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東巡扶風

第198章 東巡扶風

秦亭驛是一座破舊的邊荒小驛,原有的小吏與驛卒都還在,驛令是安泰近來從陳倉徵辟豪族子弟調來的,劉義符過境這裏事先有了準備,儘管房舍劣土牆泥皮斑駁,廊柱門窗原來的紅漆呈現一種烏黑色,但內外灑掃得很乾凈,供人馬休歇的熱湯飲水也齊備。

驛舍內正堂上,劉義符居中而坐,席開泰很快被帶了上來,此人年約四十來歲,身材魁偉,面像粗獷,頜蓄短須,膀大腰圓,渾身充滿一種武夫力量感,劉義符不由心下讚歎:好一個壯士。

「某家安定郡席開泰拜見陛下,拜見諸公!」席開泰躬身抱拳,禮數還算周到,但聲音洪亮,嗓門有點大。

劉義符伸手虛抬,語聲平淡道:「你既出身安定郡,與安定席氏應是同族吧?」

「正是!席某原是後秦軍將,歷任平原郡功曹,略陽郡尉,后逢安定天水一帶失陷於胡夏,作戰時與夏將結仇,不得不率軍民遁藏於隴山,而寨主陳遠琪年方二十餘歲,文武兼通,才德過人,則是後來從扶風郡逃亡過來的。」

劉義符微微頜首,轉頭看向郭叔融,後者會意,頗為欣賞地微笑道:「原本席將軍也曾入仕,有為官經歷,這再好不過。如今隴西各地收復,正需要一些熟悉本地民情的人治理地方,你們的寨主遣你來投,真是深明大義,數萬人口安置一事,明日再詳談。」

因天色已晚,劉義符只在驛中停留片刻便繼續趕路,前行數里,就望見山谷中一道條石為基,劣土為牆的關城聳立,兩邊的城牆連接山坡,只是風化嚴重,城垛和城樓破舊不堪。

劉穆率侍衛先入城,新近派駐此地的旅帥聞訊,率官兵迎眾人進城住進營房內,晚膳之後,劉義符召來郭叔融商量,決定派人行文知會天水郡守垣護之,前往隴山白刀溝招撫流民遷置。

席開泰帶來的軍士,挑選其中一些願意隨駕的勇武青壯補入隆中營,辟席開泰為天水郡尉,辟陳遠琪為天水郡丞,待邊郡穩定再行大用。

事畢,郭叔融正要告退,卻有陳倉方向傳過來軍報,賀愔大敗呼衍跋攻取鶉觚,高道謹於胡空谷大破赫連地代於後,二者沿馬蓮水北上攻取了趙興郡,赫連地代於與呼衍跋退守襄樂郡數日後,逃往長城郡(黃陵縣),但趙興郡北部的彭陽郡馬嶺水、泥水河谷還居住有許多羌胡,高道謹還需要做一些掃尾的小規模戰鬥。

至此,劉義符的首次北伐已進入尾聲,接下來的善後諸事還非常繁瑣,要重新整攏人口定居,並劃定郡縣設置軍府,按劉義符的想法是將這些新收復之地設為一個都督府,但郭叔融卻不太贊成,認為應將安定、趙興郡一帶,與天水、扶風、仇池之地各設一都督府,便於盡快理順秩序,恢復民生。

劉義符略一思索便同意了,接下來就是軍將僚屬官員人選,待到陳倉看有多少當地豪士人可以徵用,缺員的還要從漢中調來。

三日後的下午申時,劉義符趕到陳倉時,城郊有游騎巡視,但因戰事還沒結束,仍顯得有點冷清,城南的渭河上還有小船隊在來回擺渡,轉運軍需物資,由此走汧水北岸至陰密,調往新平郡。

安泰接報帶着一群官員出迎,劉義符抬眼一掃就發現其中有許多生面孔,他已聽說安泰與魏像招攬了許多豪族子弟充實郡府,有些甚至是原班官僚,從戰事結束到來年開春,都只能進行軍管,徵辟的士人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熟翻郡縣事務。

眾人寒喧一番,進南城郡府大堂,劉義符先聽取各地軍報與後勤調運,據安泰稟奏,現在糧草轉運越來越慢,有時侯隔四五天才能到一批,且數量也日漸減少,併當堂呈上改走陳倉道發過來的荊州奏報。

劉義符打開一看,吉翰與徐豁言辭懇切地催促早日還師,南方各州已經沒有更多存糧發運,另外談了一些內政與建康朝廷的事,便轉與郭叔融酌情批複。

自劉義符從天水啟程東巡扶風,其實西路糧道便開始逐步撤消,只剩陳倉道與褒斜道還在轉運,褒斜道近一點路難走,陳倉道彎彎繞繞的太遠,沿途押運糧草的士兵消耗極大,不過比起祁山道還是好多了。

次日開始,劉義符與郭叔融每天接見本地士人,以及隨運糧隊北上的南秦州僑族官員,以待組建都督府分往郡縣為官,而軍政建制,也要儘快議定人選。

區劃議定后,劉義符打算以李德元為涇州都督,移治新平郡漆縣;以王景度為秦州都督,即日從駱谷城北上移治陳倉,魏像仍駐美陽,安泰與賀愔、長離川的郭卓等將領待善後回都。

數日後,安定傳來李德元的快報,言稱已與赫連安路於達成約定,縱其撤歸併隨之接收平原、隴東、高平鎮一帶,這事劉義符略一思量也能理解,能順勢而為,不戰而屈人之兵,零傷亡收復高平已相當難得,如果真打的話,還不知打到什麼時候,尤其十幾萬軍民,糧草快接濟不上了。

接下來,劉義符要考慮回師以及留駐兵力的事,仔細算來,至少要留守八個軍四萬餘兵力,依地理形勢主要是四個地塊,分別是天水、安定、趙興、扶風,分屬兩個都督府,各有兩三萬步騎,其中秦州包括了仇池地,兵力多一點,但涇州必須是精兵。

。。。。。。。。。。。。。

高平鎮東南百里的朝那縣,自與赫連安路於確立邊界后,李德元也就分派諸將接收平原郡(治陰磐縣)、隴東郡(治涇陽縣),另調一些兵力返回,只率馮晏、劉伐奴、鍾離輔等一萬五千餘步騎北上。

赫連安路於撤走得很急,回高平鎮即召赫連助興、重傷未愈的赫連叱乾等會齊,僅停留三日便溯高平川撤走,當然包括高平鎮的府庫錢糧也一併捲走了,不過附近定居的部族卻未來得及帶走,還剩下許多羌人。

赫連安路於走得這麼急,令李德元有些患得患失,總感覺像是矇騙上了當一樣,可局勢細細算來並沒有什麼不對,尾隨着進駐高平之後,按部就班分兵駐守木峽關、瓦亭關,並於高平之北五十里的苦水兩岸各築戍堡軍城一座,西為三川堡,東為高平堡,以起預警作用。

兩漢時高平只是一個小軍城,隸朝那縣,西晉時連軍城都毀壞不存,還是前秦、後秦兩代經營,到胡夏又屢加擴建劣築,已成一座軍鎮要塞,周長十四里,有內外二城,外廓城是馬面堡式城牆,只開南北兩門,建有月城,內城開有四門,每門都有瓮門,可謂十分險峻。

城池如此規模可駐兵兩三萬,沒有五萬大軍都休想強攻拿下,這也是李德元同意赫連安路於撤歸的一個主要原因,攻堅往往是拿士兵的性命消耗,以破壞城防為代價,這於中府禁軍來說非常不值。

但接駐高平不過七八天,立即有西秦使者越過祖厲川趕來,求見李德元,報上西秦戰事。自七八月起,乞伏熾磐率兵五萬走廣武往涼州討伐北涼,攻取昌松郡后大敗沮渠蒙遜,進圍姑臧一個多月也未能攻下城池。

乞伏熾磐發了狠,馬上召太子乞伏暮末率兵三萬向西走湟水至樂都郡(即青海樂都),走臨松山復袁川向北,翻過祁連山進攻北涼西部的西安、祁連郡(今張掖民樂附近),可戰事很不順利,乞伏暮末又轉攻番禾郡(今武威西北永昌縣)。

但不巧的是,西秦西平郡(青海西寧)境內大酋長握逵因不願承擔乞伏暮末的後勤供給,率部眾二萬落叛逃吐谷渾,奔於昂川(青海之西伏俟城附近)依附於慕容慕璝,迫使乞伏暮末不得不退兵,這也讓張維遊說吐谷渾借兵之事徹底失敗。

因為張維的使團已到伏俟城,但西秦原本同意其所請,出事後堅決不許吐谷渾騎兵入境,張維也不得不返回,目前已到西平郡。

而沮渠蒙遜面臨亡國之危,也派使往統萬城求援,而赫連昌剛即位不久,又逢己方北伐,一時抽調不出兵力,只得命南下的赫連安路於回師救援姑臧。

可高平離姑臧太遠,赫連安路於並不太樂意大老遠跑去支援,撤離高平后直接調頭向西進攻苑川,留守的左丞相乞伏曇達、乞伏萬年兵力不到一萬,急向李德元求援。

為何赫連安路於一再妥協,寧可放棄高平鎮也要急急撤走,這下李德元恍然大悟,因為相比於高平鎮,胡夏的盟友北涼如果亡國,世仇西秦乞伏氏收取涼州之地,就可越過大漠或沿黃河東進,對朔州(靈武)或統萬城形成威脅,這不是赫連昌願意看到的。

而失去天水、安定之地已成定局,赫連昌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可要不要支援西秦,李德元一時很有些遲疑難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朝漢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朝漢祚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8章 東巡扶風

%