明的強盛也是指日可待。

人治不如法治,有個好的制度,比人死政息要強得太多。

或許習慣了皇帝的強勢領導,袁可立等老臣致仕后,新內閣對於皇帝的逐漸放權還有些不太適應,覺得這是皇帝怠政的表現。

是啊,強敵已滅,擴張已起,大災害也沒有動搖國之根基、社會的穩定,皇帝是不是覺得可以享受,可以偷懶了。

內閣的感覺也有些道理,皇帝批紅的字是越來越少,多數都是一個「准」字。就是這麼精鍊簡單,多寫一個字都嫌累似的。

而且,皇帝開始不務正業了。竟然在皇宮建起了個作坊,好象又揀起了拿手的木匠手藝。

現在,皇帝已經快處理完政務了。除了兩份的硃批比較認真外,其它的都是「准」。

伸了個懶腰,皇帝感到很欣慰。內閣和官員們越來越讓他省心了,或者說,他們對於自己制定的國策已經完全認同,並且領會得很深。

各司其職,本來就是正常的。皇帝累得要死要活,那還要臣子做什麼?

掌握大方向,做好帝國的掌舵人,這才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之前的強勢,不過是興利除弊的需要,打造帝國新戰略,塑造臣民新思想的需要。

「皇爺,還要去東院嘛?」王體乾諂笑着躬身請示,「兩位公主殿下快放學了。」

皇帝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那就等等吧!」

已經答應兩個寶貝女兒,要讓她們見識見識老爹的一流手藝。當然,木工只是一方面。皇帝正在研究織造機械,準備在棉紡、毛紡業上再來個***。

科學院的經費開始有了專利收入,皇帝也是想為其增加一些。至於蒸汽機,他就是放手,讓科學院自己研究改進。

相對於開疆拓土,要保持大明強盛不衰的就是科技,再深延一些,就是文化知識體系。

經過這幾年的強行推進,國民受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儘管為了鼓勵百姓,而國家少收了很多賦稅,但皇帝認為是值得的。

知識文化水平提高了,眼界也就開闊了;思想改變了,皇帝所實施的政策,所採取的國策,也就順理成章,不以為怪了。

這是皇帝想到的,能讓大明繼續沿着自己指導的路前進發展的辦法之一。他認為,這可能會非常有效。

畢竟,之前的改革有拔苗助長的嫌疑,是憑着皇帝的權威,以及國勢的昌盛,而推行實施的。

但經過大災害的洗禮,知識文化的普及,認可並支持他的人會越來越多。

比如說當官為吏,必讀的就有《地理》、《世界歷史》、《自然常識》。這是皇帝欽定的,要考試的,成績列入官評。

官吏們至少要知道大明之外有很多國家,特別是遠在千里的西夷,正四處佔地搶掠。

什麼非洲、美洲,土著孱弱,遍地黃金,西夷國家雖小,卻因此而強,特別是在海上,已經跑到亞洲興風作浪。

有這樣的認識,才能明白,大明看似風平浪靜,外部的威脅已經存在,只不過還不能撼動大明這棵大樹而已。

但在呂宋,西夷已經屠殺了上萬華人,這難道不是警鐘。不思進取,自覺是太平盛世,那就是坐井觀天。

何況,海外之地廣闊而強者可據,大明開疆拓土,是為子孫後代爭奪生存空間,而不是窮兵黜武。

而實際上的效果也是顯著的,湄公省、呂宋等地的反哺,對於渡過大災害至關重要。

思想認識上去了,國策就會持之長久。這也是皇帝對內閣和官員感到欣慰滿意的地方,政務處理得越來越合他的心思,他自然也能放心地輕閑下來幹些別的。

同樣,對於子女的教育也將是如此。讓他們學知識、開眼界,還要去外面遊歷,體會民間疾苦,見識世界之大。

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窩在皇宮,狗屁不懂的蠢皇帝、昏庸帝王。

喝過茶水,皇帝決定把政務都處理完,再好好休息,或者說是放鬆一下。

正閱看着奏疏,王體乾又入殿稟告:「皇爺,內閣首輔畢自嚴、次輔陶朗先、熊廷弼前來覲見。」

皇帝略感詫異,沉吟了一下,在奏疏上批了個「准」字,才沉聲道:「宣。」

三位內閣輔相同時前來,難道出了什麼大事?但皇帝覺得依自己的耳目,不可能是他們先知道。

畢自嚴、陶朗先和熊廷弼入內拜見,山呼萬歲。

「平身吧!」皇帝坐正了身子,命宮人搬來綉墩,「賜座。」

三臣謝過之後,在綉墩上坐下,沉默了片刻,畢自嚴率先躬身奏道:「啟稟萬歲,呂宋總督李旦有奏,請設中行分行,開展異地匯兌。」

幾年的時間,李旦在呂宋經營得不錯,按照皇帝的思路,呂宋自由港的名聲越來越大,商貿甚是繁榮。

而每年向朝廷解送的賦稅也穩定在百萬左右,基本上都投入了海軍建設,使得在亞洲,明國海軍已是無敵的存在。就算與西夷相比,差距也在很快地縮小。

皇帝伸手點了點桌案上的奏疏,說道:「朕已看過,著中行派人前去考察核驗,若條件合格,便增設分行。」

異地匯兌早就在內地開展業務,而湄公省是第一個,可卻不算海外。呂宋才是真正的海外分行,儘管將來有可能納入大明的直接管轄。

在呂宋開了頭兒,皇帝可以預見,坤甸、淡馬錫等地的總督,也將提出這樣的要求。畢竟,異地匯兌方便快捷,對於商貿的促進作用,十分巨大。

當然,首先要有雄厚的財力,也就是保證金。呂宋總督李旦提出了一千萬,皇帝讓戶部議定,不想又是自己一錘定音。

「啟奏萬歲。」陶朗先躬身奏道:「官員財產申報,微臣與督察院畢大人商議,可先於京畿試行。」

皇帝點了點頭,心中更加疑惑,這又算什麼大事,試行還是自己的建議呢!

見皇帝的目光移到自己身上,熊廷弼暗自苦笑,只得躬身奏道:「西南土司聯軍今年發動,請求朝廷派炮兵支援。另外,與葡萄牙人既達成協議,海軍亦可入印度洋,先在葡人據點停靠。」

「好。」皇帝簡單地說了一個字,目光掃視着三位大臣,只等着他們說出真正的來意。

畢自嚴等人交換著目光,心中也甚是為難和矛盾。

終於,畢自嚴還是硬著頭皮站起身,躬身道:「萬歲英明神武,功績超秦皇漢武,此國之幸,臣之幸,民之幸。微臣等望吾皇繼續勤政治國,使我大明千秋萬代,盛世永存。」

「微臣等望吾皇繼續勤政治國,使我大明千秋萬代,盛世永存。」陶朗先和熊廷弼也起立躬身,一同附和。

皇帝垂下眼帘,心中恍然。三位重臣覲見,是來勸諫自己的。顯然,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讓他們有了自己怠政的感覺。

嗯,倒也說得過去,自己和以前數年相比,確實偷懶了,但絕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

明白了重臣的來意,皇帝思索了半晌,大殿內陷入沉寂,不知是風暴前的寧靜,還是寧靜是爆發的壓抑。

「眾卿賜座吧!」皇帝終於開口,語氣和熙,讓三位垂首躬身的重臣稍微鬆了口氣。

皇帝已經斟酌好了句辭,緩緩說道:「朕今年確實不如以前那般勤於政務,但卻不是怠政,而是另有深意,你們想必還不清楚。」

「微臣等恭聆萬歲教誨。」三重臣躬身受教。

皇帝擺了下手,示意宮人上茶,這已經是很高的禮遇。畢竟只有三位重臣在殿內,稍微有違禮數,也不算什麼。

「傳承,朕是為了大明帝國的傳承。」皇帝喝了口水,沉聲說道:「不是江山,而是模式和理念。朕百年之後,不希望人亡政息,大明帝國重又走上老路。」

「萬歲春秋正盛,不可輕言不祥之事。」

皇帝笑了笑,對着年紀最大的畢自嚴擺了擺手,說道:「什麼萬歲,人活七十古來稀,朕說在年,又有何不祥?」

向下壓了壓手,皇帝繼續說道:「朕只與你們三人說,今年的怠政其實是放權之舉。制度已日趨完善,官吏也日漸精幹,所處理的政務甚得朕心,或者說是符合朕制定推行的國策,朕心甚慰,又何必事必躬親?」

皇帝的聲音在殿內回蕩,激蕩著三重臣的內心,「因皇帝的賢愚、明昏而決定帝國的興衰,這是朕最擔心,也正在着力加以預防的事情。朕的繼承者是個什麼樣子,誰也難以預料。甚至有前明后昏,以致誤國誤民者。」

「擴張為民的國策已經成形,開拓進取的理念再深入人心,我大明帝國就算有衰落之時,亦有再興之日。朕看似輕閑,卻是在觀察,在考察,以確保一任接一任的臣子能領會朕意,體會朕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真是大昏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真是大昏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695章 理念傳承,而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