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巡視隆中營

第95章 巡視隆中營

隨着中府將軍情公佈,州城內外幾處工程全都停下,戰時狀態大調民夫集中營建,一旦有人起鬨作亂,那是很容易出事的。而工曹兵甲匠坊則日夜趕工,打造武器作為儲備,主要是弓弩所需的箭矢,這種消耗品會用得非常快。

其次是重型器械,如輕重型投石機、萬鈞神弩、伏遠弩,以及攻城的雲梯、衝車、塞門刀車,江夏那邊需要從荊州補給,水師船運也比較便利。襄陽還保留了原匠坊一部分工匠修理武器,可就地取材打造,糧草也還有從梁州後續轉運,出征時帶一部份即可。

所以整體戰局是,梁州在後方支撐雍州,益州支援荊、郢二州,湘州是自行為戰,至於西南的寧州,那也是個很重要的地方,可至今沒有消息。因祭祀太后靈位,劉義符不得不在行宮齋戒,深居簡出,每天聽取各地軍情加以批示,逐步完善最初的部署。

行宮中堂東前側書房內,喬駒子將新繪的地圖掛在了立架上,荊襄六州的郡縣都標註出來了,只是州沒繪出分界線,但也不是舊地圖可相提並論的。

劉義符拿着一支五尺長的竹尺,依照江河、山脈、城池、官道測量計算,得出的數據與郭叔融早先的判斷還真是非常吻合,不過他也認可郭叔融的看法,那麼竟陵郡位於襄陽、荊州、江夏三地之間,的確是個很薄弱的所在。

不過自隨郡、安陸,是沒辦法直達竟陵舊城揚口的,那一片區域有幾道自西北往東南走向的山嶺,其間有橫尾山、障山、大富山、涢山(大洪山),反倒是竟陵新治石城(鍾祥),是繞開襄陽往荊州的要道口,所以竟陵郡治遷往那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揚口,仍將是荊州屏障,重要的軍需物資集散地。

由從荊州長史任上調往竟陵為太守的蔣欽明是文官,調度軍需沒問題,可無法擔起防守的重任,劉義符忽然發現,能文能武,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還是太少了。

郭卓將成為高道謹的副手去襄陽,而李德元剛到襄陽上任不久又要回汝南前線,留守荊州的就只吉翰、王公度、劉孫登,其中劉孫登資歷、能力都還差點,主要是宗室能穩定人心,郭叔融是要隨駕從征的。

劉義符幾經篩選,發現只有一個垣護之勉強能擔此任,這倒不是垣護之能力不足,而是他還年輕,心性不夠老辣,處理事情可能沒那麼全面,不過比馮晏、張冀還是要強點。想到這些,劉義符便讓喬駒子通傳,派侍衛快馬去紀南城大營召垣護之來見。

半個多時辰后,垣護之被苑義夫帶進了書房,他一眼就看到了立架上的新地圖,但也只是多看了幾眼,卻沒失禮地貿然近前,而且看字跡,不用問也知道是誰繪的了。

「彥宗不必多禮,坐吧!」嫡系侍衛中出來的將領,劉義符一向很優待,抬手示意垣護之於右側條案后就坐,轉而又命喬駒子傳喚宮女上茶,隨之開口問道:「大營的將士們恢復訓練了嗎?本地徵募的隨軍民夫、青壯士氣如何?」

「輔助戰兵的輔從民夫,編了十五個旅,共一萬六千八百人,臣這幾天操練這些輔兵,巡營時多次與士兵和低層軍官談話,這些荊州人反映,若只是在荊州、江夏、襄陽這一帶作戰,他們並不反感,如果是遠路,他們就都不太樂意。可上了戰場,凡事沒一定,所以輔兵多了點,不如等當陽伯到襄陽就近徵調,還能省下不少糧食。」

這些輔兵還是近日高道謹派諸將從長寧、汶陽、宜都三郡,以及附近枝江、淤陽等幾縣緊急徵召編練,八個軍配三個軍的輔兵並不算多,不過主力確實可以就用襄陽的。

「這些輔兵也還有大用,朕召你來,是打算調你前往竟陵揚口駐守,目前那裏只有郭卓留下的兩千郡兵,據說早前的江口大營水寨還沒拆,你可從輔兵中挑一些合用的帶去,多少你自己定,武器鎧甲沒多少庫存,軍服更是稀缺,但輔兵守城還沒有問題。」

「臣遵官家旨意,可以調五個旅的輔兵乘小船隊前去。」

垣護之好像還沒意識到揚口位置的重要性,劉義符臉色一肅,起身到地圖立架前拿起竹尺,指著揚口道:「你且上前來看!」

垣護之早就對那幅新地圖感興趣了,依言起身上前,劉義符以竹尺比劃着,按之前想到的複述一遍,這讓垣護之臉色凝重起來,終於意識到駐守竟陵很可能是一個艱難又危險的任務。

數日後,與趙伯符率兵經江夏北上,已到安陸的陸萬斛傳回戈陽軍情,蕭承之率南豫州一萬二千郡兵進抵安豐郡,逼近戈陽時,被先一步趕到的陳珍率部阻擊,擋在了潢水東岸不得渡河,目前還在對峙。

而江夏也傳回情報,到彥之率部抵達柴桑后,派蕭思話先攻拔了江北尋陽縣城,以及江南岸富水江口新築的富水軍城,駐守的江州降兵一擊即潰,蕭思話已率前鋒與江上小船隊進逼蘄春,而到彥之的樓船水師主力卻還沒出動。

局勢似乎一下變得緊張起來了,劉義符為此再召全軍眾將與中府十二曹高層官員舉行了兩次軍議,就敵方先一步進攻所暴露出的意圖展開討論,普遍都認為,北線才是敵方主力。

劉義符當然也是這麼看,因為穎川、汝南那一線離壽陽重鎮太近,於已方來說太有利,只要拿下或圍住壽陽,建康江北南豫州一大片就無險可守,這是建康朝庭所無法容忍的,北線大戰已成必然,當然到彥之這一路也要高度重視,江夏是萬萬丟失不起的。

十月十五這天一早,高道謹率部先出發,四、五、六、七四軍一半兵力,外加輔兵五個旅,與垣護之所部已提前兩天調動,在州城東北瓦子浦湖岸乘船隊至竟陵揚口。

而襄陽也派了水師船隊南下接應,這前軍近三萬兵外加糧草輜重,要兩個來回八天才能運完,但若只運到鄀縣華山郡,讓先到的走兩三天路徒步到襄陽,那五六天就夠了。

雖然局勢還沒明朗,劉義符不用那麼急,不過他還是在五天後,就命魏像、安泰二將率一、二、三、八四軍移駐揚口,先運二軍的騎兵和戰馬往石城,而步卒攜帶輜重少,可以慢一點。

這樣還剩五個旅的輔兵,在劉孫登從建平郡趕回後接管,並繼續訓練,以作為預備役,必要的時候可以調回助六千州兵守城。

數萬大軍被調走後,城郊附近一下變得空蕩蕩的,這天早上視事後,劉義符乘坐天子革輅大車,往城北拱極門東的卸甲山隆中營。

之前在他授意下,高道謹從軍中底層立功士兵中挑選了一批資質不錯的充入,另選取少量荊襄本地大族子弟,現在隆中營已擴編為十個營,其中有四個營是班劍侍衛,日常只調一營值守行宮,仍是張弼、柳安民、馬文澤、趙文俊在治兵。

卸甲山就是一片坡地,估計是荊州城擴建把坡崗挖了一半,剩一半在護城河北岸,形成了一大片鬱鬱蔥蔥遍佈松、柏等常綠喬木的小山坡。營地就在山坡下北麓,在拱極門東北兩里之遠,侍衛們簇擁著馬車出城門拐個彎也就到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95章 巡視隆中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