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失蹤的護衛

第243章 失蹤的護衛

五月中,與魏使交換第一批貨物的時日已越來越近,沿江諸州皆是盛產絲綢、瓷器、茶、糖之地,長江上的水運陡然繁忙起來,一些小商家會將貨物直接賣與州郡,大商家則直接收購,以自己船隊轉運到京城出手,價格會稍微高一些。

少府主持互市,每收齊一定數量的貨物就會發運往徐州,這年頭還沒有運河,船隊只能到徐州南部的淮陽,然後走陸路至彭城,魏使還有派駐在彭城的官員。

交卸貨物后,船隊返回會帶上大量的牛馬、生皮、獸筋、藥材等,其中除了製造鎧甲、武器、醫藥的必須品,各種牛、羊、馱馬、挽馬、駑馬都會在北市、西口市、南市三處大市集批賣給商人們,不過其中上等馬會被少府截留趕去太僕寺廄苑放養。

從春蠶吐絲產繭到織成絲綢一般都要到六七月,所以首批交易的絲綢都是民間與官府存貨,加上京城司農太倉署、太府左、右藏,及一些懲處罪官的查抄庫存。

約八十萬緡的貨物按期完成後,北魏正使步堆帶着貨物歸國,副使胡覲仍駐在京城,等待六月中的二次交易,這期間,他也會將自己所見所聞書寫成冊,以備回平城述職時上報。

以胡覲看來,自荊州中府兼并江東后,建康朝堂格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可謂是朝野多寒門,庶族也為京官,但最讓胡覲感興趣的是中樞與州郡的改制,全面沿襲秦漢以來三權分立的精髓,連軍制也變得面目全非。

胡覲當然是知兵的,無可置疑的是,新軍制不但編製上下分明,一個軍五千六百人,統兵將領只需按軍或按旅調配,哪怕最無能的將領,只需按前後左中右方位排開,也是一個獨立的作戰方面軍,帶兵出征一下就變得非常簡單。

這樣的軍隊拉上戰場,只要有足夠的錢糧犒賞、充裕的後勤保障、正確地激勵士氣,胡覲認為只有殲滅四成以上的士卒才有被擊潰的可能。

但是這沒什麼用,即算禁軍被打垮了,州郡兵的數額還非常龐大,這就意味着南朝有很強的後勁,一兩場勝敗難以真正撼動其軍力,這就讓他感到擔憂。

可想到大魏的軍政體制,基層為宗主督護制,國朝軍力又掌握在那群保守頑固的八公,即八部大人的手裏,連新君拓拔燾有時都要禮讓三分,頓時又覺得自己的擔心有點多餘。

五月二十,這天對胡覲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一大早,他向禮部官員登記了去處,婉拒了官員派員隨從的要求,帶上百十隨從出了客館,出了南籬門徑往聚寶山。

聚寶山又稱瑪瑙崗,位於雨花台東南,古稱以出細瑪瑙聞名,山勢並不高,勝在景色秀麗。但胡覲並不是來此遊玩,他是想登高望遠而觀兵演武。

因為南朝禁軍總大營與大教場就在聚寶山下東面不遠處,那裏位於南籬門東南,遠離城區喧鬧,而且是建康城郊最大的一片平坦地形,方圓有近十里之廣,不過教場沒那麼大,四五里大小,足以容納禁軍步、騎會操。

越過雨花台丘陵地帶,登上聚寶山頂的攬勝閣前,裏面竟然聚居著許多乞丐,約莫數十人,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胡覲笑了笑,從懷中取出一隻錢袋,隨意抓出一把建武開元通寶扔了出去,引起乞丐們一陣哄搶,隨之在隨從護衛目光凜凜的逼視下逃得精光。

據說攬勝閣始建於三國東吳,土木式閣樓高三層,底下廊柱三面敞開,里側靠牆有一道旋梯可通三樓,胡覲留護衛在樓下值守,只帶着兩人登上三樓,憑欄遠眺,果然能俯瞰山下數里之遠的教場上,成隊的士兵如一條長蛇,方陣聚散則有如蚊群,煞是壯觀。

「胡僕射,這裏隔得太遠了,要不要末將派些人手分散到那教場附近去觀察,那保證能看出些門道來!」

「多嘴!」胡覲斜瞥了那名二十來歲的年輕鮮卑軍官一眼,感覺到自己語氣有點嚴厲,得罪了貴人可不是好事,便又溫和地解釋道:「伊婁司馬,我們這次出使,完成互市即是完成東郡公的重託,順帶察訪一下南朝國力軍情,不可本末倒置。步堆將軍已先歸國,他自會向大汗稟明。」

北魏國內,漢臣通常稱皇帝為陛下,但鮮卑人多出身部族,常稱皇帝為可汗、大汗,如《木蘭辭》裏可汗大點兵,花木蘭也只是漢化的鮮卑人,漢人女子一般稱某某氏,某氏女,或者姓加上小字,所以花木蘭也不一定就是姓花。

伊婁是鮮卑拓拔部大姓,僅次於長孫氏和達奚氏,后改漢姓為伊氏,不過北魏此時改姓的還較少,後來全面漢化才大改漢姓,這在一些世家門閥來說,則是被冒姓亂了血統,但為了門閥地位則又只能接受。

這時,一名軍官快步上樓,拱手稟道:「報!胡僕射!伊婁敦將軍!卑職清點人數,發現有一名什長和四名士兵不見了,四下尋找了一遍,未見蹤跡,敢請示下如何行事?」

一名什長和四名士兵,大概是一個伍走失了,胡覲想着,不以為意地揮了揮手,伊婁敦便與那軍官一起下樓去找人,胡覲則居高臨下繼續遠望,不想才過了約莫兩三刻時,剛登樓來報的那名軍官又上來了。

「胡僕射,事有蹊蹺,卑職剛隨伊婁敦將軍下樓,分頭往山下找人,聽到山腳東面樹林里有些打鬥動靜,卑職隨後趕去,伊婁敦將軍連同十名下屬一起都不見了。」

胡覲大驚,疑惑道:「那你沒遇上什麼人?」

「沒有……只聽到林地里傳出一些響動,並未看到其他人。」

莫非是被禁軍發現了,那可不太好解釋,胡覲頓感此地不宜久留,急匆匆帶着隨從護衛離開聚寶山,一路返回內城禮部客館,並找到典客令說出情況,並塞上幾團碎金,希望讓典客令幫忙找到失蹤的伊婁敦和士兵。

典客署原屬鴻臚寺,划入禮部后仍是七品官,地位不高也就不知內情,收了好處就滿口答應,還真就立即派小吏往丹陽郡府報案,並將此事記錄。

出使外邦,偶爾也會出現下屬無故失蹤被套問口實的事,但一般很快就被放還,胡覲也就沒放在心上,可一連五六天過去,伊婁敦和一名什長,四名士還是一個都沒回來。

什長和士兵,走失了也就走失了,頂多歸國報備下發一些撫恤金就了事,可伊婁敦是鎮軍將軍伊婁奴干之子,官任直閣將軍、東宮護軍司馬,而且是拓拔燾欽點的人,此人若出了事,胡覲感覺自己會攤上大麻煩。

。。。。。。。。。。。。。。。

建康內城外東南,青溪河與秦淮河交匯口處,南北各有一座小城,南為丹陽郡城,北為東府城,原是揚州刺史官衙、府庫,改制后州牧和刺史、都督府皆移置京口,因為那裏是水陸衝要之所在。

東府城空置,劉義慶率丹陽尹府遷往,空下丹陽郡城被竇應期率官吏遷入,換上了「大宋軍需總署」的金字匾額,但朝中高官與軍將們都知道,軍需是兵部的事,那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原兵聲曹。

丹陽尹舊府佔地很大,集前客館,前後三進的官房,左、右、后官宅、監牢為一體,竇應期搬進來,連修繕都省了就直接辦公,並隨後按上位的意思升級了官制。

自領軍需郎將,遷原揚州校尉吳逢副之,設六名參軍為屬官,掌分析情報並收發諸事;並南徐州校尉陶宗武為左都尉,南兗州校尉喬道福為右都尉,下轄天下各州軍情。

這日在軍需總署西院昏暗的大牢內,兩根用刑立柱間,以鐵鏈呈「大」字狀吊著一個披頭散髮的人犯,此人赤著的上身滿是一道道鞭打過的血痕,被頭髮上流下的水漬淌得大口褲上滿是血污。

在吊著人犯的刑柱一旁,靠牆擺放的木架和立櫃內,皆擺放着各種刑具,兩名獄卒各自提着一條鑲嵌了細密尖刺的皮鞭,就著一大銅盆清水不停地來回擺動清洗,那盆水很快就變得血紅一片,發出一陣濃郁的血腥味。

而對面不遠處,兩名參軍正踞案奮筆疾書,竇應期在旁好整以暇地雙手抱胸,笑眯眯地看着,似乎對剛獲得的口供頗為滿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3章 失蹤的護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