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夢無邊乎

第257章 大夢無邊乎

榆林長城東西一片廣闊的區域,東漢時隸并州刺史部,屬南匈奴單於王庭轄地,赫連開國稱帝后,建統萬城於黑水與奢延水交匯口之西三四十里,這裏位契吳山之南一片巨大的河洲三角地帶,北及帝原水,南至長城外的白于山,水源充足,秋日平原黃草離披。

契吳山之北築有契吳城,東南有岩綠城,設為化政郡,另在統萬城西南的紅柳河岸置有長澤、西河諸縣,設為闡熙郡,並歸夏州,共轄有五大部族三萬帳二十餘萬人口。

分別以代公、大丞相赫連右地代,魏郡公、大將軍赫連直力鞮,彭陽公、尚書令赫連若門,上洛公、尚書左僕射赫連叱以鞬,東平公、尚書右僕射赫連乙斗所直領,五部族各抽調青壯組建宮衛軍、城衛軍,歸赫連昌直接掌握兵權。

統萬城雖位於河岸,但地勢西面高,東面與北面皆低出很多,故有西、東兩城相連,外圍有半圈與台地相連的外廓牆,在南部的無定河岸有一段城牆與西皇城相接,除外廓城,東、西內城皆是馬面堡式墩台城牆,這種堡壘式防禦十分堅固,而且易守難攻。

東、西兩大內城宿衛皆是宮衛軍,外廓與城郊則是城衛軍,大營皆設在城西的廣闊台地邊城子之上,並在城西服涼門西南外廓牆下,河岸沙丘草地建有成片的房舍,作為軍械匠坊與皇宮附屬奴僕居住地。

而在城北郊低洼地草原上,另建騎兵訓練的大教場和營房,位於西北高地處還有廄苑馬場,平時會有數千牧奴趕着戰馬和牛羊群,往西北契吳山下的黑水河畔放牧飲馬,是以城郊較為空曠。

這日下午,城郊大教場上,被調回統萬城的赫連助興正帶着一支數千人的騎兵在訓練,來回奔騰踐踏得沙塵瀰漫,經久不息。

場地外圍有一圈人多高的木柵欄環繞,訓練的騎兵們被遮住了視線,馬蹄聲又掩蓋了一切,渾然沒注意到一陣陣敗兵縱馬狂奔大喊的聲音。

不多時,馬隊帶起一陣陣黃塵從北面飛奔而至,跑得近了,值守在轅門外的衛卒終於發現敗兵盔歪甲斜,渾身是血,非常狼狽的樣子,終於驚得暴跳起來,飛奔進教場內通報。

赫連助興騎着馬跑出來一望,就見大片黃色軍服的散騎打馬飛奔,正是己方人馬,而遠處的地平線上,成片身着藍袍黑甲軍服的魏軍馬隊緊隨其後狂追不止。

赫連助興目瞪口呆,驚得大叫一聲騎着馬就飛奔回城。教場內的士兵們一看,也跟着如潮水般衝出大營,直衝向統萬城東門。

赫連勃勃開國時,自稱上承漢統,以繼東漢卯金修德,故尚金德,宮衛軍和城衛軍皆身穿黃色軍服,州郡兵則服色雜亂,加上採購布帛花費甚大,所以整體上沒有統一性。

而北魏也稱繼漢統,認為土生金、金生水,故尚水德,但北魏國力強盛很多,禁軍和州郡兵都穿藍色軍服,只有部族軍服色雜亂。

統萬城內東城只有一門,稱鳳陽門,外廓牆則有北、東二門,赫連助興帶着騎兵往城內沖,後面跟上的赫連阿利羅引的敗兵慌不擇路之下,就很自然地跟着跑,加上散佈於城郊的小隊宮衛騎兵見此也驚惶失措,大呼小叫着爭先恐後地調頭就衝進了北門。

衝進城內的赫連助興和阿利羅引無處可避,後面的騎兵狂涌魚貫而入,讓前隊騎兵根本停不下來,城頭守卒雖早就望見,一時也來不及關不上城門,眼睜睜地看着魏軍大隊騎兵緊咬着己方敗兵長驅直入,直接就突進了外廓城,又衝進了鳳陽門內。

東城與西城之間有一道馬面牆分隔,建有一座城門曰招魏門,阿利羅引熟悉城內外朝尚書六部官署的分佈,沿長街直衝到招魏門下,與赫連助興的騎隊依託城牆頂上的守軍,重新列陣以待。

長孫翰對城內情況就不太清楚,馬隊衝進城內遇上許多狹窄的街道,只得分隊而行,待繞過外宮台地與連綿成片的官衙,才接近到招魏門前立即就遭到城頭守軍一陣密集的箭雨,小隊夏軍騎也迅速展開反擊,各處街巷中也有無數的夏軍狂奔而出,紛紛向失去速度的魏軍騎兵放箭。

阿利羅引緩過一口氣來,再次分派騎隊沿街進擊,魏軍騎兵失退失據,許多小隊被圍堵殲滅。長孫翰帶着人馬左衝右突,四處縱火掠殺,漸漸退回到東城中南部的尚書六部官衙,四面一陣圍攻,俘虜數千名胡夏官員,並隨之又放上一把火,坐落於台基上的大片官衙火熱衝天,濃煙四起。

魏軍殺進東城之時,赫連昌正與百官在西皇城永安宮內宴飲,一時百官俱驚,赫連昌匆忙下令關閉了所有宮門,調派士卒從城西服涼門而出,登上外廓牆沿道阻擊,欲截斷魏軍退路。

戰鬥進行到黃昏時分,長孫翰見無器械攻城,又擔心後路被堵陷入包圍,只得率部退出城,撤往城北二十餘里的黑水河南岸清點人數,衝進城內小半日,竟傷亡高達五千餘騎,比帝原水一戰損失還大,當晚即在河岸紮營。

次日元子獻、獨孤婁父子率兩萬騎趕來,長孫翰一面派兵在黑水上搭建浮橋,一面分兵在統萬城周圍四處抄掠,抓獲了數萬軍民,繳獲牛羊不計其數。

前軍戰報傳回時,拓拔燾率主力還屯駐在拔鄰山,正要調胡夏鵲子萬餘人築城以屯軍需,聞此捷報大為興奮,不待后軍趕到便率中軍主力南下。

拓拔燾當然也不知道,原本另一時空,是他親自率兵攻進了統萬東城,並滯留強攻了一天半之久才被迫退出城,恰逢關中信使北歸求援,誤以為統萬城陷落,將此軍情傳遞赫連乙升和赫連助興,以致二人一路逃竄,奚斤不費吹灰之力直接收取了關中。

而也就在長孫翰被逐出東城次日,同樣也有赫連乙斗、赫連地代於的快騎趕回了統萬城,深感危急的赫連昌聞報,急召群臣商議退敵良策。

統萬城西皇城內,北部城區穿城而過的古道河之南是禁苑,北為豎人衙署和宮衛軍衙,南部城區之東為東宮,西為宮牆環繞的一個獨立的宮城,稱為西宮,用為祭祀之所的永安台之北,則是宴飲與大會群臣的永安宮。

朝會之地則是在西宮中軸線正中的太極殿、大政殿,但赫連昌日常視事則是在此兩殿之北的天極殿,或者東、西堂內,這天下午赫連昌接報之後趕到天極殿東堂,裏面已有赫連氏為首的幾位宗室重臣正等著。

宋、魏兩大強國同時對小小的夏國用兵,亡國為奴的風險壓得眾人喘不過氣來,一時皆沉默悶不出聲,氣氛有些凝重。

不似幾位兄長身材魁偉頗類其父,赫連昌長得身形瘦長,臉頰亦如刀削一般顯得刻薄,其雙眉細長斜飛,眼窩深陷,高挺的鼻尖微勾,面貌氣質透著一股陰鷙之氣,見堂上群臣跪坐於兩側一齊見禮,便直奔主位織毯上跪坐,微抬雙手示意,面帶冷峻之色,淡然開口。

「諸公!南朝去年與我朝使者訂立和約,未料出爾反爾,先是襲我弘農,又以大軍壓境奪我關中,然……禍不單行,平城魏主又率兵入境,其前軍日前乘虛突入東城,國都幾為失陷,幸賴諸將士用命,得保都城不失,而魏軍主力將至,如之奈何哉!」

「稟奏陛下!南朝李德元奪我朔州封鎖長城隘口,斷絕了涼王東援之路,而都城僅有宮衛軍三萬五千,城衛軍四萬,欲據堅城以逸待勞,卻外無救兵,糧草供應不足,為今之計須遣一部分宮人、雜役工匠、部族老弱者遷往黃河西岸的賀蘭山以避之,留精銳守城以節省口糧。」

丞相赫連右地代時年快六十歲了,所言尚不足以退敵。胡夏朝堂是以丞相與尚書令並設制衡,赫連昌只是微微頜首,轉頭看向尚書令赫連若門,問:「彭陽公有何退敵之策?」

「臣以為,遷移部眾的同時,必須召還赫連乙斗、赫連地代於,可使其率兵北屯駐契吳山之南岩綠城,與國都呈犄角之勢,內外呼應方可策萬全,而山南關中,有宋、魏兩國圖謀,已不為我朝所有,不若使赫連乙斗縱魏軍過黃河,如此宋、魏兩軍在山南互斗,我朝集兵十萬,方可全力迎戰魏軍主力。」

「某實未想到,二位公相當國多年竟蒙昧至此,自先帝駕崩,我朝國力已大不如前,莫非諸公大夢無邊乎?」不料,大將軍赫連直力鞮呼地憤然起身,嗤之以鼻,又轉身對赫連昌進言獻策。

「陛下!我朝即算保有關中也不過是一隅之地,絕無力與宋、魏兩強爭鋒,必得選其一而依附之。觀魏軍舉兵十萬氣勢洶洶,大有一舉撲滅我朝之勢,絕不可與其苟且。而宋軍已取長安,並分兵襲洛陽,是圖穩固黃河沿邊,不若割山南、關中之地向其求援,待擊退魏軍,將來再圖後計不遲,望陛下深思!」

「直力鞮!去年向陛下進言議和者就是你,如今還有臉向南朝貉子求援?」赫連若門冷嘲熱諷。

赫連右地代也附和道:「正是……若南朝得了山南之地,復向統萬城進軍,你何以擋之?」

「現今山南形勢,魏之司空奚斤隔河觀望,南朝若得山南必須渡河襲取蒲坂、河津,否則必為魏軍所趁,豈還有餘力圖我國都?二公高居相位卻瞻前顧後,尸位素餐,若依二公之策,亡國必矣!」

「夠了!都散了吧!」赫連昌大為煩燥地一揮手,霍然起身,深深地看了赫連直力鞮一眼,大步出了東堂直往後殿而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7章 大夢無邊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