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太醫 國醫 軍醫

第242章 太醫 國醫 軍醫

給鄭鮮之診斷了病情,陳遠琪隨之打開另一個藥箱,取出一桿小秤當眾取葯稱量,以麻黃紙、麻繩包上,另一副葯居然還是成品藥丸,椒豆粒般大小,以滴蠟密封的竹筒倒出一半,別裝了一筒,也不知是什麼葯,就此配好了。

事畢,劉義符順勢提出相關的要事,微笑開口道:「前朝時,孫恩、盧循之輩以道門符咒之術誤民,而庶民貧困無以請醫,生病多崇通道術,雖散盡家財,病情亦不得康復,反稱符咒之術靈驗,此大誤也!朝廷須得對醫學一道加以發揚,是以朕有些想法,諸公且斟酌是否可行。」

「陛下請說,臣等洗耳恭聽!」鄭鮮之起了些興趣,拱了拱手。

「自秦漢魏晉以來,雖置太醫令,然秩祿不過三百石,尚不如一縣之長,至本朝開國,太醫令划至太常寺,地位仍是很低,朕有意改為太醫署,品秩提高到正五品上,其下按病科如外科、內科、五官科分設主治博士。在太醫署、太醫院的基礎上另設國醫院,左司馬府下屬加設軍醫署、軍醫院,皆以太醫院監管,只待醫師人數增加,再推行到天下各州,道子相公以為如何?」

「啊?這……」鄭鮮之撫須沉吟片刻,尋思著道:「若加設國醫院、軍醫院皆在京城,不需花多少錢,可能還略有進項,若推行到各州,不說醫師人員從何而來,恐怕府庫每年要為此支出,並不值得呀。」

這年頭從醫者,多是家族世代相傳,朝廷不花任何成本直接徵辟為醫官,只在太醫院,規模也很小,只給皇族或士大夫看病,通常還都是免費,因為皇帝會把這個當作恩遇,對官員賞賜珍貴藥材,實際上太常寺也是要為此支出相當大一筆錢,而只算作內庫開支,由宮內承擔。

太醫院與國醫院當然是有區別的,一個屬於宮內,一個屬於朝廷,擴大到軍醫院、州醫院也是如此,所以鄭鮮之一下就考慮到其中利弊,算起來是要持續投入虧老本,但也還沒怎麼反對。

劉義符可不這麼看,初期要投入的大,然後藥材、種植草藥相關的田地、診金都是收入,虧也不會虧很多,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合理的監管制度。

並在太學、國子學加設醫學,醫師也就有了來源,正式到醫院就職者,視學科與老醫師必須要評定不同的級別,從而能進入什麼級別的醫院,待遇俸祿自然也不一樣。

「朕以為,只要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事,不能看是否值得,而是必須有所作為,既已經有了太醫院,可先抽調一些郎中,以盡量少的投入把國醫院設立起來,並議定相關制度,一步一步辦妥!另可在太學、國子學加設醫科,培養稱職的郎中。」

「王僕射如何看?」鄭鮮之考慮了一會兒,態度已有所鬆動,轉頭看向王敬弘。

「陛下此意確是良策,國醫院與軍醫院可先設立,但州醫院設立至少當在五年之後。」

王敬弘所言也是實情,鄭鮮之點頭道:「好!待臣容後知會中書門下幾位,先定章程再辦不遲。」

這些事情談妥,劉義符也就叫上陳遠琪出了尚書台東閣門,至瓮城內,劉義符道:「陳郎中既知兵,又善醫術,可先到左司馬軍府下聽用,先物色合適的金創軍醫,把軍醫署的架子搭起來。」

「臣……但憑陛下差遣!」陳遠琪應下,隨之告退。

劉義符回宮時,一路思量著,太醫令提到正五品上,則國醫令、軍醫令可能只有從五品上,州醫令大概正六品上,但怎麼也比秩三百石,相當於從七品官高多了。

這種官制打補丁的事,劉義符無需親自操持,但也要交待下去,左、右司馬軍府,即在原來的左、右衛衙署,劉義符隨後召來毛德祖,打算了解一下軍務的同時,把這事知會他辦妥。

毛德祖很快被帶到,禮畢,劉義符問:「東、西二軍府,職權劃分可曾釐清?」

「回陛下,遵照原來的太尉府職事已基本區分,原荊州行府設左、中、右三掾,現設左、中長史為副職,下轄軍略、軍籍、軍令、軍法、軍功五署;右司馬軍府,則設九署,每署治兩州軍事,禁軍單設一署,右司馬直管,體制還算全面。」

劉義符微微頜首,這樣的設置已將兵權分得差不多了,兵部只剩下了掌管外朝武庫、籌備軍需及軍工,也就是一些軍事建築和設施,但軍需預算在左司馬、軍需轉運在尉部,最重要的職能是頒授旗鼓印符,這些製作還是在禮部,其實也就是對武將們評定的冊簿軍功擁有審核權。

「卻不知各軍配屬的軍醫現有多少人?」

毛德祖聞言一楞,想了想回道:「金創軍醫是各軍都有,與獸醫一般算作輔兵雜役行列,大概有一兩千人。」

「這太少了!」劉義符聽得搖了搖頭,記得曾在壽陽時,有段時間他格外重視此事,後來事多就忘了,一直沒建立起合理的後勤醫療隊,這便說明道:「朕剛才與道子相公談過,打算在左司馬軍府下加設一軍醫署和軍醫院,閑時軍醫可在軍醫院上值,戰時抽調配給各軍,人選也有了,即原天水郡丞陳遠琪,不知毛司馬以為如何?」

「這是好事啊,那獸醫呢?」

「獸醫可作為軍醫署附屬,隨軍騾馬多,也不能沒有獸醫,太僕寺似乎有不少人。」

到次日早朝,宰輔們已私下達成一致意見,鄭鮮之奏請提升太常寺太醫署的級別,並加設國醫院、軍醫署與軍醫院,時任太醫令的徐秋夫、太醫丞的徐道度喜出望外,不但平地高升正五品上,還從此有了下屬機構,級別提高,職權擴大,可動用的醫資力量就不一樣,能極大弘揚醫學。

對於陳遠琪來說,從正五品上的郡丞調為京官,也算是高升了,而且這個職事他顯然不會長任,組建好軍醫署可能還要升遷,在成熟的官制內,陞官不但要靠資歷,還要論序。

鄭鮮之轉奏,揚州牧龐法起奏疏,揚州已完成對南兗州、南徐州的併入,重劃為十二郡,接着就是一長串的郡丞、郡監的任命。

趙伯符的奏書,則奏明揚州兵額為七個軍,以及其下郡尉的任命。這些都是五品以上,經劉義符批複后當廷宣佈,五品以下則由中書令吉翰批閱下敕命了。

越州(浙江)原轄五郡,杭州灣有煮鹵鹽場,划入后增至六郡,加了一項海鹽的財政收入,仍算是最小的窮州,境內多山,人口稀少,至今南部山區內還居住着不少山越人。

徐州並了兗州后,勒令發還原籍的王氏、蕭氏人口還受到管制增至一郡,並將豫州的梁郡併入,共十八郡,原北府舊將、兗州刺史竺靈秀調為青州都督府右參將,加強了一下青州都督劉義欣的實力。

徐州不但要考慮到邊防自衛,戰時還需向青州支援,總兵額為四萬九千二百八十人,其中步騎八個軍,海防及海運水師四個旅,戰船將從京城水師裁汰的調給。

江東各地徐、揚二州僑民居多,首批撤併增置郡官后,剩下五州無須併入僑州,在吏部尚書索邈報上人選后當廷下詔,以江州刺史劉湛轉任本州州牧,以張敷遷江州刺史,以禁軍將領郭卓為江州都督。

以彭城王劉義康領豫州牧,以沈道興遷本州刺史、宋騏仍為都督;改南豫州為淮州,以度支侍郎張茂度出領淮州牧,以前南昌侯劉穆之兄長之子劉秀之出領淮州刺史,以義陽太守薛道藩遷淮州都督。

廣州刺史殷景仁轉任州牧,以廣德公主駙馬都尉、員外散騎常侍顧琛出領廣州刺史,以宣威將軍、宣城太守朱修之,改封鎮南將軍,遷廣州都督。以御史丞荀伯子出領交州牧,以劉蔚祖遷交州都督,劉德武仍為交州刺史。

至此,原二十餘州精簡為十三州、三個邊鎮都督府,但整體上的官員數量是不減反增,軍力也成倍地增長,財稅卻沒增加多少,只是行政效率卻極大地提高,一兩年之內還難以看出這番改制的成效。

於是朝會的最後一道詔書,劉義符下詔告誡諸宗室外戚以及百官,要節儉忌奢,當然這沒啥用,只是以正風氣。

PS:想加群的來:340812536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2章 太醫 國醫 軍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